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腸息肉不能吃什麼東西?要注意什麼?

李容海


關於題主問的問題,我可以理解為有了腸道息肉後該如何飲食才能避免其癌變?首先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強調一點,有了腸息肉避免癌變最好的方法就是切掉它。當然,下面要介紹的飲食相關的內容就是針對不想切息肉或者沒有條件切息肉的情況下,我們該在飲食方面注意哪些。

那麼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如果腸道息肉放任不管,到底有多大的幾率會癌變。


會癌變的腸道息肉

腸道息肉可以有很多的種類,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鋸齒狀瘤等都是常見的息肉樣病變。在這些息肉的分類中,腺瘤樣息肉和鋸齒狀瘤是最容易發生癌變的。據報道腺瘤樣息肉的癌變率在1.4%至9.4%之間,因為具有較高的癌變率,腺瘤性息肉也得名“癌前病變”。

在這些息肉癌變的過程中,有多種因素參與其中。雖然機制上目前尚未研究透徹,但是在業內公認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幾種:息肉本身的性質(大小、病理分型、數量等),飲食(包括過多攝入紅肉、加工肉、脂肪和細糧等),吸菸,飲酒和肥胖。

因此如果體內的息肉沒有及時切除,就要根據上面的高危因素來調整飲食、生活,儘可能的防止其發生癌變。


有了腸道息肉不能吃什麼

前文提到,飲食因素是腸道息肉癌變的高危因素之一。在預防大腸癌或腸道息肉癌變的推薦食譜中,膳食纖維、粗糧、水果、豆類食物、乳製品和各種維生素被反覆提及。有研究表明食用上述食材的人群中,大腸癌的發病幾率明顯低於其他飲食習慣的對比組,可見這些食材是腸道息肉癌變或大腸癌發病的保護因素。

與此同時,專家們也對高脂飲食發出了警告:如果存在大腸癌家族史、息肉史或其他大腸癌高危因素,高脂飲食將會顯著增加未來患癌的幾率。有美國研究者調查了428例大腸癌患者和相關的對照者,發現高脂飲食組的大腸癌發病率比低脂飲食組高了近兩倍。而我們國家的學者也通過大腸癌配對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飽和脂肪酸為大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據分析,攝入脂肪會促進體內膽汁的分泌,膽汁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就變成了各種類型的次級膽酸,它們會對腸道粘膜上的上皮細胞的造成DNA結構的損害。在正常情況下,這些上皮細胞的損壞可以被體內細胞凋亡機制清除。但是當高脂飲食造成了次級膽酸堆積時,這些抗凋亡突變或已經癌變的DNA損傷將被保留下來,進而通過增生並逐步演變成腺瘤或腺癌。

因此如果要問有了腸道息肉不能吃什麼,那麼最好是要控制一下脂肪的攝入,推薦低脂飲食。


高脂飲食都包括哪些?

曾幾何時,我以為只要少吃肥肉就算避開了高脂飲食,但實際上油炸食物、動物內臟甚至是核桃、化生、奶油等過量食用都算是高脂肪飲食,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下面我就列舉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少吃的幾種高脂肪食物:

1.西餐中的高脂肪食品如比薩、漢堡或其他油炸食品等。這些食物都是高熱量物質,尤其是比薩和漢堡,含有大量的高飽和脂肪酸,在提供了超量的卡路里的同時,還會對我們的腸道造成負面的影響。作為速食食物充飢是可以的,但是長期大量的食用則是萬萬不可;



2.餅乾。黃油含有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這兩種膳食成分,能提高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增加大腸癌的患病幾率;



3.肉和肉製品:肉類品種很多,如牛肉、羊肉、豬肉、鴨肉、雞肉、魚和雞蛋。所有這些肉都含有大量的脂肪,但魚肉和雞肉相對更健康。任何豬肉和牛肉產品都至少含有20-30%的飽和脂肪;



4.冰淇淋等甜品。那些含大量奶油、全脂牛奶、酥油和人造黃油的甜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不能在生活中大量食用。


大家在看到這些名錄後,應該會質疑吳醫生:這些都是我們平時願意吃的東西,你說它們能致癌?我再次在這裡跟大家強調一下,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關於本文,我再強調三點:

首先,凡事都講究適量原則,生活偶爾調劑一下生活,則無可厚非。但如果每天都以上述食品充飢或消遣,那麼一定是不健康的。

其次,通過大量研究已經證實高脂肪飲食是大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那麼如果有相關家族史、其他高危因素的人,就更應該在生活中儘量避免,選擇低脂飲食,儘可能的規避發生癌症的風險。

最後,降低大腸癌發病率的方法最有效的永遠是定期檢查腸鏡,發現息肉及時切除,沒有之一。

綜上,當有了腸道息肉後,就應該避免高脂飲食,選擇合理的膳食結構,定期檢查腸鏡並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及早切除息肉才是避免後續隱患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徐永成[1], 許岸高[1]. 大腸癌的流行病學和病因研究[J]. 醫學綜述, 2005(7).
  2. GRAHAM, SAXON, MARSHAL, JAMES, HAUGHEY, BRENDA,等. DIETARY EPIDEMIOLOGY OF CANCER OF THE COLON IN WESTERN NEW YORK[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28(3):490-503.
  3. A S Whittemore, A H Wu-Williams, M Lee,等.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and China[J]. J Natl Cancer Inst, 1990, 82(11):915-926.

五號醫生吳昊


腸息肉不能吃什麼東西?要注意什麼?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增強,做腸鏡檢查的人群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做了腸鏡的患者在拿到腸鏡報告時,面對一個腸道息肉的診斷往往不知所措,什麼是腸息肉?腸鏡描述的腸息肉是一個統稱,必須拿到病理科通過病理檢查之後才能明確該患者的息肉到底是什麼?

腸息肉的醫學標準術語是:腸黏膜侷限性隆起病變,是凸出於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表面常較光滑。通俗地講,就是長在腸管裡面的“肉疙瘩”。它們大小不一,小一點的如小米粒,中等的如綠豆,大一點的如花生米甚至小核桃。息肉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如果息肉數目大於100顆,就叫腸息肉病。

病理上,腸息肉可以分為非腫瘤性息肉、黏膜脫垂、錯構瘤性/綜合徵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這四種。

腸息肉的預防措施

部分結腸腺瘤具有癌變傾向,早期發現治療非常關鍵。有研究顯示,手術將結腸腺瘤性息肉切除能夠有效降低發展為大腸癌的幾率。所以,大多數的醫生都推薦高危結直腸癌人群積極接受結腸鏡篩查,若發現患者存在結腸息肉要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或內鏡介入治療。預防腸息肉的核心秘訣就是要經常食用呈鹼性的食物,避免體內積累過多的酸性廢物。體液環境如果呈現為酸性,就會給細胞突變提供一個有利環境,對體液的酸鹼環境進行調節,能夠有效預防細胞突變和細胞增生。

1. 健康飲食

不要食用過多的辛辣食品和過鹹的食物,不要食用變質過期、過冷過熱的食物,體質較差的人群、老年群體或隱含疾病遺傳基因的人群,要根據自身情況食用一些鹼性食品和防癌食品,保證精神狀態良好。

2. 綠色飲食

不要食用已經被汙染或可能被汙染的食物,如發黴食品和被汙染的家禽家畜、農作物、水和魚類等,

多食用率有機食品,有效避免病從口入。

3. 戒菸限酒

保持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戒菸限酒。WHO(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如果吸菸者都能夠徹底戒菸,全球範圍的癌症患者數量在五年之後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煙和酒都是酸性非常高的酸性物質,長期酗酒吸菸有很大的劑量使人體轉變為酸性體質。

4. 科學運動

強化體育運動鍛鍊,增強自身的體質,在陽光比較好的時候要多運動,出汗可以將體內部分酸性物質通過汗液排出體外,防止轉變為酸性體質。

5. 規律生活

保證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不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會使人體酸化更為嚴重,如通宵玩樂、黑白顛倒、網吧包夜等,這些不良作息都會導致酸性體質進而加大患腸息肉的風險。養成健康的作息能夠維持體質鹼性,促進細胞增生,保持健康的體魄,遠離疾病。

6. 良好心態

壓力也是癌症的誘因之一,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健康之初小講堂


我想分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吃什麼東西可以減少息肉的發生;

第二,切除後的飲食注意。

第一,怎麼吃才能減少長息肉的幾率?

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是主要誘因之一;此外,菸酒刺激,久坐不動,肥胖等也是高危因素。


簡單說就是“三高一少”。

因此生活中要儘量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入,比如加工肉類、醃漬、煙燻、燒烤食品、油炸食物等,戒除菸酒,減肥,適量運動。適量增加新鮮蔬果、素食的攝入。

但是,絕大部分的息肉的發生不一定是因為個人習慣的原因。這些原因在腸息肉的復發中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原因是沒辦法來預防的,所以腸鏡檢查尤為重要。

如果檢查發現有腸道息肉,把息肉給切除掉了之後,必須每年複查腸鏡。

如果是一年後做腸鏡複查沒有發現息肉,並且家裡親人沒有胃腸道腫瘤的患者的話,可以三年之後再做一次腸鏡來複查,這都是早發現早治療腸息肉的最好手段。

第二,術後的飲食注意

切除腸息肉之後,腸道會有小的傷口,一般需要7-14天的時間就會完全癒合,在這段時間內,要注意以下幾點:

1、腸道息肉切除之後,首先要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防止對胃腸道造成負擔。

2、少吃粗纖維食物,粗纖維的食物可能在腸腔內形成乾結的大便,乾結的大便摩擦息肉傷口,就可能引起傷口的出血跟不癒合。

3、如果喝水量比較少,大便也會比較乾結,容易引起腸道息肉傷口的不癒合或出血,所以多喝水是比較重要的。

4、辛辣的食物跟酒精都有可能會刺激到腸道息肉的出血,抽菸也會引起腸道黏膜的缺血,引起腸道息肉的傷口的癒合不良,甚至引起腸腔腸穿孔的嚴重情況。

所以,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飲食。

第三、腸息肉有復發的可能,定期複查非常重要

發現腸息肉並切除它,是預防結直腸癌最為有效的手段,但不是切除後就一勞永逸了。

因為腸息肉有很高的復發幾率,所以,要根據息肉的性質,讓醫生確定切除後的複查頻度。

#健康真相館##頭條闢謠#@中醫匯@頭條健身@青雲計劃@頭條養生@健康真相官@頭條健康@頭條闢謠@清風計劃#生命召集令超能團#


胃腸病科普


常見的腸息肉主要是結腸和直腸息肉,結直腸息肉根據形態分為有蒂或無蒂兩類,直徑小於5mm為小息肉,大於2cm為大息肉。根據組織來源將息肉分為上皮組織的息肉(腺瘤樣息肉)和來源於非上皮組織的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經纖維瘤、纖維瘤、脈管瘤息肉。



結直腸息肉較小的時候沒有任何症狀,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潰瘍時,直腸息肉會引起腹痛、腹瀉、膿血、便裡急後重等症狀。結腸息肉會引起大便性狀改變和排便習慣改變及腹痛、腹瀉、便血癥狀,息肉較大阻塞腸腔時會引起腸梗阻的發生。


一旦發現腸道息肉,就應該根據病情具體情況採取合適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避免發生腸套疊、腸梗阻或癌變等嚴重的併發症。

由於腸道疾病的發生和飲食習慣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熬夜、懶床、抽菸喝酒)關係密切,腸息肉也不例外。所以說調整飲食對預防腸息肉的發生或方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1.在平時生活中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高脂肪食和精米細面,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多吃一些綠色有機食物,尤其是如葡萄、茶葉、海帶、胡蘿蔔、黃瓜、番茄、蛋白、橘子、香蕉、蘿蔔乾、草莓、菠菜、檸檬、大豆、蘿蔔、豆腐、紅豆、蘋果、梨、甘藍菜、洋蔥、豆腐、捲心菜、油菜、馬鈴薯等鹼性食物,以減少人體酸性廢物的累積,預防腸息肉的發生。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並且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用良好的心態應對生活和疾病帶來的精神壓力。

3.不論是腸息肉手術治療前或手術治療後,都要重視定期複查腸鏡,觀察病情變化或治療效果。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