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同樣是詔安宋江和孫悟空的仕途為何如此不同?

早晨初生的太陽


宋江被朝廷招安後,趙官家派梁山好漢們去打遼國,效果不錯。蔡京高俅們又合計著,讓宋江一夥下江南打方臘,讓他們黑吃黑。

宋江知道方臘的實力,地盤大、高手多,硬碰硬很難搞定。可是招安了就得聽朝廷調遣,只能硬著頭皮去打。結果我們都知道了,108將只剩下36人,又被朝廷分而封之,分而害之,聲勢浩大的梁山好漢,就此退出了江湖舞臺。

相比宋家朝廷的手段,《西遊記》裡面,玉皇大帝招安孫悟空的手段似乎就有點笨。

孫悟空鬧了下龍宮地府,玉皇大帝就要派兵剿滅。太白金星出來說不如招他來天庭打工,當個小官就能擺平:“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

於是孫悟空就上天當了弼馬溫,後來得知官太小還是鬧。鬧完之後玉皇大帝又封了他做“齊天大聖”,還給派了活:看管蟠桃園。

猴子看桃園,傻子也知道是什麼結果,可玉皇大帝還是這麼安排下去了。

如果宋江能夠讀讀《西遊記》,看到孫悟空的遭遇,不知道會不會感慨一句:同樣是招安,人和猴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那麼,為何玉皇大帝不讓猴子去剿滅牛魔王、黑熊精那些為禍一方的妖怪,反而讓他在天上吃桃吃仙丹呢?讓孫悟空們黑吃黑,天庭坐收漁利,豈不一舉兩得嗎?

其實,背後原因並沒那麼簡單,玉皇大帝作為修持了一千七百五十劫的大天尊,怎麼會不懂這些道理?

這麼用孫悟空,他有自己的用意。

首先,孫悟空的招安是被動招安,而宋江是主動歸順朝廷。這就導致玉帝即便讓他黑吃黑,孫悟空也不會聽話。

宋江為了招安,對內安撫弟兄們,不惜得罪武松魯智深這樣的實力派。對外帶著柴進燕青去東京找李師師直達聖意,朝廷上下都明白,宋江是真心想回朝廷當官的。

而孫悟空不同,他就是個搗亂份子,一開始就想把自己的花果山做大做強,你不招安,我繼續做妖王,一樣不亦樂乎。

在這樣的情況下,玉皇大帝當然是安撫為主,怎麼可能再安排孫悟空當什麼驅魔大將、蕩寇先鋒,他不當妖怪就燒高香了,還下界滅什麼妖怪。

其次,天庭也沒有剿滅妖怪們的迫切需求。

宋徽宗飽受宋江王慶方臘田虎們困擾,覺得自己大宋王朝有顛覆的危險。而玉皇大帝沒這樣的擔憂,他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個把妖怪根本不足為慮。

從後來取經路上我們可以知道,南瞻部洲也好,西牛賀洲也好,妖怪數不勝數,甚至還有獅駝國這樣的妖精國家,天庭根本連管都不管,一派安定祥和。

妖怪該吃人吃人,天庭該開蟠桃會開蟠桃會,和平共處。妖精們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稱王稱霸,也沒想過鬧天宮討個官做。

這時候你派孫悟空去剿滅其他妖怪,就是在平靜的水面投一塊大石,馬上就能炸鍋。加上孫悟空交友廣泛,七大聖裡面孫悟空排老七,你讓孫悟空去殺妖怪,大概率會導致孫悟空臨陣反水,引起整個妖界聯合起來反抗天庭,那樣就更不好收場了。

最後,玉皇大帝也有自己的想法,難道不想把下面的妖精都收完,讓百姓專一供奉嗎?看他聽到太白金星招安的建議後“甚喜”,就知道他也是想多收點厲害角色為己所用的。

不過相比較下界收妖,他更想要的是整頓整頓天庭這些神仙們的作風問題。

孫悟空鬧天宮時,一路打到南天門,就沒遇到什麼抵擋,只有王靈官當天執勤,實在沒辦法才跟孫悟空“鬥在一起”,結果是“勝敗未分”。兩次派來圍剿花果山的都是託塔李天王加上三太子,還都是無功而返。

後來取經路上,無論是天庭下來的妖怪,還是西天來的妖怪,孫悟空能打過的沒幾個,就知道這些傢伙們在孫悟空鬧天宮是什麼態度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鬧他的,沒我責任。

玉皇大帝乾著急沒辦法,才不得不派人去西天請如來——手下這幫人實在不聽指揮。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能明白玉皇大帝為何要孫悟空去看管蟠桃了。

按照閻王那裡的說法,已成仙的孫悟空壽命是324歲,說明神仙的壽命也是有期限的。

《西遊記》中,能長生不老的只有三種東西:蟠桃、人參果、唐僧肉。後面兩種產量太小,只有天庭的蟠桃能量產,天上的神仙們也只有靠這個才能保持長生。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是一年開一次,開會幹什麼,就是讓神仙們吃點桃子延長下壽命。

玉皇大帝肯定早就看出手下們的消極怠工,就讓一隻猴子來到蟠桃園,當那條攪亂平靜的“鯰魚”。等到開蟠桃會時,玉皇大帝就能堂而皇之的說:對不起,蟠桃都被那猴子吃掉了,今年的蟠桃會就不開啦。

可以說,經過這次整頓,玉皇大帝目的達到了。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多次上天求助,天庭神仙也是有求必應。而剿滅牛魔王時,神仙們更是不請自來,哪吒還敢硬碰硬地拿下牛魔王——效率高多了。

所以,孫悟空的招安跟宋江的招安不是真不是一回事,宋徽宗和玉皇大帝的決策各有各的考慮,坐高位之人,哪有那麼簡單。


泰來


另類君答題^_^

對於執政者來說,招安就是“招撫”,意思是勸說;使對象歸附;用籠絡手段使對象投降歸順。招安是統治者對非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

我們看歷史上較為著名的幾次招安行為及後果即可知道。唐朝時期黃巢起義過程中,黃巢就曾多次給皇帝上書請求招安,然而皇帝猶豫再三沒有批准,因為黃巢曾縱容部下姦淫擄掠,甚至吃人肉充當軍糧,所以他給人以“惡魔”的形象,實在是招不得。

明朝後期張獻忠和李自成也曾多次接收招安。然而這倆貨總是言而無信,招安後沒多久就又反了。

度宋徽宗而言,對宋江這種草寇的招安是權宜之計,招安後讓其征討方臘和伐遼,通過戰爭的手段損耗其實力,待其元氣大傷後消滅之,這個是固定方略,換成其他統治者亦會如此。

宋江的梁山團隊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它們遊離於體制之外,曾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攻城略地,對付這種力量,如果能善加利用當然是好事,但他們忠誠度和向心力卻得打個問號,萬一哪一天他們氣兒不順了再反了怎辦?難不成再詔安一次?

所以皇帝必須有萬全之策,而萬全之策唯有消耗其有生力量,將其逐漸削弱到可以生殺予奪的地步,然後一擊斃命,永絕後患,

然而孫悟空不一樣。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神通,更兼有萬夫不當之勇,這種實力派驍將無論在哪兒都能獨當一面,更弔詭的是孫悟空是不死之身,即使是如來也只是把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僅此而已。

所以無論是玉帝還是如來,對孫悟空就如同大禹治水一樣,疏導才是上策,真把他逼急了,或者想把他做掉,一旦孫悟空反殺逆襲,那後果可就是大不妙的另一場哭笑不得的鬧劇!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這個問題很有趣,先不管歷史,只談文學。

首先,宋江的勢力是一個團伙,而孫悟空是個人,從危害角度而言,團伙要比個人大多了。而且朝廷對宋江的制約不是那麼容易,咱們可以作詳細分析:

1、朝廷包括皇帝在內,心裡並不認可宋江等人的地位

梁山好漢都是一群草莽出身的人,三教九流啥人都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多數都是與朝廷有過節(如林沖、盧俊義)的人或違法之人(魯智深、武松、吳用、阮氏兄弟)。如果這一群人當了官,在地方上有合法的勢力以後,對於朝廷而言,遲早是一枚定時炸彈,進行需要的是讀聖賢書、忠於朝廷的的讀書人。而不是這幫所謂“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

2、宋江等一行人是在朝廷累次圍剿失敗以後,被迫招安,實力還在

朝廷還是害怕這一夥人,不知什麼時候再次造反,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正確的,明未李自成、張獻忠就反覆投降、造反,最後,朝廷就被這夥人折騰完了。

3、剛好北遼進犯,方臘選擇,朝廷借力打力,坐收漁利

無論是北遼還是方臘都是朝廷的心頭之患,而宋江有意投降朝廷。所以朝廷順水推舟,讓宋江一夥去與北遼、方臘火拼。此計可毒辣之至。

最後勝出的雖然是宋江,但宋江團伙已經大傷元氣,不足為患了。也就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說法。最後朝廷對宋江下手,徹底消除了後患為快。

而孫悟空則不空,玉帝是認可悟空的出身,女媧補天遺石得日月之精華產生的。為了表明上天有“好生之德”,對悟空以教化為主,主動招安上天庭,給以仙籍。雖然,孫悟空累次違反天條,偷桃、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但是被西天如來給制服。

悟空雖然厲害,但畢竟可以被制服。只要有如來在,孫悟空就不能掀起什麼大浪。

因此,看在如來的面子上,天庭也就不會再對悟空追究什麼,而且孫悟空自被壓五行山下後,被觀音教化投入沙門,有了新的工作單位,玉帝也就不再插手干涉了。


國內ERP專題


宋江和孫悟空的招安是有本質的區別。

宋江兵過十萬,戰將一百零八員,這是多麼龐大的勢力?而朝庭還要將這麼龐大的勢力招安到體制之內,你說宋徽宗能對宋江放心嗎?萬一再起反心,誰能治得住他們?所以朝庭肯定是必欲除之而後快了。

如果孫悟空帶著花果山那幫猴子也要招安進入天庭體制之內當官,那玉帝老兒肯定不幹,所以玉皇就比宋徽宗聰明多了,他不招安孫悟空,卻讓治的住猴子的如來佛將孫悟空招安入西天雷音寺的隊伍之中,他自己既去掉了心腹大患,如來佛手下也有了一員得力干將,真是一舉兩得,玉皇大帝確實比人間的皇帝聰明。


用戶2394723182969王


個人覺得首先宋江那叫聚眾,是團體勢力,容易造成動亂,他還是領頭人,而且他具有鼓動人心的本事,留著他就如同在王宮裡安放了一顆不定時炸彈,從朝廷安全角度講,當然留不得。



而孫悟空雖然有大鬧天宮的本事,卻只是單打獨鬥,但是充其量也就是逞兇鬥狠,翻不起大浪。你看二郎神一出馬他就敗了,如來一出手,他就只能乖乖的呆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而且像孫悟空這種一點就著的性格,一旦收復留用,就會忠心耿耿,從他西天取經路上對唐僧的保護程度就可看出。這樣的人哪個當權者不想要留著使用。



再說出身,宋江出身貧民非王公貴胄,而孫悟空是由女媧補天時落下的石頭經過日月精華洗滌誕生的,他本就是天上的一份子。所以最終的結果不一樣就理所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