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袁嘉端與“來鶴亭”


袁嘉端與“來鶴亭”

出石屏東門,往東行三四里,有島曰“末束”,現無水也,旱路可通其島。此湖曰“異龍”,故明崇禎之時,有赤龍顯身於湖,時人異之,遂有此名。湖在山中、山映湖中,水天一色,有鷗飛過,環湖皆山也,湖中立三島,故曰“三島淳風”。村繞其島、島在其村,故名“小瑞城(村)”是也,村之高處有一亭,其名曰“來鶴”,如鶴展翅、簷角高翹、琉璃金黃、造型別致。其人曰“一海共三山,風光聚一亭”湖光山色,美哉致極。國家級重點文物也。

袁嘉端與“來鶴亭”

憶舊遊三島,願與輕鷺飛鷗訂南山北山之約;讓西湖一步,試看春蘆秋柳比蘇堤白堤何如。


袁嘉端與“來鶴亭”

此佳景,自然少不了文人騷客的讚美之詞,科舉時代少不了舉子的詩興,提筆賦詩也是才子們的愛好。

獨步東郊夕陽紅,

危亭聳立翠微中。

湖天剩有三分月,

漁舫遙聞一笛風。

春意融融魚鳥活,

嵐光淡淡古今同。

黃梁大夢醒何日,

笑間重霄跨鶴翁。

這麼流動的詩句,寫得雪碗冰甌,出於何人、何人之手?原是袁嘉端所吟“來鶴亭”詩句,嘉端何許人也,如此大才,如此獨步。

袁嘉端與“來鶴亭”

袁嘉端(1878~1910)字少凝,廩貢生。乃經濟“特元”袁嘉穀最小胞弟也,文采人品極佳,少入玉屏書院,燃糠自照。1895年入省城經正書院,光緒二十五年(1899)成為廩膳生。科舉是畫好靶心的靶,而您是那優秀的選手。1907年(丁未)入京朝考成為候補知縣,派四川補缺即用知縣,其間曾為成都北門盤查南門釐局官,負盤查由重慶府到成都的稅務,肥缺一個。但袁嘉端清廉公正,克己奉公,兢兢業業,臣心如水。1909年實授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今廣安鄰水),此時廣安也是多事之秋。蒲殿俊領導的保路運動如火如荼,廣安地區已成風暴之地,袁嘉端在其任上力爭化解矛盾,民有所呼,官有所應,維穩成為重中之重,山雨欲來之時,樹欲靜而風又至。大清統治在風雨中苟延殘喘,大廈將傾、端倪已現。蒲殿俊成為川省諮議局議長,保路運動中心隨之遷往成都,鄰水之地稍安也。沒想次年袁嘉端因疾病不幸病故於任上,笑間重霄九霄上。川督趙爾巽上奏朝廷表彰其功,隆裕太后欽賜袁嘉端同知銜,其妻朱氏誥封恭人(四品夫人),告慰其靈。其妻朱氏1958年病故年74歲,袁與朱氏育一子一女,子丕典。

袁嘉端英年早世,文章憎年,石屏痛失一位飽學之士,惜哉、痛哉!您是一隻脆弱的蝴蝶,飛到蝴蝶谷不想回,卻留詩情在故里,花雨灑落,故思綿長。您沒有遠去而是醒在故鄉人裡的夢裡,異龍不相送,來鶴含遠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