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電視劇裡古代獄卒對即將行刑的死囚說”您大喜啦”之類的話?有什麼來歷嗎?

騎小黃車的李老闆


這個問題,老梁可以簡單來談一談,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

在中國古代,每個死刑犯其實都是非常痛苦的,那時候牢房不像現在有陽光有條件,甚至還可以出來看看電視啥的。

那裡面陰暗潮溼,並且毫無自由可言,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是殘羹剩飯,甚至還得捱餓,時不時還得去受刑捱打,條件非常不好。

所以那時候裡面的犯人實際生活是生不如死的,特別是死刑的犯人,明知必死卻生不如死。所以行刑前,獄卒一般都會說上一句:“您大喜啦”“給您道喜”“恭喜恭喜”之類的話。

一般都意味著你終於可以解放了,並且臨行前還可以吃頓好的(古代信奉死者為大),而且由於那時候佛家思想深入人心,覺得有轉世輪迴之說,所謂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所以他們一般是不怕死的,這一解放還是挺好的(對他們來說)。

還有一點就是佛教有一思想觀點是:前世受苦,後世享福。所以死刑犯想到自己已經受到這麼多苦了,那麼下一世必定會享福的,所以他們也會很開心。(那個時候百姓思想還是很好控制的)

好啦,大致就這些吧,說的有點亂,希望對你有幫助。話說,大家覺得為啥會說句“恭喜了”呢?


老梁說歷史


封建社會處決犯人都會在文書下來後,提前知會獄卒。然後當天晚上,獄卒給犯人吃最後一頓飯,順便會對犯人說上一句:“爺,您大喜,官司今天定了”。然後犯人就會明白第二天等待自己的命運是什麼,吃下最後一頓飯,這頓飯名為“辭陽飯”,一般為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

對即將臨刑的犯人進行寬慰,其實在古今中外都有。在西方社會,在對犯人處以絞刑等死刑的時候,就會有牧師進行陪同告解,祈求上帝能夠赦免其罪行;在中國封建社會,在對犯人處以死刑都已許多講究,時間會選擇在正午時分,對犯人進行恭喜,也是一種討吉利的說法。

之所以對犯人進行恭喜,其由頭有兩點:①古人認為訴訟纏身是一件不吉的事情,尤其被打入監獄的人來說,意味著出頭無日,死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解脫;對犯人進行恭喜,除了口頭上討個彩之外,意思從現在開始,告別了纏身的官司。②死亡在不同人的眼中看法不同,貪生之人眼中死亡固然可怕,可是日復一日等待死亡更可怕,終於有人告訴你,不用等待了,死亡日期已經定下來了;等待有結果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安定郡小書生


古代獄卒對即將行刑的死刑犯說“您大喜啦”之類的話是有原因的,如果直接說“一會就把你砍頭了”之類的話會刺激到犯人。弄不好會直接把犯人嚇死。或者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犯人心想:“反正我是要死的人了,就會產生過激的思想,比如打砸東西,自殘等。”

從犯人的角度來看,“您大喜啦”之類的話也符合犯人的心理,在古代,被關進監獄的犯人簡直生不如死。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獄卒吃的就是犯人。不打你、不罵你、不折騰你,你能出錢嗎?

假如犯了死罪,肯定會被毒打,家裡又“上供”了許多銀子,最後案子得不到轉機落得人財兩空,這時候犯人是“早死早託生,輩輩活年輕的”的心理。此時獄卒說恭喜你,“您大喜啦”豈不是正符合他的心境嗎?



從傳統理念來分析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人剛出生時為什麼哇哇大哭嗎?

傳統理論認為人生是苦難還賬的過程,不是你享福的過程。比如你養兒子要付出吧?你養老婆要付出吧?

古人認為兒子是你上一輩子的債主,老婆是你上輩子埋的那個人。你轉世為人就是要還賬,就是要彌補上輩子的過錯。這就是為什麼有時人會產生活著不如死了好的原因,一言以蔽之:人生就是苦難的歷程。

既然活著如此痛苦,你自己死又沒有勇氣,現在你犯事了,官府砍你是為了讓你解脫,“死了死了,一死百了(liao)”,所有的痛苦都離你而去,難道不值得可喜可賀嗎?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之所以犯罪受懲罰是上輩子作了孽,人都有輪迴,上輩子沒做好事,所以投胎到一個惡人身上。

早死意味著早託生,據說犯人被殺前,官府還發給每人一枚銅錢,一頓大魚大肉,吃飽了好上路,到了陰間把這枚銅錢孝敬給閻王爺,意思是讓閻王爺把自己轉世投胎到一個大富之家,省得下輩子再犯法。

有此種種福利,從獄卒和犯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一件事。

再就是“好話一句暖人心”,獄卒才不願意得罪死刑犯呢,假如死刑犯記恨你陰魂不散,死後變成惡鬼找你麻煩就麻煩了。



其實說不說好話都無所謂,犯人的心境決定一切,悲觀失望的犯人聽了認為你是諷刺他,積極樂觀的犯人認為這是一種調侃和善意的玩笑。

我估計臨刑之前的犯人不會像我這樣聯想豐富,他需要思考的事情太多了,這種情況下人就會停止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對他是一片空白。

大多數犯人被砍之前就已經失去了正常思維,你知道為什麼要把臨刑犯人褲腿兒綁死嗎?因為臨刑犯人早就嚇得大小便失禁了,綁住褲腿是避免弄髒行刑人。


秉燭讀春秋


其實這也是一種間接的監獄文化,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古代包括現代社會監獄都會尊奉的一些潛規則吧。

當然這些監獄文化肯定不止對即將行刑的死囚說”您大喜啦”這類的話這麼簡單,監獄文化包含的非常豐富,如果你看過香港拍過的影視片監獄風雲就能知道大概。

之所以會對即將行刑的死囚說”您大喜啦”有兩層意思。

一,從犯人的心理角度來看,明知道自己犯的是死罪,也做好了思想準備,但是個人都會抱著一絲絲的幻想,如果最後的結果不是死刑呢?這種心理活動監獄的看守都非常瞭解,他們也都明白死刑犯的情緒變化,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主動刺激這些死刑犯的。

死刑犯本來就壓力極大,你在犯賤刺激他,保不齊他會做什麼你想不到的事情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獄卒知道最後的時間到了都會對即將行刑的死囚說”您大喜啦”,避免再對死刑犯的刺激。而死刑犯知道了最後的結果,也死心塌地了。再不接受也迴天乏力了,一般都會沉默接受了。

二,我們知道好話一句暖人心,獄卒也是人,也對自己的職業有害怕的地方,更怕死刑犯死了後會來找自己報仇。出於這個目的,他更不會對死刑犯說一些過於直接的話了,而說您大喜了對於死刑犯來說也是一個解脫,畢竟死刑犯接不接受都改變不了死刑的結局,尤其是古代人信奉輪迴託生的事情,他們認為早死意味著早託生,既然這輩子沒指望了,那就下輩子投個好胎吧,據說犯人被殺前,官府還發給每人一枚銅錢,一頓大魚大肉,吃飽了好上路,到了陰間把這枚銅錢孝敬給閻王爺,意思是讓閻王爺把自己轉世投胎到一個大富之家,省得下輩子再犯法。

總之,這也是一種人道主義吧,人都快沒了,自然是要好好送他最後一程了!


厚重的歷史追記者


“您大喜啦”一般用於誰家夫人喜獲麟兒,這個時候拜訪的門客就會說這句話,還有的時候就是獄卒對死囚說的。一生一死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古代尤其講究。當然獄卒為何對死囚說這句話並不是所有死囚都有這等待遇的。

1.達官顯貴,虎落平陽犬也不敢欺,即使是虎落平陽,哪天保不定還有子孫東山再起,無論怎樣就是說句客氣話又不吃虧,獄卒可是很會辦事的人,不敢對這類人不敬,除非某位更加有權的人塞錢了讓好好“招待”那麼拿錢辦事只能得罪了。。。



2.親人有塞過錢的,而且還塞的挺多,這種也是非富即貴者,拿人手軟,既然要送你死了,當然要話說的漂亮點了。

還有在監獄的日子不好過,對於漫長的囚犯生活,不如爽快的死去來的舒服,要知道古代的監獄環境極差,好一點的還有個床有個小窗口,差一點的到處都是老鼠,甚至是六七個人一間,衛生可見有多難受,這麼多人擠在一間,搞得不好還要捱揍。唯一的希望就是皇帝大赦,但是這個機會是十年難遇一次的。所以死亡對於囚犯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還有一點就是古代人比較迷信,怕人死找他,在死之前要喂頓飽飯,還得在午時三刻行刑,在封建社會這種不成文的習俗是比較多的。


“您大喜啦”在對人生絕望的時候,良言一句三冬暖何樂不為呢?


尼采廣寒宮中坐


說大喜就是預示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即將結束


kuaishou大牛牛


恭喜他終於熬到頭了嗎,上路前一天晚上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在也不用呆在那裡了,早日投胎十八年有是好漢一條嗎,


145590937宇


這是一種提醒,就是時辰到了!是怕嚇死囚犯,說的好聽點!讓他聽起來不害怕!


愛懷舊


避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