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美國海軍LCS瀕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是新型近海多功能輕型艦艇。外形有稜有角顯得很科幻,全長115.6-127.4米,排水量3000來噸,體型不算大火力不算強,身份定位介於傳統護衛艦和巡邏艇之間。

光從名字上看,瀕海戰鬥艦很像一種看家護院的中小艦艇,適合近海防衛、海上巡邏、邊境執法、打擊犯罪等安全任務,跟遠洋作戰扯不上關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兩種型號的瀕海戰鬥艦

然而近幾年來美國瀕海戰鬥艦頻頻出現中東、亞太等世界熱點地區,闖到他國沿海惹是生非,讓人迷惑不解。這麼一艘小船為何敢如此逞兇,有啥來頭?

原來與弱小國家海軍奉行的近海防衛不同,美國這小小瀕海戰鬥艦除了看家護院,還肩負著到別國家門口撒潑搞事的重任,是美國全球霸權的體現。

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全球各大洋展開激烈對抗,全憑航母、巡洋艦、核潛艇等大傢伙爭奪制海權。蘇聯解體後美軍壓力驟減,一時間再也找不到對手,竟有點獨孤求敗的良好感覺。

等到海灣戰爭,美國猛然發現戰場已從大洋轉到沿海,大部分戰艦損傷是水雷、自殺炸彈小艇造成的。面對一群海空弱雞,還有什麼鉅艦對決?於是國會老爺們頻頻攤手,再也不願為鉅額軍費買單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衣阿華戰列艦全齊射

戰爭中,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絕唱驚豔世人。它們在波斯灣沿海對陸支援,406毫米主炮發射上千發炮彈炸得伊軍叫苦連天,甚至舉著白旗向校射無人機投降,效果好還省錢。

戰爭結束後,各艦陸續退役。美軍遠程巡航導彈和中口徑艦炮間留下一大片火力空白,對陸支援能力下降不少。

面對變局美國海軍開始轉型,提出一系列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戰的新戰略思想,將近岸作戰與對地支援放在首位,並於1992年發佈了《由海向陸》戰略綱領白皮書。

根據綱領,美國海軍提出“21世紀未來水面艦艇計劃”,簡稱SC-21。計劃中有三個子項目:CG-21(21世紀巡洋艦)、DD-21(對陸攻擊型驅逐艦)和LCS(瀕海戰鬥艦),以及配套的一系列武器、雷達和指揮系統等。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DD-21計劃

美國海軍原計劃用LCS替代佩裡級護衛艦,在航母和大型軍艦掩護下逼近別國領海,在人家家門口開展反潛、反水雷、反水面和特種作戰。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CG-21計劃因費用太高技術不成熟取消。DD-21也歷經“武庫艦”、DD(X)變成今天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建了3艘後也偃旗息鼓。

兩位大哥一死一殘,只有小弟LCS活下來,作為集護衛艦、掃雷艦、巡邏艇功能於一身的下一代多功能水面輕型艦艇。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霸氣的武庫艦計劃之一

根據美國海軍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雷聲公司等著名軍火商紛紛拿出方案競標。海軍最後選擇了洛·馬公司的“先進半滑航單船體”和通用動力公司巴斯鋼鐵廠的“穿浪三體船”。

這兩種船型各有長處,海軍一時難取捨,決定同時採購,分別命名為“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自由級編號為單數,獨立級編號為雙數。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LCS瀕海戰鬥艦集先進技術於一身,優點多多:

1、價格低廉,便於大量製造。

按美軍標準,一艘LCS成本約4億美元。雖然放在其他國家很貴,但在美軍內部卻性價比很高,一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也要18億多美元。

LCS便宜可以大量建造,保護和代替大型軍艦參加低烈度戰爭,就算損失了也不會太心疼。

2、速度快、航程遠,輕量化、吃水淺、隱身性能好。

自由級最大航速45-47節,18節時最遠航程3500海里(約6500公里);獨立級最大航速44節以上,18節時最遠航程4300海里(7960公里)。船雖小卻能遠渡重洋,快速到達全球各熱點海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LCS採用輕量化設計,艦殼和上層建築大量用鋁合金材料,重量輕吃水淺(自由級3.9、獨立級4.27米),可在淺水區自由航行,直接支援特種部隊上岸行動,但高海況時穩性差,縱橫搖幅度大。

LCS採用隱身設計,艦殼內傾降低雷達反射截面,全封閉上層建築和桅杆也降低可偵測性,在沿海複雜電子環境中生存力很強。

尤其是獨立級,僅憑顏值就迷倒一大片科幻粉,難道51區真有外星科技?

3、使用新型噴水推進方式,機動靈活。

自由級、獨立級都沒有傳統螺旋槳,使用新型噴水推進器前進,像一艘能遠洋航行的大型摩托艇。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4個噴水推進器

艦尾有4個獨立噴水口,效率高反應快,能機動靈活的改變方向。進出港口不用拖輪輔助,自己就能輕鬆停靠離開碼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4個噴水推進器控制手柄

4、模塊化設計、即插即用是亮點。

LCS設計之初就考慮模塊化設計,整艦分成“核心系統”和“任務模塊”兩大類。核心系統是基本單元,包括艦體平臺、動力、操控和其他基礎系統,有40名固定船員。

任務模塊包含反水面、反潛、反水雷三種,自帶專業操作人員。所有設備都整合在標準貨櫃中,單個模塊重約210噸,其中任務裝備約130噸,空中/水中載具平臺燃料約80噸。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模塊化裝備

模塊更換時只需與核心系統對接,接通電源、數據電纜,就能變身成針對特定戰鬥場景的專用軍艦,即插即用一艦多能。

這個想法確實很好,開放式結構根據任務任意組合,整得好像變形金剛一樣。只不過複雜的技術標準產生了諸多問題,導致最後陷入“樣樣通,樣樣松”的尷尬境地。

5、自動化程度高,多種無人載具平臺是作戰利器。

瀕海戰鬥艦上除了MH-60R“海鷹”多用途直升機,還搭載多種無人載具平臺,如: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WLD-1遙控獵雷系統、無人水面航行器USV和水下無人潛航器UUV等。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

其中MQ-8B無人直升機是關鍵。它個頭小能力不小,能飛到6000米高空,巡航時間超過8小時,有效載荷272千克。能監視、能偵察、能中繼,也能直接攻擊,反水面、反水雷、反潛樣樣離不了它,是LCS的首席打手。除了載荷太小,其他作戰能力已接近有人直升機了。

其他各水面、水下無人潛航器也在近海監視偵察、排雷中起到重要作用。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WLD-1遙控獵雷系統

自由級LCS機庫面積略小,能搭載1架“海鷹”和1架MQ-8B無人直升機;獨立級是三體船先天條件好,機庫面積特別大,能搭載1架“海鷹”和3架MQ-8B無人直升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自由級機庫

平心而論,LCS的確思路新穎技術先進,有很多優點值得學習。然而LCS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爭議不斷,建造計劃從最初82艘削減到52艘,再到2016年削減到32艘,究竟哪裡錯了?

這個,這個……不是艦錯了,是美軍一開始算盤打錯了。

當年,美軍實力逆天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對手,志得意滿的覺得應該由海向陸,從藍水向綠水、褐水進軍。但世界形勢日新月異,其他國家海軍也在奮力追趕,美軍幻想中的獨孤求敗局面並沒有到來。

他們很快遇到新對手,不但遠洋大型戰艦不能削減,反而隨著老艦退役要加快建造,還要進行技術更新。跑到別人家門口堵門的SG-21計劃自然無用武之地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DDG-1000造了3艘被中止,當作先進技術驗證平臺使用。LCS也陷入麻煩中……

1、任務模塊研發嚴重滯後,只有反水面模塊投入使用,其他反潛、反水雷模塊還有大量問題要解決。

模塊價格太貴,成本降不下來,每艦配齊根本不可能,只能削減數量。

更換模塊時間太長,原以為一天就夠了,實際上要好幾天甚至數週才能完成,大大影響作戰部署和協同時間。最後只能裝備單一模塊,將相同模塊的LCS組成分隊開展任務。

2、過分強調自動化導致人員不足核心系統艦員40人,單個士兵負責工作太多,手忙腳亂影響戰鬥力。人員少損管能力差,在戰鬥中受損全艦會快速喪失戰鬥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MK-110 57毫米艦炮

3、早期反水面只有MK-110 57毫米艦炮、MK44“大毒蛇”30毫米機炮和12.7毫米機槍等輕火力,缺少反艦導彈重火力。對付小型快艇、巡邏艇還行,遇上驅逐艦、護衛艦就歇菜了。

後來LCS-4“科羅納多”號上加裝了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才具備120公里外攻擊大型目標的能力。

2019年,美軍又在LCS-10“吉福茲”號上加裝NSM反艦/對陸遠程精確巡航導彈,戰鬥部125千克,射程190公里,用於替換魚叉導彈。LCS才總算從廢柴堆裡爬出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魚叉”反艦導彈

4、打人不行,抗擊打能力也不行。鋁合金艦殼輕巧方便,抗毀傷能力太差。想想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上層建築大量用鋁合金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一枚飛魚導彈擊沉就知道了。

LCS在現代先進反艦導彈打擊中生存能力堪憂,只能在絕對制空、制海權保護下靠近沿海,幹一些偵察、掃雷等大艦不願乾的髒活累活。或在大艦周圍警戒,清除一些自殺小艇類的恐怖襲擊。

但造好的幾十艘LCS不能不用啊,因此美軍將它們派到低威脅海域嚇唬弱小國家,或部署到亞太地區,憑高速性幹一些偵察監視工作。

美國國內對它也議論紛紛,各路媒體給它戴上“海軍有史以來最失敗的項目”、“費錢又無用的戰艦計劃”等各種桂冠。

國會和海軍開啟撕逼模式,建造規模一縮再縮,逼得海軍斷臂求生。將第32艘之後的後20艘改為2016年擬定的FFG(X)導彈護衛艦,繞了一圈又回到傳統路線。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FFG(X)導彈護衛艦

FFG(X)導彈護衛艦擬加強反艦、防空能力,彌補LCS短板並與其組隊使用。護衛艦提供火力輸出和防空屏障,LCS處理水雷、反潛、運送特種部隊,達成滿意配合。

美國也計劃加裝相控陣雷達,加強反艦導彈後投入國際市場。以色列一度很感興趣,撥出專款共同研究,終因不合需求不了了之。

後來中東土豪沙特阿拉伯以112.5億美元天價拍下4艘沙特版瀕海戰鬥艦,購物體會不知道,只聽說想給差評來著。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淺談美國瀕海戰鬥艦的尷尬與收穫

NSM反艦導彈

瀕海戰鬥艦雖然定位失誤位置尷尬,但美國海軍收穫也不小。它驗證了大量新技術,模塊化理念、噴水推進器、穿浪三體船、無人載具平臺都非同小可。這些技術成熟後隨時可以用到其他戰艦上,推動海軍迅猛發展,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價值,畢竟海軍自我評價還不錯。

總之,LCS瀕海戰鬥艦頻頻在全球熱點海域出現,登上新聞頭條,但其本身並不足懼。它身上不斷積累的新技術、新思路,才是我們學習追趕的關鍵。

本文由和風漫談發佈,2020年2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