03.01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好男兒,大志向。說客行,師君王。

每當聊起古代戰爭時,人們的關注點大多在沙場上的縱橫捭闔,而對於那些”口如刀、言如劍“的說客們卻往往自動忽略了,甚至鄙視感要遠遠大於敬重感。他們真的那麼沒有價值麼?也許看過漢高祖劉邦手下四大說客的故事,會讓我們改變對說客的認識。

第四位:威名始於說齊,命亦歸於說齊——高陽酒徒酈食其

酈食其,少年家貧,好讀書,卻一生不得志,秦末時為裡監門吏。”十戶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劉邦的亭長尚且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芝麻綠豆的小官,可想而知酈食其這個一里的看門官有多小?不過,年邁官微卻都不併妨礙酈食其擁有無比強大的自信。他自號高陽酒徒,與劉邦擁有共同的愛好——酒,而他人口中的狂生,在劉邦看來也是酈食其的真性情。所以,儘管在”四大說客“中,酈食其是唯一一個未看清局面的失敗者,但卻是在劉邦手下最吃香的一個。

酈食其於劉邦駐兵陳留郊外時起追隨劉邦,一出手便協助劉邦拿下陳留,後來更是在滅秦破武關之時立下大功。然而,接下來,酈食其卻有點諸事不順,先是提出”恢復六國“被張良稱為”亡國之策“,後又遊說魏王豹失敗。可是,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酈食其也很快迎來了他最輝煌的時刻。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韓信在北方戰場接連破魏、平代、定趙、降燕,形勢一片大好,彭越在梁地的”游擊戰“也讓項羽自嘆分身乏術,而劉邦在滎陽、敖倉一線卻遭受了極大的壓力,甚至一 度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恰在此時,酈食其向劉邦獻上兩策:一、敖倉乃軍糧重地,應死守以拒楚軍;二、說降齊國進一步擴大北方戰場的成果。這兩條計策最終都被劉邦採納。尤其是死守敖倉一線沒有讓劉邦錯失戰機,然而,說降齊國,雖然是酈食其的名場面,卻也最終成為了他的催命符。

齊國此時的當家人是齊王田廣和他的叔叔齊相田橫。自從楚漢戰爭開啟,齊國就差不多成為了中原最平靜的國家。但是,當年項羽在齊國的殺戮,卻並沒有被齊人所遺忘,而此時的韓信也已經率軍來到了齊國的邊境線上,為他的“北方之行”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所以,對酈食其來說,此次遊說的優勢有兩個:

1、韓信的軍隊足以震懾住齊國君臣。

2、對於齊人來說,降漢並沒有降楚那麼難以接受。

最後,酈食其也恰恰是抓住了這兩點,成功說服了齊王。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不過,酈食其卻忽略了一點,他此次遊說並未通過官方渠道通知韓信,所以才給了韓信藉口繼續伐齊,而他也最終因此被田廣下令烹殺了。之所以將酈食其排在最末一位,也恰恰是因為酈食其的這次遊說本身就是欠考慮的,完全忽視了韓信的存在。

按照韓信的原計劃,本就是先大兵壓境,再說降齊國,這也正是廣武君李左車為韓信定下的妙計,卻被酈食其捷足先登了,韓信豈能不氣?酈食其的悲劇也正源於此。

”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喧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史記.淮陰侯列傳》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第三位:“下邑奇謀”的推進者——隨何

”下邑奇謀“是劉邦兵敗彭城後張良所獻,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的力量,聯合滅楚。韓信本是劉邦手下,放權即可;彭越與劉邦是故交,又與項羽結怨,想利用也不難;這裡面,唯一的難點便在於九江王英布身上了。

正最終說降英布的,正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隨何。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在此之前,隨何的官職並不高,僅僅是個謁者,主要負責傳達、稟報工作,所以,此次成功與否不但關係劉邦陣營未來發展的走向,也直接影響隨何在漢營中的地位。然而,此次出使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英布一直為項羽所重用,唯一的突破點便是項羽伐齊時,英布僅派出四千兵馬,本人並未隨行;劉邦佔彭城時,距離最近的英布也並未出兵相救。所以,隨何選擇的突破點便是放大英布與項羽之間的這個矛盾點;並指明項羽無論勝負,英布都不會有好果子吃;與此同時,向英布鼓吹,追隨劉邦以後可以得到更大的好處。

英布雖是個亡命徒,但並非莽夫之輩。他深知項羽為人,一旦楚勝漢亡,項羽必將矛頭直指他英布,叛楚歸漢也並非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然而,隨後而來的楚使卻又一次讓英布陷入了矛盾,他對項羽的恐懼一時之間又佔據了上風。這時,得到消息前來的隨何又一次幫助英布下定了決心,他面對楚使,朗聲道:”九江王已歸漢!“楚使看著英布的臉色,當即明白了一切,怒氣衝衝地便往外走。隨何馬上又遊說英布道:”事已至此,可以將楚使殺了。“

就這樣,英布退無可退之時,也只能如隨何所願,斬殺楚使,一心向漢了。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但是,很可惜的一點是,隨何即便立此大功,在劉邦眼裡卻依舊是個腐儒。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喝了幾口酒,依舊以腐儒稱呼隨何。鬱悶的隨何跪在劉邦面前說道:“假使當初,陛下發步卒五萬、騎兵五千,能取九江王英布乎?”劉邦答道:“不能。”隨何又道:“當初陛下僅給了我二十人出使,便成功說服九江王,是不是說明我隨何的功勞抵得上步卒五萬、騎兵五千?然而,陛下您還口口聲聲稱呼我為腐儒,為什麼呢?”

直到這時,劉邦才開始真正重視隨何,任命其為護軍中尉。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第二位:定南越的最大功臣——“有口辯士”陸賈

陸賈雖然很早便追隨劉邦,還有個“有口辯士”的雅號,《史記》中也說他“居(劉邦)左右,常使諸侯”,但是在楚漢戰爭中,他卻並沒有留下什麼名場面,僅有的兩次“出場”:一次是與酈食其一起利誘秦朝武關守將;另一次則是遊說項羽釋放劉太公、呂雉等人,未能成功。

(劉邦)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啗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史記·高祖本紀》

真正讓陸賈成名的則是漢朝建立以後的兩次出使南越。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南越王趙佗本是秦將,曾受秦始皇之命,隨主將任囂出征南越,平定後受封龍川縣令,依然是南海郡守任囂的下屬。後來,任囂去世前將南海郡的實際控制權交到了趙佗手上。隨後,趁中原一片混戰之機,趙佗出兵兼併了嶺南三郡的另外兩郡(桂林郡和象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嶺南之主。

漢朝建立後,劉邦先是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吃了虧,後來又開始剪除異姓諸侯王,無暇顧及南越,只是裝裝樣子將嶺南三郡(南海、桂林、象郡)分封給了長沙王吳芮。後來,為了消除南部邊患,劉邦派出陸賈出使前往南越。

此時的南越王趙佗已居嶺南多年,很多習慣已然與當地人無異。他作為曾經征伐南越的將領,亦深知南越的優勢和劣勢。所以,從他的角度來說,臣服漢朝與否的根本在於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好處以彌補南越的劣勢,有利於南越的自主發展,而並不在於是否稱臣本身。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初次見面,趙佗便給了陸賈一個下馬威,假如陸賈當時擺出天朝上國的臭脾氣,那這次出使自然也只能無功而返了,稍有差錯還可能喪命於此。不過,作為漢初最有名的外交家,陸賈自然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他先是指出趙佗雖為南越王,實為中原人的本質,又斥責他忘本,連中原禮儀都忘了;後來又給趙佗介紹了一下中原的形勢,楚漢戰爭,大漢一統江山,其強非小小南越可比;並跟他說,只要臣服,不但兩國可以互相通商,他還可以得到很多大漢的賞賜,大漢還可以派專人幫他照料在真定的祖墳。

聽罷陸賈的話,趙佗心中實際上已經打定了臣服的主意,但他還需要一個臺階。於是,他主動問起陸賈,他比之蕭何、曹參、韓信等人何如?聰明如陸賈自然明白趙佗的本意,當即答道:“自然是南越王更加高明。”趙佗又問,那我比之漢朝皇帝劉邦何如?陸賈答道:“那你可比不了。”趙佗聽罷,哈哈大笑,盛情款待陸賈,並答應願向漢稱臣。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劉邦死後,呂后稱制,單方面終止了同南越的邊境貿易,導致南越王趙佗再次獨立。呂后派出軍隊打算武力解決,結果還沒到嶺南就因為水土不服和傳染兵不得不撤軍了。後來,呂后一死,文帝即位,不得不再次派出陸賈出使南越,遊說南越王。陸賈果然不辱使命,又一次使趙佗面北稱臣。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第一位:楚河漢界的劃定者——侯公

歷史上關於侯公的介紹遠不如陸賈和酈食其多,在劉邦的手下也沒有競爭力那麼久的時間,但是他卻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的遊說對象是楚霸王項羽,任務是議和休戰,並釋放劉太公、呂雉等人質,沒錯,就是上文提到陸賈沒能完成的那個任務。正是因為侯公的出現,遊說項羽,劃分楚河漢界,並接回人質,才使得劉邦覓得良機,困項羽於垓下,戰而勝之。

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匿弗肯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為平國君。——《史記.項羽本紀》

但是,讓人遺憾的一點是,關於“侯公說項王”只有上面這寥寥數句,大概太史公也無法得知當初的侯公是如何遊說的項羽,因為,之後不久,侯公便隱匿不見了,只留下了一個“天下辯士”的傳說。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正因為如此,也給了後人無限的遐想空間,一代文豪蘇東坡曾寫下《代侯公說項羽辭》描述了當時的場景。而明代文豪王世貞的《短長說》則更為詳細地”記錄“了侯公被劉邦起用到最後飄然離去的全過程。二人所寫皆是精彩紛呈,感興趣的可以拿來一觀。

至於侯公為什麼會離劉邦而去,水一白猜想,侯公當時遊說項羽之時,是懷著“求和”之心的,與項羽也講的是“和”之大義,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劉邦竟背棄約定,出兵伐楚,這與當初侯公的初衷是相背離的,所以才最終造成了他的離開。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水言水語

在戰爭年代,說客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即便強如漢高祖劉邦,手下說客眾多,但在他心目當中,也一樣遠不如那些征戰沙場的武將。斬敵首級似乎永遠比三寸不爛之舌換來的成績更加直觀,然而,這些說客卻在屬於他們的戰場上,不斷地立下大功,改變著戰爭的走向。正如隨何所說,“步卒五萬、騎兵五千”尚不能完成他所完成的任務,這就是一個優秀說客的巨大價值。

劉邦手下四大說客,陸賈第二,酈食其最末,第一號稱“天下辯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