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俗话说,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太多,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太少。

美国著名趋势家,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到,故事力属于人类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人们与生俱来并喜欢听故事。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逻辑、用理性,然而,当我们要去影响别人、让他们认同我们的时候,只有逻辑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故事,因为只有故事,才能达到共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让他们站在你这边。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说过,智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物种,是因为他们能进行大规模的协作,而把智人团结在一起的,就是故事。

无论是日常生活、社交、商务谈判,或者斜杠身份中常见的培训、演讲、写作能力,以及领导力等等,我们都能凭借故事力,创造更好的效果。

故事力能让我们的内容变得更加有颜、有趣、有料。

有次小安给某个公司做培训,小安告诉大家:要想提高团队的效率,就一定要讲真话。

这时,有人阴阳怪气地打断她说:“照你这么说,我们必须时时讲真话喽?”

这种场景下,无论回答是与不是,都难免落入尴尬的气氛当中。

于是,小安没有正面回答对方,而是讲了个故事:

我曾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对广告公司来说,为客户做演示非常重要。如果演示出了问题,很容易对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我的一个同事入职没多久,马上就要为客户做演示。这是他第一次演示,而且准备得不是非常充分。

上场前,他回头问我:‘我能行么啊?’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我实话实说:’还不行,你需要再多做点准备。’显然是非常欠妥的。

所以,我微笑着对他说:’当然,你很棒,完全没问题!’

小安利用这么一个故事,既巧妙躲过了对方给她挖的坑,又化解了不友好气氛。既避免对方尴尬,又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

人的大脑本能地排斥干货和大道理,但却对故事毫无抵抗力,一场演讲下来,观众唯一能记住的,就是你讲的故事。

很多人看到故事力时,可能会想当然的说,故事力不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嘛。对,是讲故事的能力。但不是一些人以为的,简简单单讲一个故事,就是故事力了。

我们的故事需要有趣,需要足够吸引受众。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有趣的故事:如何让你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真正有趣的故事力需要有这四个特点:赋予意义、情节套路、情感共鸣以及感官细节

第一个特点:赋予意义

我们在传达一个故事的时候,需要明确传达的目的,即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你是想单纯的消遣时间,让谈话变得有趣,还是想传达某种价值观,亦或者是想将对方引入你的故事场景中,尝试说服对方?

你需要根据你的故事受众,赋予对应的意义。

举个例子,你想传达科学育儿的重要性,那你的故事人设和情境就应该定义在亲情、父母、孩子上。

我相信一群来学科学育儿的父母,不会对你青春逆袭故事或者职场故事感兴趣。

自行车在向前奔驰着,前车轮瞥了后车轮一眼,得意地笑出声来:“哈哈,我们同样都是车轮,可我总走在你的前面,你总跟在我的后面。你不感到屈辱吗?”

后车轮也不争辩,默默地继续行它的路。不久,这辆自行车拆散修理了。在修好整装的时候,主人把车轮换了一下位置。

自行车又开始奔驰了,过去的后轮瞥了一眼如今的后车轮说道:“老兄,你这回可明白了吧,过去并不是你能干、先进一些,而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现在轮到后车轮默默无语了。

上面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什么?

看似是个简短的故事,但却蕴含了对不同岗位歧视的反击。在职场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岗位的不同,而无优劣之分;得志不必喜,失志不必忧。

这便是赋予故事的意义。

第二个特点:情节套路

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情节,都是有套路的,我把这些套路提炼出两个简单的概念:原型+曲线。

原型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模型。

人类的情绪种类繁多且变化莫测,但相对容易被这6种原型击中,因为它们能激活人类自远古时代就积淀和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反复出现在故事中的人物类型和经历都脱胎于这6种原型。

举个例子:具有永远在路上特征的孤儿原型,你在哪些故事中出现过?

《雾都孤儿》、《冈仁波齐》,以及畅销书《一个人的朝圣》等等,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具有明显的孤儿原型特征。

又比如像《绿野仙踪》、《海上钢琴师》就具有明显的寻找自我的流浪者原型特征。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曲线指的并是故事的发展路线,需要是曲折的。

无论是好莱坞大片喜欢用到的“英雄之旅”模型,还是剧本创作中的的三幕式创作法,都遵循着这个底层概念。

故事大师库尔特·冯内古特在G-I原则中描述到,人们都喜欢从坏运气转变到好运气的故事。

所以我们的故事,需要有曲线,不能太直线。

第三个特点:情感共鸣

你的故事需要承载一种情感、情绪,

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面对失败的坦然与自省,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面对成功的不骄与不躁。

无论是刻画自己、别人、还是虚构的故事,我们都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让自己在故事中经历这一切,把自己的情绪融入进去。

打动自己,你才能打动别人。

第四个特点:感官细节

感官指的就是五感: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视觉

在刻画你的故事时,尽可能的加入一些感官细节,能让你的故事更加真实。

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大脑侧面脑区分布图: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当你增添的细节,能调动受众的感官体验时,受众的大脑前部的前额叶还来不及理性思考故事的可信度,其他部位的五感功能脑区,就先行一步让人产生了想象力 和相应的感受。

这种感官细节体验,在让受众闻到、尝到、听到、摸到、看到你的故事,能充分调动起受众的情感。

比如下面两个同样描述中箭的句子:

他被箭射中。

一枝泛着冰冷寒光的铁箭,顺着刺眼的阳光,突兀地透过他的右胸,带着他往后挪了几步。

后面这句比前面的句子,增添了更多的细节描述,这样,我们是不是能更加容易联想到中箭的画面,更加容易把自己代入到当中,亲眼见到这副景象?

这并是感官细节。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我们平时如何习得故事力

第一个维度:向内挖掘故事

最开始练习讲故事力,建议从自己身上进行挖掘。讲亲身的经历,更加容易让我们在讲述的过程中,由内而外的,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什么样的自身经历能成为一个好故事呢?

1、你自豪的时刻

你人生的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情,面对质疑,经受重重考验,顶住外部的压力, 坚持自己的路,最终收获成就的经历。


2、你失意的时刻

一个因为你自身的错误导致失败的经历。这种坦荡的大方承认错误,以及正面面对失败的态度,能向人们传达你对待失败的品质。


3、你的良师益友

你过往经历中,一个对你产生影响的良师益友。你不一定需要见过对方,可以因为对方的某段话、某本书、某个经历,给你带来了影响。

这种故事,展现了你谦卑和感恩的品质。同时,在讲述你的良师益友的过程中,受众也能知道你所看重的目标和品质,你所标榜的榜样,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故事的人,会在脑海里将你和你的榜样进行关联。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第二个维度:向外搜集故事

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丰厚的故事之书。

在我们身边,其实存在着非常多的故事源,只是我们都没有去留意而已。

只要大家带着故事思维,你会发现到处充满着故事。

通过和别人聊天,倾听别人的故事,看书、看电影、看时事新闻等,我们都能从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从这些故事源中找到表明某种观点的故事,把它们收集记录下来,放到你的素材库里面,变成你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到我下面的影片截图,上半截是一部纪录片电影《冈仁波齐》,下半截是英国BBC播出的一部很火的纪录片《人类星球》。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在冈仁波齐中,讲述了十一个有着各自背景的臧名,一起踏上朝圣之路的经历,这些背景故事和朝圣经历,我们都可以收集起来,放入我们的故事库中。

当我们以后需要讲述某种关于信仰的话题时,并可将该影片中的故事引述出来。

而在《人类星球》中,影片讲述了很多我们平时不能企及的恶劣环境下,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生存故事。

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收藏,并将其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引入到我们的输出当中去。

所以,向外收集故事的关键,并在于,我们需要带着故事思维,去发现生活中的故事。

第三个维度:由内而外的构思故事

构思故事的方法其实也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重点讲到3个方法:图片思考法、视觉转换法、随机词组法。

1、图片思考法

图片更加容易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上述这样一张触动内心的图片,你脑海里会不会自动浮现出一些带有情绪的关键词和片段呢?

把图片中能感受到的关键字都写下来,比如:老奶奶、小猫咪、送人、不卖、孤独等。

然后尝试通过关键词和图片,进行片段联想。

例如,老奶奶的神情,和捧着小猫咪的动作,是不是给我们一种依依不舍和孤苦的情绪。

为什么对小猫咪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因为自己太穷困,还是自己身体每况愈下,怕不能好好照顾小猫咪?

为什么老奶奶有这种孤苦的神情,是不是没有亲人了,是否经历了什么事故,只剩猫咪陪伴?

我们可以将这些关键词以及联想到的故事片段,都记下来。也许,我们不能满上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和片段,我们能辐射出更多的篇章,让故事更加丰富和吸引人。


2、视角转化法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站在主人公的角色身上经历整个故事。

其实不凡转换一下视角,尝试站在故事主人公之外的角色身上,去看待整个经历。用另外一个角色,代入到故事当中,去感受、经历这一切,可能又会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

还是拿之前的老奶奶和小猫咪的图片举例,我们很多情况下只是以旁人的视角去理解这张图片,揣测他背后的故事。

你可以换种不同视角去理解这张图片:假设你是老人、假设你是这只猫咪、假设你是个被家人遗弃的孤儿、假设你举目无亲、假设你即将逝去,却舍不得孤苦无依的母亲...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假设你是小猫咪的下一任主人,那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小猫咪或老奶奶还是有着怎样的缘分呢?小猫咪偷偷跑回去,给奶奶叼吃的?老奶奶默默的在角落注视着你和小猫咪?

又比如说,假设你是个被家人遗弃的孤儿,那看到这张图片时,会不会想到,也许父母不是不爱自己,也是像图片中的老奶奶很爱猫咪一样,只是基于某种原因做出了这种选择。

如此,是不是又能联想到,一个孤儿从迷茫、憎恨到原谅的心路历程。这是不是又是个故事题材呢?

在使用转换视觉法时,我们可以发现每换一种视角,更换一种代入的身份,我们并能从这个代入的身份中,联想到更多的故事情节。

而当浮现的这些情节能够引起你继续联想构思的兴趣,能够打动你自己时,那你也并有了打动别人的资本。


3、随机词组法

这是一种脑洞大开,突破固有思维的故事力法。一些即兴编故事的比赛就会经常用到该方法。

我们可以按照故事构思的需要,分4-5个大类左右,每个大类里面放上5个以上的关键词。

从每个大类中,随机抽取一个关键词,按照组合起来的词编故事。

比如抽到了这几个词:流浪汉、深海、漂流瓶、被通缉。

通过这种脑洞大开的创意构思法,你的思维是不是能很轻易的飞上天,飞出地球,飞出宇宙呢?

这种方法能避免你只写你习惯写、熟悉写的素材,给你的思维带来全新的刺激,训练你的想象力。

决胜未来的技能:故事思维,做个有故事力的有趣之人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写微小说、用故事复述句子、为一些经历设计故事等,来锻炼自己的故事构思能力。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

有趣的故事需要具备4个特性,即:赋予意义、情节套路、情感共鸣、感官细节。

锻炼故事力,可以从3个维度出发:向内挖掘自己的故事(自豪、失意、良师益友)、向外搜集别人的故事(一本书、一部电影、一篇时事等)、由内而外的构思故事(图片思考、转换视觉、随机词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