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這六人誰歷史地位最高?

leslie_cheung


第一魯迅!第二錢鍾書!第三李敖!他們三人文章各有特色,不可替代!

胡適也有過超然的地位,但他的文章實在不配享有那麼高的聲譽!即使在民國胡適如日中天的時候,也沒有人膜拜他的文采!與他的名聲相匹配,他也缺少那種才華,作為教科書般的存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也是因為胡適的才力不繼,乾貨不夠,只出版捲上了事,無力收尾!胡適的地位有一部分來於他是白話文的倡導者,但他也只是倡導者、勇敢的嘗試者,他的白話文實在難稱佳作。無獨有偶,他的《白話文學史》也是爛尾工程,只有一本捲上,看來,收尾工作也耗盡他的力氣!

胡適真正的歷史地位,跟文章、才華沒多大關係!人們稱道他的是他從美國帶回的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那時候,封閉的中國,禁錮思想的中華王權文化,實在是太需要他了!

林語堂的雞湯式散文,已經是過去式了,不提也罷,因為現在燉雞湯的文人太多,營養過剩,對油膩膩的東西提不起興趣!

錢穆作為歷史學者的榮耀,沒有問題,但只要不是歷史專科的學生或研究者 影響力有限!

魯迅、錢鍾書、李敖的地位比另外三位高,可能很多人不服,我從三個方面進行排比:

一,自他們的文章出世,人們驚豔於他們的文采,一時模仿者眾,尤其是魯迅和錢鍾書!新時代的作家韓寒甚至以一本模仿錢鍾書《圍城》的《三重門》確立文壇地位!作為比較,不說一般人,就是胡適的崇拜者,也沒有模仿胡適筆法文章的!

二,唐詩宋詞為什麼是公認的經典,經久不衰?因為它的影響力大到哪怕是不怎麼讀書的人,也能吟兩句!我曾經聽過一字不識的老農吟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他當時的狀態完全是隨興的,而從他的土話腔調,他把欲斷魂錯念成:路上行人遊斷魂,別有一番風味!這就是影響力!很多人寫文章,也喜歡來兩句唐詩宋詞作為點綴,用得好的,象鑲嵌寶石一樣給文章增色!武俠名家梁羽生就很喜歡鑲嵌唐詩宋詞,讀起來也很過癮!我看過很多人引用、鑲嵌魯迅、錢鍾書他們的句子!很少看到有人掉胡適的書袋,說得多的也不過是:我的朋友胡適之,有一種巴結,江湖的氣味 與文采無關!

三,名滿天下的文人,身故之後,一定研究者眾!他們不僅自己的文章流傳不衰,而且,還能養活一幫研究者!不管是圖書館,還是書店研究魯迅的書不知凡幾,研究胡適的書不僅很少,而且,僅有的兩本還要搭魯迅的順風車——《魯迅與胡適》!不管胡適的粉絲把胡適吹得多麼牛逼,如果他真想成為胡適的研究者,他一定要做好餓肚子的準備!很多不讀書的人有個誤解,魯迅暴得大名是因為政治!其實,是不讀書的人把因果搞反了,魯迅獲得文壇獨一無二的地位之後,政治才找上門!這裡有兩點強有力的證據:一,魯迅直到1936年逝世,毛澤東帶領的工農紅軍還被蔣介石稱為共匪,能有多大的影響力?而且,他身蓋民族魂的大旗,是蔣介石的國民黨當政時期!——那時候魯迅的書是禁書!二,如果說在中國魯迅的大名是因為政治的偏愛,那麼日本呢?韓國呢?在日本和韓國有一大批魯迅的研究者!《魯迅全集》在日本甚至比中國還要早出版一年!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作家有這樣的待遇!在中國我連有資格出版全集的作家都沒看到!(是全集不是選集,全集包括各種書信、日記、便籤)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社會上有一些無知小兒竟然說魯迅偷看弟媳洗澡!不說周作人請的傭僕,還有魯迅請的傭人、鄰居俞芳(名字記得不清)、魯迅的拜訪者,單說魯迅就是一大家子人,魯迅偷看弟媳洗澡要冒多大的風險?而且,有魯迅研究者認為,魯迅是性壓抑者!那麼多歷史扒糞者,連魯迅逛窯子的八卦都沒有,要知道那時候文人墨客逛窯子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連正人君子的胡適都在日記中多次記述逛窯子!別說逛窯子,就是正常的愛情在魯迅46歲以前,都對它絕望了,但魯迅並不缺少仰慕者,只是因為他在內心裡把朱安道德綁架了,他曾說過:拼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四千年的舊賬!這種壓抑的禁慾式生活,有幾個精英海歸能做到?

至於不讀書,只管噴的噴子說魯迅不罵蔣介石,不罵日本人,根本不值一駁:不談魯迅的雜文《友邦驚詫論》抨擊老蔣的攘外必先安內!只說一個常識就夠了——只要知道在老蔣的民國時期和老蔣的臺灣時期,魯迅的書是禁書!

魯迅抨擊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只要看過《魯迅全集》就很容易看到,特別是書信集裡面多一些,要知道那時候(魯迅逝世於全面抗戰前的1936年),連國民政府都只想跟日本人講和!

1932年的淞滬抗戰,魯迅聯合30多位文化界名人在上海的報紙上簽名發公告抨擊日本的侵略!魯迅的一封公開信《答徐懋鏞關於抗日的民族的統一戰線問題》!為了徵集抗日的作品,魯迅捐出他的稿費,並修改幫助出版《八月的鄉村》等抗日小說!魯迅直到逝世前的十天,都在呼籲在抗日的旗幟下,拋開一切派別成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對外!

魯迅的雜文幾乎是獨孤求敗的存在,在中國還沒見過這麼酣暢淋漓的雜文!魯迅的一語定評也很有殺傷力——比如:評《紅樓夢》是悲涼之霧,遍被華林!評《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李斯是秦時無文章,唯李斯一人而已!(我是因為這個,才知道李斯的廁鼠論)


老漫在家


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李敖、魯迅,這幾個人誰的歷史地位最高?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歷史地位是由才學和時勢所決定的。

若講歷史地位,最高的是胡適和魯迅。胡適是“民國孔夫子”,雖然學術水準不一定是最高,但是但開風氣不為師,胡適在踐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多個學科領域有較高的造詣。魯迅則是“二十世紀文化的旗手”,以一支嬉笑怒罵的如椽巨筆代表了那個時代最高的批判精神和人民情懷。

其次則是錢穆,錢穆是國學大師和史學大家,“一生為故國招魂”。同時他還創辦了新亞書院,即後來的香港中文大學。後來又到臺灣,是當時時代背景之下,在道統和學統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和化身。之後再是錢鍾書和林語堂兩人,在這些人中論學問見樹,以錢鍾書和錢穆最高,錢鍾書“立志讀編清華之書”,是民國遺風的最後見證者,傳承者之一。林語堂的散文造詣在華語文學界有著極高的地位。最後是李敖,李敖的雜文造詣,包括其狂狷性格,在沒有大師的時代,不得不說,在我們這個年代裡獨具一格。


青年史學家


首先,把六位不同檔次的人放在一起排位沒意思。


要我說,第六位肯定是李敖。李敖對於現代文學、思想、政治的建樹不大,把他有特色的作家來看最好。

其次呢,要確定其餘五位大師的歷史地位,也要看地區。

在大陸,魯迅毫無疑問排第一位,出於歷史原因,我們對魯迅有過度的推廣和崇拜。

對於胡適,他的書一度在大陸成為禁書,可是在臺灣,胡適卻是穩座臺灣文壇的頭把交椅。我們大陸推崇的魯迅一度在臺灣就成了禁書,甚至還名字都不能提。魯迅的學生臺靜農在臺灣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人都不提魯迅的名字。

林語堂主要在散文和小說方面取得成就最大,中年以後基本在美國了,本來消聲無跡,但是上世紀90年代又火了。

錢穆講受中國文學史受到尊敬和推崇,但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遠不及以上四位。

錢鍾書是以學問出名,小說也寫得好。

再次,給其餘五位大師論歷史地位,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論雜文,魯迅第一;論白話文運動和新文學建設,胡適第一;論閒適小說,林語堂第一;論學問,錢鍾書第一;論中國文學史,錢穆第一。

五位大師可以說都是全面發展,但是每一個擅長的領域不一樣。因此,我們後輩向他們學習,主要是學習已經精通並出書的知識。至於排歷史地位,那就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了!

2018年靈林玖玖原創,一個寫過100篇以上書評的閩南人。


靈林玖玖


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李敖,魯迅

這六位民國大師,誰的歷史地位更高一些。

雖然他們六位在多個領域都有建樹,但所專還是不太一樣

歷史方面,錢穆是大家,在歷史領域建樹頗多,《國史大綱》《先秦諸子年系》《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都是扛鼎之作。他與陳寅恪,呂思勉,陳垣一起被稱為上世紀史學四大家,在歷史領域,錢穆先生自然是六人中的NO1

而國學方面,錢鍾書則是這六位中的翹楚,錢先生中今中外經史子集無不一精,學問通貫中西,自成一家,《談藝錄》《管錐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的明珠級鉅著。

論小說和散文上的成就,林語堂先生當仁不讓,《京華煙雲》《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都是經典之作,先生也曾經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雖然錢鍾書先生也有《圍城》,魯迅先生也有《阿Q正傳》,李敖也有《北京法源寺》,但成就還是不如林先生。

而論寫雜文,李敖自詡為三百年來中國寫雜文來第一人,但夜狼則認為他還是隻能屈居老二,魯迅先生不稱第一,誰稱第一。論罵人不吐髒話,吾輩唯拜周樹人。

胡適先生在六人中算是一個全面的全能選手,能寫詩,國學功底也不錯,哲學也研究得不錯,當政客也挺合格,但就是沒有哪一樣是出類拔萃。

如果真要從六個人中評出高低的話,我們只能從歷史影響力來評斷歷史地位,那麼答案還是魯迅先生,因為他的作品對607080整整三十年的一代中國人來說,影響太深遠,雖然這種影響力有時勢和政治的因素,但過去幾十年,誰能比魯迅的作品更有影響力呢?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這得看比哪方面。如果比做官,胡適肯定最厚道;如果比時效影響力,魯迅肯定最牛逼;如果比學術造詣,錢穆肯定算最深;如果比情愛小說,錢鍾書肯定寫得最好;如果比寫市井社會,林語堂肯定權老大;如果比流氓文化,李敖肯定排第一。不過,就事論事而言,我比較喜歡魯迅和李敖,魯迅對於傳統文化的批判相當於怨婦罵街,而我根深蒂固地感到塵世間的怨婦無一例外地都有因悽婉而美麗的一面。李敖對於歷史解析,基本相當於潑婦罵街,潑婦有時也講理,她最大的亮點是直奔主題,讓人無法避讓,所言所論,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效率極高,這種風格也很帶勁甚至精彩。試想如果我有一個潑婦老婆,外面的大情小事她都能擺平,那我就省事多了。文人無行,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於是我覺得人生一世不過草木一秋,所以有時還是潑婦點,還是酣暢淋漓點好。錢穆的書,早年研讀過一些,現在偶爾還翻翻,感覺他也就是個迂腐而嚴謹的著名書生,其之著述內容對人考究居多,對我思想極少。


南海石57583028


歷史地位最高的是胡適。這個其實毫無任何疑問,從民國到現在,這6個人裡,歷史地位最高的都是胡適。

在我的孩提時代,整日整日陶醉在書的世界,愛文學,卻更愛雜家百科。這6個人裡,接觸到最多的——是魯迅。

《魯迅雜文選集》不知看了多少遍。語文課本中的《記念劉和珍君》的要背誦的那幾段只用了10分鐘就全部背過。魯迅如何跟錢玄同、林語堂、顧頡剛、陳西瀅不和,如何跟親兄弟周作人鬧翻,如何如何拿著北洋政府的錢,公開罵北洋政府。

但是後來看的一些書,譬如《中研院的那些事》,有關陳寅恪、梁思成等人的書籍時,卻發現,胡適的名聲才是大得驚人

譬如說,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選舉時,胡適遠在美國,競爭對手包括國民政府的諸多高官,翁文灝、朱家驊、王世傑等,但是學者名流以陳寅恪、傅斯年為代表卻堅定地選擇胡適。陳寅恪在選舉會議中直呼:“我來重慶就為投胡適先生一票

”。結果怎麼樣呢?胡適雖然遠在美國,但還是當選,最後只能讓朱家驊代理院長。可見學界對胡適有多麼推崇。

胡適本人是新文學運動的先驅,新思想、新道德的代言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國駐美全權代表。胡適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人

但魯迅先生地位就有點低了,曾在蔡元培的邀請下擔任教育部僉事,後來在北京大學、女師大也只是講師,再後來輾轉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擔任教授。蔡元培、宋慶齡創立“民權保障同盟”時,魯迅先生只是上海分會委員;“左翼作家聯盟”時仍然只是常務委員。

因此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文學成就是毫無疑問的,但當時所說的“地位”,更多的是學術,而不是純文學。

而林語堂、錢鍾書、錢穆 3 位先生則更多隻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化大師,林語堂先生的文學及語言學,錢穆先生的歷史學,錢鍾書先生的文學及英文。

李敖?不認識。談學術,他沒有資格;談地位,他不配。

因此這6個人地位如下:

胡適>>魯迅>林語堂>錢穆>錢鍾書>>……>李敖


安若凡


在你所列出的這個六個人,即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李敖,魯迅中,首先李敖不能和其他五個人相提並論,李敖出生1935年,其他五人最晚出生的是錢鍾書,是1910年。

其次,我們這裡談論某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主要依據只能是這些人活躍時期以及後世各個時期的評論家、相關歷史學家們對其評價,因為這不是討論他們各人的學術造詣、學術成果或者創作成就,那麼也許頭條裡一些專業人士可以憑藉自己的學術能力給出個人答案——所謂地位,是眾人公認後才能獲得的,而作品成就、水準則有相對客觀的衡量依據。

除了李敖外,其他五個人首先因為活躍於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而名動中國,甚至名動海外。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即五四運動,對中國自民國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文化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新文化運動都具有開啟一個新中國的價值和意義。所以發起、領導這場新文化運動的人,或者在這場偉大的文化運動中成為正能量的活躍人物,就必然會被後世的各種史書所褒揚。那麼在提問者所列的除了李敖之外的五個人中,誰最被後世褒揚的最多、捧得最高?

——新文化運動是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新文化運動(五四文化運動),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蔡元培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上述是海外的專家和國內的專家對中國歷史上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基本評語,注意看其中提到的人,提問者所列的六個人中只有魯迅和胡適在其中,所以他們兩個人也是公認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

——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私立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他擁有三十六個博士, 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博士學位的人之一。”

——魯迅“為中國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蜚聲海外,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界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此外,魯迅的《狂人日記》被後世譽為中國白話文小說第一篇,而他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至於胡適,我承認,他的文學作品我完全沒有閱讀過,不做評價,也沒有資格評價,但看評論家和文學史相關論文的評論,很明顯,胡適的文學作品仍然沒有魯迅的作品影響更大。雖然胡適在八十年代開始也逐漸在大陸上開放了,但並沒有誰說得出他究竟有什麼皇皇鉅著或者什麼經天緯地的偉大文學作品值得一說的。

最後回到問題上來,談論歷史地位,當然首先看影響力和公認的地位,那麼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和胡適都屬於領袖人物,就貢獻而言,他們都是彪炳史冊的人物,可以說地位相當,所以兩個人第一回合打個平手。然後再評兩個人在學術方面,很顯然,兩個人在學術方面都各有建樹,但通過不少論文和媒體文章介紹,給我感覺胡適在學術研究方面,可能比魯迅更多一些成果,魯迅相對較雜、比較多方面,所以在學術方面,算魯迅略輸一籌。但是,在文學創作方面,魯迅就憑《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兩個小說的成就,已經可以被認定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人了,這就遠遠將胡適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努力甩在了後面。所以這一回合可以說是大比分勝過胡適。那麼最終綜合來評論,我個人認為魯迅的歷史地位,毫無疑問是超過胡適的。


天淞子


第六名,林語堂

超脫,悠閒,雅趣,瀟灑,標準的名士風流,如果身處太平之世,自然無妨,可是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偏偏有一種浪漫的文人坐在高大的房子裡喝著咖啡,看著報紙,寫著詩歌,還有那些浪漫的小說。

窗外,是燒殺搶掠。

屋裡,是繚繞書香。

我個人感覺不舒服。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他看透了王朝興替,看透了滄桑風雲,或許他認為當時的亂世和歷史中的那些亂世沒有什麼不同,或許他想學那些魏晉名士一樣強調內心的自然感受。

對不起,但我就是不喜歡!

第五名,胡適

我僅代表我個人表示不喜歡他,並且這種不喜歡和政治立場無關。僅僅是他的白話文運動,我就想把他釘在中國文化的罪惡碑上!倡導白話文是應當的,我也不認為是蹭什麼熱點,刷什麼存在感。只是他的行為讓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和歷史產生了斷層。

他應該想到卻沒有想到,幾十年後的中國人竟然連一篇像樣的古文都寫不出來,看史記要看註釋,看論語要看註釋,連看杜甫的詩歌也要看註釋。三千年的文化精華,間接地裂在他的手裡。

他完全可以在思慮成熟計劃周全之後,達到顧此不失彼的!

第四名,李敖

六人裡,他的才華最低,他的狂話最多,他的個性最真。他的文章我讀得並不多,但是依僅有的資料,這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吹牛不是毛病,濫情也是你情我願,至於化身討厭的政客也無可厚非。但就是這種不做偽的表達方式讓人欣賞。我討厭君子,而李敖不是一個君子,也不自認為一個君子,他更像一個噴子。而噴原因恐怕僅僅是因為想搗亂,想調皮,想攪局,想表達不正經裡的正經!

噴吧!只要不誤導大眾,讓大眾開心也好。

第三名,錢穆

這是一個真正潛心做學問的人,他不是文人,而是學者,哪怕你否定或質疑他的學術,你也不會否定他的努力和才學。他就像古代的那些學者一樣,不問干戈,不問風雲,讓我想起了唐朝那個叫孔穎達的書生。他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與其讓他在臺上大談愛國,大秀民生,或者在客廳裡擺滿玫瑰花和葡萄酒,不如讓他安靜下來靜靜地著書。

最難得的是他不好虛名,“細密”二字是所有人對他學術成果的肯定。一個能在細節上做足功夫的人,當得起大師二字。和現在的那些稍有心得便急不可待四處發表的人永遠不可同日而語。

山不言自高。

在他眼裡,文化比什麼重要!

第二名,錢鍾書

這是一個智者,智到洞察人間,卻不為人間所撓。是中國比較文學領域裡空前並且絕後的人物。

他的傲氣被世人所知,也被世人所誤,哪怕是寫一篇小說,也不肯隨波逐流,必須要獨樹一幟才肯如意,儘管《圍城》成為經典,可是在他老人家眼裡,這個經典竟然只是“嘔吐物”,也不知道那本半途而廢的《百合心》會神到什麼地步?

時人稱他為“文化昆倉”,他的典藉我是不敢說讀懂的,甚至連讀的資格都沒有。記得當年看《宋詩選注》時就被他引用語錄的片斷所幽默到,更被他所處可見的睿智所絕倒。

尤其是他在經歷那麼多文化苦難之後,還能保持一顆幽默之心,真真讓我歎服不已,飽經憂患變得淡然很容易,可變得幽默卻需要一顆透明卻智慧的心。

讀他的文章,處處是比喻,處處是幽默,可是細細看才會品出來,都是用冷漠調成的幽默,用悲觀搭建起來的樂觀。

這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第一名,魯迅

韓國人感嘆,他們沒有魯迅。

我們慶幸,我們有一個魯迅。

我們悲哀,我們只有一個魯迅。

哪怕我是錢鍾書先生的狂熱粉絲,我也不得不承認,像錢鍾性先生,像錢穆先生,李敖,胡適,林語堂那樣的文化人,中國從前不缺,以後也不會缺。但是唯獨缺一個戰士。

一個一邊拿著大刀,一邊流血,一邊流淚的瘋子!

很多人都看到了癥結所在,有的飲酒,有的著書,有的避世,有的狷狂遊戲人間,只有這個魯迅,傻傻地衝了出來。

罵!

該罵的罵,不該罵的也罵!

常常罵錯人,常常罵過份!更常常罵得有如一個街頭潑婦!

但是,只有他罵了!

只有他一個人在罵!

只有他一個人如孤魂野鬼一般地罵!

而現在這個時代,容得不下魯迅先生,所以我們要分外珍惜才好!


亦有所思


本人以為,從廣義的文化意義來評價上述幾人,或者更多的在各個文化領域有著卓越成就的中國文化史上的文化人物中,都沒有人能夠超過魯迅和胡適。之所以這麼說,乃是因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最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就是胡適和陳獨秀髮起和領導的,魯迅等人為主將的〈白話文運動〉,以及由此發展而成的〈新文化運動〉。

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之後不久,就因為初期的白話文的不成熟而陷入了一種深深的憂慮之中。他說“如果白話文運動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又丟失了傳統文化的優秀的一面,我胡適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了。”當1918年魯迅的,中國大陸上有史以來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的時候,胡適說“我終於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我們成功了!”所以,當胡適的同事和朋友對魯迅頗有微詞的時侯,胡適制止了他們,胡適對他們說“魯迅是我們的人”。

魯迅從來都是“革命派”的人!如果沒有白話文,那麼多的文也好,史也好,詞也好,賦也好,能不能讓只具備初中文化的人就能從其白話文的翻譯中得以識之?就能不能使古典文學不僅沒有消聲匿跡,反而使之它們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承?再說,魯迅的成就並不止在文學方面,儘管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評委馬悅然曾經說過,“魯迅只憑他的〈吶喊〉和〈彷徨〉兩部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就唾手可得 。”但魯迅還是〈中國小說史略〉的著作人,這個關於中國文學史的著作,直至今日,也還是中國小說史的最權威的著作。魯迅還是中國最傑出的翻譯家,是中國翻譯學的奠基人,他所翻譯過來的外國著作有300餘萬字。他所經過辨論以至爭論所取得都翻譯學上的勝利至今仍然是我國翻譯學所遵循的基本原則。魯迅還是我國作家中被翻譯到國外的文字最多的作家,他的文學以及歷史著作,包括全集,準全集,小說集,雜文集,通信集(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都被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翻譯出版,他們甚至說“魯迅是世界的魯迅”。 放眼中華大地,哪一個中國作家受到過如此對待?哪一個作家能夠讓莫言說出他“願意用他的十部作品來換魯迅先生的一部〈狂人日記〉,用自己的全部作品來換魯迅先生的一部〈阿Q正傳〉。”?

上世紀五十年代,胡適的學生傅斯年發現了一個叫許倬雲的青年學生很有培養前途,於是就出面募集資金贊助送他去美國留學。但由於許倬雲身有殘疾的原因,傅斯年多方奔走無果。傅斯年只好找到胡適,請胡適出面募集資金。但胡適的募集依然無人響應,於是胡適便自己出資送許倬雲去美國留學。出發前胡適對許倬雲建議說,出去就不要學自然科學了,學歷史學吧。許倬雲學成返回臺灣後,終於成為海峽兩岸最優秀的,權威的歷史學家之一。

順便說幾句許倬雲教授介紹的留美的兩件事。許倬雲先生說,他們的一個美國教授的口頭語就是“我們不知道”。於是有一天一個美國學生忍不住了站起來對他說“老師,你總是說‘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那麼,我們都知道些什麼?”這個美國教授當即回答說“我們知道的就是‘我們不知道’!”還有一次教印度歷史的美國教授和一個印度留學生髮生了激烈的爭論,這個美國教授情急之下說了一句“因為我是研究印度歷史的權威,所以我說的就是正確的。”那個印度留學生馬上反駁道“老師,我很欽佩你堅持自己的見解的勇氣,但是我要說,一個人是不是掌握了真理,並不取決於他的地位。”許倬雲教授說,“這兩件事,使我受益終身。”

大約十年前,〈南方週末〉用大半個版面的篇幅報道了記者對許倬雲教授的採訪。這大半個版面的一半是許倬雲教授對胡適的評價,另一半則是對魯迅的評價。採訪將要結束的時候,記者請他談一談胡適和魯迅的比較,他說,“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人裡,可以傳下去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胡適,一個是魯迅,其中魯迅的成就要大一些。”記者還問他怎麼評價李敖,許倬雲教授很乾脆回答說“對李傲,我一句話也不說!”

對胡適和魯迅的貢獻本人在至少五篇文章裡回答過,〈南方週末〉記者採訪許倬雲教授的報道或許會有電子版,有興趣者當可查閱,此處就不作贅述了。


杜新1


實話實說,這六個人所在的領域不一樣,強行對比就是廚子和裁縫比誰更厲害!錢穆是歷史學者,錢鍾書一開始主業在翻譯方面,後來轉向文學文藝理論,順便還寫過一本文學史留名的《圍城》。林語堂也是在文學方面有影響力。胡適涉獵很廣了,如果說主攻方向,大約是佛教和明清小說了。李敖先生我並沒有足夠的瞭解,而且他暫時還在世(目前罹患癌症),這裡不談。魯迅,可能大家會對他有誤解。下面我要稍微花點功夫談一談這幾個人。

錢穆的水平如何,我覺得我一個普通曆史愛好者,沒法回答,但是,我知道著名歷史學者嚴耕望在他的《治史三書》裡把“錢穆”、“白壽彝”、“陳寅恪”、“陳垣”四人並稱。大約在民國,這四個人的歷史水平還是一流的。不過,今天去學習歷史,錢穆的東西觀念上似乎有點老了,入門級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

錢鍾書早期主業是翻譯,而他老婆楊絳女士主業一直是翻譯。1953年之前,他都是在外文系教書,我記得同一個時代,錢鍾書的鄰居都並不知道他的《圍城》,可見當時錢鍾書並不是以小說出名的。當然,不妨礙他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畢竟一本《圍城》就夠了。說幾句題外話,錢鍾書的《圍城》雖說像《儒林外史》,但裡面很多戲謔的梗,算是肚子裡有點墨水的才能看懂的段子。跟他的《管錐篇》或者其他書一樣,並不是適合普通大眾的。



胡適,大名鼎鼎。先不說他的具體成就,單單胡適先生的“哪怕真理窮盡,進一寸有一寸歡喜”,都在當時給人振聾發聵的感覺。他涉獵極多,給人多而不精的感覺,其實,他最值得說的是其在佛教研究和明清小說上的功夫。至少,他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在當時影響力很大的。胡適在今天人心裡更重要的地位取得是在五四運動白話文的推廣和從政期間,這裡就不多說了。


林語堂,他的翻譯主要是把中國作品翻譯成英語,又寫過《京華煙雲》等小說,還有一本著名傳記《蘇東坡傳》。在文學史上,他是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魯迅,我們心中的魯迅是一個左翼作家,似乎雜文很厲害,喜歡跟人打嘴仗。實際上不然,我有一個版本的《魯迅全集》,雖說少量魯迅作品未收錄,但是大部分魯迅著作都收入了,我們可以大致看看他作品的類型以及其比例。如圖所示: 前七卷都是他的文學作品,八九十三卷是他在古代文學方面的貢獻(校勘的古籍和學術著作),剩下十卷全是翻譯的作品。按照作品比例來看,魯迅更多的是翻譯,其次是創作,最後才是古代文學研究。這樣看,我們普通人對於魯迅的理解是不是有偏頗之處呢?他的文學地位更多的是因為他是探路者,我們苛責他作品或者過分吹噓的時候,可曾想到他大量時間與精力花在了翻譯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