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朱元璋在中國皇帝史上,是個頗有話題的皇帝,無論是其出身,還是其經歷甚至是建國後的各種制度策略。當然,這樣的牛人一般生育能力也比較強,這從他有二十多個兒子上面就看得出來。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最終燕王朱棣成功打敗朱允文,接過了大明帝國的權杖。那麼,在靖難之中,朱元璋其他的兒子在做點什麼呢?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根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總共26個兒子,除去因為被朱元璋看好其兒子朱允炆而撿了個皇帝乾的朱標,老二秦王朱樉和老三晉王朱棢都和短命的朱標一樣,早早去見了老爸。但是其兒子們也已長大成人,承襲了藩王之位。這兩個屬於比較幸運的,畢竟有人繼承了家業。

老八潭王、老九趙王就鬱悶了,連個子嗣都沒有,而且都是在靖難之前死掉,封地都被朝廷收回去了。其實老八老九倒也不算是最倒黴,畢竟自己還做了幾年藩王,小二十六算是朱元璋兒子中最悲劇的,早夭了。老十魯王朱檀也是死在靖難之前,而且繼承王位的兒子年紀尚幼,沒有什麼存在感,直接忽略掉了。

剩下的藩王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情況。

五子周王,朱棣的親弟弟,第一個被消藩,流放到了彩雲之南。

六子楚王,封地在湖北武昌。

七子齊王,被消藩。原來在山東,被建文帝抓到了自己身邊——南京關押起來了。

十一子蜀王,封地在四川成都。

十二子湘王,建文帝消藩時,全家自焚。

十三子代王,被消藩。

十四子肅王,封地在甘肅蘭州。

十五子遼王,封地在遼東苦寒之地。

十六子慶王,封地在寧夏銀川。

十七子寧王,封地在蒙古赤峰。

十八子,封地在雲南。被消藩。

這幾個兒子,靖難時已經封王,具備了一定實力,但是其中五位被建文帝消藩。

其中還有六位藩王,當時都還在南京,沒有封地,也就沒什麼存在感了。

其實,以上所有擁有軍權的藩王之中,實力最強的要數寧王,燕王只能排第二位。當年在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寧王和燕王的實力就不容小覷,這從後來寧王的封地就能看出來,蒙古赤峰。要知道,明王朝是打敗蒙古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寧王的封地,恰恰是守護在帝國的北方邊境。換一個一般的兒子在這裡,分分鐘被蒙古人給滅掉了。

在當時建文帝的眼中,最應該被消藩的就是寧王和燕王。但是忌憚於二人背後強大的力量,所以只得從其他藩王開始。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有人說建文帝消藩只是打擊有違法犯罪事實的藩王,事實當然不是如此。作為帝國的皇帝,而且是年紀尚幼根基不穩的皇帝,分封在外的藩王就是最大的威脅。朱元璋一世英名,卻給自己最疼愛的孫子留下這樣一個攤子,絕對是最大的敗筆。他以為都是一家人,但是不曾想到數代以後,血緣關係淡薄,除了還有一個共同的姓氏之外,之間再無他物關聯。即使有,也敵不過人心的貪慾。所以,建文帝上來就心急火燎的要消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他選錯了幫手,用錯了策略。

當他選擇消藩的時候,並沒有急功近利的一次性將所有的藩王一網打盡,而是羅織他們的罪名,名義上是打擊違法亂紀,實質上自然是消除威脅。但是,藩王們也不是傻子,特別是那些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過的藩王們,自然知道朱允文打得什麼算盤。但是,大家大都忌憚於中央的百萬大軍,不敢輕舉妄動。雖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是也並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不滿。靖難的時候,對於燕王朱棣,他們也並沒有給予聯繫和支持。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同樣,對於朱棣,如果沒有實力最強大的寧王的支持,也萬萬不敢以自己區區數萬人馬就有起兵之舉。其實,從事後來看,當時包括捲入到靖難之中的燕王寧王以及支持建文帝的谷王,其餘諸王大多是觀望。

一邊是已經亮出消藩旗幟的建文帝,去幫建文帝於情於理心裡上都過不去。別人都要把自己的爵位消掉了,怎麼可能興兵去幫他?再者,建文帝手中雄兵百萬,自己手中那點兵力去了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建文帝勝利後,依舊免不了消藩的命運。但是,因為沒有參與靖難,或許會被網開一面。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另外一邊,則是諸王中實力最強最能打的兩個人。燕王和寧王的實力,沒有人會比自己這些兄弟們更瞭解。那就是人形兵器,無論是用兵用策,都高出自己一大截。但問題是,兵力太少,和建文帝比起來更是相形見拙。雖然自己本身很能打,但架不住對方人多勢眾,押寶在他們身上確實勝率不高。

基於上面的原因,諸王只是觀望,採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