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東西》:最正大光明的賣國理由


《東西》:最正大光明的賣國理由


《東西》是老舍的短篇小說,揭露了那些在國家危難之際,在民族危難之際,打著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旗幟,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的慾望得到那些東西,而正大光明的賣國求榮的人的嘴臉。

在介紹這篇文章之前,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東西”。一種東西代替實物,就是我們平常用的、吃的、穿的等等一些生活用品,它可以有簡單和奢侈之分,簡單的就是我們生活的必須品,比如維持一天生命的水果、蔬菜、蛋、肉等,奢侈就是燕窩魚翅、魷魚海參等等;如穿的衣服簡單就是有衣避體乾淨整潔即可,奢侈就是綾羅綢緞,一件衣服穿一次,追求所謂的高端大氣上檔次,追求名牌等;再比如出行用的東西,有的人步行、自行車、公交車只要能到地方就可,有的人一定要有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車,一輛滿足不了需要幾輛。這些追求奢侈的人是真的需要,還是攀比太強,還是貪婪的慾望太重?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東西”代替人,比如說“你算什麼東西”或者“不是東西”等等,用東西代替了人。

言歸正傳,東西本無罪,有罪的是為了得到這些東西出賣靈魂,失去道德,沒有底線,不擇手段。為了滿足自己得到東西的慾望,賣國求榮,數典忘祖。

《東西》裡的鹿書香和郝鳳鳴就是這樣兩個不是“東西”的“東西”,這兩個東西為了得到更多的東西出賣國家,做日本人的走狗,為了更好的討好和巴結日本人居然挖墳盜墓。

鹿書香是郝鳳鳴的大舅子,兩人同時為日本人賣命,鹿書香是日本留學回來,自然比英國留學回來的郝鳳鳴收到日本人的器重。郝鳳鳴在鹿書香手下做事,從權利以及吃穿用度上就比不上鹿書香,比如鹿書香的太太穿的衣服、戴的首飾就此郝鳳鳴的太太的好看,再比如鹿書香家裡有汽車,郝鳳鳴就沒有,為了能有一輛汽車,郝鳳鳴都挖空了心思。

為此,郝鳳鳴憤憤不平,他是瞧不上鹿書香的,因為鹿書香只是一個東洋得雜牌留學生,沒有什麼本事,就因為會講幾句東洋話受到日本人的重用,而自己才是有真本事,有能力的正宗西洋留學生。

郝鳳鳴嫉妒也沒有用,現在是日本人當道,他心裡總想著風水輪流轉,說不定明年就輪到英國人了。他認為中國總是要亡的,既然要亡就亡在英國人手裡,到時自己又能高人一等,站在鹿書香的頭頂了。

在郝鳳鳴的心裡,從沒想過作為中國人自己站起來當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那種為了東西卑躬屈膝的奴性已經深刻到了骨子裡,讓他忘記了自己還是一箇中國人。

為了討好日本人,為了給自己攬財,郝鳳鳴為鹿書香出了一個缺德的主意—挖墳盜墓,二人一拍即合。

鹿書香給郝鳳鳴許願,如果挖墳盜墓的主意讓日本人滿意,自己能攬來財,就許給他科長,給他心心念念,夢寐以求的汽車。

郝鳳鳴喜歡這種國破家亡的亂世,喜歡被其他國家殖民的亂世,因為他覺得亂世出英雄,而他自己就是那個亂世裡的英雄,給侵略者卑躬屈膝,幫助侵略者奴役自己的同胞,出賣國家的利益,為自己求來亂世中的錦衣玉食。

像郝鳳鳴和鹿書香這樣的人,不僅不會覺得自己是亡國奴,反而會覺得自己是英雄,他會欺站在自己同胞的頭頂上,對侵略者前倨後恭,然後得意洋洋的說:“看!我就是英雄,有多少人被我踩踏在腳下!看!在這食不果腹的亂世裡,我過的多好!我多有本事啊!”

老舍用隱晦的語言諷刺了那個時代的漢奸,揭露了那些賣國賊醜陋的嘴臉。

任何時代總有一部分人不顧國家利益,沒有民族大義,甚至出賣國家人民的利益,發國難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