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俗話說,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太多,萬里挑一的有趣靈魂太少。

美國著名趨勢家,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提到,故事力屬於人類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

人們與生俱來並喜歡聽故事。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用邏輯、用理性,然而,當我們要去影響別人、讓他們認同我們的時候,只有邏輯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故事,因為只有故事,才能達到共情、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鏈接、讓他們站在你這邊。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也說過,智人之所以能夠戰勝其他物種,是因為他們能進行大規模的協作,而把智人團結在一起的,就是故事。

無論是日常生活、社交、商務談判,或者斜槓身份中常見的培訓、演講、寫作能力,以及領導力等等,我們都能憑藉故事力,創造更好的效果。

故事力能讓我們的內容變得更加有顏、有趣、有料。

有次小安給某個公司做培訓,小安告訴大家:要想提高團隊的效率,就一定要講真話。

這時,有人陰陽怪氣地打斷她說:“照你這麼說,我們必須時時講真話嘍?”

這種場景下,無論回答是與不是,都難免落入尷尬的氣氛當中。

於是,小安沒有正面回答對方,而是講了個故事:

我曾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對廣告公司來說,為客戶做演示非常重要。如果演示出了問題,很容易對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我的一個同事入職沒多久,馬上就要為客戶做演示。這是他第一次演示,而且準備得不是非常充分。

上場前,他回頭問我:‘我能行麼啊?’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我實話實說:’還不行,你需要再多做點準備。’顯然是非常欠妥的。

所以,我微笑著對他說:’當然,你很棒,完全沒問題!’

小安利用這麼一個故事,既巧妙躲過了對方給她挖的坑,又化解了不友好氣氛。既避免對方尷尬,又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自尊。

人的大腦本能地排斥乾貨和大道理,但卻對故事毫無抵抗力,一場演講下來,觀眾唯一能記住的,就是你講的故事。

很多人看到故事力時,可能會想當然的說,故事力不就是講故事的能力嘛。對,是講故事的能力。但不是一些人以為的,簡簡單單講一個故事,就是故事力了。

我們的故事需要有趣,需要足夠吸引受眾。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有趣的故事:如何讓你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真正有趣的故事力需要有這四個特點:賦予意義、情節套路、情感共鳴以及感官細節

第一個特點:賦予意義

我們在傳達一個故事的時候,需要明確傳達的目的,即你想通過這個故事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你是想單純的消遣時間,讓談話變得有趣,還是想傳達某種價值觀,亦或者是想將對方引入你的故事場景中,嘗試說服對方?

你需要根據你的故事受眾,賦予對應的意義。

舉個例子,你想傳達科學育兒的重要性,那你的故事人設和情境就應該定義在親情、父母、孩子上。

我相信一群來學科學育兒的父母,不會對你青春逆襲故事或者職場故事感興趣。

自行車在向前奔馳著,前車輪瞥了後車輪一眼,得意地笑出聲來:“哈哈,我們同樣都是車輪,可我總走在你的前面,你總跟在我的後面。你不感到屈辱嗎?”

後車輪也不爭辯,默默地繼續行它的路。不久,這輛自行車拆散修理了。在修好整裝的時候,主人把車輪換了一下位置。

自行車又開始奔馳了,過去的後輪瞥了一眼如今的後車輪說道:“老兄,你這回可明白了吧,過去並不是你能幹、先進一些,而是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現在輪到後車輪默默無語了。

上面這個故事,你看到了什麼?

看似是個簡短的故事,但卻蘊含了對不同崗位歧視的反擊。在職場上,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只有崗位的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得志不必喜,失志不必憂。

這便是賦予故事的意義。

第二個特點:情節套路

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情節,都是有套路的,我把這些套路提煉出兩個簡單的概念:原型+曲線。

原型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模型。

人類的情緒種類繁多且變化莫測,但相對容易被這6種原型擊中,因為它們能激活人類自遠古時代就積澱和遺傳下來的心理經驗。

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反覆出現在故事中的人物類型和經歷都脫胎於這6種原型。

舉個例子:具有永遠在路上特徵的孤兒原型,你在哪些故事中出現過?

《霧都孤兒》、《岡仁波齊》,以及暢銷書《一個人的朝聖》等等,裡面的人物和故事都具有明顯的孤兒原型特徵。

又比如像《綠野仙蹤》、《海上鋼琴師》就具有明顯的尋找自我的流浪者原型特徵。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曲線指的並是故事的發展路線,需要是曲折的。

無論是好萊塢大片喜歡用到的“英雄之旅”模型,還是劇本創作中的的三幕式創作法,都遵循著這個底層概念。

故事大師庫爾特·馮內古特在G-I原則中描述到,人們都喜歡從壞運氣轉變到好運氣的故事。

所以我們的故事,需要有曲線,不能太直線。

第三個特點:情感共鳴

你的故事需要承載一種情感、情緒,

它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面對失敗的坦然與自省,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面對成功的不驕與不躁。

無論是刻畫自己、別人、還是虛構的故事,我們都需要將自己代入到故事中,讓自己在故事中經歷這一切,把自己的情緒融入進去。

打動自己,你才能打動別人。

第四個特點:感官細節

感官指的就是五感:嗅覺、味覺、聽覺、觸覺、視覺

在刻畫你的故事時,儘可能的加入一些感官細節,能讓你的故事更加真實。

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大腦側面腦區分佈圖: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當你增添的細節,能調動受眾的感官體驗時,受眾的大腦前部的前額葉還來不及理性思考故事的可信度,其他部位的五感功能腦區,就先行一步讓人產生了想象力 和相應的感受。

這種感官細節體驗,在讓受眾聞到、嚐到、聽到、摸到、看到你的故事,能充分調動起受眾的情感。

比如下面兩個同樣描述中箭的句子:

他被箭射中。

一枝泛著冰冷寒光的鐵箭,順著刺眼的陽光,突兀地透過他的右胸,帶著他往後挪了幾步。

後面這句比前面的句子,增添了更多的細節描述,這樣,我們是不是能更加容易聯想到中箭的畫面,更加容易把自己代入到當中,親眼見到這副景象?

這並是感官細節。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我們平時如何習得故事力

第一個維度:向內挖掘故事

最開始練習講故事力,建議從自己身上進行挖掘。講親身的經歷,更加容易讓我們在講述的過程中,由內而外的,引起人的情感共鳴。

什麼樣的自身經歷能成為一個好故事呢?

1、你自豪的時刻

你人生的某個時間段,做某件事情,面對質疑,經受重重考驗,頂住外部的壓力, 堅持自己的路,最終收穫成就的經歷。


2、你失意的時刻

一個因為你自身的錯誤導致失敗的經歷。這種坦蕩的大方承認錯誤,以及正面面對失敗的態度,能向人們傳達你對待失敗的品質。


3、你的良師益友

你過往經歷中,一個對你產生影響的良師益友。你不一定需要見過對方,可以因為對方的某段話、某本書、某個經歷,給你帶來了影響。

這種故事,展現了你謙卑和感恩的品質。同時,在講述你的良師益友的過程中,受眾也能知道你所看重的目標和品質,你所標榜的榜樣,是個什麼樣的人。

聽故事的人,會在腦海裡將你和你的榜樣進行關聯。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第二個維度:向外蒐集故事

我們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本豐厚的故事之書。

在我們身邊,其實存在著非常多的故事源,只是我們都沒有去留意而已。

只要大家帶著故事思維,你會發現到處充滿著故事。

通過和別人聊天,傾聽別人的故事,看書、看電影、看時事新聞等,我們都能從中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從這些故事源中找到表明某種觀點的故事,把它們收集記錄下來,放到你的素材庫裡面,變成你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到我下面的影片截圖,上半截是一部紀錄片電影《岡仁波齊》,下半截是英國BBC播出的一部很火的紀錄片《人類星球》。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在岡仁波齊中,講述了十一個有著各自背景的臧名,一起踏上朝聖之路的經歷,這些背景故事和朝聖經歷,我們都可以收集起來,放入我們的故事庫中。

當我們以後需要講述某種關於信仰的話題時,並可將該影片中的故事引述出來。

而在《人類星球》中,影片講述了很多我們平時不能企及的惡劣環境下,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生存故事。

這些故事都值得我們去收藏,並將其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引入到我們的輸出當中去。

所以,向外收集故事的關鍵,並在於,我們需要帶著故事思維,去發現生活中的故事。

第三個維度:由內而外的構思故事

構思故事的方法其實也有很多,在這裡我主要重點講到3個方法:圖片思考法、視覺轉換法、隨機詞組法。

1、圖片思考法

圖片更加容易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上述這樣一張觸動內心的圖片,你腦海裡會不會自動浮現出一些帶有情緒的關鍵詞和片段呢?

把圖片中能感受到的關鍵字都寫下來,比如:老奶奶、小貓咪、送人、不賣、孤獨等。

然後嘗試通過關鍵詞和圖片,進行片段聯想。

例如,老奶奶的神情,和捧著小貓咪的動作,是不是給我們一種依依不捨和孤苦的情緒。

為什麼對小貓咪依依不捨,卻又不得不忍痛割愛,因為自己太窮困,還是自己身體每況愈下,怕不能好好照顧小貓咪?

為什麼老奶奶有這種孤苦的神情,是不是沒有親人了,是否經歷了什麼事故,只剩貓咪陪伴?

我們可以將這些關鍵詞以及聯想到的故事片段,都記下來。也許,我們不能滿上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圍繞著這些關鍵詞和片段,我們能輻射出更多的篇章,讓故事更加豐富和吸引人。


2、視角轉化法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站在主人公的角色身上經歷整個故事。

其實不凡轉換一下視角,嘗試站在故事主人公之外的角色身上,去看待整個經歷。用另外一個角色,代入到故事當中,去感受、經歷這一切,可能又會是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

還是拿之前的老奶奶和小貓咪的圖片舉例,我們很多情況下只是以旁人的視角去理解這張圖片,揣測他背後的故事。

你可以換種不同視角去理解這張圖片:假設你是老人、假設你是這隻貓咪、假設你是個被家人遺棄的孤兒、假設你舉目無親、假設你即將逝去,卻捨不得孤苦無依的母親...

我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說,假設你是小貓咪的下一任主人,那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小貓咪或老奶奶還是有著怎樣的緣分呢?小貓咪偷偷跑回去,給奶奶叼吃的?老奶奶默默的在角落注視著你和小貓咪?

又比如說,假設你是個被家人遺棄的孤兒,那看到這張圖片時,會不會想到,也許父母不是不愛自己,也是像圖片中的老奶奶很愛貓咪一樣,只是基於某種原因做出了這種選擇。

如此,是不是又能聯想到,一個孤兒從迷茫、憎恨到原諒的心路歷程。這是不是又是個故事題材呢?

在使用轉換視覺法時,我們可以發現每換一種視角,更換一種代入的身份,我們並能從這個代入的身份中,聯想到更多的故事情節。

而當浮現的這些情節能夠引起你繼續聯想構思的興趣,能夠打動你自己時,那你也並有了打動別人的資本。


3、隨機詞組法

這是一種腦洞大開,突破固有思維的故事力法。一些即興編故事的比賽就會經常用到該方法。

我們可以按照故事構思的需要,分4-5個大類左右,每個大類裡面放上5個以上的關鍵詞。

從每個大類中,隨機抽取一個關鍵詞,按照組合起來的詞編故事。

比如抽到了這幾個詞:流浪漢、深海、漂流瓶、被通緝。

通過這種腦洞大開的創意構思法,你的思維是不是能很輕易的飛上天,飛出地球,飛出宇宙呢?

這種方法能避免你只寫你習慣寫、熟悉寫的素材,給你的思維帶來全新的刺激,訓練你的想象力。

決勝未來的技能:故事思維,做個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除了以上三種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寫微小說、用故事複述句子、為一些經歷設計故事等,來鍛鍊自己的故事構思能力。

最後讓我們總結一下:

有趣的故事需要具備4個特性,即:賦予意義、情節套路、情感共鳴、感官細節。

鍛鍊故事力,可以從3個維度出發:向內挖掘自己的故事(自豪、失意、良師益友)、向外蒐集別人的故事(一本書、一部電影、一篇時事等)、由內而外的構思故事(圖片思考、轉換視覺、隨機詞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