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舌尖上的美味——玉環

前些日子去超市,竟然在蔬菜區看到了多年不見的一道食材——玉環。

那一瞬間,真有一種走在大街上,意外邂逅久違了的老朋友的那種興奮和激動。

忍不住駐足,為它停留。

一粒粒的玉環,小巧玲瓏,藕節似的身段,被清洗得晶瑩剔透。

舌尖上的美味——玉環

它們安靜地躺在貨架上,等著人來挑選。

玉環,是一種長在地下的菜系。稱它為玉環,其實只是沿襲了我們老家的叫法。

而不同的地方,叫法也是各異。

有叫地牯牛的,有叫地環的,還有甘露兒、寶塔菜、地蠶、蟲草參、螺獅菜、地藕、旱藕、銀條菜等等,都是它的別名。

印象中,還是小時候吃到過這種菜。

切幾片肥瘦相間的臘肉,倒入玉環大火翻炒,再放上蒜苗,一盤白綠相間的特色菜餚,分分鐘刺激你的味蕾,勾起你的食慾。

兒時的鄉下,經常看到它們的身影,那時人們都興種植這個。田間地頭,屋前屋後,隨處可見。

之所以備受青睞,大概是因為這種菜的適應能力特強吧。自打埋下種子開始,基本不用打理,任其在地下自由生長。

這是一種品性質樸、包容的菜,雖不需操什麼心,但它們似乎並不計較莊稼人的怠慢和忽視,產量都很高。

每到冬天,是玉環收穫的季節。

扯住藤蔓,將它們從地裡頭刨出來,連同泥土一道,隨意堆放在屋裡的某個角落,需要時抓上一盤,用來做菜。

別看它們長在地裡時,灰撲撲的,毫不惹眼。等洗淨泥土,一下子便現出他們的本來面目。

像袖珍型的蓮藕一樣的身子,白淨透亮,凹凸有致,煞是好看。如此外形,將它們稱為“地藕”、“旱藕”,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叫法了吧。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鄉里種玉環的人家開始越來越少。

舌尖上的美味——玉環

也許是人們經常吃,產生了味覺疲勞。

亦或,因為玉環特殊的外形結構,導致清洗起來很是麻煩,以至於後來,在老家這種菜的人家幾乎絕跡了。

無人種植,自然也就看不到它們的蹤影了。

一晃已是很多年沒吃它了,想不到多年後,竟意外在超市重逢。

於是,毫不猶豫,捧了幾把放入袋中,讓它們那久違的綿糯美妙滋味,再次在我舌尖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