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成都重慶西安武漢,這四座中西部的大都市,哪座城市發展前景更大?

見解派


就城市發展前景來看,歷史上是西安、成都、武漢、重慶。古代城市發展,主要是農業基礎,然後是手工業作坊,主要是輕工業。

西安作為六朝古都,絕不是蓋的,暫評第一,應無異議。成都也曾一度作為蜀漢政權中心,也有聚政治、經濟、文化等等為一朝的深後底蘊,穩居第二把交椅,不為過。武漢、重慶都沒有大古都頭銜,但大武漢是不爭的事實,位列第三。重慶第四。

歷史是發展的,變化的。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中國文明的搖籃。黃河文明向南擴展到長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是浩蕩的歷史腳步。

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華大地已經經歷了近40年的經濟沸騰。跨越式發展,實現了自南向北,自東向西,由沿海向內陸,沿江、沿大河和沿重鐵路經濟帶,以及內陸沿邊境貿易等過程。長江流域的武漢成為中部經濟帶,鄰近發達的東部經濟帶,優勢明顯。重慶、成都、西安同屬大西部經濟帶,但成都、重慶的步伐要快於西安。這是新發展格局層面。

就自然條件來看,成都地處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國”美譽,居首位。武漢市東通南京上海、西連重慶和成都水運要道,京廣鐵路線北接華北腹地、南通珠江三角洲,是長江中下游平原上的“中華水陸交通大樞紐”,穩居第二好一些。西安是渭河流域(是黃河大支流)關中盆地大城市,第二亞歐橋大都市,絲綢之路東端點,逆河流向西北縱深,經濟腹地廣闊,但不比成都、武漢平原大,位列第三。

重慶無論從以上任何方面,難比前三者,是個美麗的山城,東面三峽,背靠秦巴三地。西通成都平原,雖然自然條件不及前三者,但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和列強都是從東、南沿海打我們的”。重慶作為四大直轄市,是唯一不在沿海的,地處西部大縱深地帶,戰略性不言而語。遙想當年,國民黨把南京作首都,消極抗日統一大局,破壞統一戰線,與國家於不顧,任由日軍東進,自己落得個政府西撤,把重慶作陪都,從反面說明,重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這樣的歷史已經不會再有了,今天的中國,作世界大國,在不久的兩個百年(2021年和2049年)後,一定會成為世界強國。

到那時,我國發展的東西差異會進一步縮小。重慶作為直轄市,將是大西部樹立的經濟龍頭。


源長行流


成都是西南的中心城市,又是大西南的行政經濟文化醫療中心交通樞紐城市,人口過千萬,GDP1.2萬億。

重慶,簡稱巴和渝,別稱山城、渝都、橋都,霧都,是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溫泉之都、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藝術等中心。中西部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總人口3000多萬,其中城市人口1500萬,重慶主城區人口800萬,GDP1.7萬多億。

武漢,湖北省會,華中中心城市,最大城市,最大的交通樞紐,GDP1.09萬億,人口接近1100萬。也是華中的醫療教育中心。

西安也是西北最大城市,西北的行政醫療教育以及科研中心,交通樞紐城市。我國幾大古都之一,主城區人口750萬。,GDP6500億。

通過這幾組數字可以看出,一是重慶更具有潛力,前景遠大於另外三個副省級城市。其次是成都,武漢,最後是西安。作為西安這樣的千年古城,淪落到如此地步確實是可惜。


向前走又是一道風景線


成都重慶西安武漢,這四座城市相比,當然是武漢發展前景最好,成都重慶其次,西安稍為有差距。

武漢已經成功躋身京滬武深四大全國性一線核心城市,發展程度最高,綜合實力最強,影響力也最大。甚至,武漢還是全世界城市規模第一大的城市。相比之下,重慶成都西安也僅僅是二線城市。

武漢的前景,得益於武漢的天生麗質。一方面,武漢是整個中國的國家中心,京廣線國家脊樑和長江龍脈在武漢完美交匯。而且,以武漢為中心,一千公里的腹地,覆蓋了中國90%的人口。所以,武漢有心首屈一指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可以說,全國都是武漢的腹地。

加上,武漢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科教中心之一。武漢的鋼鐵、汽車、光學、通信、現代建築產業全球第一!武漢還是全球大學辦學門類最齊全,在校生最多的城市,城市總人口超過10%是大學生!這為武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口。

成都和武漢相比,同樣是大區中心。但是成都只是西南部偏安一隅的盆地城市,區位劣勢非常明顯。成都在這幾個城市裡交通最閉塞,關鍵是沒有航運這個大工業必須的條件,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舉世聞名。加上成都又是一座消費型城市,工業基本空白,除了一些三線工廠,其它的基本拿不出手。所以,成都和武漢沒有可比性!

重慶雖然是直轄市,但是實際上是一座8.3萬平方公里3300萬人口的中型省的省會而已。和武漢相比,重慶同樣是地處西南部的群山峽谷中,同樣是區位和地勢的劣勢明顯。同樣的城市建設和工業項目,重慶都得花費比武漢成都西安大得多的土地平整成本。重慶雖然有一些工業,但是規模比較小,重鋼、嘉陵、望江、西南鋁這種代表性企業,和武漢的大企業大工業沒有可比性。重慶雖然有長江航運,但是在武漢上游,只能通行千噸貨船,和武漢的萬噸巨輪直達,沒有可比性。

西安是一座通往西北的交通要衝咽喉城市,其實也是地處中國的地理中心。不過,如果從人口經濟分佈來看,西安就嚴重偏向西北部了。西安同樣是中國的科技高教中心,科教規模遠勝於成都重慶僅次於武漢。西安也是一座消費型城市,除了軍工產業,其他產業非常薄弱。如果說前景,西安最大的缺陷就是缺水,不適合承載大規模人口和產業,可以說是先天不足。所以西安的前景稍微暗淡。

種種條件來看,武漢條件最好,最優越,所以今天武漢都要遠比西安重慶成都要發達。武漢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承東啟西,承接南北。

武漢還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總部之都,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東風、二汽、郵科院、中國信科集團、長航集團等副部級央企總部都在武漢,是京外央企總部最多的城市。武漢已經有了東風、武鋼、日產、萬科、綠地等五六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而成都重慶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都沒有,西安得益於資源有延長石油等兩家資源型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

總的來說,武漢也是整個東半球發展前景最好的城市!


武大東湖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大城市發展的需要方向,而其中商品物流,高效透明的政府管理,便捷城市交通、城際交通,高校教育等等都意味著城市發展的潛力和未來,其中商品物流具有先天性的特徵,畢竟沿海沿江的航運具有天然性,更容易讓沿海沿江的城市成為商品集散地,除商品外,就是人口流動,越便捷的交通,意味著出行方式多樣化選擇,選擇有可以選擇多種交通工具也可以是時間上優勢,比方說,可以選擇飛機,也可以選擇高鐵,也可以選擇高速,到達全國各地是否直達?城市公共交通是否便利意味著城市公共交通費用是否維持比較低的水平,是否支付多樣化以方便外來人口,方便群眾,公共交通發展是否受到重視和鼓勵等等,就政府管理而言,高效透明是商業投資的兩個重要審視目標,到這兩者在今天都與大數據有關,也都與網絡有關,行政審批網絡化,減少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都有助於商業投資發展,而透明則更重要!就高校教育而言,那就不必說,什麼搶人大戰的臨時抱佛腳都不如大力發展高校教育,既可以通過高校優勢吸引人才,也可以通過習慣留住人才,也可以通過人才發展城市,當然高校教育與前面的都緊密相連,要不別人來學習完只想走


Samuel寒珞


成都重慶西安武漢,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四座城市,哪座城市的發展前景更大?

我認為是重慶


重慶是國家四大直轄市之一,國家的扶持政策和力度都會遠大於其他三座城市。加上重慶是首批國家中心城市,可以看出重慶在國家中心的地位之重。重慶近年來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經濟增速領跑全國,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五,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是未來有望衝擊國內一線城市的熱門城市之一。


重慶作為國內老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汽車製造、摩托車裝配製造、輕工、化工、鋼鐵都發展很完善。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交通、金融、經濟、物流、商貿中心之一的重慶,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前景一定最大。

愛尚重慶CQ


我是外地人嗯知道是西安


寰球文化視野


四個城市發展前景都很大。武漢最差,填湖搞房地產的城市,破壞自然平衡,遭遇洪水必定完蛋,去年發大水,數萬輛車被泡,水泡車流通到哪裡去了?


高中語文加油站


西安做為自古以來的風水寶地,幾千年來自然災害很少,再看嶺南那三個城市,地震、水災、洪災、泥石流等,現在建設的再好也很難扛住大自然的力量。目前中國的城市發展大同小異,GDP多少和你這輩子過的是否幸福關係不大。


做人難4192


真的不想多說小編了,經常這麼比,有意思嗎??都是中國土地 都是中國城市 城市發展受地理環境 人文環境 經濟發展 國民受教育程度及素質等太多因素影響,這樣比真的好嘛?每個省市不管西部還是東部,還是那句話,擼起袖子加油幹!!!發展才是硬道理!!!


高盼雲


重慶,簡稱

,位於中國西南部,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直轄市

國家中心城市

[1]、

超大城市

國際大都市

長江上游地區

經濟

金融

商貿物流

科技創新

航運

中心,[2]

西南地區

綜合交通樞紐

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3],國家重要的

現代製造業

基地;[4][1]西部開放開發戰略支撐和

長江經濟帶

西部中心樞紐;東鄰

湖北

湖南

,南靠

貴州

,西接

四川

,北連

陝西

。[2]

重慶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常住人口3048.43萬(2016年);2016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17558.76億元。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

丘陵

山地

為主,其山地佔76%;

長江

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665公里,以江城著稱,又以“

山城

”揚名;屬

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冬暖春早,夏熱秋涼;有

長江三峽

、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

、世界自然遺產

武隆

喀斯特

等自然人文景觀。[5]

重慶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在3000餘年歷史中,創造了富有鮮明個性的

巴渝文化

;在宋淳熙十六年,光宗

趙惇

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而得名重慶;[5]有“中國火鍋之都”[6]、“中國會展名城”[7]、“世界溫泉之都”[8]之稱;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

巴渝

”;二戰時期,為

中華民國

戰時陪都[9]和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

遠東指揮中心;[10]1997年恢復為

直轄市

。[11][12]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有

國家重點實驗室

8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45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13]高校67所;[4]擁有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

、[14]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15]

兩江新區

[16]、

渝新歐國際鐵路

等戰略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