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大學的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講的眉飛色舞,而你在下面不是玩著手機,就是睡覺。

終於下課了,鈴聲響起的一瞬間,你已經完成了揹包的動作。

回到寢室,看看四周在打遊戲的同學,你內心有些看不起他們,甚至有些怪他們,是他們讓你好久沒有好好學習了。

於是,你用3秒做出了一個決定:明天我要好好學習。

然後又用3秒,毫不猶豫的做出了另外一個決定:今天,先好好玩一會兒。

徹徹底底的玩了一天之後,到了第二天早上,起了床之後,按著計劃,今天是「好好學習的一天」,可是你突然覺得很疲倦,可能甚至有點生氣。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你不知道到自己到底是怎麼了。

難道是因為今天起床的時候,先下床的是左腳?

當然不是,不過,你總會為自己不想學習找到一個新的藉口,藉由這個藉口讓自己遲點再開始學習。

同樣,很多上班族在不想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一點不舒服,這一點立馬能成為他們的藉口。

你會疲倦到不想學習,你會難受到不想工作。

其實,這些狀態大部分都是你自己給自己製造出來的麻煩。你的想法導致了你負面狀態的誕生。

有人會說阿灰你在胡扯,但是我要告訴你,這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你不想學習的情緒,其實全部來源於你自己。

01.情緒是認知對情景的解釋

使你不快樂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使你不想學習的人,不是別人,也是你自己。

你所有的情緒,其實都掌控在你自己手上。

想必我們都有過這種情況。

某天,走在路上,本來高高興興的,陽光明媚,萬里無雲。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這時候你在路上看到了一個老朋友,"嘿,去哪裡啊",你大聲的和ta打招呼。

結果呢?他理都沒理你,就走掉了。

於是,你一天的好心情可能就沒掉了,這一天你都會在想:ta是不是故意不理我?我是不是哪裡冒犯到ta了?

同樣,我相信很多同學在學校裡遇到這種情況會更加頻繁,不僅是路上遇到朋友,有時候學習也會有相同的處境。

本來,高高興興去學習,早早的起床去圖書館佔了一個好位置。

坐下來,想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線性代數》進行學習,結果,在書包翻了半條找不到這本書。

接下來,你可能會開始煩躁、懊惱,覺得今天很不順利,於是這種心情讓你開始不想學習。

可是,事實真的是那個朋友不想理你嗎?今天真的不適合學習嗎?

當然不是,只是你覺得他不理你,你覺得今天不適合學習,所以你變得焦慮,變得煩躁。

這就是你自己讓自己不快樂。

那麼,換一個角度,我們再來看看這兩種情況。

那個朋友依舊沒有理你,可是這次你認為ta今天可能有急事,或者今天遇到了什麼傷心的事情所以不理你,那麼你還會焦慮嗎?

當你找不到《線性代數》,你突然發現包裡竟然放了一本《高等數學》,你想想學習高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那麼你還會煩躁嗎?

你看,事情還是那麼一件事情,可是我們的情緒卻完全不同了。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 情緒認知論(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

「情緒認知理論」

情緒的產生受到環境事件、生理狀況和認知過 程三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認知過程是決定情緒性質的關鍵因素。

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的人,縱使給他整個世界又如何?

最後,也會因為他的負面情緒而垮掉。

所以改變認知,控制情緒,是讓你重新開始享受學習的第一步。

你覺得快樂,那麼你就會快樂。你覺得焦慮,你就會焦慮。

02.改變認知走出情緒困境

既然知道了認知可以調節我們的情緒,那麼現在我來問問你。

你為什麼不想學習?

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你覺得自己不學習的話會怎麼樣?

你可以給自己一小段時間,先思考一下這幾個小問題。

也可以邊聽我親身經歷的小故事,邊思考這幾個問題。

在上大學的時候,我總是感覺很痛苦。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一邊鄙視那些玩遊戲的同學,認為他們是在虛度大學。又同時羨慕著他們,如此輕鬆自由的人生。

所以,我很想努力的去學習,把自己和他們區分開來。但同時,又想加入這場大學盛大的狂歡,讓自己放縱的去享受青春的肆無忌憚。

於是,每一次,一想到"學習"這兩個字,我就會覺得很痛苦。我渴望學習帶來的改變,又嚮往著不學習的輕鬆。

這讓我在學習的時候,一點也不快樂;同時,不學習的時候,又滿是焦慮。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

那天,我看了一本書,書的作者是韓國傳奇綜藝節目的關鍵推手——羅暎錫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反正競賽還很長》

他在這本綠色封面的《反正競賽還很長》中寫道:

人生中會有美好的一天,也會有壞的一天,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是否能夠永遠的對明天抱有期待;沒有期待的人生,就是死的人生。

在那一刻,我意識到:學習與否,重要的不是「學習」這種行為,而是一種「學習」心態。

原來我的認知進入了誤區,學習為什麼一定要痛苦?玩耍為什麼就一定是虛度人生?

之前,我之所以不想學習,是因為從內心深處,我把學習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認為學習會讓我失去快樂。

沒有人想失去快樂,所以我不想學習。

同時,我又深知自己如果放縱自己,不學習的話必將一無所獲,所以我因此而焦慮。

可這一切的想法原來都是如此的片面,所以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認知,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讓自己既能毫無顧慮的肆無忌憚,也能毫無痛苦的專注學習。

那麼,看到這,上面幾個問題的答案你有了嗎?

帶著這幾個問題,讓我們一起改變認知,走出困境吧。

03.如何改變認知

改變認知其實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需要幾個適當的提問便足夠了。

因為當我們思考的時候,會依賴已有的習慣和經驗去做出抉擇,避免大量認知資源用在同樣的事情上,所以遇到差不多的事情,我們往往會根據以前的經驗去做出認知。

那麼,現在,就在你做出認知之前,讓你的大腦稍微轉個彎,把思考的速度慢一下。

舉個例子:

上面的問題是——你為什麼不喜歡學習?

我最初的認知是,學習很痛苦,所以我不想學習。

那麼怎麼轉一個彎呢?

學習為什麼讓我痛苦,是我真的不喜歡學習呢?還是學習真的很無聊?

真實情況是,我想要學習,但是我認為學習很痛苦,所以我一學習就變得痛苦。

這麼一來,我就知道,我不喜歡學習這件事情,並不是沒有解決的餘地。

在讓思考慢下來,發現這一點後,我們就可以試著用以下幾個小方法來改變自己的認知。

學習和生活的共同點:大部分的壓力、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你自找的

改變認知,改變情緒


  • 1. 「找到負面情緒的來源,也就是你不想學習的原因

比如,你看到那些獨來獨往的學習者,認為學習是一件很熬人的事情;看到各大媒體宣傳,學習必須是一件自律的事情,而你認為自律必須克服痛苦;室友、朋友都告訴你,大學裡不掛科,就是沒有青春的大學。

仔細,想一想,你為什麼會不想要學習,有哪些人、事、物導致了你不想學習,把他們一個個都記下來。

  • 2. 「去驗證想法的真實性

不和你打招呼的朋友,真的是因為不想理你嗎?

去問一問,總比自己瞎猜測要好。

你看到獨來獨往學習的人,是他們習慣了獨來獨往,還是學習必須要獨來獨往一個人慢慢熬?

這些你原本的想法,找機會去驗證一下。

有人說過: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那麼同樣,對於認知,真實性也是其生命。

  • 3. 「換位思考

這裡的換位思考,與我們以往所說的換位思考稍微有些不同。

這裡的換位,是讓你換一個位置去解釋你的處境。

當你的朋友遇到相同的處境,你會如何去勸導ta,你會怎麼和ta解釋所發生的一切。

換個身份,或許就能讓你的認知煥然一新。

04.到你了

轉變你對學習的認知,改變你對學習的態度,改善你的消極情緒。

同樣,人生也是如此,你的情緒、你的壓力、你的懈怠都是來源於你的認知,所以改變你的看法,是讓你從這些負面狀態中解脫出來的最好方法。

積極的認知,讓你重新投入學習。

積極的認知,讓你重新開始人生。

那麼,現在輪到你了,接下來的你會怎麼看待所發生的一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