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在追求"幸福"這件事上,永遠都是“執迷者”痛,"旁觀者"才能幸福


在追求

閨蜜米米的丈夫幾年前出軌了,在她孕育二胎的時候。對女人來說,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光就是孕期和哺乳期,但恰恰這個時候丈夫在外面與那個女人濃情蜜意、樂不思蜀。我為你生孩子送掉半條命,你卻趁此時機給我插了一刀。米米在確認丈夫出軌那一瞬間崩潰,覺得自己的人生掉入了萬丈深淵。

米米是個對家庭非常負責任的人,自結婚以來家裡外頭都挑大樑,事無鉅細,安排得周到妥貼,持家井井有條。丈夫在家是個甩手掌櫃,工作之餘的時間除了與朋友同學約酒局就是打麻將,從不為家庭瑣事操心。所以米米到孩子三歲的時候才發現丈夫與初中女同學暗通款曲,而且是從她懷孕要二胎的那時起。

米米雖然堅強,但在遭最親密的人背叛這樣的事情上一樣脆弱。她根本無法接受,她為家庭付出這麼多,家裡家外,孩子大人,啥心都操,啥力都出,該是男人做的事她都承擔了,丈夫為什麼還要出軌?


在追求

那段時間,她哭過,鬧過,吵過,跟蹤過丈夫,調過丈夫的住賓館記錄和通話記錄,尋求過丈夫家人的幫助,在大街上圍追堵截過他出軌的那個女同學,甚至找到她的單位去。凡是能用的手段,她都用了。兩個人折騰了兩年多,最終丈夫也沒有完全悔改,仍然不顧家,仍然夜不歸宿去打麻將,仍然與女同學藕斷絲連,頗有一種破罐子破摔、愛咋咋地的架勢。

據米米說,因為她總是去找丈夫的那個女同學,後來女同學終於退縮了,但丈夫似乎又在和其她的女人曖昧。

如今時光流轉,米米丈夫出軌的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了,但米米仍然沒有從那件事中完全走出來。兩個人雖然仍然維持著婚姻,但貌合神離,再也回不到過去的信任和親密。兩個人動輒吵架,彼此傷害的語言像刀子一樣飛向對方,毫不留情面。

在這樣一次出軌事件中,兩個人兩敗俱傷。他們的婚姻也傷痕累累,千瘡百孔。孩子也失去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灣。


在追求

米米每次跟我嘮起這件事,都滿懷的怨懟。她恨的理由有兩個:第一,丈夫出軌對不起她這些年的付出,她無法原諒;第二,丈夫有錯在先,卻從未真心悔改過,仍然在外面勾三搭四,她更無法接受。在她看來,本來他們的家庭就像跨入康莊大道,本該朝著幸福一路飛奔而去的,而丈夫卻毀滅了這個家幸福的希望,讓她從此生活在絕望和憤懣當中。

一個性格開朗的女人,因為丈夫的一次出軌變成了怨婦。從此後的人生都塗上了一層灰色,快樂與幸福感都大大打了折扣。我同情米米的遭遇,卻不贊同她的這種糾結於負面事件一直不肯放下的心理。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像米米這樣,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大的負面事件。比如在情到深處時痛失所愛,比如遭到愛人的背叛,比如重要的親人離世,比如身體出了問題失去健康……這類負面事件像陰雲一樣遮住我們生命的天空,讓我們的生活陷入痛苦和泥沼之中,從此生活一片晦暗和混沌。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部分人能從負面事件中解脫出來,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但總有一部分人卻像心裡留了一個大洞,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填補那個空白。就像米米那樣,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但是她依然無法原諒丈夫的背叛,雖然他們的婚姻還在維持,但再也找不到過去幸福的感覺。她對幸福不再抱有期望,內心充滿對丈夫的怨恨。


在追求

如果把社會把人生比作一個大舞臺的話,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在中間扮演了一個角色。那些在遇到事情後始終沉湎於痛苦中的人,往往是因為他角色扮演太投入,入戲太深了。其實,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生命,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我們都不要過度執迷於自己的角色,不妨抽離出來,學會做一個旁觀者。

一、旁觀社會百態,看透人性

我們生活在人群中,生活在關係裡,每天都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夫妻、婆媳、同事、朋友……我們希望每一種關係都和諧順遂,沒有分歧,沒有矛盾,希望夫妻好得蜜裡調油,彼此忠貞;希望婆媳處成母女,沒摩擦;希望領導像春天一樣溫暖,同事像夏天一樣熱情。但關係的對方是一個個真實的人,不是用流水線上的模子塑造出來的理想對象。他們出生於不同的原生家庭,成長於不同的社會環境,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目標也有所不同。你所想的並非是他所願的,他所願的也不一定是你所想的。

就如同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逆行出征,卻救死扶傷;有的人出錢出力,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有的人卻隱瞞自己的武漢出行史,因此感染很多人,導致一大波人被隔離;還有的人惡意傳播病毒,在確診後摘掉口罩,故意朝醫生吐唾沫。老話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就是人性的複雜。而這複雜恰恰是最普遍的存在。即使在婚姻中,也是同樣。


在追求

雖然和你結婚的那個對象是你當年千挑百選的,但未必你就能瞭解他的全部,未必你就能看清他的未來。家庭既是夫妻親密的歡樂窩,也是短兵相接的戰場。就在這你來我往的密切互動中,人性的美好與醜惡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雖然不知道很多夫妻婚內相處的實質,但通過他們離婚之後的互動,人性的複雜與詭譎就可略見一斑。在這方面很多名人大咖就能給我們現身說法。


董潔與潘粵明曾經是娛樂圈的一對才子佳人,董潔清純玉女,潘粵明帥出天際,兩人結婚後更是非常甜蜜,還兒子“頂頂”,不過兩人還是離婚了。離婚後兩人馬上進入互撕階段,先是董潔團隊曝光潘粵明嗜賭如命,潘粵明馬上反擊,影射董潔婚內出軌。。


如果說潘粵明與董潔是死磕一陣子,那黃奕與黃毅清則是要死磕一輩子。他們離婚可謂轟轟烈烈,黃毅清指責妻子出軌多名男子,黃奕則稱兩人離婚原因是無法忍受丈夫家暴。兩個人又因女兒撫養權的問題,鬧上法庭,最終黃奕獲得撫養權,而黃毅清則稱看不到孩子,又開始手撕,就這樣來來回回,兩人至今仍在你死我活之中。

還有臺灣著名作家李敖,與胡因夢離婚後在各種媒體上詆譭自己的前妻,甚至辱罵前丈母孃,可以說無恥出了新高度。


在追求

至於出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騰訊做了68119人的有效調查問卷,發現60.2%的男人和38.1%的女人曾經出過軌,也就是說每3個丈夫、7.5個妻子就有一個出過軌的。

古人說飽暖思淫慾。如今,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社會輿論氛圍也越來越寬鬆。這些,都給人性的釋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許多人以追逐情人的新鮮和刺激為樂,甚至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成功的標誌。在這樣畸形的意識形態裡,信仰日益缺失,責任感逐漸淡漠,道德觀日趨滑坡。許多人更崇尚個人的自由,尋求個體情感和慾望的釋放與刺激,而不是家庭的責任。不再把老一輩的婚姻觀奉為圭臬,使夫妻互有的忠誠義務成為泡影。何況,我們中國男人還有幾千年的三妻四妾的傳統;何況,人的骨子裡就有喜新厭舊的天性。

那本著名的《人性論》的作者休謨指出:人類不受理性的宰制。理性扮演的角色只是工具,讓我們知道如何滿足本身的慾望。

休謨更進一步指明:人類永遠無法克服自身或者他人狹隘的靈魂,人人短視近利,只顧眼前。這就是人性,不要妄想去更改。

我一直覺得,跟人性較勁是世界上最艱難也最不自量力的事。你可以改變生活,卻改變不了人性,你可以改變自己,卻改變不了他人。

所以,像米米這樣遭遇丈夫出軌的人,你不妨試著從事件和痛苦中“抽離”出來,用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觀。當你站在人性的這個層面上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傷害你的那個人不過就是人群中的一個普通人,他沒有那麼高尚,骨子裡也充滿貪慾,別的男人會犯的錯誤他一樣會犯。這樣想的時候,你就會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就不會那麼痛苦。

你可以選擇繼續跟他過下去,或者乾脆分開。可以讓自己痛,發洩,盡情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懣,但不要因為他的出軌,毀了你對幸福對期望。

在追求


二、旁觀人生際遇,看穿無常

幸福是人類發展的永恆主題,也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目標,可是我們在追求幸福的時候,幸福卻如同手中的沙,抓得越緊,漏得越快。

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傾盡全力去追求幸福,但“幸福”這個詞卻充滿了諷刺意味,該詞的詞根有“偶然”或“碰巧”之意。從積極方面來說,它隱含新鮮、奇妙和偶得的美妙感覺,而諷刺之處則在於人們不僅會尋求他,而且還試圖對其緊抓不放,試圖把“偶然”變成“永恆”,尤其會去迴避任何不幸福的感覺。

事實上,幸福是偶得的,“不幸福”才是生活的常態,所謂“世事無常”。佛教語,“無常”就是謂世間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處於生滅變異之中。無常才是常態。大詩人蘇軾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這恰恰是他洞察人生之後的喟嘆。


在追求

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此大概都深有體會。小時候吃原生家庭的苦,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吃愛情的苦,走上社會時吃人際關係的苦,成家立業後又在親密關係中和婆媳關係中糾纏不休,等有了孩子,養育孩子又遭遇種種問題。孩子養得好了,下半輩子算省心了,養得不好,一直操心到老。

等到四十不惑,什麼都想明白了,健康出問題了,父母也老了。到忍受病痛折磨和麵對父母亡去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除了生死,都不算事。

瑣碎,庸常,煩惱,糾結,焦慮,壓抑,痛苦,無奈,無助,無力……不崩潰過幾回不足以談人生,不遭遇幾回大溝大坎都不能算活過。

如果你一心以“幸福”為目標,那麼遭遇這麼多不幸之後,你可能會覺得生無可戀,但這就是人生。如果你一心追求“幸福”,幸福就是一個陷阱。你為幸福而做的努力就會變得異常沉重、教條、封閉、僵化和固執。這很像是將一隻蝴蝶用圖釘釘在桌子上,你若不能對幸福溫柔以待,它就很可能化作灰煙。

人生無常,不幸才是常態。當你能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時,幸福也許就悄然而至了。


在追求

三、旁觀自己內心,學會“抽離”。

讀到這裡,聰明的讀者會發現,我們人生中有那麼多痛苦,我們感覺到不幸福,其實不是源於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們的執念。

心理學中有一種認知療法,原理是這樣的:直接決定我們情緒和行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認知(看法)。所以改變了對於事物的認知(看法),就可能改變情緒和行為。

當我們在尋找幸福的道路上,認識到有那麼多不可控的因素——關於人性,關於無常,你就不會對幸福過於執著。

當你對幸福不那麼執著的時候,你就沒有那麼深的痛苦了。

但是,有時候想開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一回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能幫助大家,就是“抽離”。抽離,就是從自己的情緒和念頭中脫離出來,做自己的觀察者。


在追求

抽離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總是和我們的情緒和念頭結合在一起。抽離的作用,就是讓我們自己成為一個觀察者,能夠真實地和我們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以及我們的念頭分開,以及我們自己所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些想法暫時的分開,讓自己進入一個比較客觀、理性的狀態

這個功課怎麼做呢?首先在你日常生活中找到一個你想要處理的情緒的問題。有可能是你自己在情緒當中,或是覺得不開心、不舒服,或有什麼樣的一些想法和苦惱困住了你。

接下來,你可以大踏步的往後退。當你後退的時候,想象你自己可以看見之前的位置上仍然停留著那個在情緒當中的你。當你往後退一步成為一個觀察者的時候,用一種理性的、客觀的角度去看著之前那個在情緒當中的自己。然後你問自己:她的觀點是真的嗎?她這樣想是正常的嗎?有什麼樣的信息可以給到正在被情緒困擾的她,好幫助她呢?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她,讓她從情緒或想法當中解脫出來呢?

這個功課,是用一種很簡單又有效的方法,給了我們不同的視角。所以在生活當中,可以經常的去運用。

幸福不易,如果你不那麼糾結是不是幸福的時候,人生似乎就變得不那麼難了。既來之,則安之,用一顆開放的心去坦然接受,接受人性,接受生命中的無常,以“出世”的心態過“入世”的生活,沒準哪一天,你就能真正得體驗到幸福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