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為了家族崛起,四十歲的他出山做官,以8萬對80萬,立下曠世奇功

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最後選擇歸隱山林,成為隱逸詩人之宗,為後世所敬仰。但中華上下五千年,厲害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仕途失意而選擇歸隱山林的人也不在少數,很難說陶淵明歸隱,其中就不包含仕途失意的因素。當然,陶淵明的才華和人品都毋庸置疑。不過相對於不當官就意味著淡泊名利,我更崇拜那些有實力做官,卻不願出仕的人,這才是真正的不汲汲於富貴。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為了家族崛起,四十歲的他選擇出山做官,以8萬對80萬敵軍,立下曠世奇功。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為了家族崛起,四十歲的他出山做官,以8萬對80萬,立下曠世奇功

無意仕途

這個人叫做謝安,曾指揮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淝水之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謝安就出身於東晉時和王氏齊名的陳郡謝氏,謝安年輕的時候就名聲遠揚,但卻無意仕途,選擇隱居會稽東山。當時謝安每天都和王羲之,支道林這樣的名士往來,寄情于山水之間,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和這群人聚會時所作。

因為謝安的才名遠揚,雖然他不願意出仕,但卻有很多人想請他出山做官,小則各地的府衙,大則朝廷的權臣,但謝安都一一拒絕了。因為謝安不肯出仕,在當時就流傳了這麼一句話“謝安不肯出山,天下的百姓該怎麼辦啊?”因為謝安屢次拒絕朝廷的徵召,朝中的大臣甚至認為謝安藐視朝廷,上書彈劾他。對於這些事情,謝安並沒有放在心上,依然隱居於東山,一直到他的弟弟謝萬出事。

為了家族崛起,四十歲的他出山做官,以8萬對80萬,立下曠世奇功

東山再起

謝氏南渡之後,在東晉也是舉足輕重的。謝安的父親謝裒是東晉的開國功臣,擔任吏部尚書一職。而謝氏家族到謝安這一輩時,領頭人是謝安的弟弟謝萬,擔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更是北伐前燕的一路主帥。但就在北伐前燕之戰中,並無統帥之能的謝萬大敗而歸,士兵損失殆盡,豫州也丟了大半,謝萬也因此被貶為庶人。

對於謝氏家族而言,謝萬兵敗很有可能導致謝氏自此式微,於是當時已經四十歲的謝安為了家族從危機中崛起,保持家族的地位,選擇出山做官。因為謝安揹負著天下的期望,出仕之後,仕途輝煌,數年之間,就從一介文士成為了吏部尚書,中護軍,成為了朝中重臣。後世將謝安出仕也稱之為東山再起。

為了家族崛起,四十歲的他出山做官,以8萬對80萬,立下曠世奇功

淝水之戰

東晉還在江南偏安一隅時,而北方此時卻迎來了統一。前秦大將苻堅除掉了秦主,自立為王,並且重用王猛,使前秦的國力大增,先後滅了前燕、代、前涼等國,甚至遠征西域,最後統一了北方地區。王猛在世的時候,一直勸苻堅不要南下,認為東晉雖然國力不如前秦,但前秦南下的時機還不成熟。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於是派大軍80萬進攻東晉。(也有說法是112萬)

前秦進攻東晉的消息傳來,謝安身為征討大都督,派遣自己的弟弟謝石,謝玄等人帶領八萬北府軍進行抵禦。因為雙方的實力懸殊,所以謝玄等人一直向謝安請教退敵之策,可謝安只是和客人在別墅裡下棋,或者遊山玩水。一直到晉軍在淝水擊敗了前秦軍隊,捷報送到謝安府上的時候,謝安還在和客人下棋。而且謝安看完捷報之後,就像是沒事人一樣。客人問謝安前方的戰況,謝安慢慢地說了句:“小兒輩遂已破賊“。這也算是後世裝擺典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