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哪些感覺已經滅絕的生物其實還活著?

Siwindy


找到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史前動物一直是古生物學家的夢想,儘管人類已經將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繪製成地圖並進行了編目,但仍然有一些地方很少有人去探索,比如深海和茂密的叢林。當發現一種奇怪的生物時,古生物學家必須權衡證據,判斷它是一種新物種,還是一種之前認為已經滅絕但仍然存活下來的遠古物種遺蹟。當一個物種因為從化石記錄中消失時被認為已經滅絕,發現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仍然活著是非常罕見的,科學家們稱這種物種為復活種,並不是因為該物種真的復活了。

腔棘魚是曾經認為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的最好例子。根據化石記錄,腔棘魚已經為人所知,但科學家認為它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與恐龍的滅絕時間差不多。東倫敦一家小博物館的館長瑪Marjorie Courtenay Latimer經常查看漁民的漁獲物,尋找任何不尋常的標本,1938年,她在漁民的漁獲物中發現了被認為早已滅絕的腔棘魚。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海域又發現了另一腔棘魚物種。

水杉。水杉是一種落葉針葉樹,是水杉屬的唯一現存物種,曾經被認為在500萬年前已經滅絕,直到20世紀40年代中國植物學者在湖北、湖南以及重慶邊境地區重新發現了它。

裡海馬。這種小馬生活在伊朗北部,曾在1000多年前被古代波斯帝國所器重,高度在91到117釐米之間,像是小馬。由於數百年來沒有發現這種馬的記錄,大多數人認為它已經滅絕了。1965年,一位名叫Louise Firouz的美國婦女在裡海附近發現了一匹小馬駒,被鑑定是一匹早就被認為滅絕的裡海馬。

侏羅紀蝦。侏羅紀蝦是一組特殊的十足甲殼類動物,化石記錄顯示它們的種類非常豐富,出現在三疊紀,興盛於侏羅紀,隨後在白堊紀和始新世之間衰落,自1822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20種的侏羅紀蝦被描述鑑定。侏羅紀蝦一直被認為在始新世已經滅絕,但在1975年,發現其標本;在2005年,在太平洋發現存活的侏羅紀蝦。


科學閏土


你這個問題很有趣,其實關於很多學者認為消失的物種,在某個地方又出現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但是不多。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到底哪些物種這麼幸運的存活下來了呢?

豪勳爵島竹節蟲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酷,感覺像是個貴族出門的,但是其實它是是澳洲特有的一種大型竹節蟲,因其外貌有樹龍蝦(tree lobster)的暱稱,於1930年一度被視為已滅絕,於2001年卻被重新發現(這現象稱為拉撒路現象)。

目前僅在一個小島上發現一個小於30個的種群,因此被稱為“世上最罕有的昆蟲”。

豪勳爵島竹節蟲成蟲長達15釐米,一般雌蟲比雄蟲大。它們有“地上的龍蝦”等別名。它們具有橢圓形的軀體及結實的足部,雄性更有一對不合比例的粗壯股節。

與大部分竹節蟲不同,它們沒有翅膀,但跑步速度卻很快。

這種竹節蟲的行為對昆蟲類來說極為罕見。雄性和雌性形成了某種紐帶關係。雄性遵循雌性,並且它們的活動取決於雌性。

在夜間,雄性的三根腿包裹著雌性,竹節蟲夫婦相擁入眠。

雌性竹節蟲在倒懸於樹枝時產卵。9個月之後便能孵化。若蟲起初是鮮綠色,並且在晝間活動,但當其成熟之後便會變為黑色並改為夜間活動。

現在這群非常罕有的昆蟲已經被澳洲政府轉移到了墨爾本公園進行繁殖,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去到那邊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它們

百慕大海燕

百慕大海燕是一種虻圓尾鸌,在百慕大因其怪異的叫聲而被稱為Cahow。百慕大海燕為夜行性、在地上築巢的海鳥,是百慕大的國鳥。

因為它本來被認為在330年前就已絕種,但後來被重新發現並被歸入拉撒路物種,即消失幾世紀後又出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所以說很神奇)

百慕大海燕原本在百慕大群島數量很多。這種鳥繁殖非常慢,擅長飛行,其成鳥期幾乎都在海上飛行。五歲時會回到其出生地並開始繁殖,只產下一顆卵(這麼少的產卵肯定會出問題的),其婚配製度為終生婚配。

因百慕大海燕為夜行性,它們詭異的叫聲曾嚇阻迷信的西班牙航海家,認為該島上有惡魔居住。

在1620年左右,百慕大海燕被認為已滅絕。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

直到1951年,才在總共不到一公頃的4個相鄰岩石小島上重新發現了一個由18對繁殖的百慕大海燕夫婦。

到目前為止三代海燕的數量已從18對增加到90多個。

古巴溝齒鼩

20世紀中古巴溝齒鼩已經被當作滅絕,但是在1970年代裡在該島的東部又發現了少數,雖然如此它們的數量已經非常少了。

到1960年代為止海地溝齒鼩還被看作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在海地當時其數量也已經大量減少。從1960年代開始這個種的數量也開始降落。

它是一種小型原始哺乳動物,其特徵是像鼻子或鼻子一樣細長的鼻部,並以產生有毒的唾液而聞名,這在哺乳動物中非常罕見。它的毒液可以殺死蜥蜴,青蛙,小鳥甚至齧齒動物。

根據化石記錄,科學家們認為,約有3000萬年前,這個物種居住在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學者認為在哥倫布時代之前,它仍然遍佈整個島嶼,但是隨著西班牙征服者的到來以及與之競爭的老鼠和家畜的引入,它的數量開始迅速下降。

據說該島的東部地區,克里斯塔山脈和洪堡國家公園的最偏遠地區,僅存有少量的幾隻,所以它們依然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暫時只想到了這3種動物,等後期有其他物種了再補充進來,也歡迎大家前來討論。


曉豐讀書


千尋君來回答。

看到這個問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如果確認鳥類就是恐龍的演化分支的話,那曾經的地球霸主就還活著,或者說它們其中一部分活了下來,沒有被團滅。

▲高鼻羚羊

然後就想到了普氏野馬、高鼻羚羊和麋鹿,這三種食草動物一度在我國銷聲匿跡,但已經從國外引種,現已恢復野生種群,但在網上的諸多文章中它們仍然被稱作滅絕動物,很多人都分不清滅絕、野外滅絕、區域滅絕、亞種滅絕的區別。

▲矛尾魚

還有一些誕生數千萬年甚至數億年的生物依舊還有部分種群存活至今,我們稱之為“活化石”或者孑遺生物,這類生物以植物居多,動物也有一些,比如著名的有中華鱘、銀鮫、鸚鵡螺、矛尾魚(腔棘魚)、鱟、巨骨舌魚、皺鰓鯊、鱟蟲(三眼恐龍蝦)、侏羅紀蝦、仙女蝦等。它們都是和恐龍同時代甚至更早的動物,躲過了數次大滅絕,頑強生存至今。

但為了更符合問題,我還想到幾個被大多數人誤以為滅絕的動物。

堪察加棕熊

不知從何時起,網上開始傳出堪察加棕熊滅絕的消息,像各種《滅絕動物盤點》和《因人類捕殺而滅絕的動物》之類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堪察加棕熊的身影。在國內某詞條上,赫然寫道堪察加棕熊由於人類過度捕殺,於1920年滅絕,但上面又寫到堪察加棕熊的IUCN危險評定是低危,這明顯前後矛盾!實際上,堪察加棕熊在堪察加半島活的好好的,不知是誰造的謠!

堪察加棕熊是亞歐大陸最大的棕熊亞種,體型僅次於科迪亞克棕熊和半島巨棕熊,最大的堪察加棕熊體重685千克。上圖就是1997-2000年野生堪察加棕熊體型數據,如果堪察加棕熊1920年就滅絕了,上面的數據哪來的!

堪察加棕熊每年太平洋鮭魚洄游時都能大吃一頓,這是專屬於北太平洋沿岸棕熊的福利,所以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地區的棕熊體型非常巨大。

亞洲獵豹

亞洲獵豹和堪察加棕熊一樣,也是“被網絡滅絕的動物”,受詞條影響,很多人都以為它在1948年就滅絕了,實際上,伊朗還保存著亞洲獵豹最後的野生種群。

▲獵豹分佈圖,棕色歷史分佈,黃色現存分佈

獵豹和獅子一樣,曾在亞洲西南部有大範圍的分佈,但在近代遭到人類大量捕殺,目前亞洲獅僅存於印度。1948年在印度中央邦3只雄性幼年獵豹被殺死,這是印度最後的野生獵豹,從此獵豹在印度野外消失,亞洲其它地方也未見蹤影,於是國際上普遍認為野生亞洲獵豹在1948年滅絕。1995年,印度德里動物園的最後一隻獵豹去世,這一物種在印度的歷程就此結束。▲伊朗的亞洲獵豹

但令人意外的是,多年之後在伊朗北部山區竟然奇蹟般的發現了獵豹!原來這些獵豹為躲避戰亂而逃到了人跡罕至的山區,為這一物種保留了最後的野生種群,目前野生亞洲獵豹僅存50餘隻,而伊朗人工飼養的亞洲獵豹僅有三隻,雄豹Kushki,雌豹Iran和Delbar。▲雌豹Delbar

今年,人工繁育計劃失敗了,留給保護人員的機會不多了,希望亞洲獵豹能像亞洲獅一樣絕境重生!

小露脊鯨

小露脊鯨:有一種成功,叫我的天敵滅絕了,我還在!

小露脊鯨別稱矮鯨,是現存最小的鬚鯨,最長只有6.45米,體重約3-3.5噸,比大白鯊稍大一些,但在鬚鯨家族中卻是當之無愧的小個子。是須鯨亞目小露脊鯨科唯一的一種,長著形似露脊鯨的弓狀頭部,整體形態更接近鰮鯨。小露脊鯨的頭骨與200萬年前滅絕的新鬚鯨科最相似,因此被認為是新鬚鯨科唯一倖存至今的成員,而新鬚鯨曾經是梅爾維爾鯨(梅氏利維坦鯨)、巨齒鯊和早期大型齒鯨的主要獵殺對象。而梅爾維爾鯨和巨齒鯊早已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而新鬚鯨科卻碩果僅存,所以說,比天敵生命力更頑強也是一種本事。

我是百科千尋君,關注自然,熱愛自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百科千尋君


答:有些生物被稱作活化石,在這裡我單獨向大家介紹一種之前我國獨有的植物——水杉;在70年前,水杉一度被認為是已經滅絕的植物,甚至水杉化石同恐龍化石放在一起陳列在博物館當中。


水杉類植物是一種廣泛分佈於白堊紀時期的植物,化石几乎出現在北半球的所有地區,常與恐龍化石一起,然而在第四紀冰川之後,這類植物似乎徹底消失了,古生物學家一度認為水杉已經完全滅絕。

直到1941年底,原國立中央大學森林系教授幹鐸途經四川省萬縣謀道溪時,發現一株他從未見過的植物,當地人稱作“水杉”,因其形狀似杉類又喜生長於水邊而得名,漢字也寫作水桫。

由於當時樹葉落盡沒有采集到標本,研究人員首次採集到水杉標本是在1943年,下面是水杉獨特的樹葉:

在1945年,中國林學家鄭萬鈞先生見到水杉標本時,認為該植物是介於杉科和柏科之間的新物種,在查閱大量文獻後,鄭萬鈞指出標本的枝和葉都是對生,球果種鱗也對生,斷定該植物絕非水松,最後由胡先、鄭萬鈞兩人聯名發表文章,確定了中國活水杉的存在。

在1946年9月28日,波士頓召開美國植物學年會,以及後來的加州州立公園會議上,均報告了中國發現活水杉的消息,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在1948年5月,南京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了“中國水杉保存委員會”,此後水杉開始得到全面保護。

後來人們在水杉發現地附近,陸續發現了更多的水杉,其中有一顆年齡高達400餘年,每年能產生幾十萬的水杉種子,水杉也被送到國外進行培育,目前水杉已經在全國地區,以及國外50多個國家進行栽培,成為造紙、建築板材、庭院觀賞的優選喬木。

水杉具有生長快,易存活的優點,但是不耐貧瘠和乾旱,喜歡溼潤、喜光,十年能長十多米,二十年可成材;水杉的發現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植物學的重大發現之一,水杉能存活到今天,也是非常幸運的,這種同恐龍一個時期的植物,屬於難得的活化石。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最神奇的發現應該是腔棘魚了。腔棘魚最早出現在4.2~3.6億年前的泥盆紀的化石之中。泥盆紀是生物適應了陽光的輻射,開始登陸並遍佈陸地的一個地質時期。

圖:泥盆紀的地球

圖:泥盆紀的陸地環境

圖:腔棘魚化石



腔棘魚曾經是一個大家族,生物學家甚至單獨設立了一個綱~腔棘魚綱對它們進行分類。根據對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魚類應該在6500萬年前的大撞擊中,和非鳥恐龍們一起滅絕了。

腔棘魚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它被認為是登陸的脊椎動物的老祖宗,是生物演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1938年,在博物館中工作的拉迪瑪女士在南非的一個碼頭上看見了一條被漁民捕獲的長著“四肢”的怪魚。她對這條魚非常感興趣,並將它畫了下來。回去後她翻遍了各種書籍都沒有找到這種魚的記載。於是她寫信請教了魚類學家史密斯教授。教授大感驚訝,這不是已滅絕了幾千萬年的腔棘魚嗎?

圖:腔棘魚標本



於是教授趕緊發電報要求拉迪瑪女士妥善保管這條魚,可惜已經晚了。這條珍貴的魚已經成為了食物,只留下了魚鱗和骨頭。教授只好懸賞100英鎊捕捉這種魚。但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捕捉計劃流產。直到14年後才收穫了第一條腔棘魚的標本。

圖:自然狀態下的腔棘魚

目前,腔棘魚只被發現了兩種:西印度洋矛尾魚和印尼矛尾魚。腔棘魚最大能夠長到2米,重量達110千克。通過對耳石年輪的分析,這種魚壽命能夠達到80~100歲。由於數量不多,已被列為保護動物。


講科學堂


我們經常說有一些生物是“活化石”,就是說這些生物最早出現在幾億年前,這幾億年的時間內,這些生物性狀比較穩定,幾億年前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什麼樣子。

這樣的活化石生物不多,但是因為這些生物跟現代的生物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要說的就是七鰓鰻。這種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就是讓人覺得印象深刻,密密麻麻的牙齒看起來讓人密集恐懼症都犯了,簡直就像是遠古怪獸一樣。七鰓鰻最早出現在3.6億年前,這種生物會吸附在海洋生物的體表吸血為生。

然後是大家都可能或多或少看到過的一種生物:鱟。這種生物有一個獨特的特性,那就是血液是藍色的,最早在4.5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

另外就是有一個大家可能都知道的生物:海綿。這種生物學名叫作多孔生物,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見過天然海綿,但是誰能夠想象到這種幾乎很常見的生物居然曾經生活在7、8億年前呢?

總之,有的生物可能沒有幾十萬年就變化的面目全非了,有的生物幾億年過去了還是這樣,大千世界真的是無奇不有呀。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在正常人的認知裡,地球是經歷過幾次物種大滅絕的,在遠古時期有很多和現在不同的動物,現在都沒有了,但是也有一些僥倖的存活了一下,就不完全統計,地球上已被定名的物種大約有1000萬種左右,但是地球上現在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物種沒有被定義命名,甚至都沒有被人類發現。在這些物種當中就包含著一些我們已經認為滅絕了的生物。


巨鬣狗:一種史前戰鬥力極強的肉食型動物,其身形比現在的非洲斑點鬣狗大了4倍,體重相當於一隻成年的棕熊。古飆:大約在4000萬年前出現過,是一種10分有特點的貓科性動物,身形似豹子,頭卻像劍齒虎的頭。還有滑齒龍:這個看過一些紀錄片兒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這是大海之中的生物,是最有可能現今依舊存在的一種肉食性動物。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在這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現在這個世界平均每年都會有幾種生物從人類的眼裡消失,它們當中有一部分是無法適應自然環境,自行消亡的。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很難找到的,它們已經被大自然淘汰了。但剩下的那一部分,是被人類屠殺,導致滅絕的,這些動物在自然界中還是可以尋覓到的,只是其總群的數量變得非常稀少了。



諸葛半仙兒


地球上的生命出現到現在至少有35億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地球生命史中,無數的生物物種從產生到消亡。那些地球遠古時期的生物我們只能通過發掘的化石來描述它們生前的樣子。

不過還有一些生物,我們在地球古老的岩層中找到了它們化石,認為它們已經滅絕了。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們卻一直好好的活到了今天。這些生物就像活著的化石。我們感覺已經滅絕其實還活著的生物最典型的動物就是矛尾魚。

圖示:總鰭魚類化石

矛尾魚又稱為拉蒂邁魚,是現在唯一還存在的總鰭魚類。這種魚類最早出現在距今4.05億年前到3.5億年前的泥盆紀。總鰭魚類被認為是現在陸生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科學家認為總鰭魚類在大約7000萬年前就已經全部滅絕了。然而在1938年的時候,人們在南非附近的印度洋捕撈到了這種史前魚類,並把它命名為矛尾魚。

圖示:矛尾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年

現在捕捉到的矛尾魚和它4億年前的化石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難怪生物學家第一次看到矛尾魚時候驚訝的大叫“這不是生活在4億年前的總鰭魚類嗎?”

除了矛尾魚還有一種生物,我們早就知道它們還活著,但是沒有想到它們會那麼古老。這就是鱟。鱟也被稱為活化石。現在的鱟和它4億年前的祖先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可是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4億年的古老生物現在因為人類的捕捉已經變成瀕危物種了。

圖示:鱟是一種在地球生生活了4億年的物種

我們感覺已經滅絕但是還活著的生物還有不少,朋友們還知道有哪些呢?


兔斯基聊科學


龍:我曾經被一條龍服務過


人生若只如初見噠


中國龍,其實龍應該是存在的,只是現在龍進化成其他生物而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