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導讀:】

今天,我一個朋友發信息給我說,她最近和老公吵架了,就是因為過年回誰家的問題。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過年的難題

這是他們婚後的第一年,朋友她本是想回自己的爸媽家,和爸媽一起過年的;而朋友的老公則認為,結婚後第一年就不回婆婆家,要不然會被爸媽數落,會被家裡的親戚笑話,到時侯面子上過不去。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晚上去隔壁鄰居家閒聊,他們夫妻已結婚多年,剛好今天也和我談到了這個問題。

他無奈地告訴我,每一年都會因為回誰家的問題,和太太吵上一架。他理性上認為,這個問題太幼稚了,根本不值得吵架。所以,一般而言,他們先是都會隱忍不發,因為問題“太幼稚”,所以,誰都不會主動挑起這個話題從而彰顯自己的大度與成熟。

然而,實際上,在私下裡早已各自是暗潮洶湧,摩拳擦掌,在彼此的邊緣各種瘋狂試探,試圖尋找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以順其自然、順水推舟地達到“回自己家過年”的目的,比如:孩子的補習班結束得太晚了;今年公司不提前放假;買不到票等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的臨近,終於到了“正面剛”的時候:問題如國際緊張的局勢,一觸即發。最後,誰也按捺不住,像兩個孩子一樣大吵一架,無非就是為了: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春節回誰家?

先回誰家?後回誰家?

在你家待幾天?在我家待幾天?

年夜飯在你家吃還是在我家吃?

甚至詳細到:是中午吃完飯回你家,還是,不吃飯上午就直接去?

回對方家時,能拖儘量拖;回自己家時,能早儘量早。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當回家成為一種責任

今年,朋友和老公建議:不如今年我們不回家了,去西安吧。朋友的老公沒有同意,理由是:一年都沒有回家了,家裡老人年紀大了,80多歲的奶奶和姥爺身體又都不好,應該回去看看他們。朋友沒有作聲。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兩個人都沒錯,但是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朋友認為,自己30多年,每一年都回家過年,只有這麼一年,想出去旅行,自己很過分嗎?至於看望老人,則根本不矛盾:即便過年不回去,也可以過年前或者過年後回去看老人啊。只是春節出去旅個遊,為什麼搞得自己跟大不孝一樣,一定要把過年回家搞得這麼沉重嗎?

而朋友的老公認為,過年回家團聚,天經地義,過年本來就要回去和長輩在一起,一家人團團圓圓。

春節回家,是團圓,是團聚。在東方文化中,我們輕邊界重融合,因此,“團聚”在東方文化語境中的分量顯得格外地重。而事情演變到今天,回家已經成為了一種責任。當回家成為一種責任,就顯得有些沉重。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為什麼會感到沉重?因為,責任是對厭惡的防禦。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回家。拋開美好的願景,看看現實,我們需要承認,“家”對每個人的意義並不相同。且不說,現代社會中,年輕人對自由選擇的需求越來越大,更遑論,對於那些“家庭帶給自己更多的是傷害”的人來說,那是一個自己不想回去的地方。

可是,這句話卻不能宣之於口:有的時候,我們對家的感覺又愛又恨;有些時候,我們並不想回家。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我們不想回家,但是,我們告訴自己,我們有責任回家。

對於朋友和她老公這對夫妻而言:一個天高海闊任鳥飛;一個在傳統文化的超我要求下,無法自拔。這就是看起來所謂的理念不同。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回誰家,是對自由與權利的爭奪

很多人在婚姻中,都覺得束手束腳。

婚前可以逛街買一堆衣服,可以想去哪吃就去哪吃,可以買自己喜歡的遊戲裝備,可以買發燒級的電子產品……沒有人對你橫加干涉。但是,結婚後就不行了。我身邊多少已婚的女性們,買了衣服只敢偷偷地塞進衣櫃;因為對方的反對,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因為,在對方看來,這些都是“亂花錢”;不敢出去旅行,因為錢要留著“幹正事”。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再比如,“過年回不回家”這件事。

婚姻中,我們之所以覺得不再自由,是因為:我不會真的因為“雖然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就可以”你去你的西安玩、我回我的家“。相反,婚姻中的不自由在於:我倆意見雖然不一致,但是,我想讓你放棄你的想法,跟我一致。

拋開個人因素,再看看社會文化,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因為,社會文化不認同。社會文化大體上默認:結婚了,就要一起行動。

違背社會文化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要面對親戚的擔心,朋友的驚異,鄰居的指指點點。外界壓力越大,我們想要作出和社會期待不一致的行為,需要我們付出的力量也就越大。也就是說,我們就越難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這個時候,我們就是不自由。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此外,爭奪自由,還是在爭奪一件事情的決定權: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這就是為什麼“過年回誰家”這件小事,都認為事情小到不足掛齒,然後又吵得不可開交。

“回誰家”這件事,向來是擺在已婚人士過節“大考”上的必答題。

papi醬曾經在節目中說:自己從結婚以來,和老公兩個人從來都是各自回各自的家。

為什麼我們對“回誰的家”這件事如此介意呢?

就是因為,我們都想回自己家。至於背後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卻沒有宣之於口,那就是:你的家不是我的家。但是這不能說,因為,這雖然是真話,卻違背了我們表面上達成的默契:你的家就是我的家,你爸媽就是我爸媽。都是一家人,你怎麼可以這麼想?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所以,為了讓自己更舒服,我們都意願回自己的家,並且,不僅我們自己要回,還要說服對方跟我們一起回。工作難度很大。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回不去的孃家

對於很多女性而言,這裡還有一個讓人尷尬的問題:回不去的孃家

在夫妻激烈的權力爭奪戰中,戰事本已膠著,如果雙方背後的家庭,都是敞開歡迎自己孩子回來的,倒也還好。但是,至今,在很多家庭的傳統理念裡,嫁出去的女兒仍然是潑出去的水。很多傳統的父母都認為:女孩只要結婚了,就沒有回孃家過年的道理。

這往往讓人寒心。

比如,文章開頭的那位今年新婚的女性朋友。今年10月結婚後,發生很多讓她始料不及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馬上快要過年的現在,她發現,和往年不一樣了,今年,並且,從今年以後的每一年,她都不被允許回孃家。

這意味著,她不再能像過去29年一樣,和父母偎依在一起守歲、看電視、包餃子。對於她而言,是感情上的巨大震動。而且,這種不允許,是孃家告訴她的,她的媽媽告訴她:要懂事。

就好像,前方將士在戰場浴血奮戰、鬥智鬥勇,然而,怎奈後院著火。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就好像我的這位朋友,雖然自己不情願去對方家裡過年,但是,卻無路可退。這個時候,在過年的這一刻,內心經歷的是被拋棄的感覺。

到底回誰家過年,不僅意味著自由的空間、權力的爭奪,還意味著情感上的滿足。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小結:簡單點,複雜事情簡單化

都說年關難過。

小的時候確實不能理解。在那個時候,過年是最開心的事情了。長大後,才發現,過年,作為一箇中國人最大的節日,作為過去一年時間的終點和新一年時間的起點,引起的一個人心理上由自我反思、總結和展望帶來的震動,以及,社會文化的種種人情世故在節日中的集中體現,才略略感受到年關為什麼難過。

過年,不想回的婆家,卻又回不去的孃家!道出多人成年女人的心聲

而這篇文章討論的“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只不過是過年中無數個問題中小小的一個。

在春節馬上來臨的今天,我能給的建議是:簡單點,別忘了兒時對“年”的期盼和當初“過年”帶給我們的快樂。

社會的規則、成年人世界的套路、責任的綁架,我們不會否認它們的存在。

可是,只要你願意,你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決定,去做一個讓我們開心的決定。

沒人能困住你,除非你自己。


我是梅姐說情感,致力於情感,情緒的解說,分享生活的點滴心情,關注我,快樂願與您共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