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年初治癒,這3本書給我溫柔的力量

1.

《小王子的領悟》

年初治癒,這3本書給我溫柔的力量

文學教人溫柔對待世界。厲害的人不總是機關算盡也不是外表虎虎。她可以有堅硬的內心溫柔的外表,可以感性但在該理性的時候可以互相切換。作者也說他會哭泣,其實誰說男人不能哭泣呢?作者選擇哲學時的心境。

“從那天起,我領悟到,誠實地聆聽自己的內心,踏實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真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生命的那道風景,是我之所求。”

“你的夢想,會成就你的個性;而個性,是人活得好的重要前提。”長大了,對個性開始有了新的理解。童心是幼稚的,白羊的我好像就是無法祛除孩子氣,現在看來其實也不是一件糟糕的事。“小王子的了不起,是他見盡人生百態,仍然能夠保存童心:不市儈、不世故、不算計,率性、善良、好奇,樂於信任人也敢於去馴服人,並對天地萬物有一份溫柔的感受和溫厚的感情。”

希望自己活成一個有溫度的人。終於人品。也一定一定一定要有能力來支撐自己的價值觀。想讓接觸我的人感慨:“噢,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這樣活著呀!”人品怎麼樣,有的時候可能會要求犧牲自己的利益,有的時候也真的不想當一個好人。現在看來,我這個人要修正一下,不是外在的約束也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我生命的底色。如果這些德行被拿走,小王子也不再是小王子。而且,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也會讓你遇到一群你喜歡的人。


2.

《給青年詩人的信》

作者: [奧地利] 萊內·馬利亞·里爾克

年初治癒,這3本書給我溫柔的力量

一個“偉大,曠百世而一遇的人”,寫給一位可以說素不相識的青年詩人的十封信。溫柔,包容,睿智,平和,誠懇,溫暖。雖然是為一個詩人在寫作和工作的各個時期所給予的建議,但相信每一個讀到這十封信的人都會被安撫,學著脫離來自外在世界的紛擾,從內心出發,去認識自己。“創作者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連接的自然界裡得到一切”——其實每個人都應該這樣。

在信裡,循循善誘的里爾克像一個智者,他談論寂寞,談論悲哀,談論愛情,對年輕的詩人無私付出著自己溫暖、和藹而多情的關懷,他原是一個如此有人情味的長者,對待稚嫩的後輩滿懷理解和寬容。他寫下的字字句句都好似從內心流出來,令人如沐春風后,最終又流回到自己的心裡。

十封信讀完,覺得“觀察遍世上真實,體味盡人物悲歡”的他實在令人敬仰。

信其實是很短的,書中幾乎有一半內容屬於豐富的附錄。其中有里爾克的詩與隨筆,也有譯者馮至寫下的關於他們的羈絆,而馮至為此書寫序前後心境的變化,也令人感慨。

很喜歡馮至的譯本。書中收錄的幾篇馮至談里爾克的文章也有一致的真誠溫柔,而在里爾克的忍耐之外,還另有一種堅韌,在苦難中也牢牢握著一束光。


3.

《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

年初治癒,這3本書給我溫柔的力量

石川啄木的詩,是記錄生活的詩,也記錄了他的孤獨和悲哀,他的悲哀源於對社會的無力,過早地體驗了生活,從而過早地認識了生活的無趣。他把詩歌變成了新的東西,不受合適的限制,不受一眼的限制。用更為民俗的表達,講他對友人的懷念,對故鄉的思念,對稀疏平常之事的感慨……

石川啄木的短歌寫的都是日常之情,切身之體會,感同之身受。在周作人這裡,“日常”是一種價值,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書寫方式。因此他追求“生活的藝術”,主張“平民文學”。

有評論說“唯有心碎之人的文章最為動人”,我深以為然。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與悲哀中,那零星半點的希望與美之於他們亮如白晝、值得懷著熱淚歌頌。他們用淚水與嘆息寫下的文字,又怎麼會不扣人心絃、給予我們那逐漸遲鈍的感官以刺激呢?我們的生活太過順心,以至於將富足的生活、關懷、愛與美都當作了理所應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