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廣西南寧的地理位置與風土人情

一、南寧的地理位置

南寧,簡稱“邕”,別稱綠城、邕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連接出海通道的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5個縣,總面積2211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5.41萬人,城鎮人口452.61萬人,城鎮化率62.4%。

廣西南寧的地理位置與風土人情

南寧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西南部,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也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令南寧滿城皆綠,四季常青,長久以來南寧形成了“青山環城、碧水繞城、綠樹融城”的城市風格。南寧別稱綠城、邕城、鳳凰城、五象城。

南寧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偏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及廣西、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 22112 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42平方千米。地理區位上具有“兩近兩沿”的特點。“近海”,距欽州、防城港、北海3個沿海城市分別110千米、170千米、200千米;“近邊”,距中越邊境的東興、憑祥2個城市分別200千米、230千米;“沿(鐵路)線”,湘桂、南廣、南昆、南防、黎欽等鐵路在南寧交匯,是華南地區 重要的鐵路樞紐;“沿江”,橫穿南寧的邕江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游段。南寧毗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成為連接東南沿海與西南內陸的重要樞紐,成為西南出海通道最便捷的樞紐。在西部大開發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南寧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南寧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穿域而過,介於東經107°45′~108°51′,北緯22°13′~23°32′之間,地理座標東經108°22′,北緯22°48′。截至2013年底,南寧市總面積3311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2112平方公里。南寧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環北部灣沿岸重要經濟中心。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東鄰粵港澳瓊、西接印度半島,是華南沿海和西南腹地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及東南亞經濟圈的連接點,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樞紐城市。


廣西南寧的地理位置與風土人情

二、南寧的風土人情

南寧最有影響力、規模最大、場面最為隆重的節慶首推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每年10月底~11月上旬),而其他的民間傳統節日大都以農曆計算,每個月都有一至幾個不等。全國性的節日在南寧也有她們自己特殊的意義和慶祝方法;還有好多節日活動是隻有在當地才能見到的。(如:同頂、爬坡杆、尋耍樂、拋繡球、冬泳邕江、打磨秋、蹦蹦跳跳搶餈粑、上刀山下火海、獅子上金山、踩高蹺踢足球、賽龍舟、板鞋舞、搶花炮)

南寧城區人通用南寧白話(為粵語方言之一),郊區部分使用平話(漢語方言之一),壯族使用壯語(分別屬於南部方言邕南土語和北部方言邕北土語)。整個南寧市最通行的是南寧白話以及混雜粵語元素的普通話,各族人民大部分能使用普通話。


廣西南寧的地理位置與風土人情

南寧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居住著壯、漢、苗、瑤等36個民族,總人口為666.16萬,其中市區人口為344萬。廣西南寧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民俗風情豐富多彩。

1、炮龍節

炮龍節是南寧賓陽特色的的傳統節日。傳統炮龍年年舞,年年傳統舞炮龍。炮龍節是漢族和壯族兩家人的文化融合,產生的民間節慶。

2、火獅節

“火獅節”是南寧民間的稱呼,屆時雁江鎮每條街都會派出一條獅,到家家戶戶拜年。各家各戶也準備了很多鞭炮和紅包迎接舞獅,古色古香的的街道,紅紅火火的炮花,場面足以媲美賓陽的炮龍節。

3、賽龍舟

賽龍舟又叫扒龍船。是群眾喜愛的民間體育活動,南寧市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慣。民國23年(1934年)南寧民國日報記載:“扒龍船舊習,行見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駛競技矣”。解放後,端午節賽龍舟更成為南寧市別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且規模逐年擴大,賽事越辦越好。1997年,南寧市和壇路鄉舉辦的龍舟賽由於規模大,形式新,被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龍舟協會授予“全國百萬群眾龍舟通訊賽最優賽區”稱號。

4、搶花炮

每年三月三民歌節時,南寧被陳運和詩稱為“穿彩裙的城市”,最激動人心的活動就是搶花炮了。參加者以各村寨的壯男各組成一隊,互相競賽。所謂花炮,就是一枚直徑約5釐米,用紅布纏繞的鐵環。將花炮放在裝滿火藥的發射器上,點燃後即“轟”的一聲將花炮射上高空。待花炮落下時,各寨的花炮隊蜂擁而上。激烈拼搶,拾得花炮者在隊友的掩護下。衝破對方的搶奪和阻擋,奔向對方的炮臺,將花炮投入花籃中,即為勝利。搶花炮的拼搶非常激烈,其形式有如西方的橄欖球,所以被譽為“東方的橄欖球”。

5、板鞋舞

文體技藝中最妙趣橫生的就是像軍陣般有威有勢的“板鞋競技”和“板鞋舞”。板鞋競技是以幾個人為一隊,大家同穿一對長板鞋賽跑;參加者必須步調一致,同心全力,誰要是一個不少心,就會令全隊人仰馬翻。相傳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間,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領廣西郎兵赴浙江抗擊倭寇,她用三人縛腿賽跑的方法訓練郎兵,使得軍紀嚴明、同心協力,後來便演變成這種有趣的運動了。

6、踩高蹺踢足球

這是壯族的“高腳球”,玩起來很像足球。不過卻不能用腳來踢,無論奔跑、拼搶和踢球都 能用那對“義肢”。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初南宋時期踢的可是柚子。原來,早在南宋時,廣西南丹縣人就有踢柚子的遊戲;每逢中秋還要舉行踢柚子比賽,近代發展為踩高蹺踢足球。更是別開生面。

7、獅子上金山

在高架上騰空起舞 在壯族人眼裡,獅子是祥瑞之物。壯族的舞獅絕技,有高臺舞獅、雙獅戲球、獅子梅花椿、過天橋、刀尖獅技、獅子上金山等。這一招“獅子上金山”,更是險象環生。“金山”是用約35張長條凳疊成17層,高8.5米;表演者扮成“獅子”登上“金山”,在晃盪不定的“金山”上跳躍、騰空、起舞,驚險萬狀,令人叫絕。

8、上刀山下火海

瑤族是民風較為強悍的民族,他們在祭祀、祈福、驅邪的儀式中,往往要進行一系列的絕技神功,以顯示所向無敵的氣概,赤足爬刀梯、過火海就是其中兩項驚險的絕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裝鋒利的刀子作為梯級,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腳底的肌膚竟絲毫無損。 過火海有幾種形式:一是將若干個鐵犁頭燒得通紅,赤足一步一犁踏在上面疾行而過;一是走過燃燒木炭的“火海”;一是“走足燈”,即用竹筒做成的燈排成行,一步踏一燈地走過。

9、搶餈粑

搶餈粑是仫佬族最興高采烈的活動,他們三人為一“冬”(組),共三“冬”人輪番用長筷子去搶放在瓦缸裡的三角粽,但是三個人只能共用三隻腳著地,全靠手拉手、腳釦腳在蹦跳中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搶到的粽子也會掉下地。一時之間滿場喝彩吶喊和擊鼓助威聲不絕,直到缸裡的粽粑搶完為止,搶得粽粑最多的一“冬”為勝者。

南寧人也會特別熱心友好,從來都不排外。能幫就幫精神是我們小學就知道的,所以,出門在外,遇到什麼困難,大膽的像南寧人需求幫助,大家都會很熱心的去幫助你的。南寧精神,能幫就幫,敢做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