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宅家”經濟學

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看“宅家”狀態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宅家”经济学

2020年的春天來得並不輕鬆,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將人們的活動範圍限制在了一個個房間內。

這樣的居家隔離對於經濟會有影響嗎?回答是肯定的。

參考2019年春節黃金週的消費數據,在旅遊方面,全國旅遊總接待達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在零售和餐飲方面,2019年春節黃金週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在電影方面,2019年春節7天全國實現票房57.9億。

2020年,隨著疫情的不期而至,所有這些行業難免受到影響,然而情況也沒有那麼糟糕,讓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看“宅家”狀態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需求側:不會消滅,只是轉移

從需求角度分析,可以發現,人們的需求並沒有被消滅,只不過發生了轉移。產生這個結論的基礎是,我們都還活著。雖然被限制在了一個個有限的空間裡,我們仍然是14億個大活人,每天還是有24小時的生活要過,還是要吃喝拉撒,還要刷劇聊天,還要在線上班上學,還是要享受生活。

為了更加深入地解釋人們需求的變遷,在此引入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進一步的分析如下:

“宅家”经济学

早在1943年,心理學家馬斯洛就將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溝通需求、尊嚴需求和自我實現。

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盡力滿足低層次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地追求更高層次價值的實現。如一個人首先需要滿足溫飽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然後會考慮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在此基礎上,他渴望跟其他人溝通交流,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社會和他人尊重,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這些需求與生俱來,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推動著我們去不斷尋求滿足和實現。下面,讓我們仔細分析每一個層次:

1. 生理需求:網購外賣逆市增長

生理需求即溫飽等人類最原始、最普遍的需求。人可以放棄那些高級需求,但是沒人可以拒絕維持生命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服,和遮風擋雨的棲身之地,這也是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需求。

由於疫情限制,人們不得不放棄外出購物就餐,但是對於衣食及日用品的需求卻並沒有消失,只不過是通過網購、外賣、快遞這些新的渠道表現出來。於是,網購、外賣行業呈現逆市增長的勢頭。

根據餓了麼的數據,2月份上半月,全國已有2萬家小店經審核,開通餓了麼外賣服務,已營業店鋪單日銷售總額高速增長,環比增長近250%。外賣小哥紛紛成為“社區採購員”,很多小哥一天平均會承接25名市民的外出採購需求。

2. 安全需求:健康防護需求提升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千年前的老祖先就用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告誡我們要遠離風險,注意安全。今天,對於人身和財產安全的追求仍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剛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日益富足的老百姓會選擇定期體檢,去買保險,去尋求資產配置的多元化。

突如其來的疫情狀況,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對於自身安全的需求。防疫相關的產品如口罩、酒精都成為了老百姓爭相搶購的對象。好消息是在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口罩日產量目前有了新突破,根據發改委的數據,截至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量已達1.16億隻,相信不久,市場的缺口將得到有效緩解,每個人都能得到物美價廉的防疫產品供應。

3. 溝通需求:線下場景線上化

1月25日,一則武漢人夜晚隔空喊話的視頻,迅速走紅網絡,對話內容搞笑又心酸,這大概就是“宅家”狀態下,溝通需求最真實的寫照。

“宅家”经济学

在滿足了溫飽和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作為社會性動物,溝通交流成為人類最自然的需求。在疫情以前,這種溝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平常到你可能忘記這種需求的存在。它可能是商場裡和親朋好友的一次聚餐和電影,辦公室裡和領導同事們的一次會議,或者教室裡一堂生動有趣的課程。

疫情的來襲使得這些線下的溝通場景受到了限制,但人們的溝通需求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從線下走到了線上。

在線上教育領域,據個推大數據顯示,對比去年春節,2020年春節學生學習類APP的平均日活增幅和新增用戶增幅分別為100.05%和238.79%。

在線上辦公領域,僅2月3日開工第一天,阿里釘釘上就有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的2億上班族在線辦公,2月12日,釘釘宣佈,為了應對疫情期間暴增百倍的流量,擴容了10萬臺雲服務器。

在視頻娛樂領域,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假期,頭部視頻網站的月活躍用戶都已破億。其中,愛奇藝APP月活躍用戶規模則達到5.95億人,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每2.4箇中國人裡就有一個在春節期間觀看了愛奇藝。

各類在線教育、辦公、娛樂的APP流量井噴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人們渴望溝通交流的需求是無法被消滅的。雖然身體被疫情限制在家中,人們的心卻是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追求真知的在線課堂裡,在創造價值的雲辦公室裡,在能夠帶來輕鬆快樂的網絡世界。

這屆網友用“關在家中,卻不忘苦中作樂”的實際行動向世人演繹了那句“只要心中有沙,哪裡都是馬爾代夫”。

4. 尊嚴&自我實現:星火點點,匯聚成星辰大海

在滿足了基礎需求後,人們努力向更高級的需求邁進——通過努力,贏得社會的尊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段時間,相信有很多讀者和筆者一樣,眼裡總是容易進沙子。一個新聞讀著讀著,淚水不停地在眼眶裡打轉。從“吹哨人”李文亮醫生的不幸去世,到成千上萬的白衣天使放棄假期,逆向而行。從各地民眾踴躍捐款捐物,抗疫物資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湧向武漢,到山東往武漢送菜的司機大哥淡定樸實的那句“沒錢可以出力”,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不過是一個個普通人挺身而出。

與此同時,被“宅家”的網友也沒閒著,對於大多數人,能夠主動在家隔離就是對抗疫最大的貢獻。除此之外,他們沒有忘記關心武漢的疫情,給一線抗疫人員點贊,給武漢加油。

根據抖音“2020年春節數據報告”,春節期間,全國人民在抖音裡共期盼了394萬次平安,許下了5.2萬個和健康有關的心願,評論裡留下2303萬句“辛苦了”,128萬句“白衣天使加油”,點贊醫務人員視頻8.6億次。此外,3000萬的網友還通過視頻直播化身“雲監工”,見證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從一片荒地到迅速完工交付的“中國速度”。

在突發的疫情面前,每個人的努力都是微不足道的,如點點星火,但也正是這星火點點匯聚成星辰大海,照亮著中國“抗疫攻堅”的前路。

供給側:不斷調整,逐步改善

相對於需求側的轉移,供給側也在根據抗疫的安排和老百姓需求在不斷調整,逐步適應和改善。

在政策層面,從中央到地方,“抗疫情,穩經濟”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和企業、民營小微企業提供專項支持。

針對抗疫期間出現的矯枉過正現象,國家也在及時調整,以保障生產供應的順利開展。如抗疫初期,各地擅自挖斷公路,限制交通,對生產、養殖、商貿造成巨大影響。

針對這個情況,2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迅速印發通知,並協調各部門層層落實,確保抗疫期間交通通暢,生產經營能夠順利進行。

“宅家”经济学

在企業層面,每個企業都在結合自己的資源和優勢,為緩解疫情,保障百姓生活盡一份力。如1月24日至2月8日期間,蘇寧旗下的家樂福全國51個城市209家門店,為保障市民的“菜藍子”,緊急加購,及時補貨,為市民累計提供蔬菜11000噸,豬肉1340噸,水果3800噸。

另外,為了解決客戶“宅家”的需求,蘇寧還提供了一小時達服務,消費者可以享受到三公里範圍內一小時到家的極速送貨上門體驗,獲得新聞聯播點贊。

在個人方面,除了持續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志願者,大家也克服困難,陸續開始復工。無論是通過在線辦公,還是在充分保護措施下的實地辦公,生產逐步恢復。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月24日,中小企業開工率接近30%。當下,央企復工復產率更是超過90%。

綜合以上的信息,疫情對於供給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是在國家、企業以及每個公民的共同努力下,生產陸續恢復,供給逐步改善。

展望:創新自救,靜待拐點

一場疫情,我們見證了很多:

我們見證了國家的實力,在短時間內,迅速調集各方資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新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和16家方艙醫院,將新冠肺炎收治床位從5000多張增加到23000張,實現了病例的全面收治與隔離。

見證了醫務人員忘我奉獻,前仆後繼。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截至2月11日,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6人不幸殉職。同期,來自全國各地的4.2萬名醫務人員,逆向而行,馳援湖北。

見證了企業的創新自救,從西貝與盒馬的共享員工計劃,到家樂福的“一小時到家”服務,再到《囧媽》與頭條對於電影放映模式的創新和嘗試。企業在“危機”中嗅到了“機會”,擁抱變化,順勢而為,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更見證了中國經濟展現出來的持續韌性,中國人民在疫情面前表現出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目前,國內數據一天天的向好,每天新增治癒數遠遠超過了新增確診數,大部分省市出現了連續多天的確診病例零增長。

國外數據不算樂觀,截至3月5日12時,除中國外,78個國家累計確診14942例新冠肺炎,“嚴防境外輸入性病例”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感覺像一場考試,中國先閉卷考,答得還不錯,後面的國家則是開卷考,正在緊張答題過程中,希望大家都能順利通過。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公眾號:蘇寧財富資訊

本文由 @蘇寧金融研究院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