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上一篇:

​在荷蘭小城代爾夫特參觀的第一個地方是老教堂,它也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築。據史料記載,早在1050年,這個位置便建有一座30米長、12米寬的小教堂。1240年,當地的貴族鄉紳巴多羅買·範·德爾·梅德(Bartholomeus van der Made)捐資改建了新的哥特式教堂,並以他的主保聖人聖巴多羅買命名。隨著代爾夫特在14世紀的不斷髮展壯大,作為城市最重要的教堂順理成章地改奉了城市的主保聖人聖希波呂託斯。不過,任何教堂供奉的聖人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中都被無情抹去。由於新教不允許供奉聖人,這座教堂從此只能叫老教堂。這也是為什麼荷蘭有那麼多教堂都以老、新、大、東、南、西、北等來命名的原因。


從南邊橋上望去,75米高的鐘樓與水中的倒影明顯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也就是說這是一座斜塔。沒錯,這座磚砌的鐘樓從1325年開建時就因臨近運河的地基下沉而開始傾斜,建造者試圖通過扭轉上層結構進行矯正,但最終的結果是塔尖仍然偏離垂直線2米之多。仔細看頂端的四個角塔,它們是1900年按照完全垂直的方向重建的,感覺就像一個站歪了的人用力扭正的脖子。由於擔心敲鐘引起的振動會加大傾斜,鐘樓上的大鐘如今只在王室成員於新教堂舉行葬禮時才會敲響。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來到鐘樓下,這裡有一尊格特魯德·範·德爾·奧斯滕(Gertrude van der Oosten,1320-1358)的雕像。她號稱是尼德蘭首位得到“聖痕”(身上出現與耶穌受難相同的傷痕)的聖人,雖然從未被教宗封聖,但在尼德蘭的知名度很高,被默認為聖女。她生前曾住在對面的貝居安會院,死後就葬在這個地方。由於擔心鐘樓倒塌,貝居安會最終搬到了別處。1958年,代爾夫特人在此樹立這尊雕像,以紀念聖女去世600週年。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從建築西南角半圓形洗禮堂旁邊的入口進去是老教堂的售票處。代爾夫特新老兩座教堂統一銷售一張通票,票價5.5歐;新教堂的鐘樓可以上去,單買的話4.5歐;新老教堂+新教堂鐘樓的聯票是8.5歐,我們買了這種。走進教堂,乍一看是座矩形巴西利卡式的三殿式教堂,但往前走一走會發現還有個北耳堂,卻沒有南耳堂。這是因為16世紀初人們希望用天然石材代替磚塊將教堂改建成一座拉丁十字佈局的建築,但宗教改革的爆發使建設中斷,最終只完成了北耳堂。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宗教改革不僅終止了擴建,也破壞了原有建築。新教徒的破壞聖像運動砸碎了教堂內的精美雕像和彩色花窗,所以如今看到的教堂裡極少有古老的舊物。中殿裡的講道壇是個例外,它製作於1548年,簡潔的設計使它避免了被搗毀的厄運。壇體四周的五塊裝飾板分別刻著施洗者聖約翰和四位福音書作者。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西門上方的管風琴是由著名的管風琴製作大師克里斯蒂安·G·F·威特(Christian G. F. Witte,1802-1873)於1857年製作的,擁有2832根發音管。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新教教堂沒有祭壇,因此走到教堂中殿最東端,看到的是一座大型墓碑。它是荷蘭海軍上將皮特·海因(Piet Hein,1577-1629)之墓,他曾在尼德蘭與西班牙爆發的“八十年戰爭”中率軍擊敗西班牙海軍,最著名的戰績是俘獲了從美洲殖民地掠奪金銀財寶後滿載而歸的西班牙銀色艦隊。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將軍的雕像用一整塊白色大理石精心製作而成,後方的黑色大理石上刻著他的豐功偉績。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墓碑旁邊還有個展臺,專門介紹皮特·海因的生平。其中有一段這樣描述:將軍每到一處,都會受到英雄的榮耀和款待,人們把他的事蹟編成兒歌傳頌。但是在所有這些慶祝活動中,皮特·海因總是輕聲對身旁的人說:“看他們又唱又跳的,就因為我沒費吹灰之力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其實在此之前我費九牛二虎之力取得過更大的戰績,可他們沒說過一句話。”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說到墓碑,這座教堂裡總共埋葬了四百多人,比較著名的還有伊麗莎白·摩根(Elizabeth Morgan,1585-1608)、大畫家弗美爾和顯微技術學家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等。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位於北殿東頭的是伊麗莎白·摩根之墓,她是荷蘭國歌《威廉頌》的作者菲利普·範·馬尼克斯(Philips van Marnix,1540-1598)的女兒。她的丈夫查爾斯·摩根(Charles Morgan,1575-1643)是荷蘭南部城市貝亨奧普佐姆(Bergen op Zoom)的地方軍事長官,伊麗莎白為他生下一個女兒後不幸去世。悲傷的丈夫請人花三年時間修建了這座陵墓,以表達永存於心的愛意。此後他始終沒有再婚。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顯微技術學家列文虎克的墓位於北殿西頭,是他女兒為其修建的。這位科學家是世界上首個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的人,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方尖碑形的墓碑上方便是他的頭像。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與這些豪華墓碑相比,大畫家弗美爾就顯得比較寒酸了。他只有一塊墓石,在北殿靠東邊的過道里。這是因為他去世時已經破產,要不是丈母孃預先購買了這塊墓地,他恐怕要落得與倫勃朗一樣的下場,幾年後便會被清理掉了。弗美爾死得很突然,用他妻子的話說:“他本來挺健康的,沒想到只一天半的工夫便暴病身亡了。”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弗美爾生前和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出名,沒人在乎他和他的作品。直到19世紀他的名字才被人們重新提起,並迅速躥紅,成為世界頂級的大畫家。那些原本對他的畫作不以為然的評論家突然就覺得他的畫越看越有味了,附庸風雅的民眾也開始以能夠一睹他的畫為榮。2007年,代爾夫特人表示再也不能沉默了,他們在北耳堂為弗美爾修了一個更大更漂亮也更顯眼的墓碑,上面刻上了代爾夫特聖路加行會(畫家行業協會)的標誌,註明弗美爾是該行會的一員。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最後我們看看教堂的花窗。據說老教堂早在1406年就開始安裝彩色花窗,經過一百多年時間好不容易裝得差不多了,1536年的一場大火毀掉了大半。請花窗大師重新制作後,1654年的代爾夫特火藥庫大爆炸震碎了城內三分之二的窗玻璃,這裡的花窗也未能倖免。現在看到的花窗玻璃全是20世紀重新制作的,多數都由花窗設計大師瓊普·尼古拉斯(Joep Nicolas,1897-1972)設計製作。瓊普·尼古拉斯出生在一個花窗設計世家,他的爺爺、父親都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但他無疑是家族中最大的驕傲。他為老教堂設計的花窗主題以《聖經》中的故事為主。


中殿東頭朝東的三扇均取材於《新約》,左邊是好撒瑪利亞人、播種者和浪子回頭的故事;中間是好牧人、法利賽人和稅吏、捕魚神蹟和葡萄園工人的故事;右邊是麥子和稗子的比喻、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中殿東段朝南的幾扇則講述了《舊約》中的故事。這兩扇中左邊的一扇是上帝創造四元素和人類;右邊是上帝創造時間。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左邊的這扇可能是老教堂所有花窗中最著名的,教堂特意製作了一個展臺進行專門介紹,門票封面用的也是它。畫面中間是亞當和夏娃,其中夏娃正將剛摘下來的禁果遞給亞當,周圍聚集著各種動植物,代表四元素中的土;上方的四個天使抱著風袋吹出氣體代表四元素中的氣;亞當夏娃腳下的四個人抱著水罐倒水,水罐上寫著從伊甸園流出的四條河流的名字:比遜河、基訓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代表四元素中的水;最下方有五個人鍛造,代表四元素中的火。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這兩扇西邊緊挨著的三扇分別描繪了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和該隱殺死弟弟亞伯、諾亞獻祭,以及亞伯拉罕殺子獻祭的故事。此外,南殿中還有很多描繪聖經故事的花窗,北殿西頭還有獻給沉默者威廉的組窗,畫面之精美、色彩之豔麗,在整個荷蘭都是屈指可數的,值得喜歡花窗藝術的人花時間好好欣賞。

這座教堂也有個斜塔,斜到不敢敲鐘,旁邊的修女院都嚇得搬家了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