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

無止境2


手足口病年年都有,大家要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表現為口腔內、口周的潰瘍或瘡,及手部、腳部、臀部的皮疹或者水泡,所以稱之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且是傳染病,兒童之間是會傳染的。手足口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也就是6歲以下的孩子。怎麼傳染呢?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觸傳播,與患兒接觸,或者觸碰過沾染有病毒的物品都可能傳播,比如玩具、桌面等等,所以有時候防不勝防。


那父母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呢?如何遠離手足口病呢?


一般來說,患上手足口病的兒童傳染性最強是7天內,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把健康的孩子跟患兒隔離開來。孩子要經常洗手,徹底洗手,大人處理孩子時候也要自己洗手,否則你給患兒換了尿布後又給健康孩子換尿布,就可能導致感染了。所以大人也要徹底洗手。


發病高峰期,儘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選擇空氣流動好的空曠的地方活動最好。


一般手足口病在7-10天后自行消失。一般病情不會很嚴重,而且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我們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只要還是對症支持治療。況且也沒有疫苗,沒有辦法通過注射疫苗去預防這個疾病。如果患者口腔潰瘍疼痛,那就使用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止痛治療。如果喉嚨痛,可以吃點冰棒或者酸奶等溫度低的食物來緩解。


再一次強調,手足口病沒有疫苗,預防發病的最關鍵措施就是多洗手,多洗手,孩子洗手,大人也要洗手。


李鴻政醫生


寶寶遠離手足口病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預防。

1、切斷感染途徑,手足口病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其他呼吸道感染,皰疹直接接觸傳播

所以勤洗手,用肥皂流動的水洗手,是減少手足口病傳播主要辦法,其次帶口罩,手儘量不放進嘴巴里。

2、保護寶寶的易感人群,寶寶大於6個月到小於3歲以下是手足口病好發年齡,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少到人多的地方,幼兒園注意手足口病兒童隔離工作。

3、主動免疫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現在主要是EV71疫苗,接種了不等於不得手足口病,主要預防EV71導致的重症手足口病,減少手足口病致殘和死亡。大於6個月接種,在一歲一年完成兩針,每針間隔一個月,大於5歲目前沒有必要接種。

早期發現手足口病警告症狀

1、寶寶發燒持續難退。

2、白細胞升高大於1.5萬以上。

3、伴有嘔吐,嗜睡,肌力改變,頭疼,震顫等中樞病變表現。

4、伴有呼吸費力,呼吸困難呼吸道表現。

5.、高血糖,高血壓。

總之,手足口病大多數預後良好,個別會導致重症,但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大減少了併發症和致殘和致死案例發生。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爸爸媽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由病毒引起。症狀包括口腔內或口周的潰瘍或瘡,及手部、腳部、腿部或臀部的皮疹疹或水皰。雖然它讓人不適,但也不是特別嚴重。


手足口病與口蹄疫不同,口蹄疫由不同病毒引起,且僅見於動物。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該病,但10歲以下兒童患病的可能性最大。一旦病情發展,您可採取措施緩解症狀。


常見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稱為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事實上,您可能會聽到醫生將其稱為柯薩奇病毒。


與患者接觸,或碰觸過染有該病毒的物品(如玩具、桌面或門把手)可能會讓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它往往在夏季和秋季容易傳播。


典型症狀

早期症狀可能包括髮燒和喉嚨痛(幼兒會發燒、進食或飲水減少) 。類似於唇皰疹的疼痛性水皰,可能會出現在孩子口腔內側(通常在口腔後部)或舌頭上。


第一個症狀出現後一兩天,手掌或腳心可能會出現皮疹。皮疹可能會轉為水皰。膝蓋、肘部或臀部可能會出現扁平斑點或潰瘍。孩子可能會出現所有這些症狀,或者只出現一兩個症狀。


口腔潰瘍會造成吞嚥疼痛,所以要確保孩子獲得足夠的水和熱量。


檢查與診斷

醫生會詢問孩子的症狀,並查看潰瘍或皮疹。通常,這就可以確診了,無需額外測試。但醫

生可能會採集咽喉拭子或者糞便或血液的樣本進行確認。治療手足口病應在7至10日後自行消失。該病沒有治療方法和疫苗。您可通過以下方式緩解孩子症狀:


1、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或麻醉口腔噴霧劑。切勿使用阿司匹林治療疼痛--它可能會使兒童患上嚴重疾病(瑞氏綜合徵)。

2、冷飲,如冰棒、酸奶或冰沙,可緩解喉嚨痛。

3、止癢乳液(如爐甘石)有助於對抗皮疹。

切斷傳播途徑

孩子在前7天內最具傳染性。但病毒在症狀消失後數天或數週仍停留在體內,並可能通過唾液或糞便傳播。預防的最佳方法是徹底洗手。


更換尿布或擦拭鼻涕後,家長也要徹底洗手。


孩子在返回學校或託兒所之前,應該是不發燒和無症狀的。如果你不確定孩子是否仍然具有傳染性,請提前詢問醫生。向學校或託兒所詢問孩子病癒後何時可返回。


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我們一定要做到提前防範!


澤橋醫生


最近門診爆棚,特別是下班之後,爸爸媽媽們抱著小孩來看門診,看什麼病呢?

99%的都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傳染性疾病,任何兒童,都可能感染手足口病,併發病,典型的臨床症狀就是發熱,手足口肛周等部位出現紅色斑丘疹。

這麼多小孩得手足口病,而更多的小孩卻很健康?僅僅只是體質的原因麼?

所有的小孩都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但是講衛生的小朋友,被感染的風險明顯降低。

如何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

1、遠離傳染源 幼兒園有發熱並出疹的小朋友,老師一定要及時發現,並通知家長帶小孩就醫。同時對幼兒園做好消毒處理。

2、隨時洗手 節假日,帶小孩出去玩,小孩一定會忍不住的東摸一下,西摸一下,實在杜絕不了,那就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在小孩接觸食品,嘴巴前,先用洗手液洗手,然後才可以接觸食品。

3、均衡飲食,加強營養 部分兒童有挑食的習慣,喜歡吃零食,卻不喜歡吃飯,長期這樣,勢必會導致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下降,在感染病毒細菌時,極易發生嚴重的疾病。

4、對於已經發生手足口病的兒童,口腔都是潰瘍皰疹,厭食。此時應該適當調整飲食,以容易消化、清淡、流質飲食為主。還可以使用口腔潰瘍貼來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疼痛。不管吃什麼,一定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寶寶遠離手足口病的終極方法,不是營養品,不是預防針,而是洗手!

每年都有衛生習慣不好的小朋友,一年又一年的反覆得手足口病。


康駿朋醫生


根據往年規律,每年3月手足口病疫情開始出現上升,4~7月會迎來第一個發病高峰。除了上述發病高峰外,一般在9-10月還會有一次小高峰。


感染表現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潛伏期,手足口病最大特點,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輔相成,就是孩子的手、腳、口腔出現一些皰疹

手部:皰疹集中在孩子的手心,不會出現在手背,手背的皰疹不是手足口。

腳部:皰疹也是這樣的,都是出現在孩子的足底,也不會出現在足背。

口腔:口腔的頰黏膜、唇黏膜會出現小的潰瘍、小的皰疹,有痛感。

肛周:小一些的孩子,肛周的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皰疹。


手足口病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自限性疾病。對於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藥、所謂的抗病毒藥;如果體溫太高寶寶難受,你可以給孩子吃退熱藥物。

患病期間,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護理,等待自愈——

飲食安排:嘴裡的皰疹會讓寶寶很疼,拒絕進食。媽媽可以給寶寶吃一些溫涼的流質或較軟不需咀嚼的食物,緩解不適。比如冰牛奶、冰淇淋。像熱飲、酸性食物(柑橘類、番茄等)就暫時不要給孩子吃了。

傷口護理:手、腳長了皰疹,應保持該區域的清潔和裸露。用溫水和肥皂輕柔清洗皮膚,並拍幹

這些情況要重視: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手足口病的症狀都很輕,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會發展為重症,比如腦膜炎、心肌炎等。重症是無法預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這就是手足口病讓人害怕的地方。

如何預防

足口病多發於5歲及以下的兒童,年齡稍長的孩子或者成年人同樣可能感染。一次患病≠終身免疫。

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預防!不僅要給寶寶勤洗手,家人們也都要一起洗。

洗手的正確流程:

手部消毒 若孩子的學校已經引入SRK手部感應消毒機,家長一定要多囑咐孩子在洗完手後放到感應消毒機小噴一噴進行消毒。


消毒 可以使用SRK除味消毒噴霧給寶寶的東西和家居用品消毒。同時家裡經常通風。(SRK消毒液可某寶搜索 SRK健康衛士 瞭解)

疫苗 EV71疫苗可

有效預防由EV71型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除了EV71型,還有柯薩奇病毒等其他腸道病毒,所以日常防護依然很重要。



關於手足口病,我們以前做過一個視頻,在西安本地的幼兒園都廣泛傳播過,所以,這個問題我還算是比較熟悉的,下面詳細解說一下。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種類傳染病。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主要臨床表現為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皰疹,重症患兒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障礙等。主要通過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Ev71型病毒滅活疫苗已經取得新藥證書,該疫苗全球尚無先例)。

發病早期有點像感冒,急性起病,發熱,一般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同時或1-2日後,手掌、腳掌處出現半米粒大小的皰疹,有時也會出現在臀部或四肢軀幹處。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壁厚,皰內液體較少,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進食時疼痛。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一): ------有20多種腸道病毒可引發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分類:1.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es;具3種型別)。2.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A型具23 種型別、B型具6種型別),其中Cox A16型是手足口病的常見致病源。3.伊科病毒(Echoviruses;具31 種型別)。4.腸病毒(Enteroviruses 68~72型)。其中Ev71型是手足口病的常見致病源。

傳染源(二):----人是已知唯一的宿主和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病後1周傳染性最強,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病後數週仍可從糞便中排出病毒。----隱性感染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期的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傳播途徑(一)糞便帶病毒------糞口途徑傳播(消化道);傳播途徑(二)患者咽喉分泌物中的病毒------空氣飛沫傳播(呼吸道);傳播途徑(三)接觸傳播(摸)

有人會問:手足口病可怕嗎?它是一種輕度傳染病(丙類)------可防、可治、不可怕。

預防手足口病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5歲以下嬰幼兒是易感人群。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風。

第二,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勤曬衣被。

第三,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第四,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第五,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第六,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想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千萬不要忽視切斷成人的感染源。建議家長回到家裡後先換上乾淨的家居服,並用消毒液清洗雙手,然後再和幼兒接觸。切記,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抵抗力比較強,或因曾經感染過而獲得了免疫力,因此不會發病。但在接觸孩子的過程中, 卻能把病毒傳播給孩子。尤其是在給孩子餵食的過程中,更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後不能回學校上學,要隔離治療。 注意:隔離期小孩最好留在家裡,不要在外面跟鄰居的小朋友玩。

預防手足口病“五口訣”----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多通風----曬衣被

下圖為正確的洗手方法。


芽芽小精靈


想要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家長必須有最基礎的病因病理知識。以下從手足口病 的臨床表現,傳播途徑,預防治療方面做簡單介紹:

手足口病有什麼表現?


一般手足口病患兒的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熱症狀,手掌、腳掌出現紅色皮疹、水皰。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潰瘍,疼痛明顯,影響進食。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缺乏、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極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併發腦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等)及被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哪些人會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治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瘢痕。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手足口病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

1.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洗手液洗手;

2.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

3.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4.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手足口病,要特別注意什麼?



1.不要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

2.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要消毒便盆;

3.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

4.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

5.要勤開窗通風。

6.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應及早告訴老師,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週後再去上學,防止傳染其他同學。一般症狀輕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


手足口病並不可怕,只要平時做好預防完全可以避免。就算感染也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大敏姐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發病人群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病毒的傳染性強,常造成流行,尤其在幼托機構兒童間流行。

傳染源為手足口患者及隱性感染者,主要通過糞口傳播,也可以經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皰疹液及汙染物品傳播。

普通病例主要表現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缺乏等,手、足、口及臀部可憐散在的皮疹及皰疹,常發生潰瘍。

一般病例多在1周內痊癒,預後良好。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預防手足口呢?

在手足口就行期間,不易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

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勤洗手,居室要通風,勤曬衣被;

如幼兒園發生了手足口,患病兒童應進行隔離,同時注意對未患病兒童的保護。

注射手足口疫苗也有一定的作用。



淮山育兒


如果寶寶的手腳、口腔周圍出現了丘疹,口腔反覆潰瘍,也不吃飯,這可能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光看名字就知道,跟手掌、足、口腔有關係,這些部位會出現皰疹,或者伴隨其他症狀,所以把它稱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傳染性很強,是由於腸道病毒引起。常見的腸道病毒是柯薩奇病毒A組、B組和新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孩子皮疹會出現在手、足、口、臀等部位,瘙癢並不明顯,及時治療,後期出現色素沉著的可能性減小。但是皰疹出現在口腔裡,很快形成潰瘍,所以孩子會感覺口腔疼,也可能會流口水,疼痛嚴重的話無法正常飲食,更有甚者出現全身症狀: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抽搐、或肺水腫、心肺衰竭等。

如果孩子口腔有糜爛的時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金黴素等藥物,臀部有皮疹的孩子要注意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乾燥。飲食方面,不要讓孩子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不要讓孩子喝沒有燒開的水。臨床上,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手足口病。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飯前便後都要洗手,注意家庭環境衛生,避免病毒傳播。如果孩子被確診為手足口病,要注意隔離,避免接觸其他小朋友,一般需要兩個星期左右,還要及時去醫療機構就診,儘早治療。

本期答主:席倩倩,醫學碩士


杏花島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而發的兒童傳染病。每年4,5,6,7月為高發期,5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最昜被感染人群。

手足口病最早發現症狀是口腔潰瘍以及口腔周圍出現泡疹,然後逐漸感染至兒童手和腳上,所以命名為“手足口病”。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被病毒汙染的食物和水源,以及患者之間的密切接觸來傳播病毒。

發病症狀:

通常被感染後有3、4天潛伏期,然後會出現發燒、流鼻、咳嗽、寶寶腸胃不適,開始厭食等初期症狀。

隨後當發燒持續一至兩天後開始出現口腔潰瘍,口腔周圍泡疹,逐漸發展到手和腳上出現泡疹或紅疹。



如何防護:

一、接種手足口病疫苗EV—A71,這種疫苗的能有效保護孩子不被感染,成功率95%。這是防護和攔截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

二、遠離密集人群的公共場所,減少外出,避免孩子被感染

三、安全衛生的食物來源。儘量減少帶孩子到餐館就餐。教導孩子不能喝生水,少吃生冷食物。最好在家裡做飯,保證餐具的消毒和食品來源的乾淨衛生。



四、勤洗手,勤洗澡,寶寶的衣服、玩具、餐具一定要每次消毒,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很重要。

五、手足口病高發期,發現有兒童患上手足口病,一定要及時讓寶寶與之隔離,並儘早就醫。

六、如果寶寶有高燒不止,呼吸急促,偶發抽搐,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這是病情嚴重惡化的早期症狀,有可能會引發兒童肺水腫、腦膜炎、腦脊髓炎以及和循環衰竭等症,死亡率很高!



育兒不易,做父母的多長點心吧。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就請你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