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青春期的孩子說要跳樓家長怎麼辦?

用戶9232661041670


現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極端事件屢屢發生,讓家長痛不欲生。我身邊就有這樣的真實例子:一個高二女孩,因為爸媽年級大了才有的她,家裡條件又優越,自小嬌生慣養就不必說了。這女孩做事不管後果的,穿著那麼漂亮的白紗裙,看見水池了想下去玩水,徑自就下去了,爸爸怎麼說也不行,非得玩夠了才上來,這是我親眼看到的,覺得太寵溺了。高二的時候,因為老師說了她幾句,她認為自己被冤枉了,不到五分鐘,從學校的五樓頂跳了下去。萬幸的是被樹枝擋了一下,搶救過來,但是落下終身殘疾,長期治療讓家庭條件也變得一般般,爸爸媽媽比同齡人蒼老了很多。當孩子要跳樓了,再說他(她)肯定是不行的。爸媽應該慢慢跟孩子講,沒關係的,什麼事都會過去的,爸爸媽媽永遠都相信你,永遠都理解你,永遠都愛你。跟孩子回憶小時候的溫馨畫面,讓孩子放鬆,告訴孩子未來有多美好。不要提“你死了我們怎麼辦”“你不能死”之類的話,人在高度緊張的時候,聽不見前面的“不能”“不要”,只聽見後面的“死了”“跳下去”,這對孩子成了鼓勵和催促,不斷重複對她的愛,提起他喜歡的人和事,提他的理想願望,總之就是讓孩子對世界保持留戀,有了不捨自然就不會跳樓了。


欣蔚姐姐




現在得孩子是寵愛泡大得。所有得苦都是寧可家長吃。所有的累寧可家長受。所有的錢寧可孩子花,家長自己節儉。呵護備至都不夠,幾乎要捧到手裡,含到嘴裡。一棵溫室長大的花,經不起一點點挫折。青春期遇到一點挫折就跳樓不是個案。應該引起家庭社會的高度重視。不能生活條件好了,卻養不大孩子了。

應該從幾個方面加以鍛鍊和引導孩子。第一,告訴孩子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對誰都一樣。因為家長習慣了把優越的條件給了孩子,把辛苦,勞累給了自己。把舒服輕鬆休息給了孩子,把心酸無奈奔波給了自己。生活的光鮮亮麗的一面給了孩子,苦累疼痛默默消化了。盲人摸象一樣,孩子就觸摸到了一部分,就以為那個樣子就是生活。其實還有深刻的甚至疼痛無情的一面,他們不知道,沒體驗。這一課得補上。

第二,孩子情緒失控,要跳樓是他的思維走到了瓶頸。家長打開思維,而不是一味的阻攔。家長列舉孩子可能遇到的不如意,知道他心情不好。穩住孩子。然後擺出家長更著急,更心疼。因為孩子是家長的全部,從沒有出生到出生,到長這麼大,都牽著父母的心啊。慢慢列舉一兩件曾經一起做過的事,一起體驗過的快樂和充實。孩子注意力被轉移了,就不再想輕生了。


第三,趁熱打鐵。孩子有事一定跟父母說,不管何時何地遇見什麼情況,父母永遠支持你。給個定心丸,就進一步拉近了飄忽不定的孩子的心。

暫時的得失,暫時的失敗,都不能改變孩子一直都是懂事的,體諒爸媽的心。捨不得讓父母心痛,就一起解決所有的事情。成了一個戰壕的,一切都好說了。至此,誰都不容易,大家是一體的印象徹底說進了孩子的心裡。一激動淚水情不自禁的流了,撫養孩子的艱辛和快樂一起湧上心頭。

一段情緒失控高潮過去,自然的拉住孩子的手。擁抱孩子,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整個過程就是那麼的愛你,你怎麼捨得我難過。學會懂事,學會體諒家長,也不能再執拗,還是家是最幸福溫暖的地方。


想你在雨季


孩子說這樣的話,家長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首先我們需要做好的是不要讓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這是一切方式方法的最低出發點。。。我們看所有的悲劇事件的前面幾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激發因素(99%),我們首先盡最大努力不要產生這樣的激發因素,注意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情緒穩定、好好生活,弄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可以不說話,一定不能說激化矛盾的語言。孩子說這樣的話,家長也不要被這句話嚇到,嚇到不知所錯,需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待。。。孩子說這樣的話,一般情況下會有2種目的,1:阻止父母對於孩子的不正確的管理方式,當孩子說這樣的話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覺醒,我們的管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變了,需要換一個方式方法了。2:孩子為了達到她們的不合理的目的,要挾父母,嚇唬父母,孩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直接答應孩子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目的不合情不合理,父母這個情況下,一定要注意不要激化矛盾,可以選擇迴避、不說話。相信這是最好的應對模式。。。。。。非常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親的態度:好好說話,情緒穩定,很重要很重要,話想不明白的時候可以不說話,一定不能亂說。。。如果問題嚴重,,,爸爸媽媽掌控不了,,,建議尋求專業幫助,,,突發情況下的危機干預一般情況下也是免費的。。。如果家庭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爸爸媽媽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指導,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也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式方法。。。相信會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出現。


羅桂田心理諮詢


先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來說主要是感情受挫、學習困惑或者是有心結解不開等。

既然孩子說了,比抑鬱不說的情況相對好些。家長應首先試著與孩子溝通,探出個究竟來。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真實故事,講給孩子聽,少說教,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性較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如果孩子有最信賴的人,最好是讓其最信賴的人來交溝通,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同時應密切關注孩子的言行或其他細微變化,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