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豆瓣上有些評分很高的片子自己卻覺得不好看?

Thinking128


這個問題很好,許多人都是和題主一樣的疑惑,包括曾經的我。

現在許多電影都有豆瓣評分,豆瓣創世人阿北曾經說過: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因此它屬於大眾主觀評分系統,路人甲看完給了3分、路人乙給了7分、路人丙給了6分等,最後取一個平均值。

再來說電影,前面說了N個人對這部電影進行打分,每個人的心裡標準就都不一樣,給低分的人不是審美低,給高分的人也不是審美高。電影對於個人來說好不好看,完全取決於自己當時的心態,我的觀點是:電影無好壞,自賞憑心態。《教父》經典吧,評分也高,我高中時候看這部電影就覺得很沒意思,電影畫面老,槍擊片段不精彩,人物角色跳來跳去搞不清誰是誰,覺得很垃圾這電影,但現在這部電影我已經看了6遍了,為什麼?心態變了,關注的不再是畫面感和槍戲效果,而是看主人公的為人處事和思想境界,看其中人物的轉變。想想當豆瓣沒出來時,誰來為它評分?就是觀影者自己。(說到教父,給大家來張老教父的壁紙)

再說個《戰狼2》,豆瓣評分7.4,不算高吧,但你認為好看嗎?要打分至少8.5,7.2的豆瓣評分,但人家上映10天后票房突破每日2億,為什麼是10天后這麼猛,就是大家相互傳才有那麼多人去看。

有的人看電影看的是畫面感,有的人看的是內涵,有的人看的是劇情等等。星爺電影小時候看也很好看,因為搞笑,現在看也很好看,因為看的是內在。

所以評分只是一個參考值,和審美觀沒關係的哦。


杍沐Aaron


為什麼豆瓣上有些評分很高的片子自己卻覺得不好看?

我記得有人曾說過“豆瓣評分高的不一定好看,但評分低的肯定是垃圾片”

我感覺豆瓣上面文藝青年比較多,豆瓣上面的評分高的有很多都是文藝片,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文學功底了,如果沒有的話,你在看那些評分高的文藝片時,根本無法get到他說的那個底,甚至都有可能無法明白他要表達什麼意思,更有可能的是,你都不知道這個片子是演什麼的,例如《七宗罪》、《岡仁波齊》。

現在大眾一般追求的是娛樂、血性、情感或者是懸疑,都想著從表面來獲取答案,而一般的文藝片都有著這個情懷那個情懷,懶得去兜兜轉轉了。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評分很高的不一定能讓你get到他的點,肯定會覺得他不好看了,其實看片不要關注他的評分,只能做為一個參考,你覺得哪種適合就看哪種。


青春吹滿地


所有的電影影評只是大眾粉絲對於該影片根據自己的喜愛去評判的,這樣的評判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整個影片的綜合水準好或者不好。

也許有些人都沒有進行過電影影評,也許有些人特意在電影影評中去找自己偶像的影視進行一味地好評。

而當我們打開手機或者電視看一部影視作品時,在不知道從何選擇時,往往會從評分高的下手去看,這也就誤導了觀眾的點擊。然而當你點擊進去欣賞影片後,覺得這部電影也沒什麼好的內容呈現或者也沒有打動自己的地方,所以,這就是個人的偏好和喜愛。

豆瓣影評分數高的不好看,反而覺得分數低的更能打動自己,這不是個人的審美問題,純屬自己的個人喜愛和愛好。如果對於一個喜歡看愛情片的人來說,她專注的領域跟恐怖片完全不一樣,如果讓一個習慣愛情片的人去評價一個恐怖片,她評價的點和價值觀也不一樣,他可能會從有沒有恐怖的地方或者是誰演的來判定。如果讓他去判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愛情片,她可能會講整個故事都能給你講一遍,所以說,個人喜好不一樣,對於影視作品的評價也不一樣,這不是你自己的審美問題。





娛樂公眾頻道


這就是所謂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你認為好看的,我覺得不好看,我覺得好看的,你不一定覺得好看。

豆瓣評分這幾年遭到眾多非議,成為許多黑粉聚集地。往往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還沒上的時候,黑粉們都會給打一星。導致許多影視劇評分都不太合理。

雖說評分機制不太合理,黑粉比較多。但一部影視劇是否及格它還是可以衡量的,還是可以把握基本方向。比如高評分的《霸王別姬》,豆瓣評分高達9.6,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作,至今沒有一部文藝片可以超越它。2015年火爆熒屏的經典權謀古裝大劇《琅琊版》,我感覺也真的是好看,故事情節,演員演技,佈景服化沒有一個拖後腿的,豆瓣評分也高達9.3。2017年火爆的《白夜追兇》豆瓣評分9.1,其實都基本符合大眾心裡評分。

當然還有一些三點幾,甚至二點幾分的影視劇,我看了一下,是真的就值那麼一點分!劇情毫無邏輯先不說,演員演技就把人成功勸退。所以,豆瓣評分基本符合合理性的!

最後來幾張哥哥的美照!





得似浮雲也自由


誠邀。眾所周知,在中國的電影觀看者心中,豆瓣的評分是一個很強大的標準。但是你是不是也有同感,明明自己覺得不好看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不好看,質量也不高,但是豆瓣的評分很高,反而一些自己覺得質量高演技好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在豆瓣裡的評分評分很低。

其實真實的豆瓣評分或許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正規或者強大。在豆瓣,一些懷有文藝情懷的青年可以大肆談論國際新浪潮,批判一些超現實主義,而粉絲可以為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偶像參演的電影點贊評分。其實可能根本對一些電影沒有太多的研究,甚至是憑自己的喜好去觀看或者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安利去看的。



2015年豆瓣總經理阿北發表一篇長文中所說:

很多評獎場合有"專家評審團"和"大眾評審團"。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豆瓣的註冊用戶看完一場電影,心情好的話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打分)。比如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沒過若干分鐘,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那42萬用戶裡可能包括資源電影評論家,也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裡的人都是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可以說,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評分機制。觀眾的評價將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反映在電影的分數上,心情好時打的"五星"和心情不好的"一星"都將被加入到簡單的計算方式中,最終變成了其他人的參考標準。即使豆瓣裡有資深電影評論家,但那也是少數的,大多是大眾。

而且每一個對一部電影的看法和解讀的角度、想法都是不一樣的,而不是說審美低或者高,只是審美不一樣,所以導致想法不一樣。豆瓣的評分標準只是相對的,不必刻意去複印別人的看法。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看50本偉大的作品,一定可以完整地改變他的一生。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如果一個人看50部偉大的電影,也一定可以完整地改變他的一生。



在這個倡導個性化的時代,就是需要不一樣的想法和個性且理智的人。餘華在《活著》中寫到: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而就像豆瓣的評分一樣,我們只需借鑑一下,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


最後,我想,這個社會,需要不一樣又志同道合的人,或許,你我就是其中一個。


冬粥劇影


其實這很正常,大可不必多想。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所以電影的觀感也不一樣。但是為什麼評分高的電影在有的人看來不咋地,而評分低的電影有的人卻很喜歡?

這涉及到三個因素。

第一,豆瓣平臺用戶文字青年居多,他們本身受教育程度偏高。所以,對電影的評價,會看得更深入一點,而不會只是注重表層的觀感。在這個前提下,評分高的電影不一定迎合大眾審美,肯定會有分歧在。就好像大眾喜歡的流行歌曲,往往被專業音樂人嗤之以鼻。但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更多的只是專業性的區別。

第二,觀影量也是個重要因素。不得不說,豆瓣用戶整體觀影量偏高,所以基本上各種電影套路都見識過,看得多就麻木了,於是口味就越發刁鑽了。能讓普通人爽的爆米花電影,不見得會被他們接受。不止是豆瓣用戶,任何一個觀影量高的觀眾,都會對電影越來越挑剔。這是難以避免的。

第三,有些電影想要看懂,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或者人生閱歷。當你看不懂或者不喜歡這部電影時,很有可能你本身閱歷還不夠,讀不懂電影背後的言外之意。當你的積累足夠豐富時,再去看可能就有不一樣的感覺了。比如說錢鍾書的《圍城》,結婚和沒結婚的人,看完之後絕對是兩種感受。

總而言之,豆瓣電影評分只是反映了部分人的價值取向,並不能代表你自己。不過正是因為多樣化的審美,才使電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浮生如魚


沒什麼豆瓣上有些評分很高的片子自己卻覺得不好看?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深有體會,首先必須要肯定自己,我的審美沒有問題,豆瓣高分也沒有問題,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對待事物地評價也一定不同,而就是這種不同才是我們獨立個體的魅力所在!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豆瓣的評分機制,不過問豆瓣評分人群,只是簡單的從結果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的我卻偏偏不喜歡。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歷與生活,不同的成長環境造成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但是我們是群居動物,個體收到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影響下,往往會在行為上以大多數人或者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並朝著與之一致的方向變化。

這是我們的普遍行為。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豆瓣評分時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分電影,所以我們也要給他打一個高分,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他為什麼是這麼高的評分,如果我打低了,就與別人不同了,就算不喜歡,起碼也不會打低分。當然,豆瓣評分高一定有電影的過人之處,我們只是提出一種可能。

人們總是傾向於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或態度哦,用以證明自己並非獨立,而你卻並沒有墨守成規,你是與眾不同的,只有作為一個有獨立見解的人,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才能影響他人,不要盲目試圖順從他人,在意他人的看法,別人對你的評價只是外界對你本身的客觀反映,對你自己而言,其實沒有任何影響。


所以,別人評價很高片子與你不喜歡沒有直接聯繫,你只需要明白,這件物品我喜歡就行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檸檬變甜催化劑


我覺得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十個人十個想法。

就拿我來說,《無間道》這部電影的評分夠好吧,可以說是經典影劇。但是我不喜歡看這樣題材的電影。感覺太黑暗,勾心鬥角容易出現信任危機,謀劃不夠會被吃的骨頭都不剩。我當時看的時候看了一半,感覺太壓抑了。所以不喜歡看。

還有一種電影評分高卻不好看的原因,那就是看完後有的人故意打高分,不論好不好看。還戲說“能坑一個是一個”。


精彩小屋


很高興作為一個電影解說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1.片子類型:每個人都有自己感受,可能你喜歡鬼片,我喜歡懸疑片,平時也會多觀看這些類型的,可能有名的大片都看過了也有了自己對這類影片的見解,而其他的片子可能自己本也不是很喜歡,所以覺得不是很好

@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2.個人審美:一千個人眼中還有1000個哈姆雷特呢,同一個片子所有人看過之後都有自己的見解,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審美不同而已,可能一部電影裡有那麼一個點打動你就會覺得真好,可能有些人需要十個點。

@沒有最好的,只有你眼中最好的!

3.豆瓣評分:其實豆瓣是個挺不錯而且特別客觀的影評網站,大部分評分都很真實,但是不代表所有人看完一個片子都5分,也有4分3分的,不是片子不好,也不是人的審美不好,只是恰巧這個片子不是你最愛的那種類型

@分數只是衡量一部片子平均分有多高,同樣也是有人高有人底。

喜歡看電影也不需要一味的看評分,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多去看你喜歡的,生活會更快樂!




大忽悠講電影


喜不喜歡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事情,豆瓣評分是眾多用戶評分的平均值,不喜歡評分高的電影,可能只是因為你的想法比較獨特,也有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 評分有問題,存在刷分現象。
  • 你的理解不到位。理解也是很主觀的,筆者認為對一部片的不同理解沒有誰對誰錯,但是深淺的區別還是有的。就比如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看過,那時只知道這是一部講一段奇幻漂流的有趣的電影,可是現在再看,卻能看出這是一部講了人性、宗教的深刻的電影。有的電影裡有對其他影片的致敬,有的電影裡有彩蛋,有的電影有層層鋪墊的細節,有的電影裡有我們不瞭解的習俗、名詞、俚語,所以看過電影之後,可以二刷三刷,看看大佬寫的影評,加深理解,有時你覺得不好看可能就是有些東西沒理解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