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白蛇:緣起》是2019年初由追光動畫和華納兄弟共同出品的動畫電影,是近年來中國動畫業蓬勃發展的典型代表,在上映之初就斬獲了極高的口碑和票房。2019年10月22日,影片入圍第32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同年11月,該片獲得第三屆“金色銀幕獎”最佳改編動畫電影獎。

影片講述了晚唐年間,皇帝痴迷修仙,國師號召全國大量捕蛇,修煉成人形的蛇族少女小白偽裝成侍女行刺國師,但終究寡不敵眾,不幸失敗。行刺失敗後的小白失去記憶,被永州城的捕蛇青年阿宣所救。與此同時,蛇族看到小白和阿宣形影不離,誤以為小白背叛了族人,蛇族和國師兩方勢力都開始了對小白的追殺。阿宣和小白開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並在此過程中相知相戀。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從片名和內容上來看,《白蛇·緣起》可以說是我們熟知的民間神話傳說《白蛇傳》的前傳,它講述了白娘子和許仙“緣起前世,一往情深”的原因,描繪了男女主人公的前世情緣。但影片並非簡單複述白娘子與許仙相戀的故事,而是通過對人物的重新塑造和故事內容的全新改編,將人物角色和劇情發展塑造得更加立體和飽滿,賦予了傳統神話故事新的內涵。

與此同時,作為一部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的國產動畫,《白蛇·緣起》深度汲取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畫面精緻絕美,意境深邃雋永,實現了動畫電影與藝術美學的融合。今天,我將以《白蛇·緣起》為例,探尋影片背後的美學藝術與文化意蘊,通過對影片內容和畫面意境進行分析,解讀國產動畫的意境美與意象美,從而分析中國文化在國產動畫電影中的運用與體現。下面我主要會從3個方面進行展開。

01、運用了中國畫的藝術元素,通過寫意的表現方式,增添畫面的意境之美

“電影的創作常常要借鑑中國美學,包括中國戲論、畫論裡的東西,這些經典的、東方式的創作定律,它其實是潛移默化滲透在我們中國人的審美心理深處的。”中國電影中的意境美是不同於西方電影的獨特符號,是中國風韻的獨特展現。

意境是中國韻的傳神體現,是中國古典美學範疇的重要概念,是中國人獨有的審美心理,它體現中國傳統藝術作品中的空靈深遠之美。在中國電影的審美範疇裡,不論從構圖還是畫面,都形成了有別於西方的獨特風格。

《白蛇:緣起》在構圖設計上巧妙地融入中國傳統國畫的創作風格,如影片在開頭有一段呈現的是小白在幻境中的場景,導演在片中通過水墨效果來營造小白的夢境,有一種若隱若現之感。有意留出的空白部分也給了觀眾想象的空間和畫面視覺的延展。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再如影片中小白與阿宣同舟共濟的畫面場景,四周雲霧繚繞縹緲虛無,在水汽瀰漫的湖面二人共乘一葉小船向前行進,遠處高山重巒疊峰、錯落不一。畫面中空鏡頭的運用正是中國潑墨畫最好的表達,影片中的景物:遠山、湖水、霧靄無不在營造一個靜謐的世界,江上沉沉的水霧透露出幾許惆悵,白霧在一定程度在遮蓋了前方的路,同時也暗示了小白和許宣未來前行道路上的困難重重,這不僅體現了意境上的情景交融,同時也是電影沒有直接表露的言外之意。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白蛇·緣起》巧妙的將傳統美學置於電影畫面中,使得畫面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傳達出靜謐清幽的美感。古人曾言:“真境逼而神境剩”,正是意境這種“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的特點,讓我們體會到了中國美學獨有的韻味之美,也使這部電影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02、畫面在色彩選擇上,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來展現人物角色特點和故事背景氛圍

歌德在《色彩學》中將色彩分為積極的色彩和消極的色彩兩類。他認為主動的色彩能夠產生一種“積極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進取的態度”,被動的色彩則“適合表現那種不安的、溫柔的和嚮往的情緒”。電影色彩是電影創作中重要的元素,電影色彩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豐富畫面內容,增強影片本身的基調。

《白蛇·緣起》在電影色彩運用方面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影片中正面人物形象多以鮮亮明快的暖色系來表達,負面人物形象則多為偏暗的冷色系。同樣,影片在畫面設計方面也體現了創作團隊對電影色彩的重視和打磨,在建築色彩的運用中,蛇國以暗綠色為主,展現出陰冷潮溼的氛圍;永州城以中國紅為主,輔以象徵盛世榮光的金色,呈現出一出恢弘的氣度;寶青坊則是通過高飽和度的霓虹色展現出一種光怪陸離的神秘之感。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影片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捕蛇村的設計。捕蛇村是影片中村民們捕蛇的地方,同時也是阿宣和小白最初相遇的地點。阿宣居住的捕蛇村在群山峻嶺之中,村中建築都是由木材建成,山中佈滿了重重疊疊的紅色楓葉,將整個山巒都鋪蓋成了紅色,給人以“中國紅”的鮮亮感。鮮紅的色彩讚頌了村民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噴湧不盡的勃勃生機,在漫山遍野的楓葉的映襯之下,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影片中還展現了中國獨有的山水景色,如對杭州西湖極為細緻的畫面塑造。在蘇東坡眼裡,西湖是“水光澈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讚美之情流露眼角眉梢;在白居易看來,西湖美景是“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依依之情溢於言表;而在《白蛇·緣起》中,西湖是的水是軟的、風是輕的、雨是潤的,水墨丹青的墨色漸變,給觀眾留下了悠然愜意的意蘊美和登峰造極的意境美。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03、內涵豐富的意象表達,既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道具,又展現了獨特的中國文化之美

著名學者葉朗先生在其著作《美學原理》中指出:“廣義的‘美’是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的審美對象,是情景交融的審美意象。” 《白蛇·緣起》在影片中利用富有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意象在展現故事內容,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也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美感表達。

①玉簪

人物的登場除了五官面容之外,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便是衣飾。衣飾的選擇和穿戴不僅反映了人物的品味氣質和內涵,也是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主要道具。玉簪是中國古代主要女性飾品之一,簪子多被作為談婚論嫁的聘禮,是女性嫁妝的一部分。頭簪作為一種首飾,不僅發揮安發、固冠和美飾的作用,而且是男女之間託物定情、傳達心意的象徵。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如漢樂府《有所思》雲: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升瑠警。”女子將自己心愛的簪子贈給遠在大海南面的心上人以傳達思念之情。影片中阿宣將要魂飛魄散之時,小白用這支玉簪保存了自己對阿宣的全部記憶。因此,這支玉簪不僅僅是小白的法寶,同時也是二人愛情的見證。

②油紙傘

白娘子向許仙借了一把油紙傘,待天晴之日又還回去,一借一還之中,二人慢慢熟識,油紙傘也就成為他們的定情之物。可為什麼偏偏是借傘而不是借書或其他東西呢?因為“油紙”帶有“有子”的諧音,在一些少數民族中,油紙傘常被用作定情信物和婚娶嫁妝,寓意著團圓和美滿。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宋代詞人晏殊有首《漁家傲》: “越女採蓮江北岸,輕橈短棹隨風便。人貌與花相鬥豔。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蓮葉層層張綠傘,蓮房個個垂金盞。一把藕絲牽不斷。紅日晚,回頭欲去心搬亂。”在這首詞裡,作者把對一個女子的愛戀之情喻於蓮中,蓮房指女子的成熟,藕絲指少女的懷春情懷,而把蓮葉比作傘,便是男子鍾情於女子的暗示。

③仙鶴

古代文人在文學作品中常常賦予鶴意象以神性,視鶴為仙禽。在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和唐代傳奇中,多有描寫鶴的神仙意象。搜神記》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猴氏山頭。’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可以看出,王子喬成仙后的坐騎是白鶴。在《白蛇:緣起》中追求仙道的國師和手下以及他們的坐騎也都是仙鶴。


淺析《白蛇:緣起》體現的傳統美學風格與文化意蘊


在古代詩賦中,描寫鶴之神仙意象的句子也經常出現,如李白的“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餘”;李九齡的“天上瑤池覆五雲,玉麟金鳳好為群”。仙鶴在古代是“一鳥之下,萬鳥之上”僅次於鳳凰的鳥類象徵,代表著長壽和富貴。在鶴意象中融入神仙意識,體現了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想象,對自由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結語

無論是傳統的神話傳說還是精美絕倫的古代建築,無論是意境恬淡的水墨元素還是還有內涵豐富的民間事物,《白蛇·緣起》這部作品運用了中國大量傳統文化元素,色彩紛呈,細緻清新,極具神秘古樸的東方意蘊。

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不計其數的民間傳說,《白蛇傳》只是其中一抹瑰麗的色彩。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為動畫創造者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是國產動畫創作的基石,同時也是藝術家們現代藝術設計的靈感來源。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自己大膽的創新,賦予它們以新的時代意義的動畫創造者們,定會滿載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