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不惜與全世界開戰,也一定要得到但澤呢?

太極雷公大師


德國為了它,跟波蘭鬥了600年,甚至不惜打響二戰,與全世界開戰

一戰後,德國民族主義分子,指責戰後秩序《凡爾賽條約》、以及不滿英國、法國之時,1個叫但澤的地名往往會被反覆的提及,作為德國受到其他國家欺壓的明證之一。

在當時的德國民族主義眼中,英國、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再次變的強大,以給予波蘭人出海口為藉口,搞出了一個以但澤為主體之一的波蘭走廊,將德國版圖東普魯士,完全跟柏林為中心的德國本土隔絕開來。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但澤本身就不是屬於德國,而一戰後這樣對該地的爭議,在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了,它是德國德意志民族和波蘭斯拉夫民族對峙的符號,那邊強盛,那邊就能將其據為所有。

但澤位於今天的波蘭北部,因為地形是大面積開闊的平原有著天然的港灣,加之作為維斯瓦河入海口,可以很好的跟歐洲大陸內部建立溝通,於是但澤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商業發達的港口城市。

目前主流的考古學觀點,認定但澤約是在980年前後,由波蘭國王梅什科一世創立,作為斯拉夫人聚散地,政治上歸屬於波美拉尼亞公爵管轄,在1308年前後,當地居民一度達到了10000人以上,成為歐洲遠近聞名的城市,而此時它的名字還是波蘭名字格但斯克。

直到1308年條頓騎士團的到來,條頓騎士團在教皇“承認騎士團對他們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權,同時要求他們將當地原住民基督教化。”的擔保下,自13世紀20年代初,就開始征服波蘭沿海地方的普魯士原住部落。

1308年11月13日條頓騎士團沒能經受波蘭城市繁華的“誘惑”,襲擊了非普魯士原住部落,波蘭版圖內的格但斯克。並在那裡製造了大屠殺,將那些不順從騎士團的人統統殺害,而這直接結果,造成格但斯克的波蘭人急劇減少。

而波蘭人並沒有打算就這樣輕易放棄,波蘭為了奪回格但斯克代表的波美拉尼亞,征戰了數十年。直到1343年,實在是疲倦了,波蘭和騎士團達成了一個雙贏和約,即波蘭不再要回土地,但是騎士團必須承認自己的土地,是來自波蘭國王的“恩賜”,表面上間接向波蘭“臣服”,讓波蘭有個面子下臺。

隨著騎士團在當地紮根,騎士團代表的日耳曼民族,得以大量的湧入,填補了因為騎士團殺戮而減少的當地局面,漸漸的格但斯克變成了日耳曼人口中的“但澤”。

1466年波蘭曾藉著騎士團衰落,將“但澤”重新收復,但是當18世紀末,騎士團的後繼者普魯士,逐步崛起成歐洲強國。1793年“但澤”來到了普魯士手中,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了德意志帝國。

直到一戰結束後,“但澤”才回到波蘭手中,不過這時都不是完全回到波蘭,“但澤”根據一戰戰後的國際協定,是屬於半獨立的自由市,波蘭對其沒有絕對主權,但有一定的管轄權。

而此時但澤的人口,對於波蘭在當地行使權力,一點都不友好,不完全統計,1923年超過95%的人口為德意志人,而波蘭人的比重只有3%。當地的德國人,反波蘭的情緒強,訴求回到德國。

正是因為這個情緒,德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將收復“但澤”作為了自己的宣傳口號,把“但澤”塑造成為德國復興的符號之一。1939年3月15日德國政府,公開要求波蘭歸還“但澤”,遭到波蘭拒絕。德國為此開始磨刀霍霍向“但澤”,試圖以此逼迫波蘭放手。

出乎當時德國意料的是,波蘭的盟友,當時國際秩序的掌舵人英國、法國在7月30日,公開警告德國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將導致一場戰爭。但是此時的德國,並未被嚇到收手。

選擇在1939年9月1日發動對波蘭的全面進攻,波蘭不但失去了“但澤”,還陷入“亡國”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以此為開端,所以很多歷史愛好者直言“德國為了但澤不惜與全世界開戰”。

二戰結束後,波蘭基本收復包括“但澤”在內的戰前國土。而這一次,波蘭為了不重蹈覆轍,在蘇聯人的幫助下,驅逐了當地絕大多數日耳曼人,然後移民入波蘭人,將但澤變成了波蘭人的城市,時間是在1946年前後。

從條頓騎士團在1308年佔領“但澤”,到波蘭人民共和國於1946年將其納入版圖,波蘭、德國為了“但澤”爭鬥了638年。


袁載譽


號稱“歐洲韓國”的波蘭,經常惹事生非,今天踹俄羅斯一腳,明天把德國絆倒。波蘭和德國的歷史恩怨很深,其中包括一個名叫格但斯克的城市。

格但斯克是波蘭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北方最大城市,同時還是波蘭的工業中心之一。可以說,格但斯克是波蘭的紐約、上海。但德國會說:我們不知道什麼格但斯克,只知道但澤。

在普魯士帝國如日中天的時代,但澤是德國東部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但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讓德國嚐到了戰敗割地的痛苦滋味。協約國大佬們在地圖上把德國劃分的亂七八糟,《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東部城市但澤設為自由市,相當於上海的各國租界,由國際聯盟管理。

而波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得了自立,可此時的波蘭是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出於制衡德國的考慮,在德國本部與東普魯士之間,劃出一條狹長的過道通向波多的海。這條過道稱為波蘭走廊或但澤走廊,寬40公里。波蘭走廊沒有像樣的城市,協約國就把但澤自由市的關稅交給了波蘭,波蘭實際上也可以利用但澤自由市搞進出口貿易。

德國對此極其不滿,一直不承認有這麼一條嚴重損害德國利益的東部邊界。不為別的,但澤市的總人口35.7人,其中德國人就有34.2萬。另外,但澤被劃出德國,將德國分成兩個互不連接的部分,因為這40公里的隔離,管理非常不便。從哪方面說也沒有劃給波蘭的道理,可戰敗國是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的。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就強硬的表示,必須讓波蘭獲得出海口, 即使損害了德國的利益,甚至不允許但澤的德國人投票決定前程。

仇恨的種子在德國人心中生根發芽。

波蘭有英國和法國的支持,拒絕了德國企圖修建穿過波蘭走廊,連接東西兩部分的公路。沒幾個月,1939年9月1日,羽翼豐滿的德國開始了征服世界的進程,而德國發動對波蘭的閃電戰,藉口就是但澤!而德軍的第一槍,也是在但澤打響的,德國軍襲擊了波蘭軍隊在但澤的基地。希特勒說我代表日耳曼人,有權利收回我們的但澤。

從這個角度說,但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但澤,回到了德國的懷抱。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還是輸了,這次瓜分比上次還慘。蘇聯絕對不讓德國擁有太大足以復甦的地盤,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聯就要求波蘭走廊和但澤全部劃入蘇聯控制下的波蘭。德國本土的東部地區,也成立了蘇聯控制的東德。至於東普魯士,蘇聯佔了大半部分。

這時的但澤不會再要求投票迴歸德國了。因戰爭中傷亡大大,包括其他蘇聯習慣用的套路(趕走原住民,遷來自己人),但澤人大多數已是波蘭人,德國人已沒剩下多少了。

德國人心中神聖的但澤,變成了波蘭的格但斯克。而蘇聯控制的東德,自然會承認東部邊界的有效性,主動放棄以後追索但澤的權利。而西德雖然不與但澤接壤,但也在1970年的《華沙條約》中承認了東部邊界有效性。兩德統一後,德國依然放棄了但澤。

從此但澤是路人,德國人走在格但斯克的大街小巷,會有強烈的陌生感。但波蘭有自己的道理:格但斯克本來就是波蘭的,只不過在1793年因為戰敗,波蘭被迫把但澤割讓給了普魯士。波蘭會嘲笑德國:你們也知道地盤被隔開的痛苦?1807年,格但斯克不也與波蘭本土隔離開了嗎?1814年我們就想收回格但斯克,只是沒有成功。

物歸原主,有何不可?

格但斯克和北邊的索波特、再北邊的格丁尼亞,組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城市群,稱為三聯市。


地圖帝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不惜與全世界開戰,也一定要得到但澤呢?因為但澤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但澤自由市是德意志的恥辱。話說波蘭走廊是德國在1919年根據凡爾賽公約割讓予波蘭的一塊細長邊境,這條走廊也叫“但澤走廊”。一戰後,德國戰敗,波蘭復國。根據《凡爾賽公約》,把原屬德國邊境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沿維斯瓦河下賤西岸劃出一條寬約80公里的地帶,稱為“波蘭走廊”,作為波蘭出波羅的海的通路,並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劃為“但澤自由市”,歸國際共管,使德國的疆土分紅兩個不連接部分。

所以希特勒為什麼要吃掉但澤,原因很簡單啦
其一,但澤是德國的恥辱

希特勒上臺的最大承諾就是振興德國,然而一戰過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百姓的認同度都很不高,希特勒迫切需要用一件大事情去激勵德國百姓,使他們有戰鬥的熱情,收回但澤就是希特勒給德國打起的第一招

其二,但澤是德國統一所必須的地方

上面已經說到,但澤這個地方是英法為了削弱德國所設立,她的目的就是要隔開東西普魯士,使得德國囿於東歐,難以再次強大,為了發動二戰,希特勒必須收回但澤,而且當時民族復興活動興盛,德國以完成祖國統一為藉口收回但澤,也算師出有名,英法的抵抗也會小一些。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但澤就像是波蘭和德國的耶路撒冷。



波蘭和德國兩大民族從1308年開始就展開了長達六百多年的但澤爭奪戰。

從1308年德意志的條頓騎士團開始染指但澤地區,到一戰結束為止。

但澤雖然被國際定義為自由城市,但是在外交等領域深受波蘭牽制。



可波蘭名義上雖然得到但澤,但是因為但澤地區絕大多數都是德意志人民的緣故,波蘭也無法控制但澤。

關於但澤地區的矛盾不斷激化,波蘭和德國都不願意放棄但澤。

因為對兩國來說,但澤都至關重要。



對波蘭來說,但澤是最好的出海口,沒了但澤,波蘭將徹底成為一個被列強環繞的內陸國家。那麼它的國際形勢可以參考現在的蒙古國。

對於德意志來說,但澤的意義就更大了。

首先,但澤是德意志民族的恥辱,希特勒為了鼓動民族主義熱情,一定要拿回但澤!



其次,失去了但澤和“波蘭走廊”地區,德國領土將被分成不相連接的兩塊,連接德國大部分領土與東普魯士之間的咽喉被“掐斷”,位於“波蘭走廊”和但澤自由市之東的東普魯士成為一片孤島。

飛地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是很可怕的。

第三,德國需要開戰理由。

對希特勒來說,拿回但澤地區,是偉大德意志帝國刻不容緩的事情。

英法兩國拒絕,剛好是開戰理由。

無論是為了民族情緒,還是戰略地位,還是為了開戰需要,但澤地區都是最好的藉口。


故紙書蟲


其實德國並非不惜與全世界開戰來奪回但澤。德國在1919年根據《凡爾賽條約》割讓予波蘭的一塊狹長領土,也是波蘭僅有的出海口,也叫“但澤走廊”。“但澤走廊”使德國的國土分成兩個不連接部分。由於德國領土被一分為二,它把東普魯士與德國其他領土分開,東普魯士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希特勒很明確他要把但澤收回德國。但法國和英國都向他發出警告說,他的行動將導致另一場戰爭。這些是迄今為止對希特勒發出的最為強硬的警告。但希特勒對此並不在意,畢竟之前奧地利、蘇德臺地區和捷克都是這樣弄到手了。沒想到這次波蘭沒按希特勒的想法走,希特勒才決定開戰的!開戰之後英法雖然對德宣戰,但是直到波蘭滅亡也沒有什麼動作。


協酒而逃


周星馳電影《百變星君》裡,周星馳把那個人投入籃筐……可是呢,卻給人家一口氣。

《凡爾賽條約》就是給德國留了一口氣。能不報仇嗎?不可能。但澤走廊只是二戰的揭幕戰而已。因為拿下它是二戰的必然。

北約本應該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前就成立的,沒有原子彈,毛子也就會被趕到烏拉爾山以東了……看看現在北約的新聞,真的是無聊。


結74598932


因為希特勒野心太大了!同時再加上日本人的慫恿,窺探中國的薄弱才倒值二戰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