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2019年夏天,我們調研小組對雙牌縣坦田村展開了實地調研。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坦田村入口實景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坦田村入口實景

地處雙牌縣理家坪鄉西北後龍山東麓的坦田村,距縣城35公里,與理家坪鄉政府僅3公里,是一處保存了上千年的古民居群落,村落為湘南農村古式建築代表之一,並帶有徽式民居風格。據何氏族譜記載,坦田村由何氏先祖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初(1008年),全村452戶1929人無一雜姓,清一色為何姓,皆發源於同一始祖,已繁衍48代。清代以前的連片古建群落面積達300多畝,古建築達200多座,至今仍較完好地保存了大量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古建築、古遺址,歲圓樓即為其中清代建築的代表。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 旗杆石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4旗杆石

“歲圓樓”中的“二潤莊”、“六如第”、“四玉騰飛”3座庭院依次從南至北整齊排列,坐西朝東,每一座庭院上下3棟,沿山勢呈階梯式建築,磚木結構,有房間22間,天井4口,6級石階。

庭內排水設施頗具科學性,雨季水不漫,旱季水不幹,乾溼度宜人。四周有圍牆,院落前有寬敞的青石坪,為院內和家族公共活動場所,秋收時可代作曬穀場,院落對面有裝飾華麗的壁照,壁上塑有彩繪的“八仙過海”、“姜太公釣魚”、“何仙姑登天”、“女媧補天”等寓言故事。旁邊還建有官廳、油坊、花園、祠堂、戲院等配套建築,功能齊全。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5殘缺的彩繪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6殘缺的彩繪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7殘缺的彩繪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8殘缺的彩繪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9殘缺的彩繪

庭院建築的每根柱子下面都有一個六面形石柱楚,每面都雕有好看的圖案,魚蟲花鳥、龍蛇羊馬,各種動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房屋的大門門框均為整塊方形石料砌成,大門前面都設置了方形四柱門亭,門亭上有鏤空雕成的立體龍頭、麒麟等護院瑞獸,石頭門柱上雕刻的“馬山萃秀,坦水流祥”、“廉泉讓水,義路禮門”兩幅楷書對聯。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0六面型石柱楚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1六面型石柱楚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2六面型石柱楚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3六面型石柱楚

大堂屋內梁簷門窗及各種日常用品都有精緻木雕,彙集了陰刻、陽刻、浮雕、鏤空雕、圓雕等多種雕刻技法,涵蓋了寓意吉祥的花鳥蟲獸等內容。“馬上封侯”、“麻姑獻壽”、“喜上眉梢”、“松鶴延年”、“福壽齊眉”、“福祿壽喜”、“長命富貴”等,都是古村源遠流長的儒家道德思想和湖湘文化印記。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4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5馬到成功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6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7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8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19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0松鶴延年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1喜上眉梢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2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3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4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5木雕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6歲圓樓外觀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7門前老人們閒聊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8內部環境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29內部環境

具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七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全國生態旅遊最美古村落,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2017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名,2017最美古村落,2018中國最美村鎮”等美稱的坦田村同時還保留有較完好的古建築,人民公社、煙館等列入其中。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0人民公社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1人民公社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2煙館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3煙館

在本次的調研過程中,讓我們進一步發現了古村落之美,既能更好的宣傳和保護古村落,同時也加深了我們對古村落的瞭解。同時,也希望坦田村能夠越辦越好,其古建築能夠全部得到修繕和維護。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4村口池塘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5村內小道


永州傳統村落之雙牌縣坦田村簡述

圖 36村內小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