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文┃倬琰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由於西晉統一時間太短,所以三國之後幾乎立馬就進入了南北朝的時期。都說三國亂世,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反而之後的南北朝才是真正互相撻伐,國勢鼎革的動盪日子。衣冠南渡之後,由於南方地區文化、經濟的發展,士族在動亂中反而越過越好。侯景之亂的發生,是南朝乃至整個南北朝的節點,給南北朝都造成了巨大的改變。


┃咎由只能自取

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競相出境,侯景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也得到了露臉的機會。侯景本不是什麼高門大族,作為鮮卑化羯人,倒是在北朝的動盪時代覓得了生機。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當時北魏王朝政治極度腐朽黑暗,民變越發激烈,鮮卑人葛榮便拉起一支起義軍,侯景便參加了葛榮領導的六鎮起義,因其驍勇有力,精騎善射,被提拔為鎮功曹史。作為一個沒有背景的人,侯景非常善於觀察形勢。

此前北魏大將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率兵進入洛陽,殺靈太后及其所立的小兒皇帝,並殺公卿士二千人於河陰,立彭城王之子長樂王子攸為帝。爾朱榮控制了北魏大權,侯景不失時機地背叛葛榮,投靠了爾朱榮。

之後爾朱榮日漸跋扈,為孝莊帝元子攸所忌,日後另一個權臣高歡誅滅爾朱榮掌握大權。由於原來與高歡同是懷朔鎮的鎮兵,失去靠山的侯景轉而投奔高歡,高歡果然念舊,重用侯景治理河南十三州,歷任吏部尚書、司徒、河南道行臺,封濮陽郡公。

可惜侯景的命一直不好,很快高歡死去,繼任者高澄和侯景關係緊張。侯景再一次叛變,希望得到西魏宇文泰的支持。宇文泰直到侯景為人反覆奸詐,所以雖然接受了侯景,但將其召入長安,打算解除他的兵權。侯景自知有去無回,因此拒絕,恰逢東魏派遣大將慕容紹宗攻擊侯景,侯景在左右夾擊下決定投奔南方的梁朝。

此時南方的梁朝是梁武帝在位,聽說侯景來投喜出望外。但是絕大多數大臣持反對意見,因為侯景"前科"實在太多,不僅反覆無常,跟的人最後都沒啥好下場。但是梁武帝沒有聽從大臣們的意見,而且幻想著依靠侯景投降後帶來的河南十三州北復中原。

為了收買侯景的人心,梁武帝封侯景為河南王,管轄黃河南北軍政,並且派其侄蕭淵明帶兵5萬接應侯景。只是沒想到途中受到東魏軍隊的攻擊,由於梁朝久不識兵戈,軍隊戰鬥力低下。不僅被打得大敗,蕭淵明還被東魏俘虜。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梁武帝蕭衍】

此時東魏遣使到南梁議和,侯景感到非常害怕,畢竟他降魏又叛,接著投奔南梁,如果兩方修好,自己將是最不利的。他冒充東魏使者給南梁寫了一封信,提出用侯景交換蕭淵明,沒想到梁武帝立馬就答應了。侯景明白自己一定會是被最先犧牲的那個。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還沒有在梁武帝給他的位置上坐熱,便叛變南梁。

先前梁武帝無子,便以其弟蕭宏之子蕭正德為子,後來蕭統出生後便代替蕭正德成為真正的繼承人。蕭正德對此大為不滿,因而對梁武帝非常怨恨。侯景抓住這一點,暗地裡與蕭正德勾結,許諾將來扶持他繼位。蕭正德權迷心竅,同意與侯景一同叛梁。

梁武帝崇尚佛教,大修佛寺,南梁的經濟從原本的富庶逐漸捉襟見肘。也因此,南梁的軍隊武備廢弛,加之很久沒有打過仗,因而戰鬥力非常低下。由於有蕭正德做內應,侯景順利攻入長江並進入建康,將梁武帝的宮城所在的臺城團團圍住。

各地來勤王的二、三十萬軍隊,為了保存各自實力,卻相互推諉,都在建康周圍按兵不動。因而儘管臺城奮力抵擋,最終梁武帝太清三年,因連日大雨土山倒塌,臺城被破。梁武帝被侯景所擒,囚禁在皇宮內,最終被侯景活活餓死。

梁武帝死後,侯景先立蕭綱為帝,不久廢殺,又改立蕭棟,不久又廢掉。侯景自封為大都督,迫使美貌的溧陽公主嫁給他為妻;後又逼皇帝封其為"宇宙大將軍",此封號在歷史上也是僅此一份。侯景起初約束軍隊,後來缺糧了就對軍隊的暴行不加禁止,進入建康後,"悉驅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殺之,死者三千人",又"縱兵殺掠,交屍塞路"。

551年,侯景自立為漢帝,大殺梁衍後代。 大寶二年侯景親自率領大軍西上試圖掃平江漢,被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擊敗。之後梁將領陳霸先、王僧辨等,乘勝順江東下,再敗侯景於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在船中。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南北朝形勢】

侯景死後,王僧辯將他的雙手截下交給高洋,頭顱送至江陵,屍體在建康街頭暴露。當地百姓將屍體分食殆盡,連其妻溧陽公主也吃他的肉,屍骨燒成灰後有人將其骨灰摻酒喝下。梁元帝蕭繹下令將他的腦袋懸掛在江陵鬧市上示眾,然後又把頭顱煮了,塗上漆,交付武庫收藏。

侯景反覆無常、殘酷暴戾,最終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但南梁腐敗、荒淫,同樣受到了當頭一棒。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咎由自取。


┃士族滅頂之災

侯景之亂,雖然歷時只有四年,卻對南朝尤其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南朝士族遭到的打擊最為沉重,南方社會造成極大破壞,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陳寅恪先生曾指出:"侯景之亂,不僅於南朝政治為鉅變,並在江東社會上,亦為一劃分時期之大事。"儘管在動亂的南北朝,互相的戰爭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但侯景之亂卻有著不同的影響。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侯景之亂】

首先侯景之亂對於南方社會經濟的破壞是難以估量的。由於東晉衣冠南渡,大量的人才包括錢財都被帶到南方地區。而北方由於五胡十六國的南下,以及之後北魏內部的動亂,相對來說南朝反而比較穩定。這使得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經濟、人口等方面都有不錯的發展。

但是侯景的軍隊在南朝燒殺搶掠,雖然如前所說,侯景在起初曾經約束軍隊"號令甚明,不犯百姓",但是由於臺城久攻不下,叛軍的本性開始顯露。"乃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 及築土山,不限貴賤,晝夜不息,亂加毆棰,疲羸者因殺之以填山,號哭之聲,響動天地。"

到最後,侯景自己也不再有耐心,親自發令"若破城邑,淨殺卻,使天下知吾威名!"在侯景的燒殺搶掠之下,號稱富庶的三吳之地"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經濟遭到毀滅性破壞。同時侯景本人沒有什麼文化,因而燒燬東宮藏書三萬卷,象徵梁朝文治的士林館在戰亂中化為灰燼。經濟、文化等南朝原本優於北朝的地方,都因侯景之亂而遭到破壞。

除了經濟文化方面,侯景之亂對於當時社會的秩序同樣造成了"改變",這個改變既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力,但同樣有好的方面。陳寅恪曾指出:"梁末之亂,為永嘉南渡後的一大結局。南朝士族在經過數百年腐化之後,於梁末被全部消滅。"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衣冠南渡】

雖然這個說法非常絕對和嚴重,卻也很難說它不對。侯景初到南梁的時候,曾經向梁武帝要求同王、謝兩家聯姻,梁武帝以王、謝兩家地位太高為由拒絕了侯景,侯景因此記恨。因而侯景叛亂後,對以王、謝為代表的世家大族大肆屠殺。據顏之推《觀我生賦》自注:"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

渡江士族的衰落,不僅打擊了南朝原本的統治基礎,也使得原本的社會秩序和階層受到了翻轉。在侯景亂興,中央政權崩潰之際,巖穴村屯之豪酋乘機競起,或把持軍隊,或割據地域,原本被南渡士族所壓制的當地勢力趁勢崛起。梁陳之交,是南朝政治史上的巨大變化,士族的歷史結束了,原來默默無聞的南方土著氏族紛紛登上政治舞臺。陳朝便是依恃南方土著豪族建立起來的,從統治基礎來說,陳與之前的宋齊梁乃至東晉是完全不同的時代。

除了對南朝的破壞,事實上侯景之亂對於整個南北朝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侯景之亂使南朝一蹶不振,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原本南朝依靠東晉正統的法理地位,以及世家大族南渡帶去的技術、人口、財富等東西,在同北朝的對峙過程中即使沒有優勢,但也至少可以保持均勢。

但是侯景的動亂讓本就因為梁武帝的"離譜"而每況愈下的南朝徹底跌落下去,北方兩國都成為這次變亂的受益者。其中西魏利用侯景之亂,國力得到最充分的擴充。被蕭繹所排擠的梁武帝之孫蕭詧稱臣西魏,宇文泰趁機派楊忠等將領掠奪梁土。這讓西魏以及之後的北周擁有了足以統一天下的基礎,並最終由楊忠的兒子隋文帝楊堅由北周建立隋朝,統一天下。

侯景之亂,給江南和世家大族當頭一棒

可以說侯景這場叛亂,從他自己本身來說,只不過是為了自保以及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對於整個南北朝來說,卻打破了當時社會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世家大族對於統治的壟斷。儘管之後隋唐時期依然是貴族當道,只不過換成了關隴貴族集團,但至少是改變了東晉以來士族腐敗無能的社會情況。

同時,由於南朝因為士族的衰落而產生了一個不那麼"正統"的陳朝,南朝因繼承東晉而擁有的"正統性"因為侯景的攪局而沒有那麼強烈,加之南北力量的失衡,這是導致最終天下由北朝同一同時依然能夠得到民心的重要原因。


一個反覆無常的"宇宙大將軍",卻引發了一場影響歷史的動盪。儘管時間不算特別長,卻導致南北朝後期社會制度和狀態的洗牌。雖然歷史上徹底擺脫世家大族對政治的把持要到宋以後,但侯景之亂最主要的是結束了此前魏晉時期單一且無能的士族統治。魏晉士族奢靡、尚玄的風氣被消除,世家大族也開始需要詩書文化或者軍功戰績來鞏固地位,也算是為歷史的推進做出了一些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