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原來屬於南充市管轄,後來隸屬於鄧小平故鄉廣安市管轄。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建縣於唐武周萬歲通天二年(697年),1950年1月嶽池縣人民政府成立。下設25個鄉鎮、2個街道辦。嶽池地處於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早、夏熱、秋涼、冬暖,春季回暖早。地處川中盆地的軸心地帶,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滷水、岩鹽等資源。

嶽池是川東北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川渝合作示範區與重慶一小時經濟圈之內。地方著名節日嶽池農家文化旅遊節是四川十大名節之一。知名人物有吳雪、楊仁愷、劉披雲等。作為千年魚米之鄉,自古便有“川東糧倉”之稱,因盛產水稻,享有“銀嶽池”之美譽,故別稱“銀城”。

嶽池被國家相關部門授予了“四川省級文明城市”、“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中國曲藝之鄉”(西部地區第一個),“中國輸變電之鄉”,“中國白色農業第一縣”,“中國米粉之鄉”,

現在嶽池縣是西部地區第一個“中國曲藝之鄉”,殊不知在上世紀80年代,甚至90年代早期,嶽池縣每到春節會舉行三項精彩而西南罕見的民俗活動: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可惜後來人們不再進行這些罕見而精彩的民俗活動了,很是遺憾,下面來回顧一下這些活動:

打鐵花

打鐵花”初源於工匠們的祭祀活動。每年年初,五門工匠們開業之前,為首的工匠就會經過協商,搭好花棚,並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選定吉日,到本縣老君廟、火神廟中獻上各種祭祀品。之後,五匠中各門店、字號內的所有人等,都抬著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隊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鳴放鞭炮到神棚。沿途各工匠的店鋪都要設香案供品迎送。隊伍到達神棚後,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內,舉行祭祀儀式,求老君爺、火神爺保佑全年平安、生意興隆、四季發財。夜晚開始打花。

參加打花的多是各門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內跪拜、更衣,求神靈保佑安全,避免燒傷。工匠們的祭祀活動得到道士們的支持和參與。道士們或提供打鐵花的場地(多是屬於廟產的空地),或出錢出物。在工匠們祭祀遊行時,道士們往往組織笙、簫、管、笛、絲竹、鑼鼓等樂器,為工匠們助興助威。平時,工匠們為道士們鑄造鐘、罄、雲牌、香爐、火盆之類,也是不收費的。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們也會出錢出物,請工匠們舉辦。

記得嶽池人說當年晚上打鐵花時,把熔化的鐵水打到牆上,滿天飛花,一片火紅,煞是好看。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舞火龍

舞火龍 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代表地是廣州市白雲區石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凶,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現代以藤草、榕樹葉等製成,一般龍頭約50公斤。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中秋節(舞火龍)是廣東省省級非遺,其來源一說與劉伯溫號召百姓舞火龍起義驅趕元兵有關,一說與清咸豐年間村民以舞火龍驅趕蝗蟲有關。在白雲區江高鎮、均禾街、白雲湖街及周邊地區每年中秋節都開展舞火龍活動。

記得嶽池人說岳池的火龍也是稻杆紮成的,點燃龍身上的煙花之後在火光下舞動長龍,氣勢磅礴、火光四射。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扎亭子

也叫三匯彩亭,廣東叫飄色,現在是四川省渠縣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它融鐵工、木工、刺繡、縫紉、建築於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於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2008年“三匯彩亭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瞭解,從籌劃、設計、到正式抬彩亭,需組織者、設計者、工匠藝人及其他人員為此忙碌1個月時間。在約4平方米的平臺中心,豎立一根經過特殊鍛打的鐵桿,杆上支架橫伸斜展,曲折有致,將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層疊3—5層,通高8—10米。“四人舁之以行,遊曳大街,遊樂碼頭”,6名腳伕齊步慢行,亭上兒童舞袖擺手,翻轉滾動,其寬鬆的服飾掩住支架,凸顯“高、驚、險、奇、巧”的藝術特色。亭子閃閃悠悠,似墜非墜,觀眾牽魂撩魄,驚歎不已。在歡快的耍鑼聲中,彩燈彩旗開路,眾人拉動旱船,滑稽詼諧的抬總爺隨後,接著是幾臺彩亭閃亮登場,而亭子周圍簇擁著數種川東民間文藝表演,眾星拱月。龐大的表演隊伍以及追隨彩亭的人流使彩亭會隆重熱烈。

看到亭子晃悠,小孩子在上面翻轉,觀眾不禁為彩亭上的小孩子的安危捏了一把汗。廖瑞說,扎彩亭時,藝人把各方面的安全因素都是考慮進去了的,不存在危險。據透露,每到彩亭會,人們都爭著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亭子坐一坐,要想當小演員有時還要走“後門”才當得上呢!

三匯彩亭作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正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境地。由於人才培養困難,而且沒有穩定的傳承機制,三匯彩亭後繼乏人。據瞭解彩亭藝人年齡普遍是5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青年人較少。另外,彩亭器材、道具、服裝、曲目以及加工工具等方面的保存沒有專門的陳列室和人員加以保管和維護,歷屆彩亭會的器材、道具、服裝保管零亂或不斷丟失,也不利於對彩亭藝術的研究與繼承。且經費不足也是彩亭藝術瀕臨絕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得嶽池人說岳池的扎亭子也是用鋼條鐵桿做支架,小孩穿古代服裝高高的站在高空,令人瞠目結舌。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嶽池縣上世紀罕見的春節民俗:打鐵花、舞火龍、扎亭子

如果嶽池縣能恢復這三項罕見的民俗活動對推動當地的文化旅遊活動能起來很好的作用。

注:圖片來自於圖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