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生活沒有捷徑,

唯有努力!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疫情還沒結束,乖乖宅家看劇,當然少不了看熱播劇《安家》。

  看了幾集,自認為有點閱歷和見識的我被那魔幻現實主義的情節驚得目瞪口呆,於是找到了編劇聊人生,啊不,聊劇情。

  聊完,我深刻領悟了一句話:XX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安家》第一集,女主就接到一個很硬的case,要賣掉一套奇葩戶型房。

  喏,片中就是這套,跑道房!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講道理,之前《愛情公寓5》熱播時,跑道房戶型已經刷新了我的三觀。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然而,這套房子,竟然現實中真實存在,就在上海!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再然後,如果你以為這種戶型夠奇葩,你就太naive了!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比如,這些比挖掘機更奇葩的戶型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像不像一把衝鋒槍?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像不像一艘船?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像不像鍋盔?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這個適合給家裡的娃做扇形面積計算題……我朋友則說像餡兒餅,還是咬了一口的那種。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這戶型,我想取名“豬年大吉”……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很標準的“手槍”,還有“釦環”。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我們知道造房子是寸土寸金,但能設計出這種深淵巨口的戶型,請收下我的膝蓋,兩隻。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這是,坐便器?插了勺子的冰淇淋?盆栽?NO,這是房子……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扯開去聊一點,之前我買好房子,把戶型給設計師朋友看,朋友給我的房子打100分。戶型方方正正之外,客線、主線、廚房線不交叉。

  我也不太懂,大體意思是,主人去廁所和廚房也方便,而且客人來了也不會從臥室門口路過,對主人的隱私保護很好。

  很多時候,不買房真的不知道其中學問那麼多。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第一集出現的跑道房,真的被女主賣了!

  賣掉的前置是:把整套房重新裝修。

  等等,中介搞裝修? 這錢算誰的? 怎麼算?

  編劇六六對此只笑嘆一聲: 業內把這種裝修叫“鳳變冰”,顏值上鳳姐變范冰冰,中介行業裡敢做的人絕對是很厲害的。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其實這部劇是買了日劇原版的版權,但編劇六六看了日劇後,覺得不能完全照著日劇模式來。

  “日劇就10集,女主也沒有情感線,而且是符合日本社會的情況。然後導演就說他買了版權,讓我寫一箇中國版的故事。我呢,通常不接改編戲,我是有感而發,別人的不會和我有交界點。”

  “導演說了一句話很打動我,《蝸居》播出10年了,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你就不想回顧一下嗎?我就很感動,說可以寫,但不會寫得像日劇那麼誇張,就寫中國本土人買房子的故事。所以呢,我就大概摸底調研4個月,覺得可以寫。”

  六六一說,我的回憶馬上把拉回到十年前。可能現在的00後根本不知道,十年前有一部叫《蝸居》的劇轟動了一陣子。

  那算是內地第一部直面買房問題的現實劇,因為劇情三觀等原因後來被電視臺掐了。那部劇捧紅了海清,還有張嘉譯、李念、文章。當然文章後來自己把路走沒了,此為後話。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蝸居》名言:貸款三十年,利息都滾出一套房子了。 如果跟《蝸居》相比,《安家》的確是溫和了許多。

  《蝸居》更多講述了買房者的辛酸,《安家》則從賣房中介的角度出發。

編劇六六說了個故事。

  原本,她想寫一個創業的人,或者小人物業務員。在蒐集素材的過程中,她認識了一個店長。那個店長特別逗地說:

  “老師,我想請你跟我的客戶吃個飯,他是您的粉絲。”

  她當時是不願意的,因為社交很少,不喜歡和陌生人吃飯。她也知道,那個店長是做別墅區生意的人,太精明瞭,想用她去討好客戶。

  但為了素材,還是答應了。去了才發現,那個想買房的人是一個老太太,並沒有買房資格。但是那個店長還是願意帶她去看很多房子。她只是很享受幫助客戶的感覺。

  “我就想到了精髓,什麼是我們這個快節奏生活中來不及思考的東西。”

  包括劇中那個“什麼房都能賣的女主”,編劇也是根據現實中一個原型寫的。

  “觀眾覺得我虛構誇張,我都懶得反駁。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就買一兩套房,你沒有遇到不代表現實中沒有。”

  “其實劇中展現的現實也很多。房似錦(女主)這樣敢做的人,其實是行業裡的翹楚。宮蓓蓓(海清飾演的角色)會買那套(跑道戶型)房原因很簡單,他們夫婦都是博士,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去管裝修之類的問題。”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說實話,最初想看這部劇,是衝著女主角孫儷去的。

  從2011年的《甄嬛傳》開始,孫儷就開啟了“霸氣娘娘”模式,扮演的角色從小白兔變成黑化的大女主。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2015年的《羋月傳》,一樣的模式,觀眾依然買單。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2016年《那年花開月正圓》,雖然女主沒有黑化,但依舊是從小人物變成家族核心的歷程。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這種“爽文模式”過去幾年成了孫儷的電視劇標配(《辣媽正傳》除外),但這次《安家》一開始就不走尋常路,女主房似錦一開始就是空降店長,整頓這家店的業務生態。

  這家店情況如何?

  幾個員工裡,年紀較大的是老油條,出去見客戶也不報備;唯一的女員工幾年都開不了一單,靠底薪活;還有員工總是做不出去業績,用女主的話說:

抓不到客戶的痛點。

  然後,為了把那套“跑道房”賣出去,女主直接撬了同事的單子,同事直言“吃相太差”。

  專業的中介覺得,這種現象不太可能,因為賣房絕不是一個業務員的事。

  但“撬單”這種現象,在現實職場裡不能不說司空見慣。只要你是在職場打拼的人,肯定什麼魑魅魍魎都見過了。

  吃相的確是難看,編劇倒不以為然:“我就很好奇,你們為何一定要角色討喜?她又不是人民幣,你們也不是為了討好其他人而活著吧?房似錦壓根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又不給她錢,她只對給她發錢的人笑,你們沒發現嗎?”

  一開始我也納悶,很會挑劇本的孫儷為何會接下這個“不討喜”的角色。

  多看幾集才發現,這角色又牽扯出了“原生家庭”的故事。女主的母親奇葩程度令人髮指。

  電視劇裡原生家庭女兒的典型代表有《歡樂頌》的樊勝美,《都挺好》的蘇明玉。

  但如果把《安家》的房似錦拿來對比,房似錦的慘,真的甩樊勝美100個蘇明玉。 在此就不劇透了。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編劇六六也說,跟孫儷是第一次合作,合作完明白,頭部演員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她很尊重專有技術人員,她看到劇本有疑問時,不是質疑或讓我改修,而是問我這個人物的行為方式是怎麼來的?我知道這個人物有原型,但她沒有接觸過,她甚至還問這個女主是什麼星座的。我覺得她的準備工作特別細膩!竟然要算角色的星座性格!”

  你也許覺得電視劇裡房似錦母親過分的程度誇張了,但事實上,現實中,比她更誇張的原生家庭的母親比比皆是。

  只不過我們大多數人活在幸福的氛圍裡,很幸運,體會不到原生家庭的苦惱。

  孫儷肯接這個角色,勢必就是瞄準了角色難度。其實編劇一開始不太放心,但看了幾集,憂慮煙消雲散。娘娘還是娘娘。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劇中其他角色,其實更貼近生化。比如朱閃閃。

  作為一個員工,她兩年沒開單,沒業績,拿底薪混日子,竟然還在公司裡,每天對著鏡子塗口紅,新店長來了,她覺得自己沒客戶理所當然,讓她發傳單她還一臉不情願。

  這種員工真實存在嗎?當然。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我前公司就遇到過這種業務能力負數的員工,倒不是說“存在即合理”,這種員工能留下去,要麼是做領導的小跟班,跟領導關係好(沒準還能提名優秀員工,其他人不服憋著);要麼就是劇中所說,“她只是一枚開心果”。

  朱閃閃說,唯一的追求就是有事做,累不著玩的著。

  這種“美好的夢想”似乎是很多上班族的追求,然而,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追求,估計那公司都要玩完。

  公司容忍她,某種程度也是對她個人職業生涯的不負責,除非她不愁錢不愁嫁。混吃等死,最後“老大徒傷悲”的肯定是她本人。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如果仔細看這部劇,劇中這家門店的五個員工,分別代表了幾種社會上典型的“社畜”。而且沒有一種是值得鼓勵的生存模式。

  如果沒有女主這種魔頭級別的領導去砥礪,他們的未來可能,哦不,可能他們沒有未來了。

  魔鬼式領導並不是壞事,尤其像房似錦這樣業務能力一打十的超級精英。如果一個團隊具備這樣一個“鯰魚效應”的領導,我相信這個團隊一定欣欣向榮。

  寫在文末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去年這個時候,《都挺好》在熱播,一樣是現象級的話題劇,一樣有買房和原生家庭的元素。

  不是編劇們沒東西可寫了,而是這些元素,始終是圍繞在普羅大眾身邊最“血淋淋”的事實。

  就像編劇六六所說的: “最好的表達就是真實!藝術的來源是生活,但我從來不覺得藝術高於生活,生活本身的故事比藝術精彩得多。”

  總裁劇讓我們有幻想,現實劇就把我們拉回殘酷的現實。殘酷歸殘酷,我們還是要面對。

  

從《蝸居》到《安家》,最難說清的中國房事,戳中多少人的心聲

  疫情持續到現在,很多行業被疫情殺得片甲不留,很多門店都快撐不住了。再難也要撐下去,就算沒有疫情,這個社會也是優勝劣汰的。

  買房也好,職場也好,電視劇只是生活的縮影,你的生活也許比電視劇更“刺激”。

  有時候現實的難度跟遊戲有的一拼,遊戲裡沒那麼多捷徑,想做王者,就練手法吧。用遊戲的話說:菜,是原罪。

  現實生活也是一樣,想要更好的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實打實去努力。千萬別學朱閃閃,如果你還自認為是一個職場人的話。

  正能量暖心文章隨筆集,有鼓勵、有鞭撻、有耳光,用最真實的真摯的方式為你剖析職場和社會的艱辛和冷暖。用30幾年的人生攀爬經歷指導迷茫中的你。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沒有人能夠替你的人生負責,不要指望上天的恩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