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师娘太美,儿子太秀,可以理解

作者/慧超


​(一)

人还是得有文化。

你就说“拍马屁”这事儿吧,没什么文化的老铁充其量吼一嗓子4G时代的赞美三连:

“卧槽!牛逼!666!”

文化人儿就不一样了,李白年轻时找工作,又不愿意先考个博士什么的,就直接给荆州长史韩朝宗写了封自荐信,马屁功夫十分了得: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小李子我才不稀罕什么加官进爵,我只是单纯地仰慕您这位荆州长史(我都赞你为国士了,马屁又拍的这般巧妙,你总得赏脸见我一下吧)。


韩朝宗被李白拍的十分舒服,然后拒绝了他。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古时候的文人士大夫,还是要脸的。

如今时代进步了,秉承唯物主义的朴素道理,学者们根本不再鸟什么生前身后名,只要于己有利,干就完事儿了。

于是,我们有机会一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冻土学家徐中民博士一篇炳炳烺烺的大作: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博士的水平就是不一样,谁能想到,这样一篇题目十分学术范儿的论文,其核心只有十个字:

导师好崇高,师娘你太美。

这样一篇论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的论文,如果和李白一样,写在自己的微博上云赞美一下,超超其实是没意见的,毕竟人家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

徐博士出于尊师重道的心态赞美一下德高望重的导师,于情于理,大抵上还是能归于中华传统美德范畴内的。

但人家文化人儿实在讲究,这篇长达35页的马屁论文,竟然发表在了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这是一本“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超超愚钝,咋着?中国科技界终于开始承认“拍马屁”也是一项“核心科技”了?


虽然事前经过了万全的准备,一整天我都没有吃饭,但必须承认,超超看完徐博士这篇“神论”之后,还是没绷住自己,吐了。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谈到“师娘之美”,徐博士没有肤浅地停留在对一个女人外貌的评判上,他表示,师娘和导师一样,都是王者段位的,师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首先,师娘懂英语;其次,师娘还会打字,而且速度很快;再者,师娘长期给师傅做饭;最后,师娘每天都和导师一起散步。

???

对不起,就这四点,超超自问都不会输于师娘,可我活了30多年了,怎么就没个博士专门为超超的“美丽”写篇论文,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呢?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请教了朋友华仔,他从钢管上滑下来一屁股坐在水床上,问了我两个问题:

你能陪导师睡觉吗?你的导师是核心期刊的主编吗?

是的,徐博士用35页论文赞美的崇高导师,正是《冰川冻土》这本核心期刊的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


就在全国马屁精都在认真研究学习徐博士这篇论文时,《冰川冻土》编辑部发了一篇撤稿声明。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而程国栋院士也表示引咎辞职,不再担任《冰川冻土》的主编。

(二)

不知道徐博士绞尽脑汁写这篇长达45页的“学术报告”时,自己的内心是何等状态?

是陶醉?是恶心?还是因陶醉而恶心?

一个博士不好好研究科研课题,整天琢磨怎么用毕生才华赞美师娘之美,这事你要是写下来把稿子投给《故事会》,编辑在拒稿之余,还会给你写一句:

“故事设定太过荒诞,地球之上绝无可能存在这样的博士。”

文化人撅起屁股做起“媚权”的舔狗来,姿态之不雅,真可以说是惊天动地了。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坦白讲,超超对师娘美不美,美到什么程度毫无兴趣,我只想单纯地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篇分明标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的学术论文,到底是怎么堂而皇之地登上一本国家级科学核心期刊的?

这当然是两个问题。

首先是这样一篇荒唐的论文,是否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如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确实资助了徐博士这样一篇论文的研究,那么请问:

这样的研究,研究资金是如何成功申请下来的?

徐博士的论文,是否偏离了原始研究项目书的范畴?

基金会是否对徐博士的“科研工作”有后续跟进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监管?

再者,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编审流程,究竟如何,是怎样的“严肃把关”,才能让这样一篇论文刊登?

有媒体评价说,这是一次荒唐的学术失范事件。

你们文化人说话就喜欢绕来绕去,人家博导把马屁都拍到全国人民的笑穴上了,咱还有什么不好直说的呢?

这根本不是什么学术失范,这就是堂而皇之的“学术腐败”。

(三)

今天,另一本核心期刊又被媒体曝光了奇葩文章。

《银行家》,一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人们发现,一位名叫王青石的作者,在这本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而栏目是“父子集”。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最夸张的是,王青石第一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时,年仅10岁,还在读小学5年级。

没办法,谁让人家的爸爸不仅是银行家,还是《银行家》的主编呢!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面对外界质疑,《银行家》主编,王青石的爸爸王松奇表示,在这样一本核心期刊上发表10岁孩子的作文,“没有问题”。

并且给出了十分到位的解释:

“我儿子王青石的才气远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诗歌是我们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当年写不出来,现在更写不出来。我连续三期甘冒风险刊登我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实际上就是要显露一种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处世姿态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办刊理念。”


我不关心师娘美不美,只想问这笔科研经费是怎么花的?

(王松奇主编)


大概是“神童”吧!

这些年,从985、211级的高校到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中国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

坦白讲,提到中国学术界的“论文造假”,人们已经是一副“你丫儿装什么外宾啊?”的表情了。

但大家心底里对“核心期刊”之上论文的质量,还是有所信任的。

不仅仅是因为核心期刊作为国家级的学术交流平台,有着严苛审慎的选稿编审流程,还在于作为学术界绝对的稀缺资源,在我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常常是硕士、博士毕业的核心指标,是很多研究机构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

你我其实能接受,自己憋在实验室里几年时间苦苦研究,也未见能有一篇论文荣登“核心期刊”。

我们只是无法接受,我辈绞尽脑汁,施展浑身解数想争取到的,宝贵的“核心期刊”版面,人家能发表35页的马屁文,人家从10岁开始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几十篇……

别问,问就是我刊审稿、选稿流程一向公平、公正、公开。

师娘太美,儿子太秀,咱们这些资质平庸的底层草根,能做的,也就是点点头,说上那么一句:

“理解,理解!”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