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衰落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衰落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勢力龐大的豪門旺族,比如隴西李氏、琅琊王氏、范陽盧氏等。不論他們曾經有多麼不可一世,亦或富可敵國、權勢滔天,都不可避免地消逝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無獨有偶地遵循著從興起、發展、到衰落的軌跡。作為陝北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家族的米脂馬氏也毫無二致,到底為何這個家族會日暮西山而走向衰落呢?其始末緣由且聽拙筆。

1、 土地改革讓馬家喪失了財富的根基

歷史的指針轉向1946年,這一年,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破裂,內戰全面爆發。與此同時,我黨在老解放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而當時的米脂縣屬於老解放區的範圍,再加上當地的地主較多、影響大,也因此被陝甘寧邊區政府列為土地改革的先行區、試驗點。當然,此次改革的最大對象首當其衝的就應該是擁有大片良田的馬氏家族。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衰落

1946年底,馬氏家族集中居住的楊家溝在政府的推動之下拉開了土地改革的序幕,第一階段的土改內容是將72戶馬氏同族地主的土地全部無償沒收然後再分給那些沒有地的佃戶。到了第二年,馬氏家族已失去了土地,但地方政府仍然按照之前的標準向其徵收公糧。雖然馬家過去財大氣粗,但經過數次交公糧之後,就出現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窘迫狀況了。到後來,馬家索性就以金、銀、及貴重物品作價後納糧。

2、 舊時的權威和優勢一去不返

在舊時代,有著"皇權不下縣"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政府的行政權力一般只能到縣一級,那麼廣大鄉村(主要指縣以下的村和鎮)的社會秩序、文化發展則主要由鄉紳這一特殊的階級所維持,鄉紳主要是由科舉落第士子、退休養老官員、一些有文化的地主或者一些宗族的元老組成。所以鄉紳們在鄉村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和優勢,甚至可以說鄉村已然是他們的王國。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衰落

我黨在土地改革過程中,不光只是在生產資料方面沒收地主的土地,而是將和地主階級有關的封建文化、象徵物等都納入改造對象之中,其目的在於打擊地主階級在農民心中的權威性。於是乎,在米脂楊家溝,那些象徵著馬家祖先功德的石碑、祠堂等都一併被拆毀。在後來的附近幾個村聯合的批鬥會上,曾經在舊社會毫無地位的貧農、佃戶們都對那些過去他們尊稱為"老爺"的馬氏地主們進行了大規模地批鬥行為,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地主老爺們還被吊在樹上毆打。經過數番運動後,往日養尊處優的老爺們所有的特權都被剝奪地一乾二淨,此時,他們這個階級的權威也蕩然無存。整個解放區的鄉村真正的主人已是勞苦大眾。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衰落

3、 馬家後人紛紛遷居外地

自1946年開展土地革命以來,馬氏家族在經濟、政治上的權勢已不復存在,甚至整個家族的結構都趨於渙散,家族的凝聚力都大幅地下降了,曾經整個家族成員每年都參加的盛大祭祖活動都被廢除。

在1947年的嚴冬,我黨領導的更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又掀起了高潮,這時米脂馬氏家族已經徹底走向了衰敗,楊家溝的幾十戶地主家庭中有多半以上都離開了他們世代居住的村莊。據《馬氏家族志》記載,到1949年建國前夕,楊家溝馬氏家族成員已幾乎都遷居外地,只有少數幾戶家庭由於各種原因依然留守故土;西安、延安、榆林、蘭州、銀川等地都是他們較為集中的城市,更有些家族成員飄揚出海移居海外。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衰落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馬氏家族大部分成員的外遷,楊家溝這個陝北地主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小山村也早已物是人非,似乎只有那些遺留的建築物還在向人們訴說著其主人曾經的輝煌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