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綏化市為什麼叫綏化市?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我就是我不是火龍果


綏化,黑龍江省地級市,滿語安順吉祥之意,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東接林都伊春,南臨省會哈爾濱,西靠油城大慶,北依口岸黑河,西北連鶴城齊齊哈爾。綏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設市,幅員面積3.5萬平方公里,轄三市、六縣、一區,地貌特徵“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18年末,綏化市總人口524.7萬人。

綏化:書語史載,“綏”為安好、安撫之意,《詩·小雅·鴛鴦》:“福祿綏之。”《周頌·桓》有“綏萬邦”記載。多為祝頌安好用語。“化”則“變也”,造化、教化之意。綏化,有安撫教化、造化發展、吉祥安順的意思,可謂寓意之深。

綏化市轄北林1市轄區,肇東、安達、海倫3個縣級市及綏稜、青岡、慶安、蘭西、望奎、明水6縣,共166個農村鄉鎮(辦事處),1336個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駐北林區迎賓路2號。

這些都是我網上收集的,希望有所幫助


花兒影視廳


綏化市隸屬黑龍江省,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南部,東經124°53′—128°35′,北緯45°10′—48°05′51",北部與齊齊哈爾市、黑河市接壤;西部與大慶市毗鄰;南部與哈爾濱市相連;東部與伊春市交界,是黑龍江省重要的交通樞紐,有著中國“北方光伏產業城”的稱號。[1]綏化,滿語安順吉祥之意。1885年建制,1956年設地區專員公署,1999年12月撤地設市。 綏化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幅員3.5萬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527.6萬人(2017年)[2],轄3市6縣和北林區,共有166個鄉鎮(辦事處),1336個行政村,擁有松花江生態自然文化旅遊帶、西部草原溼地景觀帶、小興安嶺山區景觀帶、百里呼蘭河休閒旅遊景觀帶等。 綏化素有“ 塞北江南”的美譽,是中國寒地黑土特色農業物產之鄉、全省唯一的全國整市(地)整建制農業高產創建示範市和中國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北菜南運”核心區,是俄羅斯進入中國內地的必經城市之一。[3]2018年10月16日,綏化市被列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



金土666


黑龍江各地區、市縣名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這一地區非常重要的一個側面。有的地名是沿用了蒙語、滿語等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有的是先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有的又是通過大家的共識得來。

哈爾濱市:由女真語“阿勒錦”的譯轉,是“榮譽”的意思,滿語“哈魯濱” 的譯轉是“曬魚場”的意思。

齊齊哈爾市:達斡爾語“奇察哈里”的轉音,意為“邊疆”或“天然牧場”。

牡丹江市:因江得名。牡丹江系滿語“牡丹烏拉”轉譯而來,意為“彎曲的江”。

佳木斯市:“甲母克寺噶珊”,後漢譯“嘉木寺”“賈木司”,進而轉為佳木斯,為滿語“屍體”之意。相傳此地曾是古代的墓地。在其東郊敖其一帶曾發現過金元時代的古墓群。

大慶市:因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國十週年大慶前夕,故定名大慶油田。

伊春市:以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 含有一年伊始、春天來臨之意。

雞西:因地處雞冠噶珊(滿語,今雞冠山)之西而得名。因其位於雞冠山以西,遂名“雞西驛”(今雞冠區),故有雞西之稱。1957年,撤銷雞西縣,建立雞西市。

鶴崗市:取名於“鶴立崗”,因鶴崗煤礦公司建於此而得名。

雙鴨山市:以市區北部的一對形似“臥鴨子”的山峰得名。

七臺河市:來自朝鮮族語,朝鮮族居民稱呼這片土地為齊得和(音譯),是莘屋的意思。

綏化市:來源於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是滿語,意為“艾蒿”。

黑河市:黑龍江畔。1980年設市。因臨黑龍江而得名

加格達奇區:鄂倫春語,意為“有樟子松的地方”。



Ming先生lll


來源於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是滿語,意為“艾蒿(以前叫北林子,現的市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區) 

綏化市原名“北團林子”,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設置廳治時取名“綏化”。“綏化”一名的含義,一說“綏化”係指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二說“綏化”意為“吉祥、安順”,三說“綏化”是滿語,意為“艾蒿”。漢晉屬北夫餘,隋唐屬黑水靺鞨,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為呼蘭城守尉管轄。1885年5月17日(清光緒十一年四月初四),黑龍江將軍奏準,於呼蘭北境北團林子(今綏化市區)設置綏化廳。1905年1月29日(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奉批

照準,綏化廳升改為綏化府。1913年1月23日,黑龍江省都督府按各府、廳、州一律改縣的規定,令將綏化府改為綏化縣。縣署駐綏化城。


闊達先生


綏化,黑龍江省地級市,滿語安順吉祥之意,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東接林都伊春,南臨省會哈爾濱,西靠油城大慶,北依口岸黑河,西北連鶴城齊齊哈爾。綏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設市,幅員面積3.5萬平方公里,轄三市、六縣、一區,地貌特徵“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18年末,綏化市總人口524.7萬人。


長白山下的農民


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綏化廳,三十年升綏化府。1913年廢府改綏化縣,治北林子(今綏化市)。1914年屬綏蘭道。1929年直屬黑龍江省。1956年設綏化專區,治綏化縣,1982年撤縣改市(縣級),屬綏化地區。1999年綏化地區撤銷,改設地級綏化市,綏化,源於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是滿語,意為“艾蒿,滿語有安順吉祥綏化地處東北綏化生物物種繁多,自然資源豐富。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綏化在滿語中還是明珠意思,意思綏化就是塞北的一顆明珠意。


1a娜a1


綏化市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那時就有人類活動。按照史記傳記五夏禹中所寫: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如綏遠、綏中、北大荒等名稱。是否綏化的綏也有此意,供參考。

按照綏化地方誌所說起源於綏稜閣山,滿語,意為“艾蒿”。綏化滿語安順吉祥之意,以前周圍有三個圓形林子,以泥河為界,河南岸叫南團林子,河北岸叫腰團林子(中間的意思)最北叫北林糰子,現在的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區,保留了這一稱呼。1885年清朝光緒年間申請,1905年獲批設置理事通判廳即綏化直隸廳,廳治在北林糰子,取名“綏化”,沿用至今。“綏”為安好、安撫之意,“化”則有造化、教化之意。“綏化”即有安撫教化發展、吉祥安順的意思,寓意深刻,此地人傑地靈,農產豐富,素有“塞北江南”美譽。





東哥qhd


綏化市來源於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是滿語,意為“艾蒿(以前叫北林子,現的市政府所在地叫北林區) 綏化市原名“北團林子”,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設置廳治時取名“綏化”。

“綏化”一名的含義,一說“綏化”係指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二說“綏化”意為“吉祥、安順”。


生態那些事


“綏化”滿語安順吉祥之意,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東接林都伊春,南臨省會哈爾濱,西靠油城大慶,北依口岸黑河,西北連鶴城齊齊哈爾。綏化市1885年建制,1999年12月撤地設市,幅員面積3.5萬平方公里,轄三市、六縣、一區,地貌特徵“二山一水七分田”,截至2018年末,綏化市總人口524.7萬人。

綏化原名北團林子,清光緒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年11月20日)設理事通判廳即綏化直隸廳, 廳治在北團林子,是綏化建置開始。當時,北團林子南北一帶有3個圓形林子,以泥河為界,位於泥河南岸的稱南團林子,北岸的稱腰團林子,最北的稱北團林子,綏化建置時將北團林子改名為綏化。

綏化書語史載,“綏”為安好、安撫之意,《詩·小雅·鴛鴦》:“福祿綏之。”《周頌·桓》有“綏萬邦”記載。多為祝頌安好用語。“化”則“變也”,造化、教化之意。綏化有安撫教化、造化發展、吉祥安順的意思,可謂寓意之深。

綏化市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市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

綏化市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方大國也”。自虞舜至夏、商、周時,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係一直很密切。

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市的慶安、綏稜、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氵歲 貊地。

東漢至兩晉屬夫餘地,夫餘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後裔。

晉時全市大部分市縣屬夫餘的寇漫汗,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夫餘地仍臣服於當時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時期,綏化市屬勿吉地。勿吉先後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係。

隋唐時期屬?鞨地,唐代分別歸屬於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遼金時期,綏化市先後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綏化市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朝時期為努兒幹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

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 清王朝建立之初,視東三省為“龍興之地”,實行封禁政策,將東三省山林、土地當作皇室圍場,嚴禁開發耕種。

清咸豐十年(1860年)經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奏準,開始出放民荒。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綏化理事通判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廳升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東北設東北三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市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

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民國二年(1913年)由府改縣,綏化市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慶城為二等縣,綏稜、明水為三等縣。

偽滿時期,綏化市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市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綏稜、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黑龍江省和嫩江省管轄。1949年建國前夕,全市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1945年綏化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1982年12月由縣改縣級市,為綏化地區行署所在地。現為黑龍江省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