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科大博士自殺,讓人心痛,你怎麼看?

彩票神算王


這是一個很沉痛的話題。中科大博士自殺事件,無論是本人、對學校、對家庭,都是一個巨大的悲劇,也是一種巨大的損失。拋開這些不談,近年來博士生自殺事件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和吸引眼球的新聞,作為一個理工科博士,每天沉浸於實驗室,對在校學習期間的種種壓力也深有體會,談一下個人經歷、觀點和建議吧,希望以後悲劇可以少一點,培養方式可以更人性化一點。博士階段,是各種壓力的疊加期,也是心理由幼稚到成熟的磨礪期,更是全面放養期。這裡有三個要素:壓力、心理和放養。

先說下個人讀博的生活狀態:單調、單調、單調,如果非要再加一個形容詞,那還是單調。

筆者是理工科博士。在校讀書期間,三點一線(實驗室、寢室、食堂)的生活可以說是最普通不過的了。

先說學習狀態:

一般早上七點半起床,八點到實驗室,看論文、做實驗、寫程序;

到中午十二點,鬧鈴響了,去食堂吃飯,然後午休30分鐘;

醒來繼續看論文、做實驗、寫程序;

到下午6點左右,鬧鈴響了,去食堂吃飯;

走回來權當休息了,回到實驗室,然後繼續看論文、做實驗、寫程序。

上面的話,本來是一段的,還是分成一句一句的,反正每天的生活就是如此複製粘貼,單調的一眼可以從年頭望到年末。那時候,也沒有心思想這些。現在看看,幸好沒有心思想這些。

至於身體鍛鍊,一般一週兩次,時間不定,大多是下午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鍛鍊1-2個小時。


至於出差做實驗,那是常有的事情,不過跟網絡小說裡不一樣。出去做實驗,基本全部時間撲在實驗上,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跟公司裡的美女大媽們侃大山。

生活狀態說完了,我們來看看博士生活面臨的三要素:壓力、心理和放養。

壓力分析:經濟壓力、論文壓力和社會壓力。

先說經濟壓力。聽說現在讀博生活補助高多了,有3000多元,這在僅僅幾年前還是不敢想象的。那時候我們每個月有600-1000元不等。筆者在985高校,一個尚可的理工專業,老闆也有項目,但是每個月也就這麼點錢。從食堂飯菜裡摳一摳,不至於飢寒。父母的錢,是無顏再花了,畢竟這麼大了;大學高中同學結婚,是無顏再去了,畢竟去了不能只吃不給紅包啊。

再說論文壓力。理工科說起來是一個詞語,但是理科、工科又是區分的清清楚楚,理科重在理論研究,工科重在原理變現。但是到了畢業論文,就成了一個條件了?都要求發SCI,這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沒辦法,日日想、夜夜思,天天爬在英文論文裡找點子,這種銷魂蝕骨之癢簡直難以形容。

再說社會壓力。讀博的時候,原來很多同學都工作甚至結婚了。而很多博士生,都是單身漢。逢年過節,單身問題就不必說了,這也就幾天的事情,傻呵呵就應付過去了。關鍵在於一個小小實驗室,都是一個社會圈。博士生出科研成果是必須的,這種壓力是正常的,但有的導師整天看不到人,有的導師整天沉溺項目,當然也有比較好的導師,非常熱心的指導學生。這個不細說,網上太多案例。

心理分析:朋友圈的瓦解、思想偏激,缺乏引導

博士階段在學習生活上與碩士階段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孤獨,是滲入骨子裡、無人傾訴的孤獨。

碩士一個班20多人,研一上半年基礎學習,還是在一個教室裡,偶爾交流下,還有很多集體活動,比如籃球賽、足球賽、春秋和秋遊等,有幾個可以聊得來的朋友。

偶爾喝點小酒、擼點烤串,煩心事一起侃一下,也就過去了。

到了博士階段,這種交流圈徹底瓦解了。一個課題組裡,幾年內博士是鐵打的營盤,碩士是流水的兵,只能自己寬慰自己,不可能指望小師弟小師妹們來引導你。

在學校裡的讀書人,思想大凡比較青澀,甚至偏激,這是高校學生的通病。到了社會上,跌打幾年、碰碰鼻子、絆絆腳,一看身邊老的少的都這樣走過來,也就順其自然被同化了。而博士階段,彷彿是強化了這種偏執,任由它瘋狂滋長,慢慢就開始有點難以入世了。

高校裡其實有心理輔導,也是免費的。但遺憾的是,並沒有向學生們大面積的宣傳推廣,也沒有強行的心理介入,而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出現心理危機苗頭的學生,無法得到正確的化解引導,最終不成熟的走上偏執的不歸路。這是一種悲哀,不僅僅是博士生的,而是各方面的。

印象最深的,博士生公寓旁邊的小山和湖邊,每天晚上都有大聲狼叫、猩猩叫的。開始不習慣,讀博讀了兩年,就深深理解了,偶爾也去對天對地吼一吼。

放養分析:脫離父母、遊離朋友、脫節社會

上面的一些點,是個人的一點體會,很多回答裡也都涉及到這些點了。但幾乎很少回答提到這樣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大量的博士生們是在超級放養狀態下生活學習的。

很多人可能都說,都博士了,這麼大了,一點自律都沒有讀什麼。但是,請別忘記,博士相對於社會人而言,其實是脆弱的。他們沒有離開過學校,沒有經歷過社會洗禮,雖然有自我學習管控,但是缺乏群體感,也就是社會同化。而,人是社會化的動物。

讀博的人,大多不再像小時候,什麼事情都跟父母交流。往往都是報喜不報憂,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報,已經脫離父母的引導和管控;學習和經濟壓力,也很難讓博士生們不斷與原來的朋友圈交流,與社會也是脫節的。

這種情況下是什麼呢?相當於把一頭小狼投入到大森林裡。

總結

博士階段,是各種壓力的疊加期,也是心理由幼稚到成熟的磨礪期,更是全面放養期。

對於化解這種悲劇,最重要的,也是當務之急,一是要博士生們迴歸集體生活,結束放養狀態;二是各院系應當在博士生導師之外,設立博士生班主任,這個班主任不用多,一名就足夠了,就負責關注博士們的心理成長,這個真的很重要。博士生少的院系,可以共用班主任;三是強化高校碩博士的心理干預機制,不得不說,這一點我們做的太少了;四是建立合理的博士生投訴通道和機制,原因是什麼,高校自己去做個調查問卷就好了。

寫的太晚了,錯別字還請包涵。最後奉勸各位在讀博士的弟弟妹妹們,生命只有一次,他不僅屬於你自己,還屬於你的父母、親人、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