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她是民國時期第一個敢於登報聲明打離婚官司的奇女子,她是京劇界名滿天下的女老生,她是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結髮之妻,當名分地位受到威脅,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也是上海傳奇人物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杜月笙臨終家財散盡,她流落異鄉孤苦伶仃。她就是民國著名京劇女老生孟小冬,人稱“冬皇”。

文|科夫

梨園世家


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九日,上海,寒風凜冽,雪花漫舞。一個叫孟小冬的女孩呱呱墜地。


這是一個梨園世家的孩子。一家幾乎全是登臺唱戲的,三代曾出了九位京劇名角。這樣的家庭長大,孟小冬的眼裡耳邊全是“戲”。


每日清晨,父親孟鴻群領她去古城牆,那是練功者的聚集地。

四歲的孟小冬看著小男孩兒們,“只是比我稍大些,個個雙手撐地,雙腳甩在城牆跺上,紋絲不動。”

父親告訴她,“他們在“拿大頂,你想學嗎?”

孟小冬回:“想。”

自此,孟小冬天不亮,就起床練功,幼年便學了不少真本事。


於是,從七歲開始,父親就送她去拜師學藝。拜師學藝,枯燥無味,她天賦極高,又肯努力練習,加之有些底子,所以,八歲那年,初登氍毹(qu shu,二聲一聲),客串《烏盆記》,扮劉世昌,一炮打響。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一九一九年三月八日,十一歲的孟小冬無錫首次登臺演出,唱《逍遙津》,獲得滿堂彩。舞臺上的她,雌雄難辨,嗓音寬亮,任誰也猜不出,剛才的老生竟是女子。看過她照片的人都知道,她長得很英氣,這樣的長相,就連現在,也寥寥無幾,更何況是當時了。後來人們用“頗受觀客之歡迎,每晚賣座極盛,後置者幾無插足地”這樣的詞語形容當時場場爆滿,人聲鼎沸,掌聲雷鳴,座無虛席的場景。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孟小冬舞臺扮相)


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五年,這六年間,孟小冬從上海到天津,一步一步走到北京,天子腳下,終於因《四郎探母》一炮而紅,名震北京城,出了三張唱片,名利雙收,定居北京,還把父母和家人都接到了北京,住在當時的東四三條。


這一年,孟小冬,十八歲。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這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是北京一公司總裁馮恕的母親八十大壽,打算舉辦一場盛大的堂會。本來是請梅蘭芳和餘叔巖(孟小冬跟隨他學習五年)合演《四郎探母》,怎料,餘叔巖換上便血癥,無法出演。於是,他們便找了孟小冬來頂替餘叔巖。不頂替還好,一頂替,這段蕩氣迴腸的愛情,就這樣出來了。


第二天一早,孟小冬跟著師傅仇月祥來到馮宅,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大師——梅蘭芳。為了確保八月二十三日當天順利演出,梅蘭芳和孟小冬上臺排演《四郎探母》。後來,果然大獲成功。


此後,梅蘭芳經常找孟小冬合演《四郎探母》,一來二去,演著演著,郎有情,妾有意了。


一九二六年下半年,在北京財政總長王克敏的生日堂會上,張漢舉提議他們合演《游龍戲鳳》:


一個是須生之皇,一個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場,珠聯璧合。


其他人也隨之起鬨,也想看看除了《四郎探母》之外的戲。


梅蘭芳和孟小冬並不扭捏,在沒有排演過的情況下,登臺獻藝。臺上龍鳳顛倒,臺下有人卻看出了門道。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一個男扮女裝,一個女扮男裝,孟小冬演的風流皇帝英俊瀟灑,梅蘭芳演的鳳姐聰明伶俐。


觀眾忍不住叫好:“好一對神仙眷侶!”


一場戲下來,看戲的人早已散場,唱戲的人卻深陷其中。


從此,兩個人的愛情便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此時的梅蘭芳早已有兩房妻室,大房王明華重病纏身,不理世事;二房福芝芳則是個工於心計的厲害女人,堅決反對這門親事。


那時候的孟小冬不過只有18歲,正是為愛痴狂的年紀。


自以為有情飲水飽的她如飛蛾撲火,撲向了梅蘭芳的懷抱。


孟小冬為了表示愛的決心,她在《北洋晚報》上登了一篇文章:


“小冬決定嫁,新郎不是闊佬,也不是督軍省長之類,而是梅蘭芳。”


可是,當梅蘭芳看到這則消息後,大怒。他找到孟小冬,叱責她為什麼不打個招呼,就隨便登報紙公開消息。


發過火之後,梅蘭芳急忙又在《北洋晚報》上刊出一則《梅伶近訊》,文章的意思是:孟小冬只是租了梅蘭芳在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居住,兩人純粹就是房東和房客的關係。


孟小冬看到這則消息後,當然是寒心和生氣的。一個當紅女星,做你的小妾,你還不敢承認。


梅蘭芳卻安慰孟小冬說:“這樣做,實在是為了兩個人的事業好,隨便公開婚訊,一定會少掉很多粉絲。”那時候孟小冬畢竟不到20歲,單純美好的年齡,梅蘭芳隨便哄幾句,也就破涕為笑了。


1927年農曆正月二十四, 20歲的孟小冬嫁給梅蘭芳,婚禮簡單而低調。孟小冬成了梅蘭芳的第三任妻室。


婚後,梅蘭芳不希望孟小冬繼續拋頭露面地唱戲。


於是,孟小冬從此隱退。


1926年一位孟小冬的戲迷因孟小冬婚後不再演戲而對梅蘭芳懷恨在心,結果誤殺了梅蘭芳的好友張漢舉。梅蘭芳出於安全考量,帶了福芝芳去天津演出。孟小冬隨即換上戲袍,趕到天津,風風火火連唱十場對臺戲。


之後梅蘭芳伯母去世,福芝芳以腹中胎兒要挾,不準來弔唁的孟小冬進家門,梅蘭芳對此不予理會。徹底寒心的孟小冬與梅蘭芳分手,此生再也沒有相見。


瀟灑離開,從此梅郎是路人。


真君子杜月笙


離開梅蘭芳後,孟小冬又回到了戲臺。她專心事業,不問感情。


直到6年之後,她在上海市黃金大戲院舉行的開幕典禮中,遇到了上海灘大亨杜月笙。


孟小冬晚年說:“這輩子最幸運的事,就是上天讓她遇到了杜月笙。


孟小冬生病,杜月笙可以派一艘小火輪,把北京名醫孔伯華接到上海為她看病;孔伯華治好孟小冬之後,杜月笙大手一揮給了十萬元的“診金”。


孟小冬喜歡唱戲,杜月笙全力支持她的戲劇事業,出面牽線搭橋讓她拜京劇泰斗餘叔巖為師。


杜月笙60歲大壽那天,舉辦了一次“南北名伶”賑災義演,梅蘭芳、孟小冬都被邀請。這場在上海大戲院的義演,盛況空前。


許多人都以為,是不是梅蘭芳和孟小冬要複合了,然而,十天大戲唱完,孟小冬卻對著戲臺說了一句話:“曾經,我對一個人說過,我以後要麼不唱戲,再唱一定要比他唱得好!我覺得我現在做到了。”臺下唏噓一片,都知道孟小冬這句話,就是說梅蘭芳的。


說完這句話後,孟小冬將自己的戲服,送給了觀眾,表示此後不再登臺。


退到後臺,孟小冬對杜月笙說:“其實,我還有一句話剛才沒說——我以前對一個人說過,我要麼不嫁人,再嫁也一定比你好。我現在也做到了!”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孟小冬和杜月笙)


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遷往香港,讓孟小冬和自己一起走。


孟小冬悠悠問一句:“我跟著去,是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


就是因為這句話,杜月笙決定給孟小冬一個名分。他和梅蘭芳不同,他在意她的一切感受,始終覺得孟小冬給他的太多,他給孟小冬的卻太少太少了。


1950年,43歲的孟小冬嫁給了63歲的杜月笙。杜月笙傾盡自己的財力,給她辦了一場最最隆重的婚禮。他請了香港最好的廚師,還讓兒子、女兒、媳婦、女婿,全部給孟小冬磕頭,喊她為“媽咪”。


杜月笙曾經對人說:“我活了六十多年,對於男女之間的事情,向來只知道一個歡喜,根本不懂什麼叫愛。直到我遇到小冬後,我才懂得愛和喜歡之間,距離大著呢。”


後來,孟小冬許多次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記者都會問到那一段和梅蘭芳一起的時光,孟小冬總是淡淡一笑說:“如果不經歷梅蘭芳,我也不會懂得杜月笙的好。”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孟小冬在香港與杜月笙結婚當日於席間所拍照片

孟太夫人

一九五一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僅留下十萬美金遺產,孟小冬分得一萬。

一九五七年,孟小冬因親友均在臺灣,遷到臺北定居,深居簡出,偶爾教授學生。

一九七七年五月,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去世,享年七十歲。


她是一代名伶,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紅遍九洲改嫁杜月笙,晚景淒涼

從左至右分別為孟小冬、張大千、張大千夫人徐雯波

孟小冬逝世後,在張大千為孟小冬題字的墓碑上,既非杜夫人,亦非梅夫人,而是孟太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