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學會這項蔬菜保鮮技術,不怕增收難

蕨菜是我國林區和山區常見的一種山野菜,現已被大面積人工馴化栽培,其營養成分齊全,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項營養成分含量比番茄、胡蘿蔔、大白菜高,而且口感鮮脆,有健胃、抑菌、降血脂、抗腫瘤、滋補等功效,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然而,蕨菜生長季節性強,採收後極易褐變、老化,不易保鮮貯藏,大大限制了蕨菜資源的開發利用。

學會這項蔬菜保鮮技術,不怕增收難

本文概述了近年來蕨菜存在的有機酸的破壞。葉綠素中鎂離子的存在使之呈綠色,但其在酸性介質中很不穩定,易變為脫鎂葉綠素,使產品外觀由綠色轉變為褐色。特別是受熱時,脂蛋白凝固而失去對葉綠素的保護能力,繼而與果蔬體內釋放的有機酸作用,使葉綠素脫鎂。

護色的過程就是用銅、鋅、鐵等離子取代結構中的鎂離子,取代後生成的葉綠素,對酸、光、熱的穩定性相對增強,而且能保持或恢復綠色,從而達到護綠的目的。

學會這項蔬菜保鮮技術,不怕增收難

周志等以鮮嫩蕨菜為試材,比較了護綠劑種類及用量,研究了燙漂溫度及時間對蕨菜護綠效果的影響,以及在此過程中蕨菜質量的變化,並得出最佳護色方案為:用 300 mg/L的醋酸銅護綠液在pH值 6.5條件下浸泡30 min,然後在95℃條件下漂燙2.0 min,再用0.2%的氯化鈣溶液常溫浸泡30 min,護綠效果最好,且能較好地保持蕨菜原有的質地。

萬新等改進了蕨菜護綠保脆保鮮工藝,通過驗證試驗及平衡各護綠保脆劑成分效率及成本諸多方面的影響,最終確定氯化鎂0.02%、乳酸鋅0.03%、氯化鈣0.40%、天然色素護色伴侶0.02%復配護綠保脆劑效果最佳。

採用鹽水燙漂,熱酸包裝並速冷工藝,無需真空包裝、高溫殺菌,而且無銅離子汙染,保鮮期可達180 d以上。此方法簡便易行,更適合農戶或小規模操作。

王燕等研究了蕨菜護色技術,認為先固色硬化後燙漂比先燙漂後固色硬化效果要好,並確定最佳複合護綠液成分為:0.03%氯化鎂+0.02%醋酸鋅+0.4%氯化鈣+0.03%醋酸銅,在pH值6.5 條件下浸泡30 min,然後在95℃條件下用0.3%檸檬酸燙漂3 min,護綠效果最好,而且不破壞蕨菜原有品質和風味。

2 乾燥

受蕨菜生產的季節性及自身特性的影響,蕨菜鮮貯不易。因此,將蕨菜脫水乾燥貯藏是必要的環節。作為一種傳統食品貯藏方式,乾燥主要是通過不同方法使物料脫水後具有較長的保質期。除傳統的熱風乾燥方式外,現已有真空乾燥技術,以及真空與冷凍、微波等技術聯合應用於蕨菜的乾燥。

2.1 真空乾燥

衡量乾燥蕨菜好壞的標準是看其品質和覆水性。朱正良等在不同的真空度和溫度下測試乾燥蕨菜的覆水性,結果表明,對蕨菜進行真空乾燥, 以在60℃、真空度為0.05 MPa下乾燥,乾製品覆水溫度80℃、時間60 min 為最佳工藝條件。

而車剛等則認為,當溫度為55.1℃、真空度為0.077 MPa、物料厚度為5 mm 時,蕨菜的覆水性最優;並確定了溫度在58.7℃、真空度為0.072 MPa、物料厚度為12 mm 時,真空乾燥的蕨菜VC含量最高。

2.2 真空冷凍乾燥

真空冷凍乾燥是將採後鮮蕨菜凍結後,在真空環境下加熱,將蕨菜中水分直接昇華除去,從而使其脫水獲得凍乾製品的過程。凍乾製品覆水後具有鮮蕨菜的色、香、味、形。氨基酸、VC、VE、胡蘿蔔素含量分別比熱風乾燥蕨菜的高10%、63.4%、61%、7.7%,而且覆水率高、覆水快、復原性好。

車剛等確定了冷凍乾燥過程中各因素對品質影響的主次順序為:乾燥室壓力、擱板加熱溫度、物料層厚度;並採用優化法確定加熱溫度在42.5℃、壓力為55 Pa、物料厚度為16.3 mm 時,蕨菜的VC含量最高可達2.387 mg/g。預凍速度對VC影響不明顯。王繼偉等對比了循環壓力法和恆壓法的凍幹工藝,發現採用循環壓力法比恆壓法節時1.5 h左右,但從製品品質方面考慮,恆壓法較好。

2.3 微波乾燥

微波乾燥是利用介電加熱原理,依靠高頻電磁振盪激發電子運動,使物體的內外被同時加熱,具有加熱快、加熱均勻的特點。朱正良等比較了微波、真空、熱風、恆溫4種乾燥工藝,認為在2 450 MHz、60℃下微波乾燥蕨菜的乾燥速率、覆水性能均優於其他3種方法,而且VC損失率低,外觀保持良好,但鐵損失較多。鄧宇等將微波與真空乾燥相結合,發現微波功率對蕨菜的乾燥速率影響明顯高於真空度。因此,通過調整微波功率可以優化乾燥過程,而且微波真空乾燥的蕨菜整體品質與冷凍乾燥的產品相似,但成本與用時上要低得多。

3 保鮮

3.1 蕨菜保鮮液

楊月娥等以更安全、更有效的VC、氯化鈣等為材料配製了蕨菜保鮮液,並確定了各因素影響保鮮效果的順序為:食鹽、VC、山梨酸鉀、氯化鈣;同時選出最佳組合:VC 0.10%,氯化鈣0.30%,山梨酸鉀0.05%,氯化鈉1.00%,在100℃下滅菌3 min,置於30℃的條件下保鮮3個月後產品仍然保持很好的外觀和營養成分,且在室溫下可保存1 a;而且此方法所用材料在安全性方面更優於以往的研究報道。

3.2 氣調保鮮

郭衍銀等設置了不同體積分數的CO2和O2,研究了氣調對貯藏期間蕨菜的成分和品質的影響,得出了最好的氣體組合,即CO2和O2體積分數為2%和6%, 其次為6%和10%。這些組合能較好地維持蕨菜體內SOD和POD活性,保鮮期達15 d以上,並能保存蕨菜採後葉綠素、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有效地保證了蕨菜品質。

3.3 可食性塗膜保鮮

可食性塗膜就是在果蔬表面形成1層薄膜,以達到抑菌、保溼、延緩生理衰老的效果。殼聚糖是目前廣泛應用於食品行業的一種純天然無毒防腐劑,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腐、保溼和成膜性。而竹醋酸也是一種良好的天然抑菌劑,竹醋酸在酸性條件還可以大大增強殼聚糖的抑菌能力。

廖曉珊等利用殼聚糖和竹醋酸的協同作用配製成殼聚糖復配液:當1.0%殼聚糖和1.5%竹醋酸以1∶1的體積比混合後,抑菌性良好;用0.2%竹醋酸和2.0%殼聚糖復配液配製成塗膜液,在30℃溫度下將蕨菜浸入塗膜液3次,可達到最佳的保鮮效果,15 d之內蕨菜仍為綠色,風味和營養保持不變。

學會這項蔬菜保鮮技術,不怕增收難

4 產品開發類型及工藝

目前蕨菜產品研發的類型包括:不同口味的蕨菜罐頭,即食軟包裝食品,蕨菜飲料、蕨菜茶,紙型蕨菜,蕨菜掛麵等。

4.1 罐裝及軟包裝

其主要的製備工藝流程為:原料處理→清洗→固色硬化→燙漂→漂洗→裝罐→配湯、注汁→排氣、密封→殺菌、冷卻→罐頭→醃製→漂洗→拌料→裝袋→封口→殺菌→軟包裝。

張偉敏等在6種不同口味的蕨菜罐頭中篩選出2種口味和保鮮效果最佳的類型,即泡椒型和酸辣型。因為這2種罐頭的湯汁本身有一定的酸性,可使罐內的pH值保持在4.0~4.5,酸性環境不僅有抑菌作用,還能保持顏色新鮮。

鞠國泉在蕨菜罐頭中加入了山杏仁,使之風味更加獨特、營養更加豐富。而徐君飛等通過真空軟包裝工藝流程得到了3種風味各異的軟包裝即食蕨菜,分別為香辣型、糖醋型、酸辣型。

4.2 蕨菜飲品

其主要的製備工藝流程為:原料處理→切段→燙漂、護色→打漿→細磨、均質→乾燥、篩選→蕨菜全粉→調配→固體飲料。

孫漢臣等最初研發出一種蕨菜全粉固體飲料,經燙漂、熱風乾燥處理,該固體飲料中含蕨菜粉50%、木糖醇25%、檸檬酸3%、茉莉花6%、麥芽糊精16%。後經劉波等、程木志等優化配方和生產工藝條件,認為產品的最佳配方為:蕨菜粉45%、茉莉花2%、蔗糖28%、檸檬酸3%、PGA 11%~13%。此配方感官評價達97分。

4.3 紙型蕨菜

其工藝流程主要為:原料處理→浸鹼→切段→護色→預煮→打漿→調配→磨細、均質→脫氣→塗膜→乾燥、揭膜→切分→包裝。

劉月英等在“調配”環節里加入了0.2%大豆分離蛋白、0.2%海藻酸鈉、0.3%羧甲基纖維素鈉、5%澱粉、1.5%甘油、1.5%食鹽,在60℃下乾燥70 min後,在80℃下乾燥15 min製成的紙型蕨菜鮮綠有光澤、口感好,保留了原料的風味和營養成分。紙型蕨菜豐富了蕨菜產品的類型,為蕨菜深加工開闢了新的途徑。

學會這項蔬菜保鮮技術,不怕增收難

5 小結

蕨菜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山野菜,已被列入我國綠色食品行列,備受國內外消費者推崇,我國每年出口大量的蕨菜產品到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目前蕨菜已經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優質天然植物加工產品之一。

但目前蕨菜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較低,蕨菜產業產值與本地資源的豐裕度背離,尤其是高附加值蕨菜產品沒有形成生產優勢。在儘量保持蕨菜本身的成分和營養價值的前提下,探索快速、有效、低成本的貯藏保鮮技術勢在必行。

國內外現有很多先進的鮮貯技術尚未應用到蕨菜上,如電子技術保鮮法,烴類混合物保鮮法,微生物保鮮,靜電場、低劑量輻射處理等;蕨菜的乾燥技術、設備和乾燥程序也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