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他騎馬從北方來,

一頭白髮,滿面風霜,

行走在現實與傳說的迷霧之間。

《獵魔人》改編自波蘭作家安傑伊·薩普科夫斯基的同名小說,該系列始於1993年出版的《最後的願望》。

眼尖的原著粉肯定已經發現劇本和原著情節的不同之處了,畢竟《獵魔人》第一季只是鬆散地遵循了第一部裡的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既改變了時間線,又增加了原著裡沒有的故事背景。

下面簡單聊聊該劇與原著的七個主要區別吧。

第一人稱敘述視角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薩普科夫斯基的作品都是從傑洛特的視角來寫的,走的是男頻爽文路線,男主傑洛特用第一視角解讀這個世界,配角們沒有多少發揮空間。

但在《獵魔人》裡,葉尼弗和希裡卻被賦予了更多戲份,並從她倆的視角引出大量故事情節。

製片人勞倫對此解釋說,葉尼弗並非天生就是一個魅力四射的女術士,對我來說,我想知道她在遇見傑洛特之前過得如何。書中有很多章節都提到了這一點,於是我們收集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並將其編排成一條完整的時間線,而不是拍攝成人物記憶閃回的形式。

時間線交匯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原著有七部,每一部都聚焦于傑洛特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經歷。

《獵魔人》將時間線做了進一步的改動,三條時間線平行展開,並在第一季結尾重疊交匯到一起。

傑洛特在書裡比較健談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大超飾演的傑洛特與書裡的描寫非常接近。然而,一個明顯的不同是,劇中的傑洛特不善言辭、寡言少語,可書裡的傑洛特卻很健談,是個話嘮,也會做些插科打諢的事兒。

製片人勞倫解釋說,這一變化是根據“大超”亨利·卡維爾個人氣質做的改變,是為了讓傑洛特在屏幕上顯得更強大、更有魅力,這樣才能和喋喋不休的好基友賈思克爾產生更棒的化學反應。

葉尼弗的戲份增加了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獵魔人》第一季花了大量篇幅講述傑洛特摯愛葉尼弗的悲慘遭遇和蛻變歷程。

在書中,葉尼弗要到《最後的願望》最終章才遇到傑洛特。該書沒有深入探討她或她的過去的任何重要細節,單單渲染了她的特殊身份,一個強大的女巫。

希裡在第一本書中還未出場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該系列和小說的另一個主要區別就是對希裡的介紹。

希裡直到第二本《命運之劍》才出現。在《最後的願望》中,在傑洛特要求帕薇塔和恩希爾遵循意外率法則把他們未出生的孩子饋贈給他時,希裡的名字才被提及了一下。在劇裡,希裡卻是作為主線敘事人物出場的。

特莉絲在第一本書中根本沒有提到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我承認特莉絲是一個重要配角,但在《最後的願望》裡還沒提到她。

在書裡,這個黑色泡麵頭大媽要到第三部《精靈之血》才會出現,按劇集的製作進度,至少得到第二季結尾才會出場吧。

讓她提前亮相,真滴是一點幻想餘地都不給粉絲留,太殘忍了。

鋪墊是有了,期待卻落空了。

賈斯克爾還有個別稱:丹德里恩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在《獵魔人》中,傑洛特的逗比基友叫賈斯克爾,但在小說英文版中,他的名字是丹德里恩。

劇中這一改動實際上更符合波蘭語的叫法,原著裡這個角色就叫“賈斯克爾”,意思是“黃色的花”。

另外,書裡傑洛特第一次拜訪辛特拉女王卡蘭瑟時,賈斯克爾並沒有攪和參與,但在劇裡,這位淫遊詩人一直都在傑洛特的身邊,真是好基友一生相隨。

文末福利

獵魔人原著呢,已因為某些眾所不知的原因被下架了,但好歹還有說書人講的音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讀書上用無限卡免費暢聽喲

獵魔人與原著的7大不同,沒想到,書裡傑洛特竟然是個話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