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的性能如何?

歲月長河流湮沙


大家可能還記得2009年俄羅斯向法國採購4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最後法國毀約賠付俄羅斯近12億歐元(約85億人民幣),只能感慨昔日的海洋大國在經歷了蘇聯解體之後的陣痛還沒有完全恢復,軍工研發實力一落千丈,淪落到2萬噸級的戰艦也要進口的程度。

外購不如意再加上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修復入役遙遙無期,對於兩棲攻擊艦的需求自然更加迫切。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8日報道稱,俄羅斯將於2020年開工製造兩艘全新兩棲攻擊登陸艦,首艦計劃於2020年5月開工建造,預計將於2025和2026年交付使用。

該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2.4萬噸,可以搭載16架卡-52攻擊直升機、卡-29運輸直升機、卡-27多用途直升機,500-900名陸戰隊員以及50輛裝甲車輛及10輛坦克。船塢中還可以容納6艘登陸艇,性能上和法國西北風級類似。

該型艦航程約11000公里,武器裝備包括76毫米AK-176M火炮、30毫米AK-630近防炮、鎧甲-ME防空系統等。性能上還是相對中規中矩,雖然這次是實打實確認研製及服役週期,但以俄羅斯目前的造艦水平估計要打點折扣。以往蘇聯時代航母隨便造,現在只能造點護衛艦在人員和工藝方面的損失不是短期內可以彌補,當然大國海軍還是要點像樣的戰艦支撐要老式艦艇服役年限越來越長的情況下,抓緊時間造兩棲攻擊艦成了最近切要求。


河東三叔


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模型。從外形看上去,與法制“西北風”不盡相同,但在設計上一改過去傳統風格,充滿了濃濃法國風。

2020年,俄羅斯也要建造兩棲攻擊艦了,訂單已經下給了刻赤造船廠,排水是2.4萬噸,計劃2025年要交工,一建就是兩艘,設計可搭載16架各類直升機,500名傘兵和50輛裝甲車,並能使用“巖羚羊”登陸艦,要問性能怎麼樣,比此前採購的法制“西北風”相差無幾,它比西北風略大,也可以理解為多所借鑑參照,引進計劃雖未成,但思路相同。

法國毀約在先,與俄之間多有溝通,煮熟的鴨子飛了沒錯,並不吃虧。因技術能力不高,建設條件有限,投入資金不多,2萬多噸正合適,主要是作戰需求如此。登陸奪島,“西北風”正合適,不大不小,計劃部署在太平洋艦隊,以作用於北方四島方向。採購法國裝備,一是自個沒有設計和建造技術,二是為得應急,現在有了實現的基礎,因此再不猶豫。

不比誰長孰劣,有,即能滿足使用,實用才是第一位的。俄羅斯的考慮,太平洋艦隊和黑海艦隊,分別依託克里米亞和堪察加,在岸基力量支撐下,一邊一艘,即能滿足海上武裝力量投送需求,無論從作戰強度,還是技術難度,都不在話下。後續發展,技術需要積累,眼巴前迫切的現實需求就是最重要的。然而,自俄羅斯獨立以來,畢竟此次要建造的兩棲攻擊艦,正是排水噸位最大的,下了大決心向大噸位艦隻努力,能不能按期完成,也是有待觀察的。


魂舞大漠


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的性能如何,現在恐怕還沒有人知道,因為俄羅斯的新型兩棲攻擊艦還靜靜地躺在圖紙上。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先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俄羅斯這些年來沒有兌現的造艦計劃。俄羅斯曾經宣佈要建造核動力航母,結果到目前為止,俄羅斯連核動力航母的計劃都沒有制定,更不要說去建造核動力航母了。俄羅斯還曾經提出過暴風雨級常規動力航母,結果該航母拖到現在還沒有開工,未來開工的希望也基本等於零。

俄羅斯還提出過領袖級驅逐艦的計劃,結果一直到了現在,俄羅斯海軍超過萬噸的水面戰艦,仍然是蘇聯時期留下的老古董。在2000年的時候,俄羅斯憑藉著蘇聯的老家底,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海軍,到了2010年的時候,俄羅斯憑藉著蘇聯時期的老家底,還算是比較的強大。而現在俄羅斯的海軍艦艇普遍老齡化嚴重,新艦艇的建造計劃又遲遲不能進行,未來海軍實力肯定會出現大幅度下降。

網上關於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的計劃非常多,實際上俄羅斯的兩棲攻擊艦目前還在圖紙上,連正式開工都沒有,更不要說戰鬥力如何了。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海軍只下水過5000噸以下的護衛艦,兩棲攻擊艦的噸位普遍超過萬噸,俄羅斯是否還有建造這類艦艇的能力,現在仍然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且俄羅斯的造船設備都已經老化,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進入維修廠之後,不僅沒有修好後出廠,反而連續發生了兩次事故,現在已經在維修廠裡面呆了兩年多。而俄羅斯給印度改裝的航母,從服役至今問題頻發,已經返廠維修多次。這些問題都從側面說明了造船業的衰落,從俄羅斯造船業的現狀來看,俄羅斯兩棲攻擊艦服役的時間最少要在10年後,因為俄羅斯兩棲攻擊艦還沒有正式的計劃,我們現在還無法對其作戰能力進行評價。


軍武小咖


你等會兒想要找出比俄羅斯所謂的新型兩棲攻擊艦性能更差一籌的艦艇還真有點難,俄羅斯將計劃在2020年開工建造兩艘兩棲攻擊艦。

滿載排水量1.5萬噸,預計在2027年交付。

2027年,這是什麼概念?整整8年時間,8年時間才能造兩艘滿載排水量都不超過2萬噸的小船

八年!

咱們國家計劃在2025年以前擁有核動力航母,二零二七年怎麼著也得有兩艘核動力航母下水了吧?

在美國的一再放任一下,日本到那個時候自建五萬噸左右航母也造的差不多了(至於是中途島一郎,還是明治天皇級,那是另一個問題)就連韓國計劃建造的四五萬噸左右的艦隊航母也該差不多了吧。(類似於戴高樂的船型,畢竟松鏈總不能一下都鬆了。)

就連印度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2025年也該服役了!

等到二零二七年,1985年就下水的庫茲涅佐夫,已經40歲高齡了。是不是也該退役了?

為俄羅斯奮鬥40年的彼得大帝,是不是也該得到安息了?到那時的俄羅斯的還能剩多少水面艦艇,他還沒有多少主力戰鬥艦呢。



俄羅斯口中所謂的領袖級核動力驅逐艦沒有下文,暴風雪級航空母艦沒有下文野牛級航空母艦沒有下文,總之各式各樣的的基本都沒有下文。

俄羅斯所謂的新型兩棲攻擊艦戰鬥力如何可以說不堪入目。

對於兩棲攻擊艦種類的艦艇而言,其設計能力完全可以通過甲板的外漂程度來判斷。



外漂大的技術不一定強,但是外表小的技術一定差。

俄羅斯這個兩棲攻擊艦的飛行甲板完全是按照艦體形狀搭建,外飄程度接近於無。按照模型上的艦島來判斷。上面也沒有應用什麼新型的電子裝備技術(例如集成桅杆),也就是說本級兩棲攻擊艦更像是在俄羅斯國家整體經濟萎縮的背景下,為了儘可能降低資金壓力,弄出來的僅具有兩棲攻擊艦基本職能的兩棲攻擊艦,至於像垂直起降戰機的可能可以忽略。

而且這個噸位低於日向,獨島,迪裡雅斯特,也就高於意大利的加里波第了.....

戰鬥力茶几,但是有總比沒有好,更何況這個級別還能夠使用大量商船標準,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說人話就是窮啊,買個奧拓得了,非買奧迪那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嘯鷹評


據俄羅斯媒體披露,2020年俄羅斯將開工建造2艘新型兩棲攻擊艦,該型艦首艦將於明年5月在克里米亞境內的扎裡夫造船廠鋪設龍骨。據悉,該艦採用直通甲板設計,長220米,滿載排水量約2.5萬噸,可攜帶20架直升機,有6~7個直升機起飛著陸點。
喏,俄羅斯將要建造的就是這貨


主要艦載直升機則是卡-52K

從數據看上,該兩棲攻擊艦隻能算一般。首先2.5萬噸的排水量,也就比法國“西北風”級高一些,後者長約200米,將近2萬噸,此前俄羅斯向法國購買了2艘,但由於後來俄羅斯被西方制裁,造好的2艘艦法國寧願付違約金也拒絕交貨,最終被轉手賣給埃及。
“西北風”


級兩棲攻擊艦噸位較小,外形也醜了一些,但對俄羅斯而言確實夠用

其次,最多能夠攜帶20架直升機,這數據也並不突出。如果就這個噸位來說,已經很不錯了,但要是跟中美兩棲攻擊艦相比,差距就拉開了。美國現有“黃蜂”級和“美利堅”級2型兩棲攻擊艦,前者滿載4.8萬噸,後者超過5萬噸,均能攜帶超過30架直升機。特別是,美國兩攻不僅能夠攜帶反潛直升機,還能起降魚鷹、F-35B等,跟準航母無異,性能比傳統兩棲攻擊艦強得多。
美國“黃蜂”
級兩棲攻擊艦

哪怕跟中國075相比,俄羅斯該型兩棲攻擊艦也處於下風。075長約240米,寬35~38米,常規排水量約3.2萬噸,滿載排水量3.8萬噸左右(有爭議),有6個起飛點,最多可攜帶20~30架直升機,包括直8、直10以及直20等。
網傳075兩棲攻擊艦甲板佈局示意圖


兵者詭道也


原本俄羅斯向法國定做了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沒成想在2014年與烏克蘭就克里米亞問題發生衝突後,被美國給截胡了,最後法國扣下了這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並最終賣給了埃及。



俄羅斯只得自己想辦法,自己設計和製造兩棲攻擊艦,於是俄羅斯計劃於2020年5月在克里米亞的海灣造船廠,開始建造自己的兩棲攻擊艦。並且還一次性開建兩艘,該型號兩棲攻擊艦排水量約15000噸,可搭載12架直升機,航速達到了20節。俄羅斯現如今因為唯一的航母維修出現事故,一時難有航母使用,極大的影響了俄羅斯遠程兵力的運輸與投送。此時,兩棲攻擊艦對於俄羅斯來講,是一種急需的空缺艦種。


俄羅斯新型的兩棲攻擊艦可搭載不到900人的海軍陸戰隊,戰車方面可以搭載約50輛步戰車和10輛兩棲坦克,船塢還可以搭載6艘45噸級的登陸艇,以及兩艘氣墊登陸艇,衝鋒艇也可以攜帶6艘。有了這些搭載能力,俄羅斯對於目前急需在敘利亞的兵力部署,所造成的運輸緊張,就能及時得到緩解。對於無航母使用的俄羅斯來講,兩棲攻擊艦可以增加俄羅斯在全球軍事實力的存在,以幫助俄羅斯海軍在全球的威懾力。

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一次建造兩艘,第一艘將於2027年交付俄羅斯海軍,第二艘將於2030年完成建造。因為俄羅斯使用兩棲攻擊艦的應用不同,俄羅斯並不會用兩棲攻擊艦用來做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主要是用來輸送兵力和武器設備,以及全球的軍事威懾,所以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是在11711型改進型登陸艦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進行放大,把風險降到了最低,航速也設計到了20節左右。



俄羅斯之前專門為“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升級了卡-27K艦載直升機,這次可以專用於俄羅斯的兩棲攻擊艦上,還有卡-29直升機、卡52武裝直升機也會搭載。艦載武器包括2門AK-630M型近防炮,2座A-215“冰雹-M”性火箭彈發射裝置、100毫米A-190型艦炮,還配載有防空導彈,武器方面與11711型登陸艇區別不大。相比“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俄羅斯自產的新型兩棲攻擊艦,性能方面顯得沒有那麼優秀。只是任務需求不一樣,這個設計對於俄羅斯來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圖片來源


科沁雜談


俄羅斯的這款兩棲攻擊艦實際為現有的1171改進型登陸艦的一個升級版本,11711型登陸艦為俄羅斯海軍新一代登陸艦的手,技術性能並不是很理想,故在剛剛又建造它的改進型號,主要將後部的飛行甲板加寬加大,在這一基礎之上。再開發一款全通式飛行甲板的型號,這個技術上變化是挺大,應用的技術卻相當通用。

從目前公開的情況來說,它的排水量只有15,000噸左右。個頭比法國的西北風級還要小一點,但是較原型後部的直升機甲板放大艦體放在不少,採用柴油機動力的話,航速應該達到20節左右,全直通式飛行甲板,可以同時起降5到6架直升機,全艦能夠搭載10架以上的各型直升機。船塢艙可以搭載4艘機械化登陸艇或者2艘氣墊登陸艇,也會有車輛運載甲板,估計可以裝載60輛各種車輛。


麥田軍事觀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8日引用俄羅斯國防部的消息報道,俄羅斯海軍將在2020年開工兩艘全新的兩棲攻擊登陸艦,艦上的直升機將在刻赤地區的塔甘羅格直升機製造廠建造,首艦計劃於2020年5月在俄克里米亞共和國刻赤市造船廠開工建造,這兩艘通用登陸艦在2020年鋪設龍骨,分別於2025和2026年交付俄海軍。這兩艘戰艦比較類似法國西北風級的兩棲攻擊艦。
在2011年6月,俄羅斯與法國簽署了購買兩艘“西北風”合同,總價18億美元,單價9億美元。到了2014年,由於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內戰,西方制裁俄羅斯,法國拒絕交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法國終止向俄羅斯供應“西北風”通用登陸艦合同後,俄羅斯準備了幾個備選方案,2015年提出建造“激浪”通用登陸艦,這艘登陸艦排水量14000噸,自主續航能力達60天,航程達11000公里。“激浪”登陸艦計劃部署8架卡-27直升機和6艘登陸艇,此外,這艘登陸艦最多可運送500名傘兵和60輛裝甲車。
此次建造的兩棲攻擊艦,實際上是俄羅斯克裡洛夫斯基國家科學中心提出的直升機母艦方案,它體積更大,排水量達24000噸,
這艘兩棲攻擊艦的航速超過20節,航程與“激浪”登陸艦相同達11000公里,但自主續航能力只有30天。武器裝備76毫米AK-176M火炮、30毫米AK-630“二重奏”近防炮、一套“鎧甲-ME”高射炮裝置和“包裹”反潛裝置。可部署16架卡-52攻擊直升機、卡-29軍用運輸機和卡-27多用途直升機,可運載多大500名傘兵和50輛裝甲車,海軍陸戰隊用“巖羚羊”高速登陸艇登陸,具備比較均衡的作戰能力。
蘇聯兩棲攻擊艦和外國的有很大區別:蘇聯認為登陸戰屬於次要的,通常使用大型登陸艦來運送和登陸海軍陸戰隊;它更擔憂的是敵人的核潛艇。1960年代,蘇聯想建造一艘直升機巡洋艦來對抗潛艇,它能在離基地很遠的地方探測、追蹤和摧毀潛艇。幾年後黑海艦隊裝備了兩艘1123型禿鷲級反潛巡洋艦“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機庫部署了多達14架反艦直升機,輪流進行戰鬥巡邏,在海上部署水聲浮標,進行偵察。禿鷲級反潛巡洋艦載有強大的雷達設備和武器。巡洋艦配備了反潛導彈系統,包括核彈頭彈藥、533毫米魚雷發射器、導彈發射器、防空導彈系統和火炮裝置。

但也存在不足,這艘巡洋艦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來維護,船員人數可以達到800名水手和軍官。但它成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執行任務。特別是在1974年,“列寧格勒”號被派往蘇伊士運河執行排雷任務。這艘巡洋艦於1991年退役,並被賣給了一家印度商業公司;“莫斯科”號巡洋艦於1993年退役。

西方建造兩棲攻擊艦的經驗更豐富,美國更勝一籌。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塔拉瓦公司一直在為美國海軍提供通用登陸艦。大型遠征艦可以運載多達兩千名海軍陸戰隊、數十輛裝甲車輛和直升機。“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一直服役到2015,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的“黃蜂”號。此外,美國已經建造了一系列新的“美國”兩棲攻擊艦。值得注意的是,蘇聯也有建造類似美國的登陸艦的計劃,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設計了11780型通用登陸艦,排水量超過3萬噸,可運載雅克-38直升機、部署1000多名傘兵、40輛坦克和15輛裝甲運兵車,但由於蘇聯解體該方案未能實施。

科羅廖夫


俄羅斯打算在2020年開建自己的首艘兩棲攻擊艦,他就是此前俄羅斯已經公開展示模型的“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排水量2.5萬噸,使用柴燃聯合動力。

俄羅斯“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是在引進法國海軍“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失敗後,俄羅斯自己建造的同類型軍艦。

圖為俄羅斯“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


此前,俄羅斯雖然也具備自己建造兩棲攻擊艦的能力,但是自己的造船廠產能不足,而且製造速度偏慢,俄羅斯又急於使用這種軍艦,當時俄羅斯已經估計到要在如今面臨大規模海外派兵和作戰行動,比如敘利亞戰場等,因此俄羅斯引進了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俄羅斯當時和法國並沒有太大矛盾,法國也願意為俄羅斯建造,於是俄羅斯一口氣下了4艘的訂單。

圖為俄羅斯海軍“伊萬·羅戈夫”級船塢登陸艦,他是目前俄羅斯海軍遠洋武力投送的支柱,但是也才5000多噸。


但是此後因為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法國扣留了原本已經建成準備交付俄羅斯海軍的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並且取消了後續2艘的訂單。這已經建成的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在被扣留後,經俄羅斯的同意,又轉賣給了埃及,這讓俄羅斯感到非常失望。俄羅斯從那個時候開始設計自己的兩棲攻擊艦。

圖為“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


“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的各種性能和“西北風”級類似,但是更加強大,他可以同時起降6-7架直升機,一共可以裝載20多架卡-31預警直升機、卡-27反潛直升機、卡-52攻擊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他也同樣和設置了塢艙,但是俄羅斯並沒有類似於LCAC的通用氣墊登陸艇,因此還需要再單獨研發。

圖為被法國轉賣埃及的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原來他們都準備要交付俄羅斯了。


和一般的兩棲攻擊艦不同,“拍岸浪”級裝備了艦首的登陸通道,這意味著“拍岸浪”不但可以進行超越地平線的登陸作戰,還可以執行衝灘登陸和港口快速卸載任務,這在地形複雜、海區狹窄的歐洲海域非常有用。“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的這種特性,恰好反映出俄羅斯海軍的一大作戰任務:支援陸軍作戰的濱海側翼。

圖為俄羅斯展示的“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模型。


俄羅斯一共準備採購2艘“拍岸浪”級兩棲攻擊艦,服役後,俄羅斯在執行類似於支援敘利亞、烏克蘭等作戰任務中,將會具備更加強大的武力投送能力,屆時俄羅斯海軍的遠洋行動將會大大增加,說不定能開啟一個俄羅斯海軍發展的新時期,這些我們都拭目以待吧。


海事先鋒


俄羅斯最近二十年水面艦艇嚴重下滑,導致無力建造大型水面艦艇,其中最大的驅逐艦也只有4500噸,這都導致俄羅斯海軍遠洋進攻能力不足,特別是俄羅斯在兩棲作戰能力的匱乏,再加上跟日本有著北方四島的爭端,導致俄羅斯不得不加強兩棲作戰實力。早年,俄羅斯購買法國四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其中兩艘部署到太平洋艦隊。最終因為沒有從中作梗再加上北約國家的制裁,法國取消軍售合同,導致俄羅斯無法獲得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然而,俄羅斯加強太平洋艦隊的兩棲登陸作戰是不容置疑,無奈俄羅斯只能選擇擼起膀子自己幹。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將在克里米亞共和國刻赤市造船廠建造俄羅斯版兩棲攻擊艦,計劃在2020年開工建造兩艘兩棲攻擊艦,俄版兩棲攻擊艦排水量達到15000噸,在2027年之前交付俄羅斯海軍,這將是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建造的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

之前,俄羅斯一直吵著要建造航空母艦,最近推出的航空母艦模型就是11430E型的“海牛”號核動力航母,這艘航母模型由俄羅斯負責大型水面艦艇設計,涅瓦設計局推出,滿載排水量超過7.5萬噸,這跟俄羅斯之前推出的暴風級航空母艦相類似,採用滑躍起飛+彈射器兩種起飛方式,搭載艦載機包括蘇-33重型艦載機、固定翼預警機,其中還包括蘇-57艦載版。只是在俄羅斯庫茲尼佐夫號航母出現重大危機之後,俄羅斯建造航空母艦的希望徹底破滅。

現在,俄羅斯打算建造新型兩棲攻擊艦,可搭載15-20架艦載直升機,可運輸700人規模的海軍陸戰隊,50輛步兵戰車和最多10輛坦克,採用柴油動力系統,最高航母20節。俄羅斯在兩棲攻擊艦發力也是看到海軍遠洋進攻能力不足,特別是在執行大洋任務的艦艇都逐漸部署退役建造。雖然,俄羅斯打算恢復之前退役和封存的前蘇聯大型水面艦艇補充其作戰實力的不足。但是,短時間也是難以起色。

兩棲攻擊艦由於具備可運輸兵力和保持遠洋存在,這對俄羅斯來說建造難度相對低很多,再加上俄羅斯對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也是有所瞭解,建造起來也不是難事。俄羅斯新型兩棲攻擊艦具有強大的作戰指揮系統,同時作為兩棲登陸部隊的指揮艦。

如果俄羅斯真正建造出兩棲攻擊艦,這將打破俄羅斯最近二十年只是吹牛的情況。畢竟,這也是俄羅斯努力恢復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努力,再也不用揹負只是設計和製造護衛艦被嘲諷的命運,也很可能為俄羅斯未來航空母艦打開局面。其實,俄羅斯應當學習我國,根據自身情況建造本國驅逐艦,而不是當初只是購買法國西北風級驅逐艦,結果被北約耍的團團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