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古代沒有香水,所以只能用花瓣或者香料來製作香囊,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香囊文化。

香囊文化作為中國香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承載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和民族傳統。

本文將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從歷史的變遷,看中國香囊文化

古代人的衣服沒有口袋,所以一些隨身攜帶的東西都會放入佩囊中,外出的時候把其佩戴在腰間,所以“佩囊”的名字由此得來。

①春秋戰國及漢魏時期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屈原《離騷》:“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在春秋戰國時期,佩戴香囊的風俗開始盛行,古人們開始重視對香草的採集。他們把曬乾的香草放入精美的絲袋中,佩戴在身上,不僅能夠釋放出芬芳,還可以作為飾物。

在漢魏時期在很多相關文獻中,開始大量的出現了“香囊”這個名詞,可見其普及度之廣。

在繁欽的《定情詩》中就描述了“香囊系肘後”的佩戴方式,相較於古代系在腰間,漢魏時期則是藏在了袖子當中,或者系在肘臂下,在舉手投足間就把香囊中的香氣從袖口散發出來。

② 唐朝時期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唐朝香囊

唐朝是香囊最鼎盛的時期,由於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西方許多的優質香料傳入中原。

唐朝大量的藥師及佛家道家的人士專門研究香料的性能及作用,製作出的配方品種眾多,可以滿足唐朝的民間和貴族的不同需求。

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

在傳統的認知中,香囊基本都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在唐朝,金銀材質製作的香囊體現了文化的進步與傳承。

金銀製的香囊不僅具備了傳統香囊的功能,還能夠結合薰香爐燃燒香料。唐朝香囊標誌著香囊文化的另一個創新。

③ 宋代及明清時期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陸游集·放翁遺稿捲上·焚香賦》:“參佛龕之夜供,異朝衣之晨燻”

宋代的香料除了用於入藥或者拜佛之外,宮廷以及權貴之家也普遍被使用。

據史書記載,宋代的朝廷官員必須在每天早晨上朝前把衣服燻足濃烈的香氣,然後才能上朝。不僅如此,皇帝也喜歡將喜歡的香料賞賜給朝廷官員,以示獎勵。

對於比前面的朝代,明清時期的香囊種類非常的多,材質上也多種多樣。

明清時期的香囊,不管是朝廷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隨身攜帶。四大名著《紅樓夢》中多次提到香囊的使用,明代的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有香囊治病的記載。

瞭解香囊文化的歷史變遷之後,我們再從出土的文物中來看看中國的傳統香囊文化。

從出土文物,看中國香囊文化

①清代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清朝的香囊種類非常繁多,而金制的香囊多為鏤空狀,佩戴在腰間。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就是鏤空設計的,上面有花瓣的裝飾,香囊的上下都有絲繩和紅色珊瑚珠子修飾。

由於明清以後,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所以海外流入的香料沒有唐朝時期多,所以用於燃香的香薰逐漸退出了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這類隨身攜帶香料或花瓣的香囊。

②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收藏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曾經在《國家寶藏》中展示過,它的外壁用銀所制,整理鏤空並被平均分割成了兩個半球,一側以鉤鏈相勾合側以活軸相套合,用於燃放固體香料。

它運用了播揲,鏨刻,鏤空,鎏金等製作方式,顯示出唐朝時期的不俗工藝水平。

它還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支點懸掛法,以其直徑與邊緣相交的兩點為軸線,與內持平環用活軸銜接。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上面的圖案是葡萄花,絲綢之路讓西域把葡萄帶到了中原,正因為如此,這個香囊也是絲綢之路與西域文化交流的結果。

從香囊的用途,看中國香囊文化

① 情感表達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在古代,香囊除了是一種配飾,還是許多男女的定情信物。

古代女子會把自己的愛繡進香囊,送給喜歡的人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愛慕和牽掛,香囊也就成為了一種男女之間傳達愛意最直接的方式。

香囊是每天都會隨身佩戴的,所以香囊也在某種意義上象徵著戀人之間不間斷的思念和對永遠在一起的祝福和嚮往。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林黛玉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就曾經把繡好的香囊送給賈寶玉,後來誤以為她親手縫製的香囊被賈寶玉送給了別人,還大哭了一場。林黛玉身體不好,她卻用一針一線繡出了對賈寶玉的情誼,她把自己最深的愛都繡在了這個香囊上,寄託著她的含蓄又熾熱的情誼,成了傳達愛意的藝術品。

美好祝福

從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用途三個角度出發,談談中國的香囊文化

香囊除了作為男女的定情信物之外,還被賦予了更美好的祝福。

香囊上各式各樣的圖案,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民間的香囊圖案多以花卉和動物為主,來寄託情感和對美好的嚮往。比如香囊中的蓮花牡丹寓意女性而登梅的喜鵲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而石榴象徵多子。

除了圖案的隱喻,端午歷來有戴“香囊”的習俗,孩子們會戴上香囊,並在裡面填充一些具有清香、驅蟲、避瘟的中草藥。

古代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更是惡日。所以明清兩代對端午節很重視,乾隆朝《穿戴檔》記載:“每年五月初一日起掛五毒香囊(包括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佩戴它則是為了驅邪迎祥。

總結

香囊裝載著上千年的低調奢華,這小小的香囊即是男女間的定情信物,又是寓意祝福。

縱觀千年歷史的變遷,香囊文化也從簡單的攜帶隨身物品,發展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香囊文化。

香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非常少見,市面上更多的是人工香料的香料包,現代人也缺失了過去古人對生活用香的享受。精緻又極具傳統文化意義的香囊,在現代已經不多見了。這些充滿時代感的物件,正在慢慢的流失。

當我在博物館看到那些香囊的出土文物,感受到的是香囊在不同時期的藝術體現,可心中又會有一絲惆悵,似乎現在的我們正在離這些傳統的文化越來越遠。

每一個香囊的背後,都代表著中華傳統的民間藝術。

每一個香囊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

《中國古金銀器》段清波

《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研究》陳菲

《古代香囊的形制及其文化意義》閆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