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德里安大將如何看待德軍1942年的“夏季攻勢”作戰計劃?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古德里安大將在其回憶錄中對德軍在1942年的作戰行動的評價是“一種荒唐的行動”,他認為希特勒將經濟目標和意識形態目標放在首位,而將摧毀蘇軍的軍事力量放在次要地位,這是導致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像在1941年希特勒暫停莫斯科方向上的攻勢,將目標轉向南翼的烏克蘭地區一樣,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些都是無法理解的,德軍如果不能在軍事打敗蘇軍,是不可能長久的據守某一區域的,因為德軍沒有多餘的兵力去防守廣大的區域。



從軍事上來看,古德里安也對這個進攻計劃持悲觀的態度,德軍在1942年要不僅要推進到頓河-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河一線,而且還要深入高加索,直到巴庫,如此深入蘇聯的大後方,最大的困難就是戰線極大延長導致兵力不足和後勤補給問題。尤其是德軍的裝甲兵部隊根本沒有做好進行深遠突擊的準備,經歷了1941年到1942年的冬季艱苦作戰,德軍裝甲兵損失很大,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充,所以以東線德軍在1942年的整體實力根本不可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總得來看,德軍在1942年的戰略目標(高加索油田)比1941年的莫斯科還要遠的多,而兵力尤其是裝甲部隊卻大大弱於1941年,後勤補給壓力也幾乎增加了一倍,這一切都使得德軍1942年的進攻計劃不太可能贏得勝利。德軍同時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上推進,無法做到集中兵力,失去了內線作戰的優勢,失去了進攻一方的主動權,最終沒能在任何方向取得重大戰果。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側翼掩護不足的問題愈加突顯,蘇軍得以從容的調集兵力打擊側翼那些戰鬥力薄弱的軸心軍團,對斯大林格勒德軍形成了包圍之勢。


古德里安大將在1941年12月被希特勒解職後,一直閒賦在家,在德軍大舉進攻高加索之際,古德里安由於心臟病惡化,一直醫院進行治療,直到1943年1月病情才有了明顯好轉。古德里安對於東線戰局的瞭解基本都是從報紙和廣播中得到的。在1942年關鍵性的一年中,希特勒竟然將這位最擅長裝甲戰的將領閒賦不用,對於德軍來說實在是不幸!


戰略論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1941年12月24日,面對蘇軍在莫斯科城下的猛烈反攻,作為第2裝甲集團軍司令的古德里安大將,命令陷入合圍危險的第10摩托化步兵師撤退,因此受到頂頭上司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克盧格元帥的嚴厲指責,後者認為古德里安故意提前下令撤退,違反了希特勒下達的原地堅守的命令,而古德里安憤怒地給與反駁,兩人關係素來不睦,這次衝突最終導致古德里安於12月26日被解除職務,調回國內待命,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閒賦生活,成為德軍兵敗莫斯科的替罪羊,處於半退役狀態。

古德里安大將是裝甲戰專家,但他在戰略問題上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自1939年9月以來兩年多的征戰、莫斯科城下的失敗和不公正的解職待遇給古德里安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打擊,以至心臟病復發,不得不在1942年3月進行療養,他甚至打算在巴伐利亞購置房產,脫下軍裝,在田園鄉間安度晚年。在1942年中,古德里安遠離前線和德軍統帥部,他對戰爭局勢的瞭解和大多數普通德國人一樣,只能通過由戈培爾掌握的宣傳機構的報道獲得,或者偶爾從朋友那裡得知一些內情,但絕不會太多,因為在柏林古德里安的生活起居都處於監視中。

身穿便裝的古德里安攜妻子出行,在戰局最關鍵的1942年,古德里安卻已經在考慮退休生活了。


通過新聞和廣播,古德里安對1942年德軍的夏季攻勢有些粗淺的瞭解,他知道至1942年8月底,德軍南翼的A集團軍群已經推進至高加索山區,而北翼的B集團軍群則推進到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但是,實施這些作戰行動在他看來仍然是“異想天開”。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經過1941年至1942年冬季的苦戰後,德軍已經疲憊不堪,根本無力達成預期目標。”同時,古德里安將1942年的夏季攻勢與1941年8月基輔戰役時的決策進行了類比,認為希特勒首先追求的依然是經濟上和意識形態上的目標,其次才是摧毀敵軍的軍事力量。而從軍事角度而言,德軍在1942年夏季攻勢中佔領高加索油田和切斷伏爾加河航運的目標是“不可理解的”。

古德里安在前線獨自研究作戰地圖。


假設古德里安在1942年能夠參與德軍統帥部的決策過程,他很可能是“藍色”方案的堅定反對者,至少在希特勒決定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同時向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兩個方向推進時,肯定會提出反對意見。作為一名裝甲兵專家,古德里安在戰前就強調的一個基本作戰原則就是集中兵力對敵軍的致命之處給予決定性打擊。這不僅是裝甲兵作戰的準則,即便在總體戰略指導上也是有借鑑意義的。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即使古德里安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會被採納,最後的結局依然是退休回家。


崎峻戰史


這個我不太清楚,歷史水平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