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臟病?

用戶5547786370


 一、先天性心臟病

1、可能由於母親在懷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藥物有關

2、與遺傳有關

二、後天性心臟病

1、冠狀動脈心臟病:抽菸及糖尿病,高血壓等導致血管硬化狹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損.

2、高血壓性心臟病 :動脈性高血壓導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壓症導致右心室肥大

三、風溼性心臟病

慢性風溼性心臟病主要在風溼熱感染後,心臟瓣膜逐漸病變所 導致之異常

四、肺性心臟病

因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導致肺動脈高血壓症,使得右心室 肥大或衰竭

五、心肌病

新陳代謝或荷爾蒙異常的心肌變化等,有時酗酒,藥物亦導 致心肌變化

六、 心臟腫瘤

大多為良性腫瘤,以黏液瘤為最常見,原發性心臟惡性腫瘤很少見

七、血管病變

包括高血壓引起之動脈瘤,以及其他免役機能異常引起之血管 病變等

易誘發心臟病的不良習慣許多人以為多運動、少吃油膩食品、戒菸戒酒就可躲過心臟病的魔爪。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完全,因為還有些日常忽視的生活細節也會謀殺你的心臟。

1、霧天在戶外運動。在空氣汙染最嚴重的霧天裡進行戶外鍛鍊會阻斷血液中氧的供應,從而使血液更容易凝結。

2、陪著別人吸菸。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每週三次,每次暴露在別人吸菸時吐出的煙霧30分鐘,那麼他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很少被動吸菸的要高26%。

3、怒斥會對心臟造成巨大的衝擊。

4、事業至上,忽視減壓。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精神壓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壓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三倍。因此,每天沉思20分鐘會減少你25%以上的焦慮和抑鬱。

5、終日愁眉苦臉。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蹤觀察150位健康的男性長達十年,最後發現,在這次試驗一開始態度就非常樂觀的人得心臟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態度比較悲觀的人要小一半。

6、做運動,一定要時間長。任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都可以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即便每次只運動5到10分鐘。

7、吃燒烤。高溫燒烤的食物會產生一種稱為晚期糖化終產物的血液化合物,這種化合物會減少細胞的彈性,並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8、油炸食物。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記錄了八萬名女性長達十四年的鍛鍊及營養習慣。研究人員發現,與心臟病關係最大的是攝入的食物中含有的轉脂肪酸,它是一種降低HDL膽固醇含量並增加對人體有害的LDL膽固醇含量的變異脂肪,而罪魁禍首就是炸薯條。

9、壓抑憤怒。壓抑憤怒會加大對心臟的壓力,如果發洩出來,會使心臟感到更舒適,降低心律不齊、心絞痛的幾率。

10、終日懶洋洋。研究發現,終日渾身懶洋洋的人比經常強迫自己做劇烈鍛鍊的男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大28%。

11、狂熱一時的節食計劃。體重波動非常大的人與體重緩慢下降而很好地保持下去的人相比,心臟要弱得多,血流要差得多。

12、三餐進食過飽。胃壁擴張,會使肺內壓力升高,導致心臟代謝增加,容易誘發致使性的心肌梗塞。因此,中老年患者每餐不宜吃得過飽,一般七八成即可。

13、遠離朋友。在工作中結交朋友最少的人,其心率也最高,血壓指數也最不健康,即使是在非常時期也是如此。

14、臨時的婚外性關係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醫生們發現,75%在性交的過程中突然死亡的病例都與婚外情有關,同許多年輕女性有親密關係的男性的死亡風險最大。

在調查與配偶保持長期忠貞的男性中,醫生們幾乎沒有發現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15、尚未起床就盤算著當日的工作計劃。血壓在早上會激增。不過聽音樂可以幫助控制血壓,從而使早上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降低。

16、打呼嚕不礙事。半數男性有睡眠窒息症(人們在睡眠時一度出現呼吸暫停長達一分鐘的情況),還有高血壓症,通常是由體內含量高的荷爾蒙醛固酮引起的。要消除睡眠窒息症,也要降低血壓。

17、感冒發燒隨它去。感冒發熱時,對心臟功能的直接影響,如感冒發熱,全身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心臟在相對缺氧的情況下進行工作,易誘發心律失常。

18、胸前口袋放手機。男士習慣把手機裝在上衣左邊的口袋裡,緊貼著心臟。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手機輻射對心臟有多大的影響,但手機最好不要裝在上衣左邊的口袋裡,手機開啟的瞬間,也最好遠離身體。






蘭兒愛生活


心臟病有許多種類,單靠普通方法是不能完全準確判斷的,只能大致上自測是否存在心臟病的可能。

1、在白天常發生體溫偏低;

2、晚上失眠,睡醒後發現自己一身汗;

3、早晨醒來心慌,心跳加速,多伴有四肢無力;

4、心煩,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

5、雙眼易充血;

6、手掌大魚際部位靜脈隆突;

7、莫名奇妙喜吃苦味食物;

8、長期打鼾並伴耳鳴;

9、浮腫,屈起足背時有痛感;

10、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屬緊縮性壓榨性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可達左手無名指,時間持續較短;

11、偶發不能平臥,否則有胸悶感;

12、夜間憋醒,必須坐起來才能緩解;

13、飽餐、寒冷或看驚險片時胸痛、心悸;

14、聽噪聲有心慌、胸悶;

15、反覆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

16、六分鐘步行試驗

具體做法是: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行走6分鐘後,計算出自己的步行距離。4個等級:1 級少於300米,2級為300~374.9米,3級為375~449.5米,4級超過450米。級別越低心功能越差。達到3級與4級者,可說心臟功能接近或已達到正常。

以上情況,中4條者幾寓示存在心臟病的可能,6條及以上可能性很大,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便病情早日得到控制。


純鈞LHGR


檢查心臟病的最佳方法如下:

1、先天性心臟病:基本檢查項目包括心電圖、心臟彩超、胸部X片,其中心臟彩超檢查可清晰觀察患者的心臟結構,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分流,為較好的檢查方法;

2、後天性心臟病:基本檢查項目包括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肌酶、甲狀腺功能等其它激素類檢查、超聲心動圖等,進一步可進行心導管檢查、放射性核素或CT檢查等。小兒心律失常、傳導阻滯或早搏的患者,較好檢查方法為24小時心電圖。

心臟病的早期症狀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包括短時間內的體力活動耐受度忽然下降,不明原因的忽然出現呼吸困難,活動以後出現胸悶、乏力、大汗、心悸等感覺。非常典型的心臟病早期症狀還可能有心前區的各種不適感,包括胸悶、胸痛、悶脹感、壓榨樣感、針刺樣疼痛,甚至撕裂樣疼痛。除了上述症狀,還有一些心臟病的不典型早期症狀,比如上腹部飽脹不適、肩背部疼痛、右肋G區的不適,甚至下頜部的不適等。


跪射俑


常見的心臟病的症狀表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往往是因為機體組織長期缺氧,從而導致人體的腎上腺功能下降。另外有可能是身上缺乏氧氣,從而導致還原的蛋白增多。

  呼吸容易疲憊,尤其是作了一些輕微活動時,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是不會伴隨咳嗽,咳痰,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由於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運動的時候常常出現頭暈的問題,但是休息之後就會馬上緩解。所以大家在出現心臟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夠過度運動,要根據自己的傷情找到最適合的運動方法。

  鼻子如果有硬邦邦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積累了大量的脂肪,如果鼻子尖發腫,可能說明心臟病變正在擴大。如果出現了臉色灰白而發紫,這是心臟病晚期的一種常見症狀。如果臉色呈暗紅色,有可能是因為風溼性心臟病導致的。

  上面就是各種心臟病症狀的類型和特點,希望大家都能夠了解。在平常生活中要及時發現自己的病情,然後針對性的進行治療,瞭解一些可能出現的症狀,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身體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案。希望大家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瞭解一些有效的處理方法,培養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解決心臟病的問題。


熱心張姐的退休生活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手的握力,如果很有力就是心臟好的表現。平時也可以常做握拳的動作,來鍛鍊心臟。


懶螞蟻29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心臟健康。我們都知道心臟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心臟不好到底有哪些表現呢?讓專家來告訴我們吧!

心臟不好的人,身體會有這7個表現,你若1個都沒有,恭喜!若佔2個以上,提醒你該養心了

1、呼吸短促

爬一段樓梯就氣喘吁吁,而過去從來沒有這種現象,應警惕心肌衰弱問題。這因為如果心肌衰弱,它會導致心臟的供血和供氧能力不足,因此心臟的運作會更費力,從而就會表現出呼吸短促的現象。

2、頭暈目眩

頭暈眼花和眩暈,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心臟瓣膜疾病的徵兆,如果伴有心悸,則必須當心。快速站立時出現頭昏眼花,也可能是心臟異常的一個信號。

3、胸悶、胸痛

心臟病的常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當然出現這些症狀,不代表就是心臟病,但為了保險起見,出現該症狀的人應該去醫院進一步診斷,以明確是否有心臟病變。

4、無緣無故心跳加劇

心梗會出現無緣無故的心跳加劇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在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 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並且常常是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一定要去醫院做進一步診斷,看看心臟是否出了問題。

5、早搏

早搏是一種提早的異位心搏,即心臟過早地跳了一次,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正常的脈搏跳動都是很有規律的,是一種“噠—噠—噠—噠—”的節奏,但如果你搭脈的時候發現“噠—噠噠—噠—噠噠—”的情況,那就是有早搏了。

6、心悸心慌

正常人焦慮不安大多與情緒有關,而有人在情緒穩定時仍覺心悸、心慌、坐立不安,這要考慮是否存在心臟疾病。

7、一躺下就氣短

這種現象往往是心衰造成的,具體表現是平臥幾分鐘後出現氣短,坐起後才可稍微緩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平臥時迴心血量增多,導致氣道阻力增加,患者出現氣短。建議時到心內科就診。

呵護心臟健康,從1食1補1穴做起!

1、魚

魚,尤其是深海魚富含Ω~3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特別好,能減少冠心病風險!美國心臟學會也推薦多吃魚,尤其是鮭魚、鯖魚和長鰭金槍魚之類含脂肪較多的魚,每週至少吃兩次。


1、補充金雀黃酮

血液粘稠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重要因素。

血管為器官輸送養分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自由基,它就像一片片鋒利的“小刀”,不斷傷害著血管內皮,加快血液內栓子的形成,還會使血管壁越來越薄弱。而血脂高的人,血管就更容易發生栓塞,從而誘發腦梗、心梗,或腎栓塞等。

而金雀黃酮,可以抑制並消滅自由基的活性,減慢血管老化速度、保持血管彈性,減少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

2、內關穴,心臟保健第一穴

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人體的養生大穴,善治內臟疾病,尤其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如心律紊亂、心律不齊、風溼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炎、高血壓等。

位置:伸開上臂,在前臂前區,從腕橫紋同上量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內關穴。

按摩方法:按摩時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按揉10~15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壓左側的內關穴,反覆按揉即可。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生命器官,如果它失去了健康,那就意味生命將受到嚴重的威脅。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引起友們對心臟的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