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無聊的時候總能通過各種途徑聽到一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言論:

1,XXXX處理器是釺焊嗎?如果是硅脂那實在太垃圾了。

2,AMD都7NM製造工藝了,INTEL還在14NM+++,太LOW了。

總之,關於電腦處理器,INTEL和AMD,大家永遠都不缺話題。

於是,魔改君偶爾閒暇的時候也會去想,到底啥子最重要?

一,CPU天梯圖,讓我們方便的重現歷史: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INTEL的世代表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AMD的世代表

關於這個歷史,其實大家都知道:

INTEL處理器的製造工藝相對於AMD一直是遙遙領先的。

2012年,INTEL發佈了3代酷睿IVB處理器的時候,就已經是22NM了。而AMD到了2017年,才達到了14NM。可及時是14NM的工藝,INTEL在2014年也早早的就完成了。

當然,之前的462 VS 478 接口的時代,INTEL也是一路領先過來的,只是差距沒有那麼大罷了。



二,比較搞笑的是,製造工藝越先進,處理器反而越差?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從1999年到2004年,AMD方面的處理器一直都是K7的代號,接口都是462針腳。而英特爾處理器方面就花花了,P4處理器,從威廉姆特,到北木頭,再到Prescott,也就是從423針腳的第一代P4,到了P4A P4B P4C P4E系列。

製作工藝方面,INTEL依然早早就的領先了AMD的K7處理器。2000年,就達到了65NM。而AMD到了2004年還是130NM。製造工藝差了一倍!

然而,那些年,AMD在中國DIY市場幾乎佔據了8成的比例。銷量遠超INTEL!

原因很簡單,價格便宜量又足!

第一代P4處理器可以說是被AMD打的滿地找牙,幾乎就無人購買,除了企業。

P4A價格昂貴,P4B提升太小,當時也只有800FSB的P4C系列能和AMD的BARTON3200+處理器抗衡一下。不過,對於DIYER,也都是浮雲。道理很簡單,幾乎100%的BARTON2500+都可以免費變身3200+,但是價格卻比P4-3.2C處理器便宜了太多太多。

至於最後的Prescoot核心的P4E處理器,則徹底進入了高頻低能的時代,更加無人問津了。


歷史告訴我們,製造工藝----P用沒有!


三,那麼啥才是最有用的?構架!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INTEL終於還是意識到了問題,既最後的《高頻低能》的奔騰D雙核處理器之後,重拾了圖拉丁核心的構架,放棄了對頻率的執念!

也許是因為市場,也許是因為圖拉丁的賽揚和奔騰三的效能,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因為PM(迅馳的效能)原因,INTEL終於在2006年放棄了高頻和製造工藝,發佈了酷睿2處理器。還記得E2140嗎,它的頻率僅僅1.6G。但是對比之前的奔騰4,奔騰D3G 4G的頻率,性能和功耗絲毫不落下風!

同時,相對於競爭對手AMD的K8 K10處理器,也依然競爭力十足。

從此INTEL走上了皇者之路!

起因只因為一個構架:圖拉丁構架非常高效,但頻率的提升對製造工藝的要求更高!


四,酷睿已經來到了9代,馬上10代發佈了,名字沒有變,我們使用的依然是那個超級圖拉丁:


沒有一個好的構架,多少納米也拯救不了你!INTEL和AMD的歷史戰役

很多DIYER,對圖拉丁的賽揚3代,奔騰S有著無比的懷念,但現在已經一U難求。

但其實INTEL從酷睿2開始,其實就在遙祭圖拉丁。

一直到現在,酷睿的名字也沒有改變,可以說,我們目前使用的酷睿9代處理器,就是一顆超級圖拉丁!


重要的話,總是留在最後才說:

別去在意什麼所謂的多少NM,便宜好用性價比高,才是消費者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