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儒家經典學說《論語》,還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或者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皆為古人創造的文化瑰寶,歷經千年不朽,至今讀起來讓人受益頗多。除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著作,婦孺皆知的千古名言和詩詞,老祖宗總結的民間俗語,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顧名思義,所謂俗語是普通百姓根據生活經驗、常識創造的,形式相對簡單形象,而且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方便流傳開來。比如常說的“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即使沒讀過書的人,也能明白此話比喻太貪心,辦事不夠踏實,不值得給人信任感。今天介紹的俗語為“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一、無仇不成父子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古代對孝道極為重視,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絕不可能對朋友誠信,也不會對朝廷和皇帝忠心耿耿。儒家提出的“三綱五常”的禮儀規範,一直被封建社會的人們所奉為真理,其中就有“父為子綱”,父為主,子為從。簡單來說,在家庭中,兒子要多父親服從,即使其有過錯,也不能直接頂撞。

既然如此,為何民間有“無仇不成父子”的說法呢?據瞭解,此話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封神榜》裡,哪吒被母親懷胎三年才出生,生下來法力神通,頑皮到無以復加,經常招惹是非,父親李靖把他視為妖精和孽子。闖下大禍後,哪吒削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哪吒得以重塑肉體,內心充滿對李靖的憎恨,父子二人成了大仇人。

眾所周知,佛教講究因果循環,前世種下的因,才會結成生來世的果。作為父子,正因為前世有很大的矛盾,甚至是不可原諒的仇恨,這一世成父子來了結,才算有始有終。此說法帶有很大迷信成分,隨便聽一聽就好,千萬不能當真,否則容易誤入歧途,那就得不償失了。

現實生活中,多數父親都比較嚴肅,嚴格要求子女的學習和人品。女孩子相對還好,男孩子就非常調皮,父親為了讓兒子好好學習,以後有所建樹,各方面太嚴厲。處於叛逆期的男生,都有逆反心理,越是對他嚴格,叛逆心理越強,不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甚至把父親當成仇人,內心對他抱怨和痛恨。

二、無怨不成夫妻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增廣賢文》有云:“一日夫妻,百世姻緣。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原本沒有任何關係的男女,因緣分走到一起,並結為夫妻,是一種莫大的緣分。俗話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擦肩而過,茫茫人海,擦肩而過已實屬不易,相識相知難上加難,成為夫妻更應該好好珍惜。

無人不希望家庭幸福和睦,丈夫和妻子舉案齊眉、伉儷情深,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但是,現實卻非常扎心,當愛情慢慢變為親情,以前的你儂我儂逐漸被柴米油鹽消磨,矛盾和爭吵日益增多,拌嘴的情況時有發生,哪怕因為一些小事,也有可能造成夫妻感情的淡薄,對彼此產生怨恨。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唐代女詩人李冶,寫過一首特別經典的詩:“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夫妻可以是世上最親密的愛人,也可以是世上關係最疏遠的仇人,就看如何相處。正所謂,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偶爾的爭吵不可怕,最怕冰冷的沉默,要學會包容對方的缺點,欣賞彼此的優點,即使有些埋怨和過錯,也不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