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再婚老人過世,後老伴兒何去何從?三位繼子女的做法,讓老人安心

再婚老人過世,後老伴兒何去何從?三位繼子女的做法,讓老人安心

【1】再婚老人去世後,後老伴兒何去何從?

張大爺元配老伴兒去世八年多的時候,經過別人介紹,又娶了一個後老伴兒,也算是晚年生活有了心理上的依靠。

張大爺在娶後老伴兒之前,跟三個孩子商量過,也是考慮到孩子們的意見和感受。三個孩子都沒什麼意見,都覺得老人一輩子不容易,到晚年了一個人,畢竟子女們不可能天天陪著老人,有個人在身邊,對老人來講是件好事兒。

再婚老人過世,後老伴兒何去何從?三位繼子女的做法,讓老人安心

娶後老伴兒那年,張大爺71歲了,老伴兒比她小1歲。再婚後,兩人生活挺和諧。後老伴兒是一個“失獨”老人,無兒無女,也是希望能在晚年的時候尋求個依靠。經過“紅娘”牽線搭橋,認識了老張。所以,兩位老人都特別珍惜在一塊兒的生活。

張大爺的三個孩子人品人性都很好,對這個繼母也挺照顧。雖然在感情上,肯定不能替代自己的親生母親,但是更多是出於對父親的孝敬和體諒,而且繼母的為人也挺好。

就這樣,張大爺和後老伴兒共同生活了九年多的時間。從晚年喪偶的悲痛,到新生活的開始,這段時間,老張日子過的挺快樂。這個歲數的老年人,追求不多,能高高興興的渡過晚年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再婚九年多之後,張大爺去世了。對於兒女們,傷心不言而喻;而對於後老伴兒來講,中年喪子,晚年喪偶,對生活信心上的打擊更大,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了,老張的幾個孩子未來對自己什麼態度,更讓她心裡沒底。

【2】繼子女的做法,讓老人落淚

張大爺的三個孩子考慮過繼母的事情。這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再婚老人過世,後老伴兒何去何從?三位繼子女的做法,讓老人安心

張大爺去世的時候,繼母也已經年近80。一位耄耋老人,身邊沒有任何依靠,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即使面對一位沒有任何關係的老人,是否都應該至少要做到去起碼的尊重?

關於這個事情,三個子女只討論過一次,意見完全一致。

張大爺去世後不久,大哥就召集兩個弟妹一塊兒商量過這個事情。這裡面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父親走後留下的房子的問題,一個就是繼母未來如何安排的問題。兄妹三人一直感情都特別好,對待父母也特別孝敬,在父親遺產的分配上,沒有任何爭議的想法,幾個人未來平分就可以。

在對待繼母的態度上,大哥先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父親當時臨走的時候,一隻手始終緊緊的攥著後媽,當時我的心裡特別難受,能看出父親對於她的那份感情和不捨,就像當時媽走的時候緊緊握著爸的手一樣……

這些年下來,咱們也都能看出來,他們日子過的挺高興,後媽對爸的照顧也特別好。而且咱們都知道,她沒有什麼人了,這麼大年紀不可能有人照顧。我的想法是,不管怎麼著,咱們兄妹幾個人,應該要為她養老送終。”

小妹把話接了過來:

“大哥,我們也是這個意思。這個時候,不管怎麼著,就算是衝著爸,咱們也不能虧待人家。”

兄妹們在對待繼母的意見上沒有任何不同意見,幾個人就委託大哥把這個意思跟繼母說一下。大哥跟繼母說完這個意思後,繼母忍不住的落下眼淚……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她心裡那份感動……

【3】人間自有真情在

可能有些家庭比較“浮躁”,有些人功利心非常重。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很多晚年喪偶家庭中,老人想要再婚,多數都會選擇徵求子女的意見,這裡面既涉及到老年人對晚年生活追求的訴求,也涉及到很多財產分配的問題。所以,贊成的、不贊成的,結論不一。

張大爺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

子女們對張大爺非常體諒,這是子女對父親的孝敬;子女主動承擔起對繼母的贍養責任,更是對父親的孝敬!同時,也是對老年人的尊敬。

這個事情還有一個細節沒有交代,因為還未發生、也沒有任何人提出過,這裡補充一下:繼母的財產問題。

繼母自己還有一套房子。在跟張大爺再婚之後,就一直跟張大爺住在一起,房子一直空著。因為繼母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這套房子未來誰來繼承是一個大問題。

從對繼母的態度上可以看出,張大爺家的仨孩子都是特別厚道淳樸的人,我相信他們不會因為是惦記繼母的那些財產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至於說未來這部分遺產歸誰,無論從情從理上,都應該由三位繼子女繼承:因為他們對繼母盡到了贍養義務。

【4】結語

關於老年人再婚,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老年人的觀念在逐漸“開化”,每一位老年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和安排。

但是,阻礙老年人再婚的問題上,除了觀念之外,更多會涉及到財產問題!

在張大爺這件事兒上,如果從頭屢的話:

  • 在元配老伴兒去世之後,房子中一半的份額,就要由三個孩子、張大爺繼承,各自分得1/8,其中張大爺有的份額合計是5/8。
  • 張大爺去世之後,他的份額由三個孩子、後老伴兒分,各自分得5/32,也就是說,最終的產權份額分配是,三個孩子各自9/32,繼母5/32。

換句話說,其實在張大爺再婚之後,如果走的比後老伴兒早,就涉及到子女跟繼母共同分配父親財產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家庭的子女,對父母再婚持猶豫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個事情的結果很好,這裡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子女的態度。

張大爺的三個孩子對老人,包括父親和繼母的態度,一直抱有尊敬和孝敬。所以,結局不錯

再婚老人過世,後老伴兒何去何從?三位繼子女的做法,讓老人安心

透過這個事情,希望給到的提示是:

在老年人財產傳承和晚年生活之間,應當要以後者為主,無論是對於老年人自己、還是對於子女而言。之前一些文章向大家介紹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情況,但是希望不要把錢與情之間劃上等號。有些朋友的話,我認為非常有道理:

做到了,該是自己的,才是自己的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