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麼樣更好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沙漠小石頭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生命與生活習慣的結晶。它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不同民族的人,站在不同時代,不同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政治環境等之下,對人的本質與本源的認同與開發,承傳與完善,並通過文化這種載體,來賦予它表現的形態或力量,從而抵達一種適合於一個個時代,人類歷史蟬變過程,人的意識之中,所認同的一種生存觀念及生活狀態,從而在歷史的不同時段,形成了適合於自我生命進化的文化語境,成為一個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人類活動的必然產物與文化源流。



因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純正的文化,是需要人種的純正與人對自我民族信仰的自覺維護。而純正的文化,都具有善的生命理念,所以,觀看古今歷史,你會發現,任何時代的文化形態,越是語言環境純淨,越能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因之,更會發現,不同的人種,在不同的信仰與宗教的觀念下,會產生不同的宗教方式及生存理念,而這種生存理念,就是宗教文化的起源與宗教形式,對人性的制約與束縛的前奏,也是人通過宗教或者信仰,來完善自我生命的過程。然而,華夏大地上曾有無數個民族,現在也有官方所說的56個民族,你看哪一個民族的文化真正的雷同,哪一個民族的語言高度相似,即使同一個民族,如果距離相差十里,也就會產生十里鄉俗不同的概念。所以,維護種族或民族的純正性,才能讓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不斷傳承中,不至於雜混。


為此,傳統文化中的信仰觀念很重要。而信仰是人對神的堅信與崇拜,宗教則是某些宗教徒打著信仰與崇拜的旗幟,在以宗教的形式進行著一系列的觀念活動。信仰和宗教是兩個觀念的範疇,但在傳統文化的延續、發展、推進的過程中,它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歧義,容易被人誤解,或者有意誤解,因而,一些誤解的東西,如果在具有善的信念之下的頭人,容易從中發現生命的啟迪,從而甦醒自己的靈魂,來完善本民族的文化。而一些具有惡念的頭人,如果很是聰明並具有蠱惑性,他可能會從信仰與宗教中,發軔出一些迎合人慾望與貪婪的東西,來催發人性中的惡,或者直接扼殺自己民族的文化,使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支離破碎,分崩離析。而這也就是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概念。為此,傳統文化,便在這樣具有不同信念的人心目中,被放大、催化,然後以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既定觀念,闡發出新的內容,來影響他周圍的人。



在這裡舉兩個例子:商鞅變法本是約束人性自由,開發人性的貪功慾望的,那種以獎賞的形式來對待自己的子民,從而達到統治的目的,只有商鞅在一個定數之中,以自己的慾望來迎合秦的統治者,從而實現了自己的愚民目的。而漢武帝時的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是他的投機心理。他是一個聰明人,利用儒家某些適合於統治者的觀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讓自己在統治者的心目中,獲取最大的慾望收穫。為此,無論是商鞅還是董仲舒,抑或以後的朱熹等都是利益的貪婪者,都是以自己的學識,來蠱惑帝王,行使對百姓的控制慾,從而讓人的世界,充滿傳統文化的某些糟粕。

為此,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觀念不改變,那麼,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文化的生命本質。但是,傳統文化中善的、真的、美的,有利於社會發展與制度發展的觀念,是應該被提倡的;而惡的、邪的、有悖人倫的觀念,是應該被摒棄的。而要讓民族進步,文化充滿真善美的力量,那麼就必須改變人類對文化生命的認知,即從尊重生命的觀念,人性的觀念,去看待一個文化是否充滿生機,而不是從一個文化的糟粕方面,去認知文化。為此,人對文化觀念的認知,就看一個政府,是否是站在人的角度,生命的角度,去對待傳統文化,而不是站在慾望的角度、貪慾的角度,去對待傳統文化。因而,提升人類對文化的認知觀念,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因而,沒有信仰的無神論者,從生命的根本上說,不是在否定神,而是在否定自己。因為神創造了人,如果否定神,認為人是猴子進化而來的,那就是自己再罵自己是雜種,是畜生。而現在的許多文藝界的名宿,則是無神論的擁躉者。


所以,在一個種族雜居的國度或地域,不同膚色的人,信仰的不同,宗教觀念的各異,會在一個災難面前,以不同的表現存在,來對待這個災難。就像在法國巴黎聖母院4月15日發生的大火中,巴黎的青年男女,幾乎都是純正的白種人,在街頭默哀,或者奏響傷感的音樂,來悼念巴黎的這場大火。他們沒有極端的表現,有的只是順從生命,順從命運。而與此同時,流傳的幾幅照片,則是在巴黎人沉痛的同時,有極端信仰人的面上露出笑容,他們一幅幸災樂禍的樣子,讓人感到很不舒服。為此你看極端信仰者,大多都是仇恨的,都是出賣的,都是殺戮的,都是幸災樂禍的。所以,上帝並沒有歧視任何人,他只是在保佑自己的信仰者,如對猶太人的庇護,如對信仰天主及基督人的庇護,因為,人種的問題,談論起來,好像被意識形態者,或者說專制獨裁者,認定是種族歧視。其實,他們語境中的歧視,不是真正的歧視,而他們本身就是歧視。他們打擊外來不利於自己聲音的話語,都是以種族歧視來回擊。其實,說到歧視,他們最是歧視人的人,他們不光歧視外來者,更對自己的同胞以最大的歧視。君不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級,就是對人最大的歧視。而戶口制,就是對人的歧視。而各種🈲,更是歧視的巨大來源。對人的不信任,對所有人進行有罪推定,就是歧視的結果。正常的社會,對罪犯都是無罪推定的,而非人的社會,對人都是有罪推定的。把所有的人當成罪犯,監控起來,這就是正常社會與非人社會的取別,也就是文化形態的取別。


所以,在正常的社會,傳統文化都是在尊重生命與人性的基礎上展開的。而非人的社會,都是在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之中展開的。正常的社會,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批評就是最大的愛;而不正常的社會,不允許異樣的聲音,也會以統一的口徑,去展現自己。如果稍有批評的聲音,就會被認為是異端。為此,傳統的文化,是有傳承性的,不斷延申與被不斷保護的,而非人的社會,傳統文化都會被各種運動毀掉,但宣傳起來,卻要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進行對生命的戕害。


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優秀的東西,被勝王敗寇的毒菜者過濾摒棄,而把許多糟粕的東西,進行發揚。而這些糟粕的東西,其實就是在放大人性的惡,使人在慾望與貪婪中,互相防範與戕害,從而穩定社會,讓人在慾望與無盡的被奴役中,成為自己生命的負累,為此,弱民智,弱民體,使人在沉重的社會負累中,無法安生,無法思考,才是他們對傳統文化最得心應手的應用,也是他們之所以喜歡從傳統中找理由來欺騙人的目的。


用戶62081517873


一提到中國傳統文化, 許多人立馬會說:博大精深!綿延幾千年的文化當然博大精深,但如果處處以此為限制,就陷入了宗教信仰一般的不可知論,好與不好,都無法探討,最終成了說不清的一團漿糊。

在日慕鄉關看來,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分為兩部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科學不受待見,名滿天下的四大發明,都是對一些現象的利用,並沒有深入探索背後的原理,這也是中國未能誕生科學的重要原因。

如果要給中國傳統的自然科學文化下個定義,那就是:天人合一。

看作無論是農學,還是醫學,算學,都沒有脫離天人合一這個大前提,尤其是醫藥領域,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把通過自然想象總結出來的規律嫁接到人身上,例如上火,寒、溼等說法,無不是先修飾物,後修飾人。現如今許多中醫自言:中醫和西醫不是一個體系,不能用同一個標準評價。

什麼體系?中醫的體系就是天人合一!

十三經之首的易經,可謂天人合一思想的大成之書,起手就是: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認為人應該效法天地,永遠不斷的前進!

天人合一對不對,日慕鄉關不好下結論,雖然這一理念得不到現代科學的承認,但也沒有完全證偽,只能等待科學繼續進步。許多科學家不也說過嗎,科學的終端是神學,如果真是那樣,天人合一就可以改名叫大預言術了!

社會科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一說起社會科學,許多人都會不約而同想到諸子百家,百家確實不假,但有影響力的只是一部分,比如說九流十家。

漢武帝以後,九流十家只剩下一家,那就是儒家。儒家能夠活下來並被髮揚光大,與他宣揚的等級尊卑思想關係最大。

春秋亂世,各國想的是富國強兵,長幼尊卑那一套,毛用沒有,所以誰都不待見孔子,充其量把他當個嘴炮拿來涮涮。而同時代的法家,因為經世致用,立竿見影,受到了各國君主的歡迎,比如說商鞅、吳起、李斯、韓非,一個比一個來勁。

等到坐穩江山,就要考慮萬世一統,如何統?大家各歸其位、各司其職、各安天命,就是統。統的目的不在為百姓謀福利,而是讓皇權永固,萬世一系。說白了,就是權力自私自利的產物,既然這樣,誰的思想好使,就捧誰!

於是已經被裝進博物館的孔子,又重新登上了神壇。

只不過這個神壇,是個空殼子,因為沒有一個君主完全按照儒家的思想行事,你比如漢武帝,嘴裡喊著獨尊儒術,但手底下用的都是主父偃、公孫弘這種法家流氓,哪有半分讀書人的樣子。也正因為這些原因,中國的儒家文化被認為是“儒表法裡”,說白了,就是說一套做一套,講道理的時候就把孔子這個大嘴炮搬出來,亂轟一氣,做事的時候就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來,誰不聽話就整誰。

比如說孔子接班人孟子說過:社稷為重,君為輕。這話你信嗎?誰信誰傻!

偽君子就是這麼來的。

漢朝以後,孔子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比如宋朝的程朱理學,明朝的心學,本質上來說他們都沒有跳出孔子劃定的範圍,甚至更加誇張,更加不人道,比如朱熹所說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簡直荒謬透頂,毫無人性,自己和兒媳婦扒灰,卻要別人守節,說虛偽是客氣的,說流氓都算留情面。

當然了,也有人說中國文化不等於孔子,我們還有門閥,科舉,詩歌等等。

所謂門閥,說白了就是農奴制,皇帝為了穩固同治,拉上幾家豪門大族分享權力,自己世襲罔替,也給他們子承父業的權力,長此以往,就形成一個相互依靠的既得利益階層,大家合起夥來掌控權力。但後來皇帝發現,門閥是靠不住的,有了力量一樣覬覦權力,比如外戚,再比如藩王,高門大姓,沒一個好東西,於是改為從民間選拔人才,這就是科舉制誕生的原因。

至於詩歌,那不過是古代的文藝作品,根本談不上主流,你能說周杰倫的歌曲是現階段中國文化主流嗎,當然不能!

說到這,大家大概就明白中國文化的含義了,看似博大精深,實則是環環相扣,範圍有效的一套理論,這套理論好與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平心而論,在生產相對落後的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但缺點也不少,最明顯一點就是限制了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中國社會停滯不前。

怎麼理解中國文化,我理解文化這個東西就和你家裡的房子傢俱一樣,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換,沒有必要削足適履,把生產生活依附在文化上。更有甚者,把文化當成棍子,對不同意見者劈頭蓋臉,這種人不是無知就是壞,說無知,是因為他不知道文化的含義和目的,就和清末那些哭辮子的遺老一個德行,說壞,是因為變革動了他們的蛋糕,於是怒氣衝衝,要殺要砍,嘴裡喊著文化,心裡想著利益。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文化都是變化發展的,抱殘守缺,食古不化,是沒有出路的!



日慕鄉關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西方文明,有很大的衝突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有很深的等級制度,缺乏平等意識。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糟粕。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不尊重科技知識,不尊重匠人(科技人才),沒有哲學不講邏輯,馬屁文化盛行了幾千年,幾千年來奉行商鞅的治國方略,重用奸惡之之人,來治理國民,認為這樣才能國強民弱,便於統治。

西方文明,提倡人人平等,追求自由民主,他們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大都從人性惡出發,從而推論和演繹出一整套的憲政政治邏輯體系,他們崇尚哲學數學,倡導科學技術。他們的文化,最大成度激發了人的創造性,積極性 ,儘量做到人盡其才,貨暢其流,物盡其用。所以近代的工業革命,信息化革命,都起源於西方。


鍾馗評鬼1


中國傳統文化很多優秀,也有很多糟粕,該發揚的發揚,該扔的扔。

中國傳統文化一句總結就是人治人的文化,利於社會穩定,利於個人修養,但也利於權貴統治,不利於社會前進,很多與科學規律相違背。

現代人生活更多的是要掌握一種生存技能,沒時間去了解過多,無可厚非。但想有更大空間,還是要更多的瞭解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厚積薄發。

但有些忠君文化,什麼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些東西與西方文明民主法制社會相違背!該扔的扔!

國家社會的強大需要更多人強大,而不是少數人,中國近代史已經給我們深深地上了一課!民不強則國弱,民不富則國窮!

什麼男尊女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該淘汰的淘汰該痛斥的痛斥!你們說呢?





九五就是我


白人永遠弄不懂的東西


王君油畫


多讀南懷瑾老師的書


嬴鐵之光


想要更好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從傳統教育開始


老呂16


中國的傳統文化 就是人文 就是中國社會幾千來來各種風俗習慣的傳承。它包括社會各種被人們所認同所接受的傳承習俗


用戶70961364490


所謂傳統的,就是你想丟丟也丟不掉的好東西,所以不用總教人們傳統文化。學會的東西並且會用了、還用了好幾千年了。好用的自然忘不了啊!關鍵是學信東西,創造發明新東西豐富傳統文化!這才是有出息的“炎黃子孫”。總依靠老祖宗的東西,當啃老族“丟人”!更別說都證明不對了你還嘮嘮叨叨的煩死人啊!你不該別人沒辦法,你總胡說八道就是你不對了!


遛彎45968496


工業文明給傳統文化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如果我們還一成不變的秉承原封不動的文化,勢必被潮流拋棄,所以繼承發揚優秀的,同時提升改善落陳腐不思進取的東西,同時吸收外來文明供我們所用,與時俱進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成為最具有先進性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