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我國古代是父系社會,以男子為尊。女子們講究“三從四德”:在家隨父,出嫁隨夫,夫死隨子;要修婦德、養婦容、學婦言、習婦功。

是女子便要從一而終,哪怕有掙脫命運枷鎖的女子與夫君合離,餘生也會被人指指點點。而男子則可以三妻四妾,哪怕紅顏再多,也不過是平添風流韻事,倒成了可以拿出來炫耀的資本了。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同是喪偶,男子再娶為續絃,女子再嫁是壞節。

由於滿足男性的畸形審美,女子們裹起了小腳,顫顫巍巍地邁著三寸金蓮。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由於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們為了不被扣上“妒婦”的帽子,不得不強撐起笑容,與男人們的鶯鶯燕燕們周旋纏鬥,鬱郁終生。

由於老掉牙的約定,多少懵懂少女還未品嚐到愛情的滋味,便因著“指腹為婚”,稀裡糊塗的嫁了人,把自己的後半生交付給了陌生人。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由於能讓女子們乖乖聽話,不產生反抗心理,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鎖住了多少女子書頁。

······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不過值得我們慶幸的是,纏足陋習被廢除了、我國實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戀愛自由結婚、越來越多的高文化水平女博士出現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社會制度的變化。

其實,我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節紀念活動是在1924年,在廣州首次喊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號。

中國婦女們覺醒了。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意在維護女性的合法權益。

彼時設定“婦女節”是為了保護婦女這個弱勢群體,時到今日為何還不廢除?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你看那嬌滴滴的小姑娘沒幹多少活就只吵著累,我們這個行業就適合男人做·····”

“你穿這麼短的裙子不就是為了方便給我們看嗎,現在還裝什麼貞潔烈女······”

“女人化妝化的這麼漂亮不就是為了給男人看的嗎?”

“結婚這麼久了連個蛋都下不出來,真是沒用······”

“你當姐姐的,都不知道讓著弟弟點兒嗎,怎麼這麼不懂事兒······”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如今為何還要單獨為女性設立“婦女節”?

當紅熱播劇《安家》中,房似錦的媽媽便是一個典型的重男輕女的形象。看著房似錦是個女娃,剛出生便要把她扔到井裡面去,以此命名這個想扔井裡卻沒死成的四女兒“房四井”。不讓成績優異的房似錦上學,反把上學的機會讓給弟弟。房似錦賺錢了之後,當母親的又獅子大開口,動輒就讓房似錦拿錢,讓她給弟弟買房子。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很多觀眾看了之後都義憤填膺,你本身不就是女性嗎,何苦這樣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呢?

其實,這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我們感嘆房似錦的來自原生家庭的悲慘,而現實生活中房似錦的原型人物仍在這樣生活著。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甚至,在我們周圍,在未曾涉足的遠方,在我們看得到的地方,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都有無數個“房似錦”女孩正在努力撫平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

如今為何還要單獨為女性設立“婦女節”?

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夕,英國一封公開信呼籲牛津大學出版社,要求修改其詞典中對“婦女”一詞的“性別歧視”定義。該公開信的簽署者包括英國婦女援助組織和婦女平等黨的領導人等。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信中指出,一些牛津詞典中,“女性(woman)”這個詞的同義詞包括“婊子”和“女僕”等等,這是明顯的性別歧視用法。

“你知道嗎?如果你是一個‘女人(woman)’,字典會把你與‘婊子’或‘女僕’這些詞聯繫起來。而‘男人(man)’這個詞的釋義則會是‘一個具有與男性相關的品質的人,比如勇敢、堅韌’或者‘一個有榮譽感的人‘、‘一家之主’……”

反觀我們中國的漢字,用一些“婀娜”“娉婷”“嬋娟”“嬌娥”“嫦娥”“嫵媚”的字詞詞,從女子本身的性格和生理特點出發,用來形容女子特有的溫婉,再正常不過。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倒是另一些貶義字詞,如“嫉妒”“嫌”“婪”“妄”等等,並非單獨形容女子的惡劣品行,何苦都加上“女”字旁?

女孩子幼時活潑好動,會被大人嗔怪地叫“假小子”,而略有清秀之氣的男子如今被叫做“娘炮”的比比皆是。想知道:什麼時候,“娘”成了一個貶義詞了?

這雖是習以為常的事兒,但怪不得我們較真。

······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如今為何還要單獨為女性設立“婦女節”?

我們不得不重又提起那檔罵聲不斷的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

這檔山寨版《粉雄救兵》打著“治癒系”旗號,上演了一場大型刻板印象秀。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導師們一邊評判參與者,一邊拿起手中的尺子、改刀、錐子,試圖“修正”那些不合標準的女嘉賓。

堅持素顏、不愛塗口紅、不穿高跟鞋,拒絕“消費主義的陷阱”,統統得改。唯有如此,才能把她們都塞進美其名曰“女人味”的條條框框裡。

當海歸女博士被打上單身、大齡的標籤,當經歷“喪偶式育兒”的四胞胎媽媽被丈夫抱怨“不美了不溫柔了不關注自己”,當北漂姑娘因為過勞肥被歧視,當事業有成的優雅女醫生被兒子吐槽太土跟不上潮流……面對這些,需要改變的不是女性本身,而是社會對女性的各種偏見和壓力。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這樣的野蠻改造不僅讓觀眾窒息,更在無形中鞏固了社會對女性審美和價值觀的偏見。

而比外來的偏見更可怕的是,改造者們本身也是女性。

······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如今為何還要單獨為女性設立“婦女節”?

因為直到今天,女性仍然是“弱勢”群體,她們有著自身無法克服的短板。

這個短板,不僅僅是外界根深蒂固的偏見思想,更是她們在受到不公平待遇後無法得到合理的補救,從而只能被逼著改變自己,“認了命”,甚至變成曾經的自己最討厭的那類女人。

有點悲涼,是吧。

所以,女同胞們,我們要站起來呀!忍氣吞聲只會讓壞人變本加厲,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可喜可賀的是,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關於消除就業中的女性性別歧視,保護女性正常就業的相關法律。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做“過猶不及”。我們所說的男女平等,提高女性地位,並不是讓某些女性打著“男女平等”的幌子,因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就心安理得地要求別人給自己優待。

這裡有一個2019年來自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有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遭受家暴。我們很詫異於這個僅有3%的微小差距,也給人們帶來了更深刻的反思。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男女平等意識的逐漸普及也意味著女性享有了較以往更多的權利。權利的多少是與義務掛鉤的,能者多勞沒錯,但千萬不要忘了後面加上一句多勞者多得。

有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不要因為標榜自己是“柔弱需要保護”的女性,便心安理得地對男性朋友們呼來喝去。

有的女性應聘者確實由於自身素養不夠沒被錄用,不要隨便去質疑“是否因為自己是女性所以才沒被選用”。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另外還有一些利用女權賣點謀得利益的人,包括但不限於開女德班的和打著女權幌子瘋狂謀利的人們。他(她)們真的認同極端女權嗎?不,他(她)們只是要靠這個賺錢而已。但是仍有些不理智的“天之嬌女”們不知所以地幹掉了這碗毒雞湯。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女性在家庭的付出沒有得到重視,職業女性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這些現象是存在的。但同樣的,男性在外面工作的辛苦也不應該被抹殺,所謂的女權主義矯枉過正仍然是不可取的。

三八婦女節就要來了,在此祝願所有的女性朋友們節日安康!正視自己的美麗與價值,承接歲月的優雅,散發花朵的馨香。


不是“男女平等”嗎,憑啥女人有婦女節,男人卻沒有“先生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