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人喜歡明朝?

國學童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喜歡明朝是必然,這是漢民族文化回暖的標誌。

雖然這20年辮子戲氾濫,但仍然擋不住民間對於明朝的喜愛。

然而,為什麼今天很少有明朝的戲呢?

原因主要這麼幾點:

第一,辮子戲好拍。

滿清和今天距離不太遠,很多東西很接近。

大家看看話劇茶館就知道,晚晴和民國就北京來說,變化並不大,很多東西換湯不換藥,只是換了個名字。

所以,寫清朝的劇本和拍戲,都非常容易。編劇完全可以按照現代劇來寫,然後胡亂加上一些滿清的色彩即可,不會有什麼問題。

然而,明朝距離現在則有400年,很多東西都有很大區別。

比如明朝的軍制不同,地方存在軍警合一的衛所等等。

如果寫明朝的劇本,就必須懂得一些明朝的歷史,這對於普通編劇不太容易。

第二,民族問題。

之前有過很多穿越回明朝的小說,其中一些直接被禁掉了。

薩沙記得一部是說他穿越回到明末,目睹滿清韃子對漢人的屠殺、虐待,憤然抵抗。

這小說寫的很精彩,卻被人投訴為破壞民族團結,導致被封禁。

北京文化界,有不少以滿族後代甚至八旗貴族後代自居的人!

拍明朝、歌頌明朝以及反清復明,有些人會不樂意。

你千辛萬苦拍片,投資幾億,結果片子因所謂民族問題被禁播,就徹底完蛋了。

第三,明朝沒有什麼宮鬥。

現在大部分看古裝戲的,都是娛樂,尤其是女人很多。

女人看的主要是宮鬥戲,一群嬪妃互相鬥來鬥去。

然而,明朝則基本沒有這種情況。

明代除了皇后以外,嬪妃出生都很卑賤,文化程度低,沒有外戚勢力支持,基本鬥不起來。

皇上和皇后隨便一句話,嬪妃就得死。

那麼沒有宮鬥了,觀眾會少了一大半。

第四,明朝的戰爭題材也不好拍。

明朝的戰爭主要是對付蒙古人、女真人以及內部各種平叛,比如西北、西南地區。

說來說去,對象主要都是今天的少數民族。

還是所謂民族團結問題,不能隨便拍。

戰爭不拍,宮內不拍,還拍什麼?難道派紀錄片嗎?


真實的明朝歷史,因為明朝的電影電視劇較少,才沒有發展起來。

相反,辮子戲卻很多。


薩沙


相信大家對明朝的感覺是複雜的,但是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一直在那裡從未變過。接下來,我和大家說說我對明朝的認識。

我對明朝的首次印像,是兒時我由媽媽和外公帶著去集市上玩兒。當時見到有人在賣“戲服”,邊上有好幾個村裡的老人在挑挑揀揀。有一個老頭還拿著一個帽子,似乎是有些嫌做工不好。



我好奇的對媽媽說:“這裡怎麼這麼多人買唱戲的衣服,他們平時可是不唱戲的呀,買這些衣服做什麼呢?”媽媽說:“那是給死人穿的衣服,是壽衣,不是唱戲的衣服,你沒看買的都是老年人嗎?”

我心裡仍有疑惑,問外公:“可是,這明明就是和唱戲的衣服一模一樣啊?”

外公說:“明朝時我們漢族人都穿這樣的衣服,後來清朝滅了明朝就不許我們再穿了,硬穿是要殺頭的,只有在戲臺上和死了才能穿。”

我聽了,覺得好深奧,“明朝”是什麼?“清朝”又是什麼?當時實在是搞不懂,就不去多想了。

上初中時,才從歷史課本上知道明朝和清朝的關係。當時和同學們都感覺明朝太窩囊了,不爭氣。

堂堂的大明,那麼大的疆域,那麼多人口,竟然讓一個人口那麼少的滿清給打了進來。讓人家又是剃髮又是易服,今天在這裡屠殺,明天在那裡屠殺。

那麼多讀書人毫無尊嚴拖著頭上的長辮子,跪在地上給人家做奴才。不願做奴才的讀書人個個窮困潦倒,奮起反抗的軍人個個不得志。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才知道明朝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堪。恰恰相反,明朝與以往的朝代相比,是有很多建樹的,對外更是剛烈之極的。

明朝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把雲貴高原真正的化為直轄的領土,而不再是以前的羈縻地區。雖然改土歸流使得西南地區的武裝反判數次爆發,明朝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這是值得的。從此西南地區不再是化外之地,而是和中原地區一樣的華夏領土。


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挑釁,明朝採取零容忍政策。明朝在北方修築長城,對蒙古多次用兵。對東北地區也同樣,以滿清的前身女真族為例。

成化年間,建州女真在長白山一帶為非作歹。明朝聯合朝鮮出兵五路討伐,對建州女真犁廷掃穴,誅殺匪徒無數。只有極少數歷盡九死一生才逃出生天,努爾哈赤的先祖就是其中的倖存者之一。如果明軍再狠一些,打仗再嚴密一些,就沒有後來的努爾哈赤了。

萬曆年間,努爾哈赤的崛起依賴於明朝的腐敗。努爾哈赤以金錢和人參皮毛等物賄賂明朝官員,才使朝廷對他的勢力發展毫無察覺。

後來努爾哈赤羽翼豐滿,舉旗反判時。萬曆皇帝覺察到不妙,派出大軍征討時為時已晚,已經腐敗的明軍無法撲滅努爾哈赤了。此後明朝不顧財政危機,一直竭盡所能征討努爾哈赤,但是都沒有成功。

屋漏偏逢連夜雨,已經腐敗的明朝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饑民起義遍地開花。在內外危機的雙重作用下,內部又四分五裂,於是明朝這個巨人轟然倒地。

明末的悲劇能怪誰呢?只能怪我們自己出了問題。如果明朝不是處在腐敗沒落的週期,內部又不團結,區區的滿清是打不進來的。(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好比一個人來說,最吸引別人的,就是這個人身上的氣質。

我在小時候挺喜歡看電視劇,管他清,明,唐,漢,歷史劇都看,但是到了高中以後,比較喜歡歷史,也好在網上查資料,,看到了明朝的資料,還有,當時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慢慢的,就喜歡上了明朝,他的天子守國門,他的君王死社稷,他的皇帝被俘不談判不妥協,他的大臣不自稱奴才,他的臣子敢跟皇帝爭道理,他的時代中孕育出來的心學,他的一切一切。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我愛大明。


厲害不厲害丶


我承認,我喜歡明朝歷史是從看《明朝那些事》開始的。

 

以前對於明朝的歷史更多的認知就停留在朱元璋,錦衣衛,大太監上。看完書才知道,原來明朝的歷史如此的豐富多彩。

 

“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幾句描寫明朝我認為還是很貼切的,從朱重八革命開始到崇禎自縊在煤山,帝國經歷了276年,這段歷史有著很多黑暗的一面,但也有著無數先進的一面,這也正是歷史有趣的地方。

 

蒙元暴政下中華大地民不聊生,明朝的一大功績就是終於結束了暴元的統治,並且在經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堅強的抵抗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我一直認為明朝是很尚武的,漢人騎兵自古對戰遊牧民族的騎兵都是敗多勝少,明朝從開始到結束,一直保存著強大的戰鬥力,可以和征服世界的蒙古騎兵對砍,可以和世界第一的八旗騎兵死磕,中途還幹過倭寇,教訓過安南(今越南),自費去朝鮮趕走日本侵略者,滅國葡萄牙的艦隊……………..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________________明神宗朱翊鈞

 

而且在隆慶年間開放互市,結束了長達百年的明蒙戰爭,無數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在自己的土地生生不息,這是明朝的一大功績。



夜空中最浪的星


明朝有很多地方讓我們很佩服!我從四個方面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不足之處望海涵!



1.明朝的政策十分開明和完善。通常政治好壞有兩個標準:

政策得民心方能上下同欲

法紀很嚴明方能令行禁止。



出身低微的乞丐皇帝從小受盡民間苦難,建國之後採取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措施:

A經過紅巾軍起義和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戰爭,人口銳減百姓生活困難。朱元璋對農民收取很少的農業稅,設立裡甲制度規範了勞役徵稅,很好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B大規模的懲治貪官汙吏毫不手軟。由於農業稅很少國家財政緊張,官員工資低升官發財的夢很難實現。他們用各種手段貪汙受賄勾結商人進行海上走私。窮苦出身的朱元璋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疾,他設立了錦衣衛監察百官言行,前前後後處理了藍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百官對他又敬又恨做起官來小心翼翼,百姓拍手稱快!



C民間的法令很完善。百姓可以把不法的官員扭送進京交由京官審理。延用唐朝的冷漠罪,如果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旁觀者不管不顧就要抓起來問罪教育,看到火災不報官或不救火治罪。百姓之間很融洽,整一個和諧社會啊!



2.明朝的軍事實力強盛,完善的軍制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將軍,從明初到到明末軍事人才源源不斷。



朱元璋時期的藍玉、徐達、常遇春等

朱棣時期的姚廣孝、徐祖輝、張玉、朱能等

連最史書上描寫最差勁皇帝明武宗時期的王陽明、于謙,明朝中後期還有戚繼光、胡宗憲。

就連末代皇帝崇禎時期還有的袁崇煥、民族英雄鄭成功等等,從來沒出現三國時期諸葛亮當政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情況。

3.明朝的經濟也很發達。你想想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鄭和下西洋七次。



超強的艦船數量龐大的軍隊,人吃馬喂花費巨大。而當時國內安定,把元朝殘餘牢牢封鎖到山海關之外!真正的海上絲綢之路那時就開始了!!


4.明朝的文化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很多人說文字獄是明朝朱元璋發起的,您想想如果連上書進諫中帶“尚”都捕風捉影,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麻子臉朱元璋圖像了。大腳皇后的稱呼也不會流傳下來,因為嘲諷之人全被皇帝殺光了。

寬鬆的文化科技政策,使四大名著三部出自明朝,科技成果也不少。


南京還有神機營遺址,當時專門用來研發科技用於軍用和民用。戚繼光抗倭時期用的武器



還有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他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作品。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提出的“經世致用”這些偉大思想成為中華文化中經典被後世人銘記用於反省,為中華之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簡單生活快樂不斷


那是因為沒有被明朝折騰過,才會產生距離產生美,這種幻覺。明朝凡省、府、州、縣衙門的雜色差役以及雜項勞役的折價,都屬均徭。

明朝農民都要免費為官府勞動,按戶攤派,工作內容包括築城、修路、建築宮室、私第、寺廟、造船、伐木、修治水渠、河道、運送糧草等。

那怕沒有大工程,也有力差,就是男子必須去為官府從事,糧長、禁子、祗候、弓兵、廚役、解戶、庫子、腳伕、鋪兵等等工作。同時,不光要幹活,還制定民戶提供,歲貢、馬匹、車船、草料、盤纏、柴薪、廚料、歷紙、表箋、桑穰等。

除了三大徭役,所有工匠每3年,都要徵發去為官府工作3個月,實際上經常是半年到1年。萬曆以後又改為徵收白銀。同時,明朝百姓還要供養龐大的王室貴族,明朝宗室們一年消費,等於800萬石,而當時一年財政收入才2300萬石。"賦稅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到了,1602年,明朝皇室貴族消費,已經佔到了全國收入的52%。

明朝王室還有大量土地,比如福王一次就得到了4萬頃耕地,3000引鹽引,就像等於現在3000個賣鹽的專賣店,“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老百姓最離不了的東西,封建王朝靠控制鹽業專賣,成為最暴利的生意。

朱常洵還不滿足。他在洛陽,與民爭利,“官校藐法,橫於洛中”,中使四出,“駕貼捕民,格殺莊佃,所在騷然”。 據《明史》載:當時“河南連年大旱,蝗蟲成災,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肥(福)王,洛陽富於大內,援兵過洛陽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

最重要的是明朝有很多王,還不止這一個。景王、潞王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吉王在長沙,有地七八十萬畝,長沙、善化兩縣田地的40%也歸吉王所有。

多生一個孩子,國家就按等級多發放一份俸祿。所謂“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通過種種巧取豪奪,皇族們山積了天下最多的財富。富甲天下的福王,“珠玉貨賂山積”,金錢百萬。陝西的秦王,富甲天下,“擁貲數百萬”。大同的代王,居然擁有房屋1060所……明代皇族超出法律之外的為非作歹窮兇極惡為他們積累了更大的民怨。

比如,晉王府的河東王等人辱罵毆打地方官更是常事,所謂“挾奏有司,擅入府縣,凌辱毆置,習以為常”。河南禹州的徽王朱載倫,“有美女子過府,掠入與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與虎”。 山民王朱企禮在武岡州“前後奪民妻女無算”。武邑王在父喪期間“居喪無禮,置酒作樂,召妓者歌舞,極諸淫縱,內使諫者,輒非法拷掠,或觸其怒,以石鼓壓胸,囊沙覆口,死者數人”……。

而清朝是廢除了人頭稅,徭役制度的,清朝王室管控也優於明朝,根本沒有明朝這麼多驕奢淫逸的宗室貴族們。,李自成軍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朱姓子孫10000多人。而清朝所有王室都沒有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

喜愛明朝,就要接受明朝一年多半年給官府服徭役,不給工錢。要接受各地都有官府管不了,橫行鄉里,肆意強佔婦女,殺人無罪,強佔田產房屋的數十萬明朝王室…….明粉真去了,一個月就要罵心愛的大明瞭。


深度軍事


為什麼喜歡明朝?那請問,為什麼不能喜歡明朝呢?

因為滿清韃子數百年的惡意抹黑,明朝歷史已經面目全非了,但是他的輪廓線條還在。

首先,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它推翻了暴元,一定程度上報了宋朝滅亡、陸秀夫揹著小皇帝、帶著十萬軍民投江的仇。

而且暴元根本不把漢族老百姓當人,把人分成四等,最下等就是南人(原南宋人),受著各種不公正待遇。甚至元朝統治者裡時不時都有幾個二貨冒出來要殺光或者趕走所有漢人,把所有土地種草,用來放牧。這想法一旦實現,那就真是滅頂之災了。

其次,明朝的建立收回來數百年前兒皇帝石敬瑭送出去的燕雲十六州,要知道就是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丟失,才導致了兩宋年間軍民無險可守,只能靠血肉之軀抵禦外辱,最終也因此原因滅亡。

第三,明朝雖有種種不好,但官員們有骨氣,根本不懼直言犯上,而且以此為榮,明朝年間,官員們被皇帝打屁股,皮開肉綻,這些當官的就把肉收集好,曬乾了當成傳家寶,當做直言敢諫的證明,你說多恐怖。不像清朝,都是奴才,紀曉嵐看乾隆皇帝下江南驚擾百姓,進諫皇帝,就被罵的狗血淋頭,說他只是倡優一樣的角色,憑什麼進諫。

第四,說皇帝殘暴,濫殺無辜,關鍵殺的都是當官的啊,從來也沒濫殺過老百姓,相反,對老百姓都還很好,設置了敬老院啊、瘋人院啊這些慈善機構來照顧老弱婦孺。

第五,說皇帝不上朝,都二三十年不上,人家是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人家不理政啊,如果人家真的不理政,估計三十天就沒命了,還用的著三十年?其實相當於那些皇帝不去辦公室上班,把工作帶回家做,能說人家不上班嗎?

第六,說人家宦官當道,殘害忠良,關鍵再牛逼的太監,皇帝只要遞個紙條(殺劉瑾),就能分分鐘滅了,所以太監只是皇帝們用來抵禦文官集團的工具而已。

第七,說設置東廠、錦衣衛,限制言論自由,我看歷朝歷代都有,清朝文字獄更可怕,民國軍統中統也挺可怕,也沒見被這麼狂批過。

明朝真的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真的很有骨氣,末代崇禎帝遺言都是對我怎麼樣都行,別傷害老百姓,再聽聽慈禧老佛爺的話:舉全國之力,量各國之歡心,多麼噁心!

儘管明朝不完美,但是絕對值得很多人喜歡!


步驚雲海111


理由很多,下面一條條的說。

1、明粉中基本都是漢人,而明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的王朝,在與清朝外族政權的對比之後,當然受到鍾愛。

2、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而清朝把近代中國拖入歷史的深淵,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慈禧還厚顏無恥的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跪舔姿態,躍然紙上!正是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明朝的優點得到放大!

3、明朝時期,火炮的生產使用技術是世界一流,清末時期用的還是明朝的火器。明朝把西班牙和葡萄牙海軍打得一敗塗地,清朝被歐美日本海軍打得一敗塗地。

4、明朝在科技文化上也有很多建樹,宋應星的《天工物》,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吳敬撰《九章算法比類大全》,這都說明朝在科技領域的進步。醫學方面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思想方面有王陰陽的心學!

5、在外交方面明朝有鄭和下西洋讓中國在國際上大放異彩!清朝有李鴻章到處簽訂不平等條約。


用戶6086449231


還有很多人喜歡唐朝啊,全世界都有唐人街。也有很多人喜歡漢朝啊,確定了我們的民族主體。

其實喜歡明朝的真是很少。只不過聲音大,就像嬰兒一樣。明朝許多東西一直飽受爭議,優點跟缺點都特別突出。

優點是趕跑了蒙古人,恢復中華,揚眉吐氣。這是喜歡最多的原因之一了。剩下的不和親賠款什麼的表現出了很大的骨氣。

缺點就是剝削、高利貸,天災人禍多。官府與人民階級矛盾激化嚴重還不解決。變著法奴役百姓。在災情慘重的年代還加稅。直接就是把老百姓當狗一樣。而同期江西南京等朝廷高管出身地老百姓卻高人一等,宛如世外桃源。

所以為什麼南方還能抵抗個十幾年,北方直接撂挑子。這是喜歡明朝與不喜歡明朝的人的重要分歧點。


智慧的禮物


個人看法:現在很多人因為民族意識復甦而有越來越強烈的大漢族主義傾向,因為當下對少數民族有很多優惠政策讓很多漢族人感到不公平。平時生活中的不容易又讓很多人認為都是因為清朝閉關鎖國導致列強入侵中國落後。而明朝有幾次對外戰爭的勝利讓這些人認為大明遠勝於大清,要是明朝延續也許中國早就是發達國家了,他們就會有吃不完的飯,花不完的錢等等。而清朝就成了他們眼中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其實我發現很多明粉並不瞭解明朝,僅僅知道幾個事例,對於明朝為什麼滅亡也是隻看到的小冰河期和農民起義,讓清朝摘了桃子。人云亦云,完全不考慮明朝中後期因為政府的腐敗已經沒有了對國家的組織能力,假如把明末置換到清末的20世紀初,這樣的腐爛政府又能比清朝好到哪裡去?只不過是當時西方列強還沒有完全崛起,技術也達不到大規模入侵遠東,明朝是幸運了一把。以身殉國的崇禎也只是個例,後面的弘光永曆怎麼到處逃跑。說白了就是這些人因為生活中的不順找清朝當出氣口,又人云亦云。但請不要忘了中國不只是漢族人的國家,現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中國人!不能全以現代的眼光衡量古人,但也別全然把古人的想法當作今天的行事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