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梧桐山下,邊檢巾幗在行動

快訊:她們,是美麗的妻子,是慈愛的母親,是嬌羞的女兒,但當她們穿上象徵榮譽與責任的警服時,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移民管理警察。駐守於梧桐山下沙頭角口岸、中英街關口及長嶺過境耕作口的邊檢警花,此時此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爭中,以警服作戰袍,戰鬥在國門關口,奉獻在街道社區。她們以實際行動守護著“安”字站魂,踐行著“精誠厚德擔當篤行”的站訓思想,成為三·八國際婦女節這個美麗的節日裡最好的紀念。

梧桐山下,邊檢巾幗在行動

“我”在一線,挺身而出不後退。唐敏,從一名轉改士兵成長為邊檢女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嚴格落實國門一線防控措施,以專業負責的態度嚴密審慎查驗本站第一例涉高風險地區旅客。周文琳,“我是黨員我先上”在她的口中不是豪言壯語,是信念,是行動,她衝鋒在前執行接收審查涉疫區港方遣返人員,敏銳果敢高效完成任務。

梧桐山下,邊檢巾幗在行動

“我”在“戰場”上接受考驗,巾幗心向黨,青春更閃亮。張英,一位充滿正能量的90後,在中英街關口進出鎮查驗崗位上,她是一個勤奮學習、快樂工作的“螺絲釘”,在做好科學防護的同時,認真審慎開展查驗管理,面對一些不夠理解,不配合檢查的人員,她和風細雨式的耐心溝通,用真誠與愛心感動著他們;驗證臺下,她熱衷公益,積極加入鹽田區義工聯,參加站義工隊愛心扶助湛江地區殘障兒童工作,而疫情當下,她又積極主動報名社會志願服務工作,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測體溫,做宣傳。她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迅速成長為中英街關口執法服務尖兵,在“戰場”上更是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申請火線入黨,把踐行初心使命的誓言寫在青春的畫布上。

梧桐山下,邊檢巾幗在行動

“我”是社區一份子,是家庭的穩定器。高巖,一個愛笑的大姐姐,她心繫大局,工作之餘主動參加到社區疫情防護工作中,測體溫、做登記。小家大家齊守護,多名女警積極投入社區生活區防疫工作,寫下“請戰書”,在組織需要的時刻,人民需要的時刻,把女性特有的細緻、關愛投入到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展現了邊檢女警的職業素養和社會擔當。

梧桐山下,邊檢巾幗在行動

“我”是集體一分子,用“我”的努力匯成愛的江河。翁佳慧、向瑜作為後勤保障兵,小丫扛大旗,撐起了國門戰“疫”保障線上的“半邊天”:一人負責採購,一人是內勤,做好物資管理員,兩名女將可謂是“最佳拍檔”。在疫情爆發時,她們四處聯繫藥店、廠家,聽說哪裡有口罩和酒精,立即驅車前往,在防疫物資極其緊張的情況下,籌措到第一批物資儲備,包括口罩4000個,抗病毒口服液98瓶,手套9300副,消毒液洗手液一批;向瑜當好“大管家”,嚴格管控物資流向,根據實際每日按量發放並做詳細登記,確保每一件防疫物品都用在防護工作刀刃上。翁佳慧還兼任食堂管理民警,每天提前做好食材儲備,這實施分餐、錯鋒用餐做好準備。

梧桐山下,邊檢巾幗在行動

史曉娟是執勤三隊的一名女警,聲樂科班出身的她歌聲醉美心田,是大家心目中的“民歌百靈”,她不僅有一副好嗓音,更有一副熱心腸。疫情爆發以來,她一直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得知站裡防疫物資緊缺,她便想方設法尋求物資,國內的、國際的,認識的朋友、微信群裡不認識的愛心人士,這些對象她不知道打了多少個電話,最終在江蘇一位朋友支持下,採購到15套醫用防護服、500只醫用口罩,並自付郵費,第一時間捐贈到沙頭角邊檢站,用在國門一線疫情防控最急需的崗位上。為集體貢獻一份光和熱,她心中充滿幸福。

她們如此可愛,如此美麗,勇敢堅定的身姿就是沙頭角這片沃土上挺拔的木棉樹,溫暖無私的面龐就是早春裡火熱的木棉花——她們用最美的行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堅信迎接一個萬紫千紅的勝利的春天。(耿興徐特別報道 通訊員 周明 編輯 雲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