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們的鄉村有沒有修族譜,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自己姓氏的族譜?

光頭新農人


有的 許昌鄒氏




流星雨博聞


誠邀回答,我們北方也沒有修家譜。上次修家譜也就是2000年的事情。快20年前了,北方人現在宗祠都大部分荒蕪了,也沒有人去打理。

我們那裡的規矩,一個家族裡面的,必須是年紀大的人來主持修家譜的事情,也就是族長。以前多子多孫的50年代,60年代。一個家族都有一房,二房,三房的,兄弟姐妹比較多。所以修族譜就派一個代表,然後去宗族祠堂,把自己家的長子的姓名錄入家譜。

要準備一整隻豬,還有各類得祭品,焚香叩拜。由於年代久遠,我記得第一次去祖廟的時候,也是在很遠的地方。然後大該有一千人左右。按照輩份一次排開。坐席也有規矩。按照我的姓氏,朱來說,我們的姓氏輩份這樣排 :

文成保士尚,業俊佐朝光,傳道師先傑,存仁保後良,值基徵得重,永祚啟賢昌,定有宗風震,萬古繼貞長。

一代人需要取一個大號,也就是輩份號。我爺爺是佐字輩的,我爸是朝字輩的,我是光字輩的。按照以前的習慣,結婚了需要把自己的名字改過來,所以我應該叫朱光X,但是現在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了。

修族譜的時候,發現,原來隔壁的村子裡面,和我們是一個祖先,甚至是也不知道什麼地方的人,也和我們一個祖先。我們這一支朱氏,是從安徽省那邊遷徙過來的,堂號我給忘記了。在老家我們家的輩份比較高,懂規矩的小孩子都給我叫爺爺,或者叔叔。

這些年,祖廟大多廢棄,加上人們忙。每年清明祭祀祖先,掃墓。基本就沒有什麼族譜的概念了。反而廣東,福建,南方人比較重視了,


子非魚


我們村都姓馬,並無雜姓。我大侄子喊他小老表都是馬什麼,也是鬧出了一波笑話。對姓氏族譜的瞭解,還是源於我的叔叔馬培剛,他整理了我們村的村史,文筆厚重,邏輯清晰。我這裡借花獻佛,希望更多的馬氏宗親們共同探討一二。

《項城馬氏家族考——馬培剛》

馬氏家族,在項城乃是名門大族,初步估計目前已超過三萬人,排在張、王、李、趙、劉、田後面,名列第七。六百年來,人丁興旺,富甲一方,良才輩出。明清時期,項城考中進士者共計43人,其中馬氏獨佔兩席。正如輩分所云:可謂“德振書香,式祖培良”。

馬鳴鑾,清康熙十五年(1676),第3甲42名進士。

馬斯和,萬曆甲午庚戌進士(1599),河南,河北兩省第一名及第,任山西省汶水縣知縣,刑部掌印郎中、明禮部侍郎。

馬文銓,萬曆甲午乙榜進士第一名,任山西河津知縣。

馬秀芝,清光緒準進士,舉人大挑入圍,任廣西武宣知縣。

舉人不計其數,秀才更是遍地開花。僅博主本村馬樓就出舉人一名,馬三進,教諭。拔貢數名,馬庚寅、馬庚午、馬獻壽、馬獻詔、馬玉鳴、馬千里;監生:馬庚申,馬兆贏;廩生十人以上。如武廩生馬國仁、文廩生馬鏕......等等。

其中馬獻廷被封為例贈修職郎; 民國時期,丁集出了個抗日名將馬式彬師長,永豐鄉馬樓村也出了個馬氏三傑(親哥三,兩烈士),分別是魯西招兵處上校團長馬式彪、國名革命軍三十軍少校營長馬人俊,上尉連長馬人傑。後二人均犧牲於抗日戰場。


馬氏一族,原籍南京金陵府句容縣。始祖諱義方自元朝遷居項城,結廬建墓,碧霞西東,官會店右,有田可耕。已六百九十餘年。明宣德立為項城虹河南岸,今大吉寺之西墳墓猶有存焉。二世祖、容澤公、生男三丁、次公名璵、卓犖性生、政治有聲、詿誤遷滇省。老萱在堂、念子傷情、季子名璘、母命南行、一去不返、流寓昆明、馬璵於洪武十年,以賢良除授盧州府和州通判,洪武十七年為尅減事問發雲南大里衛中後所,天順八年調發騰衝衛守禦千戶所軍。

嘉靖二十八年十一月內,兵部尚書王勘合為獲功事將斌升授冠帶總旗食糧管軍中間,不致隱漏今蒙取供所供是實。祖珣公,獨居項城、世有簪纓,生齒漸盛、書香振起,後人繼起,振振繩繩、金華佐理之也。分袂雲南詩;一去雲南萬里迷,此行何日是歸期。巍山接漢人蹤少,淵水連天涯信息。稚子牽裳情難捨,老萱忍淚怕分離。願天賜我寧家早,拜獻雪羊答上帝。國有史、縣有志、山有脈、木有本、水有源、族亦有譜、人為萬物之靈豈,無追本思源之心耶,族之有譜,不惟用以聯親疏考世系俾,後世之子孫,知其族之淵源抑且使先祖之德範懿行。

吾馬氏歷經四次續譜,首次續譜於明朝宣德元年。

1426年創修者吾八世祖馬斯臧,字善夫、號南圜、增廣生員應封文林郎。生五子,長子文炳,字瞻南歲貢,任陝西省山陽縣儒學教前汝寧學訓導。次子文煥字望南歲貢。三子文煐字指南庠生、四子文煌字肖南、太學增壽官。五子文烇字振南、號羲符、萬曆甲午舉人,任山西省河津縣知縣,創修者馬斯和、字動之、號繼竹、萬曆甲午庚戌進士,任刑部掌印郎中、前山西省汶水縣知縣。明禮部侍郎,生平有許多著述、流傳於世《來虹樓詩集》和清淨一得語兩部項城縣誌《麗藻志》、《瑞蓮賦》康熙二十九年項城縣誌有載。

二次續譜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倡修者、萬松、書凝。

三次續譜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

倡修者、從寬、書成、蕙芝、心樂、馬秀芝譜名香蔚、字瑞宇、號春圃、同治癸酉拔貢,庚辰大挑一等花 翎任廣西省武宣縣知縣。

四次續譜於1988年。

倡修者、香宇、良知、萬起、培廉、培忠、祖芝、因吾馬氏人口倍多,宗支繁衍、門庭光大、居異遣散 、長達雲南、潢川、商城、山西、太康、登封等多個省市。為我 馬氏代代相承,發揚光大所以今修譜。字派從道光二十七年(今1847年)以十五世始,(15世)德振書香,式祖培良,克敦孝友,永慶家祥,修御崇善,保太安康,鴻光吉照,景運從尚。

因潢川商城屬吾族人,因官員功名甚多,字派從十五世始另條例。士步方正、人心恭城、克敦孝友、永繼家聲、修御崇善、保太安康、鴻光吉照、景運從尚。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同族同根、血濃於水、尋根謁祖、高潮迭起、姓氏文化、重視家譜、尚忘祖先、瞻之在上、下蕙子孫、矢志不忘、後世子孫、百業興旺、經濟振興、品德弘揚。為繼承先人意志 ,訪查先祖後世人。為家譜行走四方,傳流後世萬萬春。


各種資料表明,馬樓村的歷史不會超過325年,大概在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前後(公元1693年左右),也就是說馬樓始祖馬世忠(項城馬氏十二世),在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後遷入馬樓的;目前,我們村最長的輩份為“式”字輩,為5人,最冕的輩應該排到“慶”字輩了;確實現在很少有人關注和了解這些了,但是這些流傳有序的傳統,還是需要更多的人關注和完善的。

如果你是馬氏宗親歡迎溝通交流,尋根問祖,文化傳承!


歸鄉日記


本人是江蘇省鹽城地區人氏,本人姓王,三槐堂子孫,祖宗是周朝的文王姬昌之十五子,當時已立為接班的王子,一次與大臣談話,談到立國之道,安民之策,大臣聽後,唯耳之特,而非寡聞而易,後又談到谷,洛二河洪水氾濫,威脅王宮和百姓,王子出了好辦法,因勢利導,順其自然,當時委派靈王負責此任,懷恨在心,上奏姬昌,出饞言,革去王子王位,為黎民,後來後人為了紀念王子全部改姓為王姓,家廟在山西太i原西南處,由於時代的變遷,遷至山東琅琊地區生活,繁衍,壯大,隨著移民南下,至江西某地生活,繁衍,在元未明初朱元章與張士氣成一仗打敗了張士成。當時蘇卅府管轄江西蘇南一帶,又遷至蘇北范公堤以東燒鹽為生,鹽城地區當時為中轉站,後來取名鹽城,蘇北的王姓大多數都是從蘇州閶門遷證過來的,由於姓王人多,現全國達一億左右,是大姓之首,此信息較略,

本人花了20多年辛苦授集信息,有關王姓之料,才完成一部王姓分枝族譜,為了後人記得根何在,王姓的來源,三槐堂的來源。此信息一切從簡,不詳。


王則純


自己有幸五年前就開始籌劃續修家譜,直到今年基本完成。從最初想做這件事,到蒐集整理老譜,再到走訪登記新譜,到最後成譜,其難度之大、工作量之巨,實在超出自己當初的預計。但這項工作意義很大,先祖為人處事的家訓,對於今天所謂現代人來說,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摘錄兩段序言,共同交流:

    “續修家譜,紀念先祖於前,不忘養育之恩;學習先祖於後,繼承優良家風。無論身處何地、何時,靜心閱讀,應常思先祖的嘉言懿行:從養育之恩中,感受一份親情;從諄諄教導中,體會一種責任;從艱苦奮鬥中,接受一份傳承;從為人處事中,展現一種風格;從勤奮好學中,獲得一份力量;從樂善好施中,培養一種美德;從功成名就中,找到一份自信;從社會擔當中,追尋一種理想。”

    “拜讀四修家譜,方知各代先祖之嘉言懿行,有勤儉持家者,有矢志不渝者,有為政以德者,有助人為樂者,皆為我輩及新生代努力學習的榜樣。雖當今社會亦不乏道德模範,但唯有至親之言,其循循善誘,其諄諄教導,最為刻骨銘心。

    古時,唯有追求功名,以榮耀祖先。而今中華盛世,多元發展,我輩李氏後人當以“工農學商兵行行出狀元,仁義禮智信處處顯美德”為志,艱苦奮鬥,與人為善,團結互助,永繼書香。如此,亦遂眾先祖之心願。”



石子與大缸


族譜,有的



不賣茶的茶客


莫氏族譜



金易7982


上世紀九十年代修了一下,去年修了一下,純粹就是為了賺錢。古時有六十年一修譜的慣例,也符合實際需要,再長就生歿葬就易混亂了。現在各姓都修通天譜,希冀於一統世系,但基本上無成。想想也對,姓姓追溯炎黃,本身就不科學,也不符合事實。結果勞民傷財者眾,還將家族歷史的本來面目改得全非,得不嘗失。表面上皆大歡喜,實則自欺其人,雖然有些人的世系存真,但大部分人的都是攀附名門,錯追亂系,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唐以前譜屬官編續,不允許私造,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高門大族很重視自己血脈傳統,並以為傲,政治上也形成門閥制度來加以保證。有時皇帝對之也無可奈何,皇親國戚都不給面子。士族起源於三晉貴族,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世為豪族,皇帝也要得到他們的支持才能坐穩江山。現在各姓用的的都是那些士族的世系,有些還隨歷史的動亂殘缺不全,想想就好笑,現在人真的是在造譜。本人老譜為民國八年九修譜,至少自唐至今先人生歿葬記載清楚,保存有留侯良公勒命聖旨這很難得,北宋端陽殿大學士狀元涇野呂蒙正撰原序,說明宋時已放開譜系的修撰。能確切追唐的已屬鳳毛麟角了,更何況追至炎黃。追至張良的都出錯厄,到春秋侯公更讓人更不踏實,雖傳說族源可取信,世系不一定就確切,一毫勿或是原則,但近現代胡編亂造者眾,深研細究少,到頭來自欺其人而己。茲述修譜之弊病,為的是孝子賢孫能正確看待自己和家族的歷史,不人云亦云,自欺其人。秉持一個正確的史觀,就顯得很重要了。


老張3151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丹陽左氏家族族譜。



yoyo_juo


修族譜,得有錢💰!!!

修族譜,得有名兒!!!

~文革時期毀壞的,豈能那麼簡單就能修好(✪▽✪)???!!!

山東高密~李氏路過,奉公守法~心正意誠~支系,目前只記得這兩句~

目前,還是未婚的86憨男獅子♌️,婚是成人之分界線,有些事,婚了以後在辦吧。。

作為普通人,婚了要去山西宗族之地走走,合宜的話,上柱香~拜一拜。。。

無名之輩,某些祭祖大典還是不去的好(✪▽✪),不過,可以著人少之時去發源地,旅行式的去走一走是可行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本人個人,等~遇上了相伴餘生的她,打算合媳婦兒一起去山西~走一走,拜一拜~行認祖歸宗之簡禮🙏🙏~晉祠,自己去過一次了,有了媳婦兒,還要去幾次;山西四大院,李家大院~得去走走。。。其他三大院也要逛逛;大槐樹,合宜而拜🙏🙏,不合宜就只看看,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